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野餐攻略(野餐地點+野餐帶什麼+戶外野餐裝備)

2021-01-15 HIOSUN太陽能小廚訂閱號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知道北京適合野餐的地方有哪些?野餐吃什麼食物好?野餐並不只是簡單的到戶外吃頓飯填肚充飢,真正的野餐精神一定是考究的,華麗的,高雅的生活方式。小編為您整理北京野餐攻略(野餐地點+野餐帶什麼+戶外野餐裝備)。


關於野餐,電影《亂世佳人》中有一段經典的對白很好地描述了野餐的實質,「親愛的,我想知道你為什麼一直對著甘藍菜微笑?」「因為我一想到明天的野餐,不由自主地就會很開心。」


的確,現在的野餐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意境」「氛圍」便逐漸替代了食物本身。自然、舒適、無拘無束,這些在都市生活中彌足珍貴的特質,在野餐中就顯得尋常得多,甚至是在野外製作的食品,也因為用餐環境的改變而讓食物本身的味道與眾不同。然而,如今再看這種歸隱山林走進自然的生活方式,你很難想像,它是由自家庭院衍生而來的。


關於野餐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是說它源於中世紀的歐洲, 和下午茶一樣,是專屬於皇家的社交活動。有人說,幾乎所有在餐桌上揮霍時間的享受都是歐洲貴族發明的,即便是看似草根的野餐也得益於他們狩獵之後的無所事事。


在歐洲貴族寬闊的庭院中,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原木桌子,桌上除了獵物多半是以三明治和沙拉為主,點綴蘇格蘭蛋,佐以香檳配藍莓加鮮奶油或蛋白糖霜,有時也會有印度脆餅和墨西哥卷餅之類的輕食,旁邊亮閃閃的銀質餐具以及始終在穿行服務的僕人都讓這場普通的社交活動不再普通。


蓋斯頓·費布斯在《狩獵之書》中記載了貴族野餐的細節:先由陪侍的僕從搭起桌子鋪上桌布,擺設餐具之後,接下來有專門負責宰殺獵物的僕人呈上獵物供貴族們選擇,然後由專門烹煮野味的廚子大展身手,進行加工。

繁雜的程序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心情,反而讓他們越來越沉迷這種親近自然的用餐方式,不過直到法國大革命之後,野餐才被大眾所接受,當時皇家園林開放,允許公眾參觀使用,野餐才從庭院走進了公園,自此之後形成一股風潮,甚至在18世紀,野餐已經成為提香、魯本斯、喬爾喬內等大師的繪畫主題。


野餐在法文的原意是「沒什麼大不了的野外覓食」,之後這種飲食於野的用餐方式越過英倫海峽,在英國大受追捧,也因此被形容成是一場貼著紳士標籤的野遊。然而與歐洲閒情逸緻的野餐不同,在我國古代,野餐只是人類果腹的方式之一,茹毛飲血的祖先第一次圍坐在篝火前,享用烤熟了的野味,實際上就是野餐的一種。


如果說,野餐在歐洲的盛行得益於貴族的無所事事,那它在中國被大眾熟知完全是因為魏晉時期文人雅士的鬱郁不得志。當時,大部分文人都對現實不滿,思想又受玄學影響,無奈之下,大多都把情緒寄情於山水之間。例如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提到的「流觴曲水」,意思就是眾人沿溪水而坐,把酒杯盛酒放在水裡漂流,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得飲酒。


自此之後,這種飲食於野的用餐方式逐漸被大眾了解,甚至後來關於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的民俗,也是對此的一種延續。


無論如何,如今的野餐作為一種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已經上升為一種文化,然而如何籌備一場富有創意的野餐幾乎困擾過每一個人,在準備的過程中,從野餐目的地、到食材、到裝備的選擇都很重要,如果不小心忽略了任何一個細節,好像都會辜負了這大好的春光。


所以從某種意義而言,野餐並不只是簡單的到戶外吃頓飯填肚充飢,真正的野餐精神一定是考究的,華麗的,高雅的。


下期預告:北京適合野餐的公園(北京野餐地圖)


