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裡的「詩與遠方」

2020-12-26 中國僑網

  古城裡的「詩與遠方」

  ●南方日報記者 蘇仕日 達海軍 實習生 陳淑曼

  潮州古城,載陽巷裡的載陽客棧,幾位「驢友」在院子的天井裡泡起工夫茶,頓時茶香四溢。

  客棧主人廖奕銘沒有工夫停下腳步。百餘米外的鐵巷,一座三進兩天井約600平方米的老宅子正在修繕。廖奕銘要把這裡改造成餐飲空間,讓潮州菜的「香氣」傳得更遠。

  10年前,廖奕銘在潮州古城辦起了第一家清代建築民宿客棧。如今,多家客棧茶館經營成了品牌。上個月,載陽客棧剛在2020中國民宿產業寧波博覽會上獲得「最佳全國民宿品牌」。

  經歷過潮州文旅火熱和疫情寒冬的冰火兩重天,廖奕銘堅持著,也堅信著,他希望能在自己和別人的「詩與遠方」上嘗試更多,在追尋「精神小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從1到128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十一二月往往是潮州旅遊的淡季。今年冬天有些不一樣,每天約3萬人湧入古城。平日裡,載陽客棧有五六成的入住率,而在周末,滿房是常態。

  很多慕名來潮州旅遊的人,第一選擇便是住民宿。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廖奕銘、龍素玲夫婦卻感到「有些寂寞」。這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寂寞」。

  載陽客棧前身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夫第」,潮州傳統建築格局「肆點金」在這裡保存完好,青磚灰瓦、雕刻精巧、典雅別致。

  1977年出生的廖奕銘從小在這裡長大。在他的記憶裡,最熱鬧時大家庭22口人都住在這裡,後來陸陸續續搬走了。

  像古城裡許多空心老宅一樣,這座年久失修的宅院難免破敗。

  「古宅有人氣,才是保護它的最好方法。」廖奕銘這麼想著,機遇也就來了。

  10多年前,潮州對廣濟橋、牌坊街進行修復,意欲發展旅遊業。

  不想讓祖宅荒廢,廖奕銘決定將其改造成客棧。2009年,他斥資百萬元,聘請古建專家,花了一年多時間,用古法修繕。當然,為了住客,也增加不少現代生活所必需的物件。

  2011年元旦,潮州第一家清代民居客棧——載陽客棧正式開門迎客。那時候,潮州的旅遊市場還不似現在這般火熱。

  多年之後,龍素玲依然記得,剛開張那會兒,夫妻倆都沒有經營經驗,客棧掛了整整一個月的白榜——沒有一單客人。

  做網站、開博客、開微博、搞活動……夫妻倆想盡辦法推介。「潮州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旅遊,大有可為。」廖奕銘堅持著。

  憑藉著潮州文化特色,載陽客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客人與主人、店長們甚至成了常年往來的朋友。「這10多年,世界上近百個國家的人都曾入住過我們客棧。」說起這話,廖奕銘頗有些自豪。

  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潮州旅遊市場也逐漸有了起色。到2015年,古城裡的民宿客棧逐漸多了起來,有了第二家、第三家……隨後,更似「雨後春筍」,直至128家。

  從1到N 「疫情最終會過去的」

  隔著兩條巷子,與載陽客棧的靜謐不同,英聚巷的載陽茶館裡,弦樂悠揚,潮曲腔長。

  在經營載陽客棧的過程中,廖奕銘發現,不少外地住客對潮州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然而卻鮮有合適場所可以集中、直觀地欣賞。

  廖奕銘因此萌生了一個想法:不如修建一座茶館,把工夫茶、潮劇等潮州特色文化融合起來。

  於是,又一次,大工程。2015年,廖奕銘請人著手將英聚巷一座廢棄已久的民國騎樓進行修復改造,打造成一座富有民國風情的潮式茶館。

  「當時,沒人看好。」廖奕銘說,大家覺得喝茶應該在宅院裡或比較安靜的地方,但他認為遊客們對短時間內體驗當地文化的需求量很大。

  2017年春節,潮州首家集工夫茶、潮州傳統曲藝表演的民國主題茶館——載陽茶館對外營業,一下子便成了「網紅」打卡點。如今,這裡已成為潮州古城遊地標式的招牌景點。

  在廖奕銘不斷拓展自己業務的同時,古城裡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精品小業態,客棧、茶館、文創園、書店、餐飲店……

