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的每一次復建,都是對梁思成先生的紀念

2020-12-13 阿力談歷史文化

老北京有話說「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九門八典一口鐘;裡九外七皇城四」,這裡的「裡九外七皇城四」說的是老北京的城門樓數量。「外七」指的是老北京外城有七座城門樓,分別是東便門、西便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寧門和廣渠門。

北京古城平面圖

一、永定門:永定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是明清北京外城城牆的正門,位於北京中軸線上,在左安門和右安門中間,是北京外城城門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重要通道。永定門有箭樓,上邊鑲有立體的金匾大字「永定門」。永定門城樓為三重簷歇山頂式建築,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五間,通寬24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0.50米;樓連臺通高26米。

永定門甕城城牆於1950年開始被陸續拆除。1957年以妨礙交通和已是危樓為名,永定門城樓和箭樓遭到拆毀。2004年北京永定門城樓復建,其中甕城和箭樓尚未修建,成為北京城第一座復建的城門。

清朝末期的永定門
2004年復建的永定門

二、西便門:修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當時起名時叫西「偏門」,後來叫亂了,叫成了西「便門」。西便門是北京外城西南角城門,位於北京城牆西南端角樓旁邊,有城樓、箭樓、甕城。西便門城樓、箭樓、甕城於1952年拆除。1966年修建地鐵時將附近城牆拆除。1988年,北京市政府將緊靠城樓東側殘存的195米內城牆予以整修, 並在外城相接原址復建了「八瞪眼」箭樓。修復工程共用新制城磚13萬塊,同時保留7處斷面遺蹟,即"明北京城城牆遺蹟",並立碑以示紀念。和東便門遺址不同的是,在西便門遺址修復過程中沒有收集舊城磚,而是使用新城磚修復城樓,所以西便門遺址看起來遠比東便門遺址整齊的多。西便門城樓遺址位於西二環路南段,駕車行駛於二環路上就可以看到城樓和城牆。

西便門明古城牆遺址
解放前的西便門
1988年復建的西便門城牆

三、外城角樓:北京外城城牆四角上各建有一座角樓。嘉靖(1522-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三十二年開始修建外城,嘉靖四十三年(1565年)外城全部工程結束。角樓為單簷十字脊,向外兩面,一面開上下兩排箭孔,每排3孔。

東北角樓在1900年毀於八國聯軍的入侵。西南角樓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因失修而被拆除。東南角在1955年拆除。西北角樓景色較美,與遠處的天寧寺塔交相輝映,留下的照片最多。1958年,西北角樓和那一帶的城牆被完全被夷為了平地。

1900年外城西北角樓(遠處是天寧寺塔)
1921年的北京外城角樓
2016年復建的北京外城角樓

對於拆毀北京古城的行為,梁思成曾痛心地說:五十年後,你們會後悔的!

永定門1957年拆除,到2004年復建,不到四十七年。

西便門古城牆從1952年拆除,到1988年整修復原,也只有三十六年。

東南角樓於1958年拆除,在五十八年後的2016年復建。

據說,地安門也要復建......

