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中心的四牌樓,罕見的組合,平城的傳奇記憶

2020-12-09 騰訊網

接著分享山西大同行,其實我是被一張特價機票帶到這裡來的,沒想到,印象裡的煤都,更是一個旅遊聖地。

住在大同古城的陽和門外,每天騎上心愛的單車逛逛古城,是個不錯的選擇。大同城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築有規模宏大的城池。2008年開始,大同市古建築、城牆在內的古蹟開始大規模修繕、復建,對70%夯土城牆進行包磚整體修復,這就是如今展現在遊人面前巍峨壯觀的大同古城。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古城裡的四牌樓。

明洪武五年(1372年),徐達將軍於魏唐遼元舊土城南之半增築大同城牆,周十三裡,略呈方形布局,每面旁一門之制,共設四門。這種四牌相連的形式,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城內隨四門方位,各有一條主幹通衢在城中心形成「十」字交匯,以此交匯點為適中之地,街口四面建四柱三間三樓木構瓦頂沖天柱牌坊,布局呈「口」字形圍合,俗稱四牌樓。

牌樓以街之名大書坊額:和陽街,永泰街,清遠街,武定街。其結構精巧,勢態宏美。遊人現在看到的是2012年在原址復建的,原建築因城建等原因已於1952年拆除。這樣的事情不知道在多少地方,發生過多少次了,一聲嘆息。

環島上牌坊的基座上有四牌樓的簡介。歷史上,大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明代這裡是抗擊北方蒙古侵略的前沿,大同城是兵馬匯集之地,有了這個四牌樓,大同的街道被分成了四個區域。來大同投軍或是商貿往來,看到四牌樓,就是看到了路標,也就不會迷路了。

清末,大同城再次興起,大同古城的四牌樓也重現繁華景象。南來北往的商人匯集在古城內,作為必經之路的四牌樓,也就成了一個大同人休閒聊天、信息交流的地方,天下的新鮮事就是從四牌樓散播到四面八方。

四牌樓被拆除後,半個多世紀裡,古城再無牌樓的身影,四牌樓作為一個地名,留存在大同人的記憶中。重建後,四牌樓變成了一個繁忙的交通環島,周邊車水馬龍。但這裡並沒有像其他城市那樣,還允許遊人近前參觀。這裡變成了每個遊客的打卡地,遊人紛紛慕名前來拍照留念。

四牌樓的傳奇經歷,昭示著我們對古建保護的全新思維,德國歷史學家說「我們現在有的,你們將來都會有,而你們曾經有的,我們永遠不會有,你們也不會再有」,讀來感慨萬千。

說起大同古城的古建保護工作,就不能不提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大同市東城牆帶狀公園下沉廣場北側,就有一座梁思成紀念館,介紹了梁思成與大同古城的故事。

梁思成紀念館的第四部分,介紹了著名的「梁陳方案」。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陳佔祥先生共同提出《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史稱「梁陳方案」。簡單地說,「梁陳方案」就是在北京西郊建設一個新城,完整保留老城區,但未被被採納。有專家指出,如今看來,北京失去了一個可以和巴黎媲美成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的機會。

令人欣慰的是,70年前的北京規劃「梁陳方案」,在大同得到實現。近年來,大同按照「兼顧古今,新舊兩利」,東邊建立新城,西邊保護老城,將大同古城牆內3.28平方公裡區域,恢復到明代時期的面貌。古城仍在改造中,但在我眼中,已經足夠震撼了。

