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國慶假期,與好友赴冀參加朋友婚禮。
晚間閒談,聊及他和新郎等5人的「西藏騎行」。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四五年,可是他們眉飛色舞的表情,依然難掩內心的激動。
「因為沒有去過,所以心之嚮往。」西藏,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神秘的省份。
有人曾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沒有去過西藏的我,對那裡的一切充滿著好奇。
而今年以來,所經歷的軍轉之路也像極了一場沒有彩排的「西藏騎行」。
我問他「你感覺西藏與內地相比,到底哪些風景最迷人,最與眾不同?」
朋友略作停頓,便娓娓道來:從聖潔高冷的西藏雪山到五體虔誠的朝聖信徒,從瞬息萬變的陰晴冷暖到涇渭分明的藍天白雲,從未被打擾的原始森林到店主門前的純種藏獒,還有那追著車子跑好幾裡路的藏族小孩,前後相距不遠的騎行隊伍……23個晝夜,2000多公裡的318川藏線,經過波密、林芝等「城市」……
在最終到達拉薩的時候,朋友卻說,「當你看到近在咫尺的布達拉宮,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興奮,因為沿途的風景已經太多。」
他口中的風景,雖然不能一一呈現,但一段「獨腿大俠」的故事已令我動容。
那是在通麥,他們遇見一位只有一條腿的騎行者,每次只能半圈半圈地勾踩車蹬,艱難程度在內地平原都難以想像,更何況是在山路崎嶇的青藏高原,即便如此,這位「大俠」仍然堅持每年一次騎行,或許他的目標早已超脫了所謂的目的地,因為他本身已經成為了一道風景。
曾經軍旅,又何嘗不是一段難忘的「西藏騎行」?
這一路上,有過鮮花掌聲,有過軍令難為,有過通宵達旦,也有「孫子式」的訓誡場面。
春秋易逝,蹉跎了歲月,衰老了容顏,而那段記憶早已刻骨銘心。
軍營中,無論逆境還是順勢,我們都曾仰望天空,因為有人說仰望天空就是在仰望幸福。
「後軍轉時代」,我們依然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其實,仰望幸福的人,有時也被別人仰望著。
「西藏騎行」煉獄般的旅程未曾親歷,卻也早有耳聞。
而朋友卻說,他們的那次旅行並不是非要證明什麼,那每一次熱汗淋漓的上坡,每一次拼盡全力的衝刺,每一次騎行百公裡的毅力,每一次快要放棄時候的堅持,每一次突破極限的喜悅,已經讓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這種「強大」,在以後的日子裡成為一種面對生活的態度,每當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還會想起「獨腿大俠」的背影,衝坡後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的長笑,也不曾忘記渾身無力腦袋暈暈的高反。
曾經軍旅,從來沒有什麼從天而降的「領導」,也沒有什麼空手套白狼的「權力」,誰不是從懵懂少年一路走來。
還記得那個凌晨三五點站崗的你麼?還記得那個挑燈夜戰敲打鍵盤的你麼?還記得那個被罵得狗血噴頭一臉「懵逼」的你麼?還記得那個酩酊大醉之後牢騷抱怨的你麼……
很多的瞬間,不會隨著鬥轉星移而發生改變。
那段軍旅,不過是在一個恰當的時間節點,和一群恰當的人,進行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旅程。
「後軍轉時代」,我們會遇見更多的人,接觸更多的事,困難與成功隨行,喜悅與沮喪為伴。但是,請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要忘卻曾經的夢,因為夢想並不奢侈,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整個晚上,大部分時間都是朋友在講述他們的「西藏騎行」,作為聽眾的我卻也聽得津津有味、毫無睡意,雖然沒有同行的經歷,但他口中的「西藏之行」分明正在或曾經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一種莫名的「感同身受」。
正如他所說的,經歷艱難困苦的日子,遠比平日裡的吃吃喝喝來得深刻。
快要入睡時,朋友的一句話,令我深思良久。他說:「離開拉薩時,請把在西藏吹過的牛逼還給西藏。」
曾經軍旅,誰還沒有幾段驕傲的「牛逼」值得吹噓。毋庸說遠赴亞丁索馬護航,參加國慶盛世閱兵,光聽「代號XX」就牛逼的不得了的重大演習,單憑數十載「舍小家、顧大家」的邊關守歲就足以讓人樹起大拇指。
繁華已過,秋意漸濃。曾經的輝煌不應成為炫耀的資本,惟願作美好的回憶和前行的動力。就像掛在櫥窗裡的軍裝,雖然知道這輩子再也不會穿起,但還是將它的標誌服飾佩戴整齊。
只有告別過去,才能開始新的故事。我們的目的地,遠不止一座布達拉。
笑看風雨,永不言棄!或許,這也不止是「騎行精神」!
軍轉不是我們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既然已經選擇了,就風雨兼程,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