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 供圖)
央廣網廣州9月1日消息(記者官文清)8月29日-31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海洋環境預報和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大灣區研討會、暨大灣區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驛站交流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論壇以跨界創新為主線,成功地將氣象、海洋物理、計算機、經濟等不同領域的高端人才, 聚焦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大灣區海洋環境預報和沿海城市防災減災中科技成果應用。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創融處處長孫龍濤表示,以本次會議為契機,讓人工智慧和海洋大數據兩個學科專業間實現知識交叉和思維交流,從而碰撞出更好的理念和成果,希望通過啟迪的專業孵化促進成果落地應用,為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服務。
中山大學教授韋駿認為通過建立模型分析海洋環境離不開計算機的算法,但計算機領域的研究者在海洋領域找不到可以運用的方向,而海洋領域的研究者未必精於算法,而通過本次研討會,為海洋領域和計算機領域建立了一個跨界溝通的橋梁——海洋專家提供方向,而計算機專家為此提供算法庫,讓高級算法運用到海洋環境分析中,使雙方優勢充分發揮。
作為主辦方之一,湛江啟迪董事長吳鷹認為,湛江聚集了巨無霸臨港工業,又是颱風多發地,為沿海城市海洋環境預報及防災減災新技術新理念提供「樣板」場景。而人才是創新主體,啟迪作為「創新連接器」和「人才粘合劑」,在湛江市委組織部支持下的人才驛站海洋創新中心分站,以「走出去,引進來」主動擁抱大灣區創新資源,促進海洋高端人才的引智的一種模式。湛江啟迪「設立海洋實業孵化器」,結合「跨地域資源引流」的形式實現雙輪驅動,一方面做深做實優質項目對接孵化培育工作,另一方面發揮啟迪特有創新網絡,撬動灣區優勢科技人才資源,反哺本地創新孵化工作。
中科院南海所尚曉東、彭世球、唐世林、李毅能、錢鈺坤等研究員分別做了各自成果報告。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國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中山大學、深圳大學、廈門大學海洋監測與信息服務中心、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湛江市自然資源局、珠海市金灣區應急管理局及相關涉海企業專家等60多人參加了跨界研討。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