如今,這裡依然是外地遊客遊玩古城的嚮導之地。夜色中的四牌樓燈火輝煌,依舊訴說著大同的傳奇往事。

相關焦點

  • 大同古城大不同——一起玩轉大同古城
    大同古稱平城,是山西北方重鎮,自古也是咽喉要塞,曾經是北魏王朝的首府。護城河與城牆 8月下旬,來到了大同,看看平城。代王府前路過四牌樓,在附近照了幾張相。四牌樓接著前行來到了第四站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另外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自然華嚴寺地位顯赫。後來多次戰火,又多次重修。華嚴寺內的華嚴寶塔是繼應縣木塔之後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是新建的,遊客可以登上寶塔,俯瞰寺院布局和大同古城風貌。
  • 因妨礙交通被拆除的古董,現在復建成功,大同四牌樓多少人的記憶
    追溯到明朝,大將軍徐達受命修築大同城,現在的大同城牆就是按照明朝的大同城修復的。(往期有大同城牆的圖文介紹),城池修造好以後,為壯軍威、歌功頌德,便在城中心修築了這組建築。這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四牌樓,可以看出當時大同還是很繁華的,牌樓下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 博物館,是活著的城市記憶——大同九大博物館的故事
    他留下的許多珍貴詳細的測繪手稿,是今天大同古城保護與修復的堅實基礎和歷史依據。這個展館也是國內唯一一座獨立的紀念梁思成的展館。館內展覽主題為《大師·大同》,設立四個展廳,分別以一代宗師、不愧山河、大同調查、告慰先師為主題,館內也藏有梁思成先生的多本專著。
  • 耿彥波復興大同文旅,連道路的名稱都能彰顯歷史文化底蘊
    2008年,耿彥波來到大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依託「一軸雙城」的規劃理念,以御河為中心軸線,一個古城,一個新城。這裡狹義的「古城」是大同古城景區,廣義的「古城」是御河西邊的老城區。新城主要是指御東新區。老城區的歷史文化底蘊格外出眾,而御東新區雖然說是新城,但也在細微之處,透露著大同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街道的命名。
  • 山西大同人,古城牆下晨練,幸福的平城人
    在大同旅行,不妨好好住幾天,體驗一下古城的獨特魅力。這不,一早我就出發了,騎上一輛單車逛古城,最適合不過了。公園內的「平城驛站」,這裡的「驛站」應該是衛生間的雅稱。剛到大同時,被這個「平城」搞暈了,大同有平城區、平城街,這又出了個平城驛站,「平城」和大同到底有什麼淵源?原來,大同市在北魏中期是都城,叫作平城。北魏平城是在漢朝的平城縣之基礎擴建而成,北魏在此建都在此長達97年,平城是當時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 平城記憶:大同古城,那些消失的老街巷
    大同老城的街道、小巷名目繁多,迂迴曲折,素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個綿綿巷」之稱。大同的街道方向為十字形,均為正南正北、正西、正東,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大同城內以四大街為主街,把大同城分為四大塊,每一主街建一名樓,可居高鳥瞰。南邊有永泰街的鼓樓,北邊有武定街的奎星樓,西邊有清遠街的鐘樓,東邊有和陽街的太平樓。
  • 平城記憶:大同古城,那些消失的老街巷
    今大同的東、西、南、北街,仍保持著明代的格局,有的街道小巷,過去都有過許多古建築。故而,大同以古建築起名的街道很多,但現在大多數都已經消失或者正在消失。武成王廟建於清朝初年,康熙二十二年,大同總兵鮑敬、三十八年大同總兵俞益謨、乾隆十七年大同總兵張乃義相繼進行過維修。廟裡主要祭祀以周代功臣姜子牙為主,其次有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家及歷代名將,如孫武、吳起、白起、樂毅、張良、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等。
  • 大同古城保護詠嘆
    大同古城牆最早可以追溯到趙獻侯十三年(公元前411年),在雲州區許堡鄉建平邑城;及至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建雁門郡、代郡;北魏帝都——平城,更有築城三十二裡規模宏大的城池;明朝大將徐達依遼在大同民間,支持耿彥波大規模拆遷的呼聲很高,但大同的這種發展方式也一直飽受爭議,2019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對大同、洛陽、韓城等五個城市通報批評,稱這些城市「歷史文化遺存遭到嚴重破壞,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其中大同的問題是:「古城或歷史文化街區內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大同被要求限期三年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兩部門將提請國務院撤銷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面臨「摘帽」的風險。
  • 談古論今話山西2020-2 大同古城遊
           漫步千年古城與名寺,感受清淨和自然的同時,也顛覆了我對現代煤城的傳統認知!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 大同古城,一座承載歷史,呈現現代繁華,讓人難以忘懷的希望之城