  潮州文旅欣欣向榮,民宿客棧常常「一房難求」。去年,潮州實現旅遊收入約398億元,接待海內外遊客人數2629萬人次,均比上年增長約30%。「潮州文旅發展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廖奕銘如是說。

  潮州手拉壺大師吳敬亮就深深感受到了文旅發展帶來的生機和商機。

  「2009年,很多外地遊客都不知道手拉壺是什麼。」彼時的吳敬亮剛在牌坊街租店做壺賣壺,一家四口擠在40平方米的店面裡。

  文旅春風來,遊客八方至。「外地遊客多,買壺的人也多。」吳敬亮的壺也越做越好,以前一把壺賣百來元,現在一把好壺能賣上萬元。買車、買房、換了更大的工作室……吳敬亮家的生活水平「節節高」。

  然而,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廖奕銘這些文旅從業者經歷了斷崖式的「寒冬」。

  當時,不少民宿客棧選擇關門並辭退部分員工,有的甚至要轉讓。廖奕銘和同事們開會商議決定,不辭退任何一名固定崗位的員工,而是選擇通過人員調配,「上三分之一的班,發一半的工資」,大家共渡難關。

  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廖奕銘夫婦努力用各種方式加速回歸正常營業。今年「五一」小長假,他們的茶館客棧進入常態化工作模式,其名下兩家客棧都住滿了客人。

  「疫情最終會過去的。」廖奕銘對未來充滿信心,他期待鐵巷的餐飲空間,能結合古宅,把潮州菜的美好傳播開來。

  從1到圓 「聯動全球潮人」

  「把祖宅修復,這個投資在我們修好的那一刻,已經算回收了。」在廖奕銘看來,讓祖宅延續生命,讓潮州文化傳承,就是最好的投資回報。

  劉涵是載陽客棧的店長。在載陽工作8年,劉涵覺得除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外,更大的收穫是在這裡學習了茶文化、建築文化、戲曲文化,「學到的東西太多了」。這種精神獲得感,常常讓在院子裡喝茶的客人心生羨慕。

  她感到欣慰的是,因為文旅發展,不僅古城環境街區變漂亮了,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學習傳統手工藝,加入到古城「活化」隊伍之中。

  從2016年底起,陳泓與朋友一口氣在古城裡開了3家客棧。曾在江浙一帶見到老建築被保護得很好並用於發展旅遊,陳泓覺得:「家鄉也有這些老建築,古城也有底蘊,古城能發展起來,特別自豪。」

  古城民宿客棧的持續火熱,帶動了古城民居租金一路上漲。早先老房子荒廢,無人問津,如今一屋難求。

  即便如此,宰輔巷一處老宅的6位業主卻一致選擇低價租給廖奕銘。因為廖奕銘對他們說:「我會將這些老建築當成自己家來修繕。」

  言出必踐。廖奕銘請來了70多歲的順兄等古建木工,花了300多萬元,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理念,對房屋進行為期10個月的改造。

  祖宅聯繫著小家,潮州文化聯繫著大家,它是海內外潮人的精神紐帶,是同心圓的圓心。「身處這個時代,身處潮州,就應該為這個同心圓做點什麼。」廖奕銘說。

  於是,載陽茶館裡有了僑批館,有載陽僑文化傳播中心。這裡儼然成了聯繫華人華僑的「橋」。

  身著漢服,自製潮州紅桃粿,穿行在古城樓,泡工夫茶賞潮曲……去年,載陽僑文化傳播中心協辦了4場各為期10天的「尋根之旅」活動,馬來西亞、泰國等華裔青少年感受了不一般的潮州。

  「我一生中所看過最多的僑批就在載陽僑文化傳播中心,我為它而激動。在家的爹娘媳婦與遠在南洋謀生的遊子的一線牽掛和一線希望,靠的就是僑批。」馬來西亞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對潮州行記憶猶新。

  廖奕銘還有一個更大的心願:「聯動全球潮人。」他將這句話印在僑批館的牆上。他說,在潮州文化的發源地,「作為潮州人,我們有這個責任,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把我們海內外的潮文化、僑文化聯繫起來」。