北京古城的每一次復建,都是對梁思成先生的紀念。

相關焦點

  • 梁思成曾提一個方案,如果被採納,北京將成世界上最宏偉的千年古都
    2008年,某地啟動古城復建計劃,號稱「投資500億元,修一個古城,造一個新區」,為此拆遷了約10萬戶,到2013年復建完畢。可怕的是什麼?如今復建出來的「代王府」面積達19.6萬平方米,其內建築無一真跡。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我國著名的建築師、建築教育家、建築歷史學家梁思成先生就說過:「五十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當年,他指的是我國首都北京的古城牆。
  • 林徽因梁思成故居被拆除 復建還有意義嗎?
    林徽因與梁思成的故居有多處,包括北京、昆明、陝西等地的故居。但是保留意義最大的便是北京故居了。這個故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院,是林徽因與梁思成婚後,也就是1931年至1937年間的居住地。那幾年,也是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建築事業上成就最大的幾年。這裡也是林徽因辦「文學沙龍」,創建「太太們的客廳」的地方。冰心、金嶽霖、沈從文、蕭乾等文學大家都常在這裡出沒。2009年,這棟故居卻被拆除了,據說是在文物局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想想也真是哭笑不得。
  • 古城復建鐵公祠主體基本完工
    ,復建景點鐵公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飛簷翹角,雕梁畫棟。600多年前,明朝兵部尚書鐵鉉率部在聊城抗擊燕兵,歷代聊城曾有多處鐵公祠紀念緬懷。 古城內復建鐵公祠主體完工25日,記者在中華水上古城東南隅看到,復建景點鐵公祠的建設工程主體基本完成,整體院落已經初步形成。
  • 梁思成故居將整體復建 原址已成一片廢墟(圖)
    梁思成故居將整體復建 原址已成一片廢墟(圖)   近年,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陸續被拆除,曾引發各界強烈關注。  近日,記者重訪梁林故居舊址,看到除了2012年緊急修復的幾間倒座房(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原址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起的三層小樓已拆遷完畢。  東城文委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梁林故居復建方案現已基本定稿,將以林徽因手繪稿為依據,在原址上整體完全復建。
  • 古城復建鐵公祠主體基本完工
    25日,記者在中華水上古城東南隅看到,復建景點鐵公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飛簷翹角,雕梁畫棟。600多年前,明朝兵部尚書鐵鉉率部在聊城抗擊燕兵,歷代聊城曾有多處鐵公祠紀念緬懷。 古城內復建鐵公祠主體完工25日,記者在中華水上古城東南隅看到,復建景點鐵公祠的建設工程主體基本完成,整體院落已經初步形成。
  • 梁思成故居將整體復建 原址已成一片廢墟(圖)
    梁思成故居將整體復建 原址已成一片廢墟(圖)   近年,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陸續被拆除,曾引發各界強烈關注。  近日,記者重訪梁林故居舊址,看到除了2012年緊急修復的幾間倒座房(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原址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起的三層小樓已拆遷完畢。  東城文委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梁林故居復建方案現已基本定稿,將以林徽因手繪稿為依據,在原址上整體完全復建。
  • 跟著梁思成探索大同古城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一行三人來到山西大同,在這裡停留了9天,對古城內的兩大寺院與鐘樓進行了全方位的測繪與研究,得出的成果呈現於《大同古建築考察報告》,而報告中的內容正是今天你走進這些寺院,導遊或是講解牌上陳述的官方說明。
  • 大同:一座被梁思成深愛的古城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一行三人來到山西大同,在這裡停留了9天,對古城內的兩大寺院與鐘樓進行了全方位的測繪與研究,得出的成果呈現於《大同古建築考察報告》,而報告中的內容正是今天你走進這些寺院,導遊或是講解牌上陳述的官方說明。
  • 梁思成林徽因北京故居被拆
    1月27日,保安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殘破的門樓旁聊天。新華社發據新華社電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經基本被拆除殆盡。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表示,此前其並不知曉「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已責成東城區文委調查。目前考慮的方案是復建梁林故居,但最終方案還未出爐。
  • 大同古城中心的四牌樓,罕見的組合,平城的傳奇記憶
    2008年開始,大同市古建築、城牆在內的古蹟開始大規模修繕、復建,對70%夯土城牆進行包磚整體修復,這就是如今展現在遊人面前巍峨壯觀的大同古城。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古城裡的四牌樓。