    大同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美譽,有「北方鎖鑰」之稱,北魏、遼金、明清三大時期,平城、邊塞、佛教三大文化均在此呈現,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說是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
  • 老街夜市之尋味大同,一座撕裂重生的新古城
    不愧為胡漢混雜的關外平城,燒烤那就是地道。臨走去了趟「平城記憶館」和「梁思成紀念館」,看到古城的老地圖和民國的老照片。這才是我想看到的大同,屠城後重建的清代風格古城,沒有那麼高大的城牆,卷棚頂、硬山頂、懸山頂、歇山頂,一套套四合院鱗次櫛比。
  • 夜遊中國第九大古都——大同古城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 山西大同古城原貌應是啥樣?逛真跡,尋訪北魏遺蹤,回味晉北古韻
    在北魏拓跋珪於公元398年自盛樂遷都平城,遼、金時期大同也被作為陪都,又因為要塞位置,明朝時期在前朝基礎上修建城牆,在北部邊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城內有眾多古蹟文物,其歷史意義毫不遜色於其他名城,但這裡卻一直是最低調的古城。
  • 假期遊記—畢業生最應該去的地方,大同地區文化特色
    大同作為漢民族與少數民族接壤的地方,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至北魏拓跋鮮卑定都平城,歷經遼、金、元、明及至清,大同地區一直是多民族雜居融合的地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於此,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不斷碰撞、糅合,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作為地方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新館的陳列主題為「民和•大同」,貼合其地域特點形成的獨特地域文化。
  • 老城中心復建四牌樓?
    在合肥市老城中心復建一座四牌樓如何?近日,有市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對此合肥市廬陽區公開答覆表示,四牌樓復建暫時不具備可行性。另外,記者還了解到,此前大東門一帶復建古城牆的計劃,也已經取消。四牌樓是合肥老城的中心,亦名魁樓,又叫魁星樓,位於長江路與宿州路交叉口。宋代始建,為二層木樓。之後在歷史長河中,因為各種原因受損而屢次重修、重建。20世紀初,四牌樓為磚木結構三層樓,底層東西南北各有一門,可通馬拉車。民國十六年,四牌樓毀於大火。之後,合肥各界人士捐資萬元,重建四層之樓。
  • 【街拍紀實】津門網陳雁秋:大同1984
    大同還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大同城建歷史悠久基本保留了原來棋盤式的格局,城中心建有四牌樓,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相對四牌樓的是東西南北四條大街。這四條街也是過去大同市最為繁華的地方,可謂商店林立人頭攢動。
  • 匯總大同古城景區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等旅遊景區
    大同古城景區是大同城區內最具有代表意義的超大型景區,景區內有多座國家文化保護單位、4A級景區、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內除華嚴寺外,其餘所有景區都免費開放。除了諸多文物保護單位和A級景區,古城景區的各類場館,同樣向遊客展示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所蘊藏的獨特文化符號。
  • 航拍大同雲岡機場,坐飛機去大同看古城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地處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全晉之屏障,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如雲岡石窟、懸空寺等。
  • 塞上古城,天下大同——吉家莊考古大講堂第一講紀要
    2019年8月9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張志忠所長,為同學們帶來吉家莊考古大講堂系列講座的第一講,題目為《大同古城的歷史變遷》。講座在吉家莊村委會三層會議室舉行,由王曉琨老師主持,大同考古研究所李樹雲副所長、陳曉露老師等人大師生參加。
  • 大同古城——中華北朝文化之都
    四、遼—華嚴寺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西南隅,始建於遼代。五、金—純陽宮純陽宮位於大同鼓樓西街,是大同罕見的道教道觀。在大同時期最典型的北魏建築其實是平城建築遺址,大同明堂是北魏平城遺址的一部分,距離大同古城較遠,在今大同市的北面。之所以要提出北魏明堂,是因為和它形制類似的全國僅有漢長安明堂,漢魏洛陽明堂,以及唐東都洛陽明堂。大同明堂之所以有名,大概因為一句《木蘭詩》的句子:「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是的,花木蘭見北魏武帝拓跋燾的地點就是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