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刻」之美

2021-02-08 壽山石文化網


陳達 芙蓉晶石 惠和陰刻隨行章


「陰刻,是將圖案或文字刻成凹形。」這是工藝領域對陰刻技法的一貫表述。


商 玉鳥形佩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玉石雕刻語言的初創階段,工藝史上就已出現了「陰刻」技法,相比於浮雕、圓雕等線條與立體感、塊面感並重的雕刻呈現方式,陰刻更傾向於「線條」的單純刻畫,這種「去冗返簡」、簡單流暢的線條運用,剔除了繁縟的雕飾和臃腫的表達,以一種理性克制的形式美感,傳達出靜穆單純的古典意境。

 

郭祥忍作 山秀園石雲龍戲珠章

郭祥忍以以陰刻技法刻畫龍的「鱗片」


陰刻技法的運用,在壽山石雕作品中也挺常見。在技法表現上,陰刻和圓雕、浮雕、薄意技法的結合,顯示出了靈活的多變性和極大的自由性。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壽山石雕中以「陰刻」紋作為襯託點綴的例子隨處可拾——觀音羅漢衣袍上的繁複的陰刻紋裝飾、神禽古獸身上鱗羽絲毛紋描刻、作品邊角處頗有金石韻味的陰刻題字落款……


舊工 芙蓉石羅漢人物擺件

羅漢的衣袍領口、袖口處均飾以陰刻花紋


在多數情況下,陰刻紋在作品中起到的是「裝飾」和「點綴」作用。然而其作用卻不僅僅停留於「錦上添花」,有時通過紋飾的排列和組合亦可達到強化作品藝術風格之功用,增強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使作品的特徵與個性更加突出、更加典型。


郭祥雄作 旗降石《飛虎尊》


在具體的使用中,這類陰刻紋飾有時會以一種對稱、嚴謹、連綿的結構呈現,突出莊嚴凝重的形式美和秩序美;而有時它也以更加靈動活潑的構圖方式進行呈現,在裝飾風格上更傾向於簡潔、自由、靈巧。譬如在郭祥雄的一件圓雕飛虎尊中,刻畫了飛虎馱尊徐行,在表現雄壯沉穩的氣度之餘,亦以陰刻技法雕刻出抽象簡潔的卷草紋、蝙蝠紋、捲雲紋,這些吉祥紋飾散落點綴在飛虎獸的頭部、腿部等處,增添了華美富麗的裝飾感的同時,又顯得活潑而不刻板、靈動而充滿韻味;獸腳上亦用疏密有致的線條陰刻出古獸的「毛髮」特徵,由此強化了古獸的生命氣息,只存在於傳說、想像中的神獸便「栩栩如生」了。


清 將軍洞芙蓉石 朱文閒章


作為主體技法的陰刻,則完全跳出工藝裝飾的層面,更注重與中國傳統繪畫的結合,尤其在富有文人氣息的文房題材中,表現出了極為雅致的一面。在表現手法上,它更接近於繪畫中的「白描」法,主要以線條的剛柔、粗細變化來勾勒物象的特徵,講究詩的凝鍊、畫的留白,頗考驗雕刻者錘鍊線條的功力。如果說畫中的白描將「筆觸」美感提升到了絕對高度,而陰刻則在雕刻中突出了刀筆的觸感和金石韻味,大大升華了線條的魅力。


這件清代時期的一方芙蓉石仕女方章,就是傑出的一例。作者在印章正面刻畫嫻靜娟好的拈花少女小像,細目小口,輕盈婀娜,細而有弧度的線條頗見疏鬆之感,線條長長短短,產生了飄動的韻律,刻畫出少女「弱柳扶風」之姿,頗有韻致。


 何光速 芙蓉石 得閒陰刻橢圓章


這類題材也多以繪畫為靈感,何光速的得閒陰刻橢圓章借鑑八大山人《鵪鶉圖》,作鵪鶉於松下小憩,雅趣十足。亦有梅、蘭、竹、松等花卉植物之題,在物象特徵上,植物枝條的柔韌、枝幹的筋骨,都比較適宜以「柔美而有骨」的陰刻技法來表現,頓挫提按、轉折有度,風骨和神韻俱出。


