展期:2018年4月27日—8月5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精選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一批極富美學價值和獨創性的英國風景畫館藏作品,從十八世紀偉大的古典畫家和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開始, 歷經拉斐爾前派和印象派畫家,直至二十世紀先鋒現代主義藝術家作品,以期全面追溯英國風景畫跨越300餘年的發展歷程。
世紀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展期:2018年7月17日—10月21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覽由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超過100件原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舊藏的自然史和人類學、考古學、藝術類藏品及相關展品,探尋中國博物館的早期發展,挖掘上海城市的文化底蘊。
新海誠展:從《星之聲》到《你的名字。》展期:2018年7月27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日本當代動畫導演新海誠出道15周年紀念展,通過設計原畫、影像、立體模型、資料等展品形式,回顧他從2002年《星之聲》到2016年《你的名字。》的發展軌跡,呈現新海誠的動畫世界。
展期:2018年8月4日 - 8月29日
地點:安簃藝術空間(上海市靜安區銅仁路90弄4號1樓)
楊欣嘉、侯虹旭、黃俊偉、李書天以及宗建成五位「少年畫家」,專業紮實,技術完備,已慢慢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他們各自具備專業的學院背景,今天他們的畫作匯聚一堂,各呈精彩又互為映襯。一個有趣味的觀察是:若以電影眼觀之,他們都有強烈的場景感和代入感。楊欣嘉的水彩作品儼然是種定格鏡頭,間或夾以特寫,侯虹旭的油畫作品則以中景出之,此為講述日常故事之景別,黃俊偉的綜合材料作品恰似要以廣角全景描繪出,以太湖石等傳統元素代入。
基建江山 - 共同體話語的空間根基展期:2018年6月30日—9月9日
地點:OCAT上海館
展覽以「基建江山」為題,探討基礎設施在整個地景中的種種形式與行為的表達,並展望未來基礎設施在重構大尺度的區域空間與中微尺度的日常空間中的作用與地位,以裝置、圖像、模型與影像等各種形式表現基礎設施融入文化景觀的過程。
指南針/Saudade復星基金會中葡當代藝術大展展期:2018年7月3日—8月26日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
展覽匯聚了12位中葡當代藝術家近100件作品,涵蓋繪畫、綜合材料創作、裝置、影像等多種媒介,是國內首次對中葡兩國當代藝術發展的系統比照和學術梳理。
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展期:2018年6月26日—8月12日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出16至21世紀亞歐經典版畫275幅,其中包括中國明清民間木版畫30餘幅,以鳳翔木版年畫和桃花塢木版年畫為主;日本浮世繪140餘幅,包括浮世繪大師們的經典原作;以及歐洲銅版、木版畫70餘幅,遴選了丟勒、倫勃朗、戈雅等諸位藝術大師的版畫臻品。
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展期:2018年6月8日—10月7日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展覽探索了促成卓別林成功並為其帶來關鍵性機遇的原因,研究攝影圖像在藝術家走向傳奇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WAVELENGTH:出廠設置——沉浸式藝術體驗大展展期:2018年7月8日—10月8日
地點:寶龍美術館
展覽邀請徐震、安塞姆•雷爾等40位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當代藝術家與設計師,呈現百餘件囊括視覺藝術、時裝、裝置、新媒體互動藝術等在內的跨領域藝術作品,展覽以工廠流水線的場景為靈感,展現了一幅都市生活的解構性視野。
2018上海市青少年書法篆刻展展期:7月22日起
地點:上海市文聯展廳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每年舉辦一屆,對於發現和培養上海青少年優秀書法人才,助推上海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今年在3000多件來稿中,最終評選出了49件獲獎作品、100件入展和150件入選作品。展覽展現了上海青少年紮實的書法基本功和一定的臨摹創作能力。
念·記|王怡滌攝影個展展期:2018年7月28日-8月20日
地點:德荷當代藝術中心(上海莫幹山路93號)
王怡滌現居上海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設計專業,曾任職上海電視臺 現職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從事影視劇美術指導、攝影、平面設計。
翰逸神飛:蘇州博物館藏曆代書法展展期:2018年6月15日—9月2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出館藏元明清等超過30位書法家的作品,包括錢良右《吳仲仁吳中唱和詩卷》、沈周《行書五律詩軸》、徐渭《草書七絕軸》、鄭簠《隸書軸》、王鐸《枯蘭復花圖卷》等。
俯仰兩無愧:葉聖陶文獻展(第一期)展期:2018年7月14日—9月16日
地點:蘇州美術館
展出葉聖陶的日記手稿38頁、父子家書4封、老照片150張,以及與冰心、老舍、郭紹虞、朱自清等友人的信札20通,勾勒葉聖陶的人生軌跡。
杭州展期:2018年6月8日—10月8日
地點:浙江西湖美術館
