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北面的汪洋大海上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夏季,氣溫上升,北冰洋的邊緣地帶融化,大地解凍,植物開花。但到了冬天,這裡馬上又成了封凍而沒有生機的荒漠。這裡荒無人煙,生存於此的只有因紐特人。
隨著氣候的變暖,冰川的融化,「西北航道」的首次通航,如果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這塊達210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正逐漸復甦。北極海底和大陸架上豐富的資源開始誘惑著世界各國,尤其是北極圈沿岸的國家的爭搶。
搶佔北極圈:俄在北極發現大型油田
俄羅斯石油公司9月28日宣布,在北冰洋喀拉海與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共同開發的一口鑽井開始出油,表明這一地區有望成為世界最重要原油產區之一。
俄石油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座全球緯度最高的極地油井名為「大學一號」,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北的卡拉海石油開採區,距離內陸250公裡。新發現油田將被命名為「勝利」油田。 作業鑽井的探明儲量為10億桶原油,周邊區域也具有相同地質構造,這意味著該地的石油蘊藏量堪比美國墨西哥灣。
該油田的勘探或因美國制裁的緣故而擱淺。不過不管如何,勘探北極地區的石油都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勃勃雄心。俄羅斯西伯利亞油田行將耗盡,亟鬚髮掘新的能源儲備,以與美國爭奪世界最大油氣生產國的地位。
裡程碑事件:俄建立北極擴張大本營
今年秋天俄羅斯北方艦隊戰術集團將開始在新西伯利亞島嶼值班。現在艦隊支隊已開往新西伯利亞島嶼。在核破冰船的伴隨下,大型反潛艦「海軍上將列夫琴科」號、 大型登陸艦「喬治常勝」號、「孔多波加」號和「謝爾蓋 奧西波夫」號油船以及幾艘輔助輪船把北方艦隊的技術、人員和財產運往該地。它從今年9月開始在北極值班。
普京曾在今年8月明確表示,俄羅斯將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已是最近幾年北方艦隊向北極的第三次大規模進軍。
據了解,俄羅斯海軍於2012年首次登陸北冰洋無人居住的科捷利內伊島。隨後2013年,以北方艦隊旗艦「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為首的艦艇編隊抵達新西伯利亞群島,向新西伯利亞運送了用於恢復機場的技術和財產。機場和前蘇聯的其他北極軍事設施在上世紀90年代被遺棄。現在是俄羅斯返回北極的時候了。
據俄羅斯媒體8月22日報導,俄太平洋艦隊已經在北極弗蘭格爾島上開設了第一個艦隊駐紮點,基地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弗蘭格爾島位於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之間,以俄羅斯航海家斐迪南·彼得羅維奇·弗蘭格爾名字命名,被視為俄羅斯在北極擴張的大本營。俄太平洋艦隊將此事稱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據俄羅斯之聲報導,按國際海洋法,北極五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丹麥和美國各控制離海岸370公裡的經濟區。可是,每個國家都在進行旨在擴大其邊界的研究。俄羅斯已向聯合國關於擴大自己於北冰洋經濟區的申請書。按照進行了的研究,它可能從俄羅斯海岸延伸將近650公裡。
今年3月15日,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正式承認鄂霍次克海中部5.2萬平方公裡地塊為俄羅斯大陸架的一部分。俄羅斯擁有了對鄂霍次克海各種豐富資源的控制權。
而此舉引發了加拿大的不滿。今年8月加拿大外長貝爾德聲明不滿俄羅斯對北極領域的要求,說必要時將武力保衛自己的主權。
縱深北極:大國博弈新舞臺
俄羅斯早從蘇聯時代就開始覬覦北極。本報智庫專家新華國際多媒體採編中心主任田帆分析說,現在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是其所用行動的一部分。當然,它最近在北極地區的軍事行動可以對外產生震撼力。
近幾年俄羅斯都在恢復自己在北極的基地。這些基地很多是前蘇聯建設的。最近的行動是整體戰略的一部分。另外,俄羅斯也想通過這些軍演來向其他國家「秀肌肉」以達到震撼他國的目的。俄羅斯和中國崛起的道路是不同的,它一直在走的是軍事強國的道路。而進行軍演對外秀肌肉等,這些都是俄羅斯「最有力的競爭點」。
隨著北極資源和能源的不斷被發現,和開採成本的降低,這塊資源的開採也被逐漸提上了議事日程。不管是加拿大總理於8月底再次視察北極地區,還是美國與加拿大在「西北航道」上不同的主權意見,中國和韓國最新成為了北極理事會的成員國家等等。這都能看出北極地區的大國博弈。
北極和南極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是一塊單獨的大陸,它其實就是冰封的北冰洋,但是北冰洋底的大陸架又是和陸地,和北極沿岸的大陸緊緊相連的。所以爭奪主要就是圍繞著北極沿岸的這些國家展開。
相關:北極爭奪另一熱點——「黃金航道」
9月19日,加拿大最大的遠洋航運公司Fednav宣布,其名下的一艘商船成功通過北極西北航道到達中國。這也使得「努那維克」號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穿行整條西北航道的遠洋商船。
所謂的西北航道就是指由格陵蘭島經加拿大北部北極群島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最短的航道。一旦西北航道正式通船,這也令中國與北美之間的航程縮短了40%。
誰擁有了這條航道的主權誰也就坐擁了巨大經濟利益。
加拿大和美國都盯著這塊肥肉。今年9月,加拿大對外宣布,他們足足花了8年時間發現了一艘1846年沉沒在北極水域的富蘭克林探險船隊的沉船。基於這艘探險船是從屬於加拿大的宗主國英國的,加拿大再次對外宣布,獲得宣誓西北航道主權的證據。
加拿大認為「西北航道」其實是加拿大國內的一條水道。但是美國、俄羅斯和歐盟卻始終反對加拿大將「西北航道」據為己有,認為這應該作為一條國際航道。如果承認「西北航道」屬加拿大所有,會給全球熱點地區的其他公海留下一個不光彩的先例。
另外一條有爭議的航道是,「東北航道」。東北航道也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是俄羅斯西伯利亞許多城市的生命線。數十年來,東北航道也是美俄在北極地區最有爭議的政治問題之一。美方主張,航道涉及到的冰封區域的海峽是國際性的且適用於過境通行;而俄方聲稱,這些海峽屬於俄羅斯內部水域。
背景:北極之爭的多國地圖
近年來,對北極資源的爭奪愈演愈烈,圍繞北極的部署越來越緊鑼密鼓,加拿大和俄羅斯圍繞北極的角力更是升溫。早在2007年,俄羅斯就已將一面鈦金屬製成的國旗插在4000米深的北極點海底,宣示對北極的擁有。
除俄羅斯和加拿大外,美國、挪威和丹麥也對北極提出了主權要求。此外,一些亞洲國家也「盯上」了北極,印度、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也正在編制各自的北極計劃,北極地區成為他們的「新寵」。
目前,俄羅斯控制著北極的「東北航道」,俄羅斯對北極的總體立場是「寸土必爭」。
加拿大在近10年一直對北極地區進行海空考察與勘測。同時一直聲稱對北極的「西北航道」擁有主權,但遭美國等反對。瑞典有15%的領土位於北極圈內,近年一直尋求對北極優先領域的開發。
美國也不斷提升參與北極事務的力度,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唯一深入北極圈的領土。
丹麥雖然不是世界上最靠近北極圈的國家,但一直尋求北極圈內對格陵蘭島以外的土地主權。(韓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