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海洋大市重新發現海洋

2020-12-26 中國網

湛江:海洋大市重新發現海洋

  雷州半島文明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不斷認識海洋、發現海洋、調整人與海洋關係的探險史。

  坐擁1500多公裡的海岸線,湛江成為中國大陸與海洋關係最為密切的地域。湛江傳統海洋文化中,對大海有著樸素而深厚的感情:以海為神,所以通過祭拜祈求出海平安;以海為食,所以不斷從大海中獲取海產;以海為伴,所以有人龍舞和雷歌這類充滿海洋特徵的民間文藝……但這種傳統認知,已經逐漸無法跟上文明的腳步。

  進入新時期的湛江,正在奮力實現崛起,決心在2017年躋身廣東經濟發展第二梯隊,決心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生態型海灣城市。如此雄心,正來自於我們對海洋更透徹的認識。

  步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湛江人重新調整了人與海洋的關係,並因此重新發現了一個更深、更廣、更藍的海洋。

   50年後,湛江人重新發現湛江港

  每一座偉大的港口背後,都有一座偉大的城市。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湛江人與港口共生了幾千年。從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到近代的「第二香港」,再到1956年建成現代化港口,可以說,湛江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座集市、每一捧燈火,都是由港口澆灌而生長。「港城」因此而得名。

  但對於港口的價值,湛江人一直在摸索。一直到建成現代化港口50年後,湛江人終於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重新認識了深水大港。在湛江崛起的路線圖上,港口真正成為了第一引擎。

  天賜良港:繁榮古埠因港口而生

  早在西漢時期,雷州半島古港就是中國連接世界的橋頭堡。清1899年,法國租借廣州灣後,法國殖民者設廣州灣為無關稅的自由貿易港,湛江的現代城市雛形在此時開始形成。

  抗日戰爭時期,戰時的廣州灣暫時呈現出一派繁榮,每年通過港口出口的物資達1000多萬美元,有「第二香港」之稱。

  自建大港:從「八大港口」到跌落寶座

  1956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建造的現代化港口湛江港誕生。這是我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美等地區海上航線最短的港口。

  上世紀90年代初,湛江港口吞吐量已達1589萬噸,與世界各地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是全國八大港口之一。但是在青島、深圳等港口一飛沖天的90年代中後期,湛江港碌碌無為。1998年,湛江港吞吐量倒退為80年代初的水平。

  究其原因,湛江尚未真正認識到大港的價值,沒有以港口為軸心重新思考湛江的產業布局,依舊走在傳統農林漁牧的路子上。

  低谷猛醒:港口成為湛江崛起引擎

  進入21世紀,湛江人終於意識到港口一直在主宰著這座城市的命運。2003年,湛江市委市政府歷史性地提出了「工業立市、港口興市」。2004年以來,湛江港每年以超過1000萬噸的增量快速增長。2008年底,湛江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到2014年有望突破2億噸。

  在湛江的深水岸線吸引下,寶鋼湛江鋼鐵項目、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晨鳴造紙項目等總投資數千億的大工業項目紛紛落戶湛江……上述項目投產後,臨港產業將佔據湛江國民經濟總量大半。

  世界眼光:向「第三代港口」進發

  今年,湛江港迎來兩大喜事:一是國務院批覆同意湛江港口岸擴大開放;二是湛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獲國家批准設立,這是粵西地區首家保稅物流中心。

  湛江港今年有1千萬噸礦石在湛江港通過貿易商賣到長江口、珠三角地區,將在兩三年內形成區域物流分撥中心,成為全面開放、互通互聯的樞紐,向上海、新加坡等地的「第三代港口」模式靠攏。

  湛江港未來將在雷州半島西岸建設兩個千萬噸級港區,預計2017年貨物吞吐量可達3.5億噸,有望重回全國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擁灣入懷,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城市

  「湛江八大怪」裡面的「一個城市分兩塊」,就是城市從霞山、赤坎兩個港口自發生長的結果。城市沿著湛江海灣西岸的狹長地帶不斷拉伸,海灣成了中心城區發展的邊界。

  但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湛江人憑藉海灣大橋徵服海灣天塹之後,一切豁然開朗——跳出海灣,湛江人重新劃定城市的邊界,在「擁灣發展」的眼光下,產業、交通、公共設施都被重新布局。在海灣東岸,海東新區拔地而起,成為城市擴容提質的引擎。