展出39家浙江文博單位鎮館之寶100件/組展品,講述從史前到明清的浙江故事。
雲夢澤:荊州博物館藏楚地文物展展期:2018年7月17日—9月24日
地點: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展出荊州博物館收藏的96件/套文物,時間從戰國至兩漢,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展現荊楚之地的物質文化,以及貴族的生活形態。
烏鎮展期:2018年7月28日—11月28日
地點:木心美術館
過去三年,木心美術館先後推出幾位木心所推崇的歐洲思想家文學家手稿。今年,五份配有細密畫的古波斯詩抄本,來到烏鎮。波斯細密畫從未來到中國展示,現在,在木心的故鄉得以一窺古波斯詩抄本與細密畫的珍貴原貌。
北京展期:2018年7月18日—10月8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精選200餘件繪畫、篆刻、文獻作品,分為「天道酬勤」、「扶夢還鄉」、「老當益壯」、「白石篆字」四個版塊,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了「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勤勉艱辛的探索,心繫故土的鄉愁,老而不頹的豪情,刀鋒印痕的心相。
徐冰:思想與方法展期:2018年7月21日—10月18日
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徐冰一直以來致力於在東西方文化之間進行相互轉換,超越文化界線,用視覺語言表達其思想和現實問題。展覽為藝術家近年來在北京地區最全面的個展。
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及洞窟復原影像展&僧侶與藝術家展期:2018年7月14日—9月2日
地點:木木美術館
兩個展覽均聚焦於克孜爾而又放眼全球,以互為補充的姿態,呈現人類文明的瑰寶和傳奇——誕生於絲綢之路上的克孜爾石窟藝術的獨特價值與魅力。
胖團の自然秘語展期:2018年8月11日—10月7日
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
在倫敦大學以人類學碩士畢業的Ton Mak,成為全職藝術家之前,曾在廣告公司工作。由於工作壓力大,Ton時常會畫一些塗鴉以解壓,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創造出了「小胖團」形象,通過這個形象,強調自然界的神奇力量,以及我們應用自然的力量。
西安展期:2018年7月12日—9月12日
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370件展品均來自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為該國伊塞克墓出土文物和複製品,主要是鐵器時代早期至中世紀時期首飾藝術品,展現了亞歐草原遊牧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工藝藝術傳統。
廣州展期:2018年7月28日—8月26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出自得堂收藏的單色釉瓷器68件/套,展示宋元明清單色釉瓷器的風採。
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扇展期:2018年8月15日—11月19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逾200件中國外銷扇和歐洲製作的中國風扇子,輔以外銷絲繡華服、披肩和首飾,呈現廣受歐洲市場歡迎的中國外銷扇及其東方審美趣味。
時代風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精品展展期:2018年7月27日—8月18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
展覽涵蓋了20世紀中國畫壇京津畫派、海上畫派、長安畫派、新金陵畫派、嶺南畫派,以及新時期以來的幾乎所有重要流派的代表藝術家及作品。這批藝術家將個人視角與生存現實的關係轉化為藝術主題與時代語境的關係,展現了特有的時代敏感度。
臺北展期:2018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出院藏仙境題材繪畫30幅,年代橫跨宋元明清,分為仙境飄渺、別有洞天、修行採藥·遇仙升仙三個單元,呈現古人渴望羽化升仙的精神追求。
杏林春暖:養生醫療趣味書畫展展期:2018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覽以健康養生為主題,分為煉丹、醫藥、傳統養生術三部分,展出與養生醫療有關的書畫作品,包括明代仇英風格的《玉洞燒丹圖》、主張以鍊氣養精神的《黃庭經》等。
東京展期:2018年7月31日—10月8日
地點:東京都美術館
生於明治時期的日本、在法國度過大半生涯的近代畫家藤田嗣治,引人矚目的藝術成就與充滿爭議的人生軌跡,使他成為日本藝術史上的特殊人物,2018年是其逝世50年,日本舉辦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回顧展,呈現他的藝術全貌。
1940年代的藤田嗣治:致意展期:2018年7月28日—8月15日
地點: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
與東京都美術館相鄰的東京藝術大學(當時名為東京美術學校),是藤田嗣治的母校。展覽集結了一批對藤田感興趣、抑或當年與藤田有著人際關聯的人們,旨在舉辦一場類似「致意畫冊」的展示,反思1940年代,也就是藤田嗣治最具爭議的創作時期。
京都展期:2018年8月4日—10月8日
地點: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
1919年,包浩斯學校在德國魏瑪成立,是當時最前端的綜合藝術學校。建校100周年的包浩斯,憑其教育理念和創新性的課程設置深刻影響了德國與世界。本展介紹包浩斯的理念在日本如何被引進、被接納並展開,通過約100件相關資料、記錄、學生作品回顧其過程,同時和印度的情況進行比較,是重新思考包浩斯現代意義的跨國項目的一部分。