相關焦點

  • 潮州古城裡的「詩與遠方」
    古城裡的「詩與遠方」  ●南方日報記者 蘇仕日 達海軍 實習生 陳淑曼  潮州古城,載陽巷裡的載陽客棧,幾位「驢友」在院子的天井裡泡起工夫茶,頓時茶香四溢。  客棧主人廖奕銘沒有工夫停下腳步。百餘米外的鐵巷,一座三進兩天井約600平方米的老宅子正在修繕。
  • 古城裡的「詩與遠方」
    經歷過潮州文旅火熱和疫情寒冬的冰火兩重天,廖奕銘堅持著,也堅信著,他希望能在自己和別人的「詩與遠方」上嘗試更多,在追尋「精神小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在他的記憶裡,最熱鬧時大家庭22口人都住在這裡,後來陸陸續續搬走了。像古城裡許多空心老宅一樣,這座年久失修的宅院難免破敗。「古宅有人氣,才是保護它的最好方法。」廖奕銘這麼想著,機遇也就來了。10多年前,潮州對廣濟橋、牌坊街進行修復,意欲發展旅遊業。不想讓祖宅荒廢,廖奕銘決定將其改造成客棧。
  • 古城裡的「詩和遠方」,寧靜也繁華
    文化和旅遊,是詩和遠方,也是幸福美好生活的標配,而臨海就是一座融千年古城之凝重、江南山水之秀美、現代城市之繁榮為一體的古城新市,是如詩如畫的遠方。今天的《詩路話小康》我們走進浙東唐詩之路樞紐地台州臨海。
  • 潮州古城首家宮廷風客棧!做民宿就看潮庭客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旅遊過程中不僅要玩得好,還要睡得美。近二年來,城市民宿成了與傳統酒店分庭抗禮的旅遊住宿形式。在古城潮州,有一家主打宮廷風格的客棧,以其獨特的裝潢和濃鬱的風情,深深虜獲了前來入住的旅客。它就是潮州潮庭客棧。
  • 潮州古城
    從生命的原香出發,與美同行,抒寫生活,鄉愁,詩情以及遠方。在中國的版圖上,廣東屬於嶺南。何為嶺南呢?就是五嶺以南。五嶺指的是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庚嶺。在廣東的版圖上,潮州在最遠的東部。雖偏遠,卻人傑地靈,所以有「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之說。 潮州人會做生意,幾個世紀前,就把生意做到東南亞,做到全世界。
  • 劉子謙:《古城潮州》
    古城潮州                    文/劉子謙
  • 潮州 如詩如畫古建築
    潮州的老房子,是目前中國保留比較完好的,在構成潮州古城框架的「酋、灶、義、興、甲,家、石、辜、鄭、庵」老街巷隨處可見明清風格的舊居老房。
  • 【「疫」後花開 邁向詩和遠方】廣濟橋:一裡長橋一裡市
    新華網旅遊頻道推出《「疫」後花開 邁向詩和遠方》大型融媒體專題,關注景區有序開放,展示華夏最美春色。謝德楠 攝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東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閩粵交通要津。以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著名古橋。
  • 詩和遠方不在遠處,在眼前的生活裡
    襄陽古城去遠方旅遊成了人們嚮往的生活方式襄陽古城然而這個國慶卻是個列外的開始,第一次對旅遊生出了膩煩的心理。和一家人開車從陝西到武漢遊玩,想去吃武漢的熱乾麵,車行至襄陽已經天黑了,停車在古城下走走逛逛尋找餐館吃飯,夜色裡的襄陽城牆在昏沉的路燈透著陌生的感覺,身為異鄉人總難免生出一些寂寞的情緒來,在當地餐館吃麻辣無比的火鍋魚,嘈雜熱鬧的小店裡當地人豪放的談話聲讓吃飯也變的匆匆。離開餐館,夜色下來到漢江邊,江邊清涼的風吹著,有一些夜跑的人在江邊跑步,走走停停吹吹涼風,毫無興致。
  • 潮州景點攻略|慢時光裡的潮州古城
    潮州古城,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內,是廣東省第一批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榮譽稱號的兩座城市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曾經是「十相留聲」之地,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潮州有馳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繞城廓」的自然景觀。
  • 潮州古城首家宮廷風客棧!做民宿就看潮庭客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旅遊過程中不僅要玩得好,還要睡得美。近二年來,城市民宿成了與傳統酒店分庭抗禮的旅遊住宿形式。在古城潮州,有一家主打宮廷風格的客棧,以其獨特的裝潢和濃鬱的風情,深深虜獲了前來入住的旅客。它就是潮州潮庭客棧。
  • 古城潮州:韓愈被貶潮州,教化於民,當地人卻以「過河拆橋」為榮
    ,廣濟橋是必遊之景廣濟橋位於潮州古城東,橫跨韓江之上,是遊覽古城潮州的必去景點。去潮州古城遊玩,不去廣濟橋遊玩,就白去潮州了。「一裡長橋一裡市」,說的就是廣濟橋。如果你一定要問問橋在哪裡,就會鬧出「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因為廣濟橋又被當地人叫做「湘橋」,就是八仙之一韓湘子的橋,傳說中的韓湘子是韓愈的親侄子。