  從此,海灣不再是城市身邊的藩籬,而是城市懷中的風水。

  沿岸築城:海灣西岸的線性生長

  湛江城市的形成時間並不長,主要城區赤坎在宋代形成小商埠。清康熙年間,海運和貿易開始迅速發展。20世紀初,城北赤坎成為當時粵西最為繁華的商業中心。

  從1955年至1975年間,霞山的人民廣場被設為城市中心廣場,成為城市中軸(解放大道)和橫軸(人民大道)的交匯點。
追尋湛江的城市發展史,城貌和商業的形成幾乎都以碼頭作為原點,城區規劃和發展主要是圍繞碼頭展開,並呈現出點狀、線狀發展特點。

  城市擴張:以港為軸組團發展

  1984年,國務院將湛江列入沿海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進入上世紀90年代,新一輪規劃(1994年-2010年)將湛江定位為「我國南方的重要海港和粵西地區的中心城市」,「以發展鋼鐵和汽車工業為重點,輕工業和第三產業發達的現代化海濱城市」。城市布局規劃定為「一港兩岸三區六組團」的環海灣布局,即以湛江港為中心,沿東西兩岸將6個城市組團分為3片。霞山、開發區、赤坎、調順組團為西片,坡頭組團為東片,東海島組團為南片。

  突破天塹:建設生態型海灣城市

  2006年12月30日,海灣大橋建成通車,徹底徵服了海灣天塹。市委市政府適時提出了構建「一灣兩岸」的設想。

2010年《湛江生態市建設規劃(2009—2050年)》明確了湛江「生態型海灣城市」的新定位。2013年,我市明確將圍繞湛江灣和雷州灣,推動中心城區擁灣發展,構建「兩灣多岸、眾星拱月」的生態型海灣城市新格局,同時樹立了將我市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亞熱帶海灣城市的目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海西33公裡黃金海岸線,將生產岸線騰退轉型為生活岸線,實現還海於城、還岸於民、還景於自然。

  海東新區:城市擴容提質的引擎

  2009年,湛江成功申辦第十四屆省運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落戶海東新區。201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把海東新區列為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重點建設的新區之一。海東新區規劃面積228平方公裡,核心區49.8平方公裡,將打造成拓展國際合作的重要門戶、國家海洋戰略的重大平臺、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門戶樞紐、粵西中心城市的新興載體、南亞熱帶的生態型海灣城市。

  目前湛江奧體中心主館已完工並開館,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今日在這裡開幕;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海東院區、湛江中心大廈等項目也正加快推進。