陳達 二號礦石 陰刻梅花長方章


陰刻技藝的難度在於保持線條一氣呵成的「流暢感」,由於圖案和文字在石頭上是「凹」進去的,因而一落刀筆,幾乎就是「不可逆」的,若要修改僅能在原有刻痕上加寬加粗,但這樣會使線條變得阻滯壅塞,極大影響了作品的美觀度。


因此此技法要求雕刻師在雕刻之前要「胸有成竹」「統籌全局」,每一根線條的分布和走勢、構圖纖微入致的細節都要瞭然於心,雕刻過程才能「一以貫之」「一氣呵成」。同時,在選擇的石料材質上亦要以凝膩度高、細密性強為上,不可太疏鬆,石面也儘量「平順」,否則會影響陰刻效果的發揮。


何光速 松柏嶺石 陰刻梅花山子筆架






談石論藝話收藏

想看到更多壽山石精彩文章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壽山雅談

相關焦點

  • 陰刻玉雕,真美
    陰刻玉雕大多以書法和白描為刻畫技法,表現出柔美、順滑、挺括、頓挫之感。陰刻玉雕必須一氣呵成,不能斷刀,不能蹦碴,不能露出接續的痕跡,不能重複修改。 陽刻相對可修的空間就會大一些,比如字粗了,可以一點一點修細,修到滿意為止,這也是陰刻難度大於陽刻的關鍵所在。
  • 陰刻變陽刻啦
    我選擇的是陰刻方法,也就是把鉛筆的印跡部分刻下來。從沒拿過刻刀,不知道該怎樣拿,我索性用握筆的姿勢拿起了刻刀,想像著這就是筆,用刀在橡皮上刻畫。我一刀一刀地刻著,這時的手好像不聽使喚,很笨拙,有幾次差點刻到扶著橡皮的左手上。好不容易把外圈刻了下來,但高低不平,粗細不勻,顯得很難看。
  • 不明白什麼是剪紙的陽刻和陰刻?看看這篇文章就懂了
    其中,單色剪紙包含陽刻剪紙,陰刻剪紙、陰陽結合剪紙等。單色剪紙是指在顏色單一的剪紙上進行鏤刻的剪紙,是剪紙中流行最廣,數量最多的的一種,特點是單純大方,感染力強。單色剪紙對顏色沒有限制,根據不同的場合選用不同的顏色。喜慶氣氛一般用紅色,服飾花樣一般用白色。單色剪紙對造型的要求很高,它既要抓住對象的特徵,有要做到線條的連接自然。
  • 傳統刻字的兩種基本刻制方法陰刻與陽刻,你該了解一下
    篆刻分為陽刻和陰刻兩種。陰刻與陽刻都是我國傳統刻字的兩種基本刻制方法。
  • 廣州考古文物之美|漢代珠飾:琥珀雌雄對獅
    以圓雕和陰刻的手法,雕刻出獅身及五官,並打磨光滑,造型古樸,趣味盎然。身體中部有縱向、橫向穿孔各一個。2000BHM21:065-1,體態圓潤,方正的下顎和嘴巴,陰刻長鬃毛,耳朵豎起,腰身趴陷,似捕獵狀,身體線條極富力量,長22.65、高14.18、寬8.07mm,重1.36g。
  • 大美龍山文化古玉鑑賞,兼談龍山玉文化工藝之美
    從工藝特點看,龍山文化玉器有四個方面可謂登峰造極,令人匪夷所思:一是平面鏤空之精緻,二是玉石鑲嵌之精絕,三是幾何造型之精準,四是刻紋圖案之精美。本文精選幾件堪稱頂級的館藏龍山文化玉器,讓我們一起在欣賞這些頂級玉器中感受龍山文化古玉特有韻味。一是平面鏤空之精緻。
  • 方寸之間 篆刻之魂
    篆刻研學課堂介紹了五個級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講授了篆刻的歷史文化,通過視頻學習的方式教授現代快報小記者們如何製作陰刻和陽刻的印章。老師通過視頻學習耐心給大家講解,引人入勝的篆刻知識,吸引著小記者們積極探討學習。老師準備了精美禮品以資鼓勵。視頻學習後,小記者們紛紛親自動手嘗試篆刻,對篆刻橡皮有著極大的興趣,最後的評比環節更是將氣氛推向了高潮,第一名小朋友贏得了大獎禮品一份。