  • 帶你遊潮汕:潮州古城
    潮州古城依韓江而建,處處皆景。人在城中走,如在畫中遊。可見作為一個潮州人幸福指數那是相當的高。但作為一個遊客,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只能擇其重而往之。首先是韓文公祠。之所以先介紹韓文公祠,一來是因為韓愈在潮州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其《祭鱷魚文》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
  • 潮州:千年古城 以文鑄魂
    潮州:千年古城 以文鑄魂 記者 楊燕芳 潮州日報 潮州日報微信號 chaozhoudaily 功能介紹 本土 · 權威 · 影響力 傳遞最新鮮、最實用、最好玩的資訊! 收錄於話題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
  • 醉美南澳島、青澳灣、自然之門、潮州古城魅影3日遊
    草坪中間有著一隻鞦韆,坐在鞦韆上慢慢搖,看著遠方的大海,願與你一起慢慢變老……醉美南澳島南澳島是中國廣東省美得一塌糊塗~潮州古城夜景潮州古城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內,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景點有:湘橋春漲、韓祠橡木、金山古松、鳳凰時雨、龍湫寶塔、鱷渡秋風、西湖魚筏等。潮州古城除了美麗的風景外最吸引人的當然是潮州美食。
  • 潮州:千年古城 以文鑄魂
    潮州,一座有靈魂的古城,厚重且精緻,大氣且包容。 潮州方言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潮劇是中國戲曲的一朵奇葩;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更是飲譽海內外,膾炙人口。 這裡,名勝古蹟眾多,品類齊全,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項22處,古城區內古牌坊、古府第、古民居、古井隨處可見。自然風光與文物勝跡交相輝映,歷代文人騷客登臨至此,莫不著文寫詩,讚譽有加。
  • 帶你走進千年古城——潮州
    潮州是我的故鄉。出生潮州,是我的個人的一種幸運。在潮州生活久了,你就知道了。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潮州吧。潮州是一座千年古城了,它擁有許許多多的文化。我們潮州最出名的就是——潮州八景了,八景分內外,由養育了我們潮州人的江流——韓江分開。八景裡,湘子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有一句民謠是這麼唱的「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相傳湘子橋與韓湘子有關,韓湘子當初與廣濟和尚鬥法,結果便有了這座湘子橋,當然也有叫廣濟橋的。
  • 潮州掠影:一座古城的活色生香
    當然,潮州還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蹟,這也是在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原因,這一批名單裡總共38個城市,廣東有且僅有「潮州」一個。而據有關專家所言,從另一個學術角度出發,目前我國保存完好的古城,第一梯隊是雲南麗江和山西平遙。第二梯隊是具有歷史風貌的古城,只有4個,潮州是其中一個。
  • 潮州,一座慢城的日與夜
    第一次來的時候,22座牌坊只修復了一半,我們是匆匆的遊客,只來得及啖過古城活色生香的夜宵。這次來老實地住在古城裡,認真地來了一次像當地人一樣生活的旅行。,只有潮州古城最適合像當地人一樣生活。我們住的民宿在古巷口,它樓下有一家潮州腸粉店,是古城裡開得最早的幾家店之一。
  • 習大大考察潮州古城:潮州非遺知多少
    潮州之美,可見非遺。10月12日,習大大赴廣東考察,第一站便來到了位於粵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在潮州視察中,習大大強調,潮州是歷史文化名城,要做好對潮汕文化的保護。潮繡、潮雕、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潮州非遺文化中,你又有哪些了解?潮州工夫茶說起潮州,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工夫茶"。潮州人愛飲茶,喝功夫茶是潮州人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一件事,甚至把喝茶的工藝變成了國家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