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經啟動食品追溯地方立法。昨天,食安辦主任閻祖強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今後,所有被列入追溯網絡的飯店、市場、超市都要強制性進行對豬肉、蔬菜、水產品、糧食、乳製品、食用油等居民消費主要食品進行追溯。而申城個別飯店試點進行的食材原材料現場追溯也在試點,條件成熟將向全市推廣。與此同時,《食品生產小作坊衛生規範》終於出爐,崇明糕、白切羊肉後,小作坊「準生證」將陸續發出。
亮點一:
在外吃飯可看「安心機器」
在天天漁港天鑰橋路店門口,每天都有不少食客吃飯前先到「安心機器」前嘗試一下。他們看的是一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觸控螢幕。在天天漁港吃的每一道菜點,都可以通過這個機器追溯到每一種食材的源頭。點擊一道「炭燒叉燒」,就可看到「五花肉、姜、蔥、芹菜」等原料各自的供貨商,點擊「五花肉」的供貨商即能看到其營業執照、食品許可證的編號、有效期等信息。不少食客把它稱「安心機器」。
而這樣的「安心機器」同樣已經在紹興飯店試點,點餐時通過觸控螢幕、電子菜譜可以追溯到飯店內的56個經典菜餚的「來源」,包括原材料產地、供應商、菜餚信息等內容,此外,還包括了原材料種養殖、檢測、品質、生長環境等信息。「一旦試點成功,今後將向上海飯店全面推廣。」閻祖強透露,力爭讓市民明明白白在外用餐。
目前,通過市政府連續幾年惠民實事工程建設,本市已基本對豬肉、蔬菜進行追溯。本市生產的乳製品已經做到全追溯,但是對進口和外埠的食品追溯還有待完善。除此以外,今年上海還將建立幾大類食品追溯制度,水產品、乳製品、食用油、羊肉、牛肉都被納入其中,上海食安辦希望用兩三年的時間將這些和市民息息相關的重點食品進行全環節追溯。
全過程追溯能否提升食品安全?閻祖強認為,上海作為特大型消費城市,食品安全面對大市場、大流通的考驗。根據初步預計,75%的食物都是依靠地域外供應。在追溯的過程中,也是督促企業落實責任一同把好源頭關。一旦發生問題也能夠及時召回、追責。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部門發現,目前重點產品和重點環節的追溯覆蓋率依然不高。近日,上海啟動食品追溯地方立法,用法規來規範各個環節的企業做好追溯。
亮點二:
食品小作坊衛生規範露面
去年7月,上海首次頒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許可證,崇明島上生產崇明糕的上海喔凱食品有限公司、奉賢一家白切羊肉小作坊獲得準許生產證。有了這張「準生證」,兩家公司生產的崇明糕、白切羊肉就能在超市、賣場露面。
近一年過去了,小作坊的「準生證」幾乎陷入難產的尷尬境地。雖然「準生證」比許可證門檻略低,但上海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準入標準仍按「最嚴格」制訂。小作坊加入「正規軍」行列並不容易。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只有經審核達到基本條件和要求,並徵詢鄉鎮或街道辦事處同意後,才能獲得「準生證」。
小作坊究竟要達到什麼規範?近日,《食品生產小作坊衛生規範》終於出爐。閻祖強透露,《食品生產小作坊衛生規範》為本市立法中加強本市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監管提供了配套的技術標準。有了統一的衛生規範,上海一些地方特色食品都有望獲得認可。另一方面,一部分無證經營的店家也可按規範調整,「今年上海已經加大整治力度,註銷或吊銷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證照7128張,同比增加75.6%,相當於平均每個月就有1400多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關門。」
除了小作坊衛生規範,日前有關監管審議通過《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監管指導原則》等7項地方標準即將發布。其中,《味精中硫化鈉的測定》為加強食品添加劑檢驗、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提供了依據。
亮點三:
食品「黑名單」將發布
市民最為關注的首個食品「黑名單」將在食品安全宣傳周公布,目前已基本走完發布前的流程,今後將常態化向社會公布。
進入「黑名單」的食品生產企業將受到聯合懲戒。通過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對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和個人,根據本市失信企業聯動懲戒的相關制度,將由各監管部門結合實際,在年審年檢、立項審批、稅務服務、商標註冊、廣告管理、技術指導等方面,完善具體獎懲實施辦法。同時,在貸款審批、上市融資、利率差別化待遇等方面,建立聯動獎懲機制。
食品「黑名單」如何篩選?閻祖強告訴記者,本市養殖場、外埠養殖場以及超市、批發市場、中央廚房、大中型餐飲服務企業都將逐步有一份信用檔案。各監管部門將對肉製品等7類重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產生的信用信息,經相關機構評估後,記入信用檔案,「一戶一檔」。信用檔案包括監管抽檢後信用等級、追溯信息等。閻祖強透露,目前,飯店和食品生產廠家已經進行分級監管,將來將逐步擴大到流通領域,包括超市、菜場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