文章來源: 中國海洋網

責任編輯: 葛蕾

相關焦點

  • 加快推進龍王灣海洋溼地公園建設 打造湛江最大的海洋溼地公園
    加快推進龍王灣海洋溼地公園建設 打造湛江最大的海洋溼地公園 來源: 湛江晚報   2018-01-22 11:21 [摘要] 2018年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自宋代閩人第二次南遷,把福建人對媽祖的崇拜信仰帶來以後,媽祖文化和雷州半島的海洋文化就相互滲透,相互融洽,形成了後來湛江文化獨有的精神特質,千百年來孕育了湛江人不朽的偉大精神和高尚品德。  湛江的海岸線長達1500公裡。作為海洋大市的湛江,在南海的孕育下,在積澱深厚的海洋文化的薰陶下,形成了湛江獨特的文化和精神。
  • 旅遊達人深度遊湛江 助力2016湛江海洋周
    10月1日,為期5天的2016湛江海洋周活動正式啟動。本屆海洋周以「南國港灣、歡樂海洋」主題,以市區金沙灣濱海休閒旅遊區為主會場,同時在縣區設立分會場,形成全域旅遊節慶活動的效應。近日,作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湛江備受黑龍江、吉林等省旅遊達人的關注。
  • 湛江海洋周 長假樂翻天
    ,擴大宣傳湛江城市旅遊知名度,振興綜合消費,我市將於10月1日至5日舉辦2020年第七屆湛江海洋周。據悉,第七屆湛江海洋周活動由市文廣旅體局等單位主辦,活動主題為「我要去湛江」。按照防疫工作常態化要求,本屆湛江海洋周以線下活動和線上視頻直播宣傳推廣相結合,組織湛江市區主會場+縣(市、區)10個分會場同時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形成全域旅遊節慶效應。
  • 交通大投入,力促湛江漁人碼頭打造「5A級海洋旅遊景區」
    未來幾年,湛江將有五條高鐵匯聚,湛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廣東海洋大學旅遊管理專業郭晉傑副教授表示,綜合交通樞紐的形成將有利於推動改善湛江營商環境、發展全域旅遊、拓展海洋文化產業旅遊空間,帶動區域經濟提速發展。湛江漁人碼頭地處廣州灣核心區,又是濱海旅遊示範區,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 通高鐵後的湛江,激情海洋周,國慶假期最全攻略
    而且前往湛江不僅可以搭乘飛機,還可以搭乘高鐵和火車等交通工具,快捷便利,有沒有人想要一起去感受呢?我也不吝嗇,和大家一起分享湛江海洋周的攻略~let’s go!2018年第六屆「魅力湛江、歡樂海洋」湛江海洋周於10月1—5日舉行,主會場在赤坎區的金沙灣濱海旅遊區和國際會展中心,也在有條件的縣區設立若干分會場。
  • 國慶活動精彩紛呈,帶你玩轉2020年第七屆湛江海洋周
    魅力湛江金秋美,歡樂海洋迎嘉賓。10月1日晚,湛江金沙灣濱海旅遊區喜慶洋洋,洋溢著節日的歡慶氣氛,由湛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2020年第七屆湛江海洋周系列活動,舉辦了簡樸而又有特色的開幕儀式。玩轉海洋周不可不看的攻略:(一)主會場內容1、2020第七屆湛江海洋周啟動儀式啟動儀式:10月1日(19:30—20:00)地點:湛江金沙灣濱海休閒旅遊區(勞麗詩廣場)內容:策劃簡單而又隆重的節目活動,啟動2020湛江海洋周現場通過LED屏展示
  • 湛江海洋周12月中旬舉辦 精美沙雕來捧場
    記者 歐陽澤 攝    為創建廣東省濱海旅遊示範市,豐富2017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活動內容,擴大湛江城市旅遊知名度,2017年12月中旬我市將舉辦第五屆湛江海洋周活動。12月3日,記者從赤坎現場採訪了解到:作為第五屆湛江海洋周活動內容之一,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大型藝術沙雕秀,將在風光旖旎的金沙灣海濱浴場精彩上演。
  • 軍艦軍史館,湛江市民海洋周好去處
    原標題:軍艦軍史館,市民海洋周好去處 記者日前從市旅遊集團了解到,今年9月30日—10月4日,我市舉辦第二屆海洋周活動,南海艦隊將在海洋周期間舉辦軍艦及軍史館開放周活動,為市民提供一個國慶期間的好去處。
  • 市海洋與漁業局深挖徹查堅決掃除黑惡勢力
    茂名網訊 自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市海洋與漁業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按照省、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部署和要求,結合部門職能在全市海洋與漁業系統中積極開展掃黑除惡工作,將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貫穿日常工作中
  • 360°為你著想,2020湛江海洋週遊玩指南!
    這個國慶到湛江參加2020第七屆湛江海洋周各種各樣精彩紛呈的活動在等你!湛江非遺與你過佳節10月1日晚,在赤坎金沙灣濱海休閒旅遊區將會舉辦2020第七屆湛江海洋周啟動儀式同時,>溫馨提示1、活動當天人流量大,請儘量選擇乘坐公共運輸前往;2、即使在戶外地區,也請做好相關的防疫工作,勤洗手,多喝水,配合會場做好防疫檢查;3、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不離手不離身,包包拉鏈記得拉好,人多擁擠時,建議把包背在身體前面。