  • 古玉玩味(33):秋山黃葉意境美
    柞樹雙面雕刻,葉緣形如鋸齒,葉脈用陰刻線表示。俏色用得非常自然巧妙:鹿、柞樹葉、靈芝紋用金黃色玉皮表示,樹幹、山石紋用玉的白色部分映襯,呈現出美麗的秋山景色。圖1此件玉飾件在工藝上主要有兩大看點:一是葉脈上的陰刻砣痕剛勁有力、刀刀見鋒,為探賞古砣刀工痕跡參照的標準件(圖2
  • 雕刻是一種藝術,木工雕刻存在的多種美
    雕刻是一種藝術,木工雕刻技術有木結構的技術美、木質的質地美、雕刻的形式美。人們往往通過雙手來表現雕刻的技能,然而這種技能都是基本功和智能的相互融合。從事木工雕刻,是手腦並用的過程。通過陰刻陽雕、透雕、圓雕的各種形式,用巧妙的刀工,精雕細刻出人們生活中的人物、動物、飛鳥魚蟲、花果樹木、山川風景、生活娛樂等等各方面耐人尋味的圖形。俗話有「鑿四方眼不帶彎處」之說,說明木工雕刻技術有其自身技術的規範性、規矩性。以方為規,即方正。以圓為規,即軌跡。雕刻時還要按其實用造型的大小,用精美的刀功表現物件的圖樣。
  • 「博之美物」「東方微笑」再現千年之美——麥積山石窟藝術展亮相...
    【博之美物】「東方微笑」再現千年之美——麥積山石窟藝術展亮相常州博物館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展覽採用的「沉浸式」觀展體驗更是亮點之一,1:1還原複製了麥積山石窟的第62號窟及第123號窟,將這兩個窟完整地「搬」到博物館中,令現場觀眾身臨其境地感觸到麥積山石窟雕塑藝術之精美。
  • 集古雅玩之——五色宣德爐最全色澤包漿匯聚!
    細觀宣爐之皮色,或如雲煙氤氳,或如黃昏之霞, 有如觀潑墨山水,亦有如望浩瀚星空……宛若當代視覺藝術創作,超乎想像地展現著宣德爐經歷時間洗禮的雋永之美。在細觀爐色的同時,其實也在感受時間賦予的魔法,歲月留下的痕跡,這是宣德爐獨有的特質。藏爐者正是在長期的添炭培灰、煙燻包漿、巾圍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滿足,同時等待著皮色緩慢卻切實的演變,期待因歲月的造就所帶來的驚喜!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十九座,新疆吐魯番蘇公塔
    塔門入口處有兩通陰刻石碑立於塔下,一為維吾爾文,一為漢文。漢文碑記全文是:「大清乾隆皇帝舊僕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領扎薩克蘇來曼等。念額敏和卓自受命以來,壽享八旬三歲。上天福庇,並無纖息災難,保佑群生,因此報答開恩,虔修塔一座,費銀七千兩整。爰立碑記,以垂永遠,可為名教,恭報天恩於萬一矣。乾隆四十年端月吉日立。」
  • 璞玉琢器,靈物呈祥——阿拉善玉巧雕欣賞之短文集四
    玉兔和靈芝是人人喜愛的吉祥之物,它們在玉雕作品中的結合寓意是:如我之意。這件作品色彩鮮明、設計巧妙、工藝精湛,充分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真實心境。《十二生肖之福豬》作品用阿拉善瑪瑙和戈壁玉共生材料製作而成,原石呈不規則團塊狀,上面凸起的稜線形成大小不同的天然塊面,其中有一個塊面為黃色瑪瑙質地,晶瑩剔透,其它塊面基本以淺紅色的沙漠漆皮為主,色鮮質細。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百零四座,廣東五華獅雄古塔
