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海洋人才驛站聚焦大灣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論壇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 供圖)

央廣網廣州9月1日消息(記者官文清)8月29日-31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海洋環境預報和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大灣區研討會、暨大灣區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驛站交流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論壇以跨界創新為主線,成功地將氣象、海洋物理、計算機、經濟等不同領域的高端人才, 聚焦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大灣區海洋環境預報和沿海城市防災減災中科技成果應用。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創融處處長孫龍濤表示,以本次會議為契機,讓人工智慧和海洋大數據兩個學科專業間實現知識交叉和思維交流,從而碰撞出更好的理念和成果,希望通過啟迪的專業孵化促進成果落地應用,為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服務。

中山大學教授韋駿認為通過建立模型分析海洋環境離不開計算機的算法,但計算機領域的研究者在海洋領域找不到可以運用的方向,而海洋領域的研究者未必精於算法,而通過本次研討會,為海洋領域和計算機領域建立了一個跨界溝通的橋梁——海洋專家提供方向,而計算機專家為此提供算法庫,讓高級算法運用到海洋環境分析中,使雙方優勢充分發揮。

作為主辦方之一,湛江啟迪董事長吳鷹認為,湛江聚集了巨無霸臨港工業,又是颱風多發地,為沿海城市海洋環境預報及防災減災新技術新理念提供「樣板」場景。而人才是創新主體,啟迪作為「創新連接器」和「人才粘合劑」,在湛江市委組織部支持下的人才驛站海洋創新中心分站,以「走出去,引進來」主動擁抱大灣區創新資源,促進海洋高端人才的引智的一種模式。湛江啟迪「設立海洋實業孵化器」,結合「跨地域資源引流」的形式實現雙輪驅動,一方面做深做實優質項目對接孵化培育工作,另一方面發揮啟迪特有創新網絡,撬動灣區優勢科技人才資源,反哺本地創新孵化工作。

中科院南海所尚曉東、彭世球、唐世林、李毅能、錢鈺坤等研究員分別做了各自成果報告。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國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中山大學、深圳大學、廈門大學海洋監測與信息服務中心、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湛江市自然資源局、珠海市金灣區應急管理局及相關涉海企業專家等60多人參加了跨界研討。

來源:央廣網

相關焦點

  • 聚焦「海洋+」|深圳如何組建海洋大學?大灣區發出海洋科技人才招募令
    大灣區在海洋人才建設方面實力還較為薄弱,其在發展先進的海上裝備和技術的同時也要進行人才儲備。大灣區向全國乃至全球發出海洋人才招募令。科創高地的最佳選擇經濟學家熊彼特指出,技術進步在概念上分為三個階段:發明、創新、技術擴散。如此看來,大灣區的確是全國科創高地的最佳選擇。
  • 聚焦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海洋經濟發展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24日訊 據廈門廣電網報導 作為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重要配套活動,2020第七屆廈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11月22日在會展中心開幕。現場的100多家參展商帶來眾多海洋科技新產品和新項目,我們一起去看看。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通訊員 王月 餘麗穎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
  • 第七屆廈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今日還有一天 歡迎市民前來觀展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李心 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觸摸海洋科學技術發展的成就,領略「高精尖」海洋科技產品的魅力。11月22日開幕的第七屆廈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簡稱「海洽會」)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觀展,體驗海洋科技發展的加速度,感受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勁脈動。
  • 專家把脈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海洋經濟新高地
    針對海洋強省,廣東省明確提出,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產業發展高地,重點發展海洋油氣、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等產業集群,培育天然氣水合物等海洋新興產業,推進海洋交通運輸、船舶製造、臨海石化鋼鐵等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面對「藍色經濟」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如何把握?
  • 海洋三所創新「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平臺」 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孵化...
    日前,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打造的「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正式面向全國科研單位開放。「科技成果,特別是應用性科技成果,是否能夠成功轉化為生產力,是其經濟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
  • 2020海博會:助推海洋高端裝備自主創新
    10月15日-18日,被譽為「中國海洋第一展」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將在深圳舉辦,重磅推出由「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藍鯨1號」等「大國重器」領銜的海洋高端裝備板塊。超過150家海洋高端裝備領域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將現場展示其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而宏觀論壇和多場專業論壇,也將邀請國內外重磅嘉賓,聚焦科技創新,賦能「經略海洋」。
  • 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為藍谷貢獻90%技術合同交易,密碼有四!
    川大(青島)研究院常態化組織了21場專家企業行活動,走進青島30多家企業探討解決技術問題;天津大學(青島)研究院與海爾、海信深度合作,將成果轉化與人才輸出協同開展;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參與主辦第五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12名院士與180餘名高端學者應邀參會。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南沙舉行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王月、餘麗穎、記者皮澤紅報導 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
  • 五大領域發力,深圳繪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宏偉藍圖
    增強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實力,依託生物產業集聚區,建設海洋生物醫藥研究技術管理平臺和中試基地,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由基礎科研到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建設海洋生物醫藥中試平臺海洋生物基因種質資源庫,推進建立國家深海生物基因庫。
  • 大連海洋大學:「藍海行動」搭起科技「彩虹橋」
    近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由於某些特有的困難和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依然是一道待解的難題。此次科技成果對接活動以「藍海行動」為代號,以海洋生物產業為主線,面向「政、產、學、研、用、金」各要素主體,開展海洋生物產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
  • 加快農科成果惠及粵港澳大灣區
    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湖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也現場揭牌。隆平院士港選址黃埔長洲島,通過引進高端農業科技資源,設立一流農業科研院所,搭建技術轉化和交易平臺,形成農業科技項目孵化中心和農業高科技企業集聚區,構築政府、院士、企業間聯繫橋梁,促進農業科技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實施海洋科技項目64項 推進經略海洋戰略...
    發布會上,煙臺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王培學就煙臺市在十三五期間海洋科技領域的相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據介紹,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加速推進經略海洋戰略實施。
  • 聚焦五大領域發展!深圳定航「十四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對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雄心壯志,黨中央、國務院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做出了堅定回應和重大支持: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深圳大力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加持金融資本的海洋科技,這是青島藍谷的底氣!
    特別是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現代產業的發展升級中,金融和資本的力量往往能起到「加速器」和「助推器」的作用。作為海洋科技創新的發動機,青島藍谷堅持用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白駒過隙,藍谷發展的航船正逐夢深藍、駛向「深水區」,不斷與新的產業、新的機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 青島即墨:科技工作者「小驛站」解決企業技術「大難題」
    、產業化探索與研究……今年以來,在青島市即墨區科協成立的科技工作者驛站內,企業與高端人才對話成為一種新常態,通過相互交流,為許多企業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   近年來,山東省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海洋強省建設、鄉村振興等工程,推動企業不斷向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邁進,青島市即墨區科協也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積極為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自2019年6月至今,即墨區科協已掛牌成立了兩所科技工作者驛站,對促進即墨企業間技術交流,推動科技水平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通過驛站在人才與企業間架起了溝通的紐帶和橋梁。
  • 「小驛站」解決「大難題」 我區大力推動企業科技水平提升
    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產業化探索與研究……今年以來,在我區科協成立的科技工作者驛站內,企業與高端人才對話成為一種新常態,通過相互交流,為許多企業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近年來,山東省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海洋強省建設、鄉村振興等工程,推動企業不斷向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邁進,區科協也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積極為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自2019年6月至今,區科協已掛牌成立兩所科技工作者驛站,對促進我區企業間技術交流,推動科技水平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通過驛站在人才與企業間架起了溝通的紐帶和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