  • 全力推進湛江漁人碼頭項目建設 湛江欲打造5A級海洋旅遊景區
    ,召開座談會,為將湛江漁人碼頭打造成民俗文化及海洋文化的窪地,文化藝術高地和旅遊目的地獻言獻策。據了解,湛江漁人碼頭項目是國家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項目、省政府發展新型海洋產業重點項目、濱海城市示範項目以及湛江市擴容提質、打造一灣兩岸、東堤西拓的重點項目,也是傳承廣州灣時期建築歷史的主要項目。
  • 湛江龍王灣海洋溼地 公園全球徵集規劃方案
    本報9月6日訊(記者陳昌波)6日從廣東省湛江市獲悉,湛江龍王灣海洋溼地公園(暫定名)項目修建性規劃方案徵集上月已截稿,符合參賽要求的18個方案將進入評選階段,角逐最終大獎。該項目依託整體優勢,傾情打造中國最具海洋特色的國家海洋溼地公園、世界海洋絲綢之路文化藝術展示集聚港灣,將成為湛江「五島一灣」濱海旅遊格局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 湛江海洋周又雙叒叕來啦!國慶中秋長假有你好看的!
    還有更值得興奮的是2020第七屆湛江海洋周也如期而至!金沙灣濱海休閒旅遊區(勞麗詩廣場)內容:通過簡單而又隆重的節目展演、活動啟動,通過極具湛江海洋休閒特色的節慶氛圍,向廣大群眾展示湛江城市風光!歡樂海洋」主題,結合湛江元素,在金沙灣濱海休閒旅遊區策劃特色造型的大型沙雕展,邀請沙雕藝術家現場表演沙雕創作,吸引遊客互動參與。
  • 湛江的市花應該是什麼花?
    雞蛋花湛江的春天又到了,雖然很短暫,但標誌著湛江進入了繁花似錦的季節。湛江的花季很長,大約有半年,直至深秋,都會有不同的鮮花盛開,供大家欣賞。湛江是比較常見的花有鳳凰花、雞蛋花、木棉花、紫薇花、黃花風鈴、喇叭花等,但是,湛江的市花卻在80年代被定為紫荊花,和香港的市花一樣。紫荊的樹形不佳,樹冠不大,花型也不夠大氣,作為行道樹不理想,現在也很少種植。所以現在的湛江市花顯得名不副實,很多市民認為,市花應該改一下了。
  • 廣東江門海洋漁業在「深」上做文章
    「目前,江門市海洋漁業在全省所處的位置比較尷尬,與江門所擁有的資源不相稱。江門海洋漁業發展空間大有可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林創對我市海洋漁業所處的地位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作為傳統的海洋大市,我市在海洋漁業資源等方面擁有不小的優勢,但與周邊的湛江等海洋漁業發達地區相比,我市在海洋養殖、遠洋捕撈、海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都存在差距。
  • 海洋知識大比拼!青島市市南區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舉行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愷琦近日,市南區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在青島嘉峪關學校舉行。來自市南區六大學區的12支代表隊參加了比賽。經過精彩對決,青島嘉峪關學校和青島第二十四中學分獲小學組和初中組團體優勝獎,並將代表市南區參加市級決賽。
  • 2020年第七屆湛江海洋周暨徐聞分會場活動
    燈樓角合水線苞羅灣活動安排1、2020第七屆湛江海洋周馬拉松體驗活動起跑儀式啟動儀式:10月1日9:00地點:南極村苞蘿灣驛站內容:策劃簡單而又隆重的啟動儀式,營造「南極村」特色海洋文化的節慶氛圍;通過媒體對馬拉松活動報導宣傳,展示沿途絕美景色。
  • 高端海洋人才驛站聚焦大灣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央廣網發 主辦方 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日消息(記者官文清)8月29日-31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海洋環境預報和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大灣區研討會、暨大灣區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驛站交流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論壇以跨界創新為主線,成功地將氣象、海洋物理、計算機、經濟等不同領域的高端人才, 聚焦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大灣區海洋環境預報和沿海城市防災減災中科技成果應用。
  • 湛江:五大旅遊圈構建濱海旅遊示範市
    今年,湛江更明確提出創建省濱海旅遊示範市,全力打造大金沙灣旅遊圈、廣州灣旅遊圈、南三島特呈島旅遊圈、吉兆灣旅遊圈和大湖光巖旅遊圈等五大旅遊圈,著力打響「黃金海岸、熱帶綠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的旅遊品牌。  「湛藍的海、湛藍的天」       彰顯發展美譽度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