紐約展期:2018年7月31日—10月29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出館藏的文藝復興以來的歐美素描、版畫、水彩畫和圖書插畫等。由於此類藝術品對光敏感,無法長期展出,因此展品每過13周就會更新一次,每年展出4輪。新一輪展覽的主題為旅行,聚焦16-18世紀歐洲人對世界的探索。
克裡姆特、席勒和畢卡索筆下的裸體展期:2018年7月3日—10月7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約50幅裸體主題畫作,包括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奧地利藝術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和埃貢·席勒的作品,以此紀念克林姆特與席勒逝世100周年。
反抗的女性:挑戰維多利亞時代的風尚展期:2018年7月17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紐約城市博物館
展出紐約城市博物館收藏的攝影作品、服裝、版畫等,講述19世紀紐約女性反抗維多利亞時代風尚的故事,這些獨立女性對20世紀紐約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發展變化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華盛頓展期:2018年7月15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展出文藝復興時期的諷刺畫、英語諷刺作品以及20世紀諷刺漫畫等,呈現藝術對幽默感的表達。
空間:華盛頓國家美術館館藏展(1966-1976)展期:2018年8月4日-待定
地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展出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收藏的5件極簡主義與後極簡主義雕塑裝置,均由美國收藏家維吉尼亞·德萬(Virginia Dwan)捐贈,每件展品將在單個展廳內獨立展出。
倫敦展期:2018年7月30日—2019年7月14日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
展出約70幅作品,呈現1919至1933年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藝術實踐,嘗試探討在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德國藝術表現出的焦慮、混亂的魔幻現實主義現象。
肖像作品中的友誼展期:2018年6月30日—2019年5月13日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
展出英國國家肖像館藏中以「友誼」為主題的歷史和當代作品,包括攝影和繪畫,展示肖像作品如何表現朋友之間的歡樂、閒適等情緒。
培根、弗洛伊德與百年繪畫展期:2018年2月28日—8月27日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
回顧20世紀中後期活躍於倫敦的一批藝術家,以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二人為重點。儘管繪畫風格並不相同,但這些藝術家們都專注於呈現最真實的人物和環境,展覽將通過畫作展現他們對繪畫技法的探索與創新。
巴黎展期:2018年6月7日—9月10日
地點:羅浮宮
羅浮宮館藏粉彩畫展,從館藏珍貴十七、十八世紀粉彩畫中精選約120幅歐洲大師作品展出。
趙無極:無言的空間展期:2018年6月1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展出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的40幅大尺寸油畫和水墨畫,創作時間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這是自2003年迄今巴黎首次為他舉辦個展,部分展品是首次公開展出。
柏林展期:2018年6月29日—10月7日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展出德國攝影師Angelika Platen收藏的160幅肖像攝影作品,記錄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形象,探索他們的個性、工作與生活。
現代建築師的速寫本展期:2018年6月30日—10月7日
地點:建築繪圖博物館(Museum für Architekturzeichnung)
展出10位現代建築師的手稿,包括80張素描和140本寫生簿,輔以音頻和視頻訪談、照片、建築模型等資料,通過手工繪圖呈現他們的設計思路與過程。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150周年紀念展展期:2018年5月19日—9月23日
地點:克佩尼克宮(Schloss K?penick)
為紀念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展覽展出重要藏品、照片和展板,回顧博物館150年的發展歷程,並追溯柏林市在此期間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
講座指南時間:2018年7月29日 周日 09:30-11:30
地點:五裡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三層影劇院(龍華東路600號)
主講人:吳雅鳳
英國風景畫的傳承與創新是泰特美術館創立的宗旨之一,此次展出於上博的畫作,足以呈現出英國風景畫從臨摹自然到心理剖析的歷史大脈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