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軍正式實行軍銜制,一名時任營長的軍官被彭老總指名道姓的要求只能授中尉軍銜,這引起了他的上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的不滿。陳院長找到彭老總說,此人的資歷別說授上尉了,大尉都夠格的,現在只給人中尉,這不是太過分了?但陳賡最終沒有說服彭老總,還是只給此人授中尉軍銜,他就是彭老總的侄子彭啟超。
彭啟超是彭老總的親侄子,1928年生人,1942年剛滿14歲的彭啟超就參加了革命。打完日本鬼子又打反動派,他參加了保衛延安的戰鬥。在蟠龍戰役時已經是連長了,到1955年授銜時已經是營長了。
按理說,以他的資歷、他的背景、他的功勞,別說授個上尉軍銜了,授個大尉都綽綽有餘,但陳賡院長經過綜合考量,還是決定給他授上尉比較合適。但彭老總以從嚴要求家人的角度出發,直接給他降成了中尉,這等於無形中給他降了兩級。
八路軍拼刺刀訓練
對於這個結果,彭啟超感到十分委屈。他知道是彭老總的意思後,找到彭老總說:「伯伯,你不幫我也就算了,但按照規矩辦事我也應該是上尉啊,你有意壓低我的軍銜,我 想不通。」
彭老總早就料到侄子會來找自己訴苦,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是憑本事當的上尉,我知道,陳院長也知道,但別人不知道。別人會以為你是因為我的關係才當的上尉,就憑我一張嘴怎麼給你解釋得清楚喲,解釋不清楚就會影響到部隊的形象。」
彭老總在投票
這番話顯然並沒有說服彭啟超。授銜的工作非常複雜,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有不少人都對自己的軍銜不滿、鬧情緒。《亮劍》中晉西北鐵三角都嫌自己的少將軍銜低了,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但彭老總站得高看得遠,他看到更多的是讓賢,粟裕推辭元帥軍銜,徐海東推辭大將軍銜,而他自己根本就不在乎肩膀上這個牌牌。
見彭啟超思想上的疙瘩還沒有解開,彭老總又說:「比你資歷老的人多的是,上尉軍銜本來就不太夠用,你當個中尉就當是發揚風格吧。」彭啟超也沒有接話。
這下彭老總火了,他對侄子厲聲說道:「我們當年參加革命,就是為了肩膀上的牌牌嗎?你的父親,早年就在戰場上犧牲了,他得到了什麼軍銜?和他一比,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說完他從抽屜裡拿出一封信交到彭啟超的手上,說:「回去好好看看。」
在回學院的校車上,彭啟超抽出信來仔細閱讀,上面有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他:人們常說近水樓臺能先得月,我偏要近水樓臺得不到月亮。這才是我們戰無不勝的法寶,如果不能這樣,我們和那些反動派又有什麼區別?
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的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
看到這裡,彭啟超終於想通了。回到部隊之後,他低調做人,謹言慎行,踏踏實實,再也沒有提過軍銜的事。他在部隊一直呆到了八十年代,以正師職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