  • 復建的古建築,太多成了「假古蹟」_騰訊網
    ①梁思成、莫宗江以中國營造學社名義設計的滕王閣,則是中國對「古建築復建」(滕王閣早已全毀無存)的最早嘗試。1942年,梁思成按照宋畫《天籟閣》及《營造法式》所示的建築規範,繪製了《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當時並未將該草圖付諸實踐)。
  • 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大成殿,梁思成鑑定,比曲阜孔廟還早5個世紀
    文廟,是為了紀念和祭祀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而建立的祠廟建築,也是儒教徒活動的重要場所。文廟在我國遍布全國各地,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南京夫子廟、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等等,然而今天我要介紹的這座文廟的建立,比曲阜孔廟大成殿還早5個世紀,它就是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古城的文廟。
  • 梁思成:以德報怨保全京都奈良古城
    梁思成四探摩尼殿 使這一生動典範永載建築史     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城中有一座摩尼殿,與我國古建泰鬥梁思成先生有一段非比尋常的情緣。    1933年4月,時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慕名來到正定,他對隆興寺摩尼殿十字形平面建築格局、四面各出一歇山式抱廈驚嘆不已,稱「只在宋畫裡見過」。    梁先生第二次考察摩尼殿,是在當年的11月,他攜夫人林徽因女士一同詳細地校正了舊時圖物,並做了細緻測量。
  • 大同古城中心的四牌樓,罕見的組合,平城的傳奇記憶
    2008年開始,大同市古建築、城牆在內的古蹟開始大規模修繕、復建,對70%夯土城牆進行包磚整體修復,這就是如今展現在遊人面前巍峨壯觀的大同古城。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古城裡的四牌樓。遊人現在看到的是2012年在原址復建的,原建築因城建等原因已於1952年拆除。這樣的事情不知道在多少地方,發生過多少次了,一聲嘆息。
  • 憶梁思成:一個人和一個城市的故事
    北平後來和平解放,但梁思成先生為保護北京文物古蹟的努力,必將銘刻於人類的文明史冊。遺憾的是,北京在邁入和平建設時期卻遭到粗暴的肢解,在盲目的「舊城改造」中漸漸失去了千年古都的風貌。近讀《城記》(王軍著,三聯書店2003年出版),這本書記述了一個人和一個城市的故事,描寫了解放後圍繞北京的城市規劃和古城保護而發生的錯綜複雜的紛爭,突現了梁思成為保護古都鍥而不捨的努力,以及最終歸於失敗的悲劇,讀來令人扼腕。說來也很慚愧,在下1957年來北京念書,雖然親眼目睹北京古城牆的巍峨,但是久居西郊,窮學生那時也很少進城,北京拆除城樓城牆偶有所聞,但並不十分關心。
  • 當年,若採納梁思成意見保留古城牆,那現在古都北京將驚豔世界
    絕大多數人都支持拆掉「封建糟粕」,彷佛拆掉了城牆就會迎來嶄新的蛻變。梁思成力保古城牆「迎新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郭沫若先生,他認為北京作為首都應大力發展,而這些古城牆是其發展路上的絆腳石,那些城牆不僅是北京發展的阻力,更是國家進步的阻力。
  • 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夫婦放狠話反對,多年後全遭說中
    而在許多的城市中,都保留著一些古代建築,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讓後人對於歷史有跡可循。每次踏入其中都好像與過去時空重疊,感受著先人的智慧,讚嘆著他們高超的技藝。到現在許多古城都得以保存完整,然而遺憾的是首都北京古城牆卻被拆除了。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夫婦放狠話反對,多年後全遭說中。
  • 梁思成:為消失的北京城牆而感傷
    國恥家恨,都完全可以讓他對美軍轟炸日本本土感到興奮。,都屬於全人類。梁思成的建議,受到美軍的高度重視,保護奈良的計劃終於得以實施。戰爭之後,在大轟炸中倖免於難的奈良,因為它完好地保存著眾多的古代建築,被宣布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在這一命名三十周年紀念的那天,《朝日新聞》特此刊文《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
  • 畫家鄭建中先生古城實地採風之旅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河北訊(公益記錄者 張立國 蘭小燕 王達)近日,喜聞畫家鄭建中先生和夫人一行採風歸來,記錄者第一時間與鄭先生進行了交流。鄭先生說,此次古城採風收穫多多,為今後的勾畫古建築又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又談了好多古城採風的喜聞樂見,和大家分享一下!
  • 在古城追思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雕刻精美的梁思成林徽因雕像,其他的設了四個展廳,分別以「一代宗師」,「不愧山河」,「大同調查」,「告慰先師」為主題,牆壁上掛滿了有關介紹梁思成的文字和圖片,玻璃展櫃裡則是彌足珍貴的著作和書籍,這些珍貴的圖片、書籍向我們介紹著梁先生的貢獻和成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梁思成來大同進行古建考察的那段歷史在這裡也有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