    塔門額嵌一方長樂縣知縣詹子忠書「萬代瞻仰」楷書陰刻題額,上署「萬曆癸丑端陽」、「金漳詹子忠立」。塔內存兩方修塔碑記,清代本縣詩人張鐵珊曾為此塔題聯云:「山作屏,地作氈,月作燈,煙霞作樓閣,雷鼓風簫,長慶昇平世界;塔為筆,天為紙,云為墨,河瀚為硯池,日圈星點,樂觀大塊文章」。
  • 大巧若拙,觀龍門石窟奉先寺造像之美
    體現出一種巧奪天工的自然之美。「拙」並不是真的「不巧」, 而是工巧所不能達到的簡單天真和天然的美,超出了藝術的技巧。在這一點上,「拙」已脫離了其原意,上升到藝術美的高度。這種無人工斧鑿痕跡的創作觀念直接影響了後世藝術創造和欣賞的標準,崇尚「拙」,追求自然美和巧妙的美,已成為眾多藝術家的理想。
  • 「弘揚傳統文化,提振文化自信」——走進邱縣非遺之「剪紙篇」
    今天,我們走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邱縣非遺之「玉芳剪紙」。 2、刻制技法:右手握刀,刀柄要直立,左手壓住刻刀近處的紙張,使之避免移動變形,在刻制過程中握刀穩,下刀準,運刀巧。 玉芳剪紙的表現方法: 1、陽剪(刻)法:剪(刻)去畫稿空白處,留下黑線條和塊面,要線線相連,陽刻出來的作品精巧、細膩、雅致。在運用此法的基礎上,玉芳根據內容大膽留白,使作品更具藝術想像空間,也使作品更具寧靜之美。
  • 建水:以陶之名打造藝術之居
    從昆明「土築巢」到彌勒「萬花筒」,他的藝術建築每一次都能讓世人發出驚嘆之聲。而這一次,羅旭用自己獨創的五孔空心磚,建造出一片色彩奇異、造型古怪的建築群。除了藝術性的美感之外,「蟻工坊」還被賦予了更多具有文化性的實際功能。
  • 醉美古堡民居賞析—山西篇(二)
    依據堡內有劉武周和尉遲敬德之像考證,認為是在唐武德二年(619)開始建造的,是尉遲恭幫劉武周與李世民交戰守介休時所為,是「明築城堡、暗挖地道」時的遺物。他因曾先後任湖南省藏江侗族自治縣縣丞、湘鄉縣知縣、保慶州同知,與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友善,故成一時人物,為其家族鋪就了仕途之道,自此,師家溝名聲大振。
  • 一柄扇子3000年歷史,才子佳人定情之物,文人雅士潑墨之所
    有趣的扇文化發展史扇子在最早的時候被稱為「翣」,《小雅廣服》中有「大扇謂之翣」;《周禮巾車》中「有翣羽蓋」,特指古代儀仗隊中用來抵禦風塵的大掌扇。借扇詠人,刻畫出少女對情郎依依的思念之情。宋元時期,摺扇開始流行,由於其開合自如攜帶方便的特點,常被文人雅士用來揮毫潑墨,抒發情懷。社會上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甚至還專門出現了專畫扇面的字鋪,促使中國制扇工業迅速發展。
  • 帶你走進山重昭靈宮 感受古建築「奇葩」之美
    門前還有石獅一對,大門及正殿柱上陰刻「昭彰帝德乾坤大,靈感神威億兆安」「昭明有融赫濯神功威八裡,靈爽如在堂皇帝德鎮三重」兩副與保生大帝有關的楹聯。宮內保留有多對蟠龍石柱,天井屋簷的瓦當飾有雙龍戲珠圖案。昭靈宮建築古樸典雅,石雕、木雕形象逼真,極具神韻,特別是梁枋間的「力士扛梁」,鬥拱上的「飛天頂梁」,造型惟妙惟肖,堪稱一絕,具有鮮明的明、清兩代廟宇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