相關焦點

  • 戶外聚會熱催生「野餐元年」
    疫情放緩後,人們紛紛趁著春末夏初的好天氣到戶外「透氣」,帶上各種簡餐、水果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邊吃邊聊,消磨周末的閒暇時光,成為最愜意的聚會方式。「在室內憋太久啦,總算能出門放下風。不過疫情期間還是不能完全放鬆,野餐又安全又健康,花銷也不高。」
  • 什麼是小資文青的春天?完美野餐攻略帶你朋友圈裝X滿分!
    用點心思擺盤加上濾鏡調色有點審美的人都把野餐照拍的高大上不過野餐百般好,到底也是個戶外活動,沒有野餐經驗的小菜鳥在第一次嘗試去公園或者景區野餐時常常會遭遇這樣那樣的尷尬比如懶癌發作直接周末去了自己家旁邊的街心公園野餐,本想著躺在草坪上享受明媚的陽光,最後卻被練太極劍和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趕到了馬路邊呼吸新鮮的尾氣,耳邊是動次打次和汽車鳴笛聲
  • 一年一度野餐季,我們需要準備什麼?
    疫情期間,人們聚會的願望被壓抑著,所以到戶外開闊的區域聚餐便成為了更安全的方式。據統計,「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以周邊遊和自駕遊主導的戶外經濟成了當下的熱門,消費者開始關注野餐裝備、燒烤食材、釣魚技巧和怎麼搭帳篷。
  • 2020,中國野餐元年?談談野餐的前世與今生
    過去的這個春天,去戶外野餐,突然流行起來。在社交媒體上,「野餐」成為了熱搜關鍵詞,有網紅達人列出了這樣的清單:野餐墊最好是黃白格子的,因為很上鏡;竹編野餐籃必備,是絕對的野餐氣氛擔當;一套好看的茶具、餐具會提升整個野餐的儀式感;一捧乾花束更有復古的味道;飲料和水果顏色可以多一些;還要有氣球,因為拍照好看。
  • 寒露過後吃什麼?以戶外野餐美食,致敬生活吧!推薦這些裝備~
    寒露過後雖有些涼,但層林浸染的戶外還是秋意漸濃,值得一逛。帶些許簡單的裝備,約朋友,去郊區野餐,也是超不錯的選擇!那麼都需要帶哪些東西呢?來看看KingCamp的推薦吧~1.全自動速開帳篷出遊必備神器——帳篷。
  • 野餐照的終極套路,我們已經摸透了
    精緻的都市麗人們不在乎麻不麻煩,「都已經要拍野餐照了,就不要在意是否做作,什麼出效果就帶什麼。」有了道具加持,即使是一片野草地,也可以拍出時下最流行的「油畫風法式田園大片」。泡泡機搭配草帽,增加氛圍感圖 | 小紅書@薄荷MOMO從統計數據看,真正實用、能提升戶外活動舒適度的裝備,比如帳篷、吊床、驅蚊液、垃圾袋、充電寶、溼巾等,卻鮮有人提及。如果你認為準備這些令人頭禿,機智的網店賣家們早有準備。
  • 2020年是中國野餐的第一年?有一個真正適合中國胃的野餐
    直到十九世紀年中,室內野餐幾乎消失,戶外野餐成為主流。《野餐》,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新古典主義派的代表畫家從室內到室外,野餐完成了場地的翻新。03野餐不同山水和美味的食物是野餐的魅力,不能讓人失望。現在,擁有汽車,「遠方」並不困難。不同的是,一個人會發現美的的眼睛,探索未知的勇氣,以及對戶外生活的真愛。草地北京玉渡山草地。
  • 中國野餐,毀於網紅
    如若不信,上小紅書一搜野餐攻略,大多風格相似,甚至拍照時的道具、構圖、調色都已經有人為你列好,只要按著這個模板來,便可解鎖同款野餐。上淘寶一搜「野餐」二字,馬上就有「網紅同款野餐用品全套」,「ins風野餐」,一鍵下單,網紅同款野餐馬上到位。其實,追求美無可厚非,模仿也未必就不行。只是當朋友圈都發類似的圖片時,只想問一句:你審美疲勞了嗎?
  • 朋友圈颳起「野餐熱」!推薦廣州幾個野餐聖地!
    最近,廣州的氣溫直衝三十多攝氏度,市民的野餐熱情也被點燃了。朋友圈裡刷屏的精緻野餐照、網絡社交平臺裡熱門的野餐帖……野餐,成為時下最時髦的出遊、曬照方式。
  • 為了野餐,都市麗人都付出了什麼?
    在小紅書搜索「野餐」,約有15萬+篇相關筆記。仿版Instagram的綠洲上,則有近千條與野餐相關的動態。 這股野餐風是如何刮起來的?想做一個美美曬照的都市野餐麗人,背後又要付出多少努力?今天這份攻略,不管你是想賣貨還是想出遊,都值得擁有。 做個野餐女郎,有多難?
  • 野餐裡的社交哲學
    到18世紀,野餐已與下午茶一樣,成為正式的皇家社交活動,修整得優雅華麗的庭院,考究的銀餐具,穿行服務的僕人,都讓野餐變得雍容。維多利亞女王陛下的野餐最為講究,不但有事先準備好琳琅滿目的菜色,還得帶上精美的描花燙金瓷具水晶杯。狩獵結束後,就在獵場舉辦「野餐派對」,隨行的僕人們將獵物與新鮮的食材當場烹調,並配以早就準備好的美酒紅茶,供女王與她的貴族友客們在鋪上細麻蕾絲桌布的餐桌上享用。
  • 野餐,一種情調
    莫奈的作品《野餐》野餐原先是貴族仕宦的娛樂活動,準備起來不比正式宴會少費工夫。西方中世紀,野餐起源於大規模狩獵之後填飽肚子的戶外宴飲,十四世紀末費比思的《狩獵之書》中圖文並茂詳盡記載一般貴族野餐的細節:先由陪侍的僕從搭起桌子鋪上桌巾,並擺設餐具,接下來有專司飛禽或走獸的飼養人選好要宰殺的動物呈上,再由專門烹煮野味的廚子大展身手,分工細緻。部分餐點是清晨出發前就備好的,比如火腿、麵包和餡餅,席間飲用的酒水都先在山泉裡冰著確保入口清涼消暑。
  • 2020,中國野餐元年
    疫情雖然把生活的各種門關上了,但熱愛生活的人們會自己開窗,而且紛紛發現窗玻璃上只有兩個字:野餐!野餐,今年春天最易get的女明星「同款」。所以,這個春天,野餐火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人正在野餐或正在表達想要去野餐。
  • 朋友圈颳起「野餐熱」 戶外聚會熱催生「野餐元年」
    疫情放緩後,人們紛紛趁著春末夏初的好天氣到戶外「透氣」,帶上各種簡餐、水果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邊吃邊聊,消磨周末的閒暇時光,成為最愜意的聚會方式。「在室內憋太久啦,總算能出門放下風。不過疫情期間還是不能完全放鬆,野餐又安全又健康,花銷也不高。」市民胡蕊表示,疫情後年輕人的生活預算也在不斷壓縮,相比出國旅行和高級餐廳聚會,出門野餐算成本最低的「網紅生活同款」。
  • 一款春日限定:野餐文化
    這個詞後來傳到英國,一群熱愛法國文化的倫敦人組成了野餐社團(Pic-Nic Society),團員每人攜帶餐點到約定的地點,一邊大吃大喝,一邊演演戲,朗誦幾句詩,漸漸的出現了西洋野餐的雛形。
  • 帶好裝備去野餐 野餐要警惕4大隱患
    1毫米厚的戶外餐具  出外郊遊帶上這套1毫米厚的戶外餐具:碗,碟和杯子。摺疊一下即可用,很省空間,用時不漏水,享受舒適野餐。這可不是一次性餐具,可重複使用,環保又美觀。  春暖花開的季節,風和日麗的周末,越來越多的市民想遠離市區的尾氣,帶上家人,約上兩三好友,攜帶野餐裝備,自駕到郊外大自然中享受一頓放鬆愜意的春日野餐。  不過,專家提醒,在享受自然風光和野餐樂趣的同時,要注意飲食安全和衛生,一次舒適、快樂的野餐之旅,需要安全作為基礎。食材的安全衛生、野炊工具的質量與清潔,以及烹飪的過程,都會對整個野餐體驗產生重大影響。
  • 春日,野餐之趣
    當所有美好如期而至,還有什麼事能比一次野餐更讓人期待呢?約上二三好友,帶上親自準備的食物,向春光正好的野外出發。天朗氣清,春和景明,席地而坐,談笑風生。沐春陽,櫛東風,用美食與美景唱和,以閒散將時光消遣。只要心懷美好,想要怎樣的生活,都可以自己編織。
  • 立夏| 薰風初晝長,最是野餐好時光!
    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綠陰鋪野換新光,暖陽薰風初晝長,一片怡人景致,最是一年中享受戶外生活的好時節。趁著周末,不妨用一場野餐來迎接初夏的開始。野餐,既有家庭氛圍,又親密接觸大自然,休閒又娛樂,所以成為當下很多人選擇的一種健康自然的戶外生活方式。
  • 去野餐帶什麼?野餐裝備清單,酒水美食要備足!
    誰不愛野餐呢?在陽光正好的時候逃離城市的喧囂,旋轉跳躍在天地自然間,享受時光減速的愜意,正是出去開心野餐的大好機會。這次,我們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這份「野餐攻略」,有了它,打造一次完美的野餐體驗就不是難事啦。首先,一定要找對野餐地點,找的好了就成功一半啦。
  • 廈門野餐熱帶火戶外經濟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在環島路、酒店、公園草坪上,野餐的人群不少。「野餐」也迅速帶火了戶外經濟,線上、線下與野餐相關的商品、服務逐漸成為新經濟業態。探因「野餐經濟」走紅社交網絡是幕後推手野餐熱緣何在此時興起?記者走訪了解到,不少家長為積極響應疫情防控不扎堆,會選擇戶外野餐這種方式,帶孩子出去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