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結束後,東北地區豐富的資源,成為了國共爭奪的焦點

2021-01-08 史鑑空無

現在我們提到東北地區,更多的就是這裡豐富的資源和重工業基礎,當時大家知道,在以前這裡天寒地凍,是一個出名的不毛之地,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這裡的大量資源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曾克林將軍

張作霖時期,東北地區更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通過和日本人的合作,這裡成為了當時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以及配備完善的鐵路系統和大型的兵工廠。

在當時那個年代東北地區是人們眼中的香餑餑,資源豐富而且各種工業設備都是現成的,換成誰都會垂涎三尺,抗戰結束後,我們共產黨第一時間展開了對東北地區的控制,當即命令冀熱遼軍區的司令員李昌運將軍立即將部隊帶到東北地區,當時帶過取得有1.3萬人。

曾克林將軍

而最先進入東北地區的就是冀熱遼軍區的第十六軍,軍長是我們熟悉的曾克林將軍,作為最近的部隊,曾克林將軍在接到命令後,直接越過長城,從山海關出發,直奔瀋陽,期間還繳獲了了蘇家屯的軍火庫,拿到了大量的軍火。

看到此時共產黨的工作,美國第一時間做出決定,強烈要求要限制共產黨的軍事行動,面對美國的變化,我們的曾克林將軍立即和上級進行匯報,尋求接下來的工作安排。

解放軍

高層經過會議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搶佔東北資源,為日後或準備,與此同時又安排2萬戰士進入東北地區,掌握足夠的資源才是軍閥發展的前提。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史鑑空無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初期國共為何全力爭奪東北三省
    這一方針的核心,就是不惜放棄南方根據地,將部隊北移,以便集中10餘萬主力完全控制熱、察兩省,並爭取控制東北。戰事初起——14萬國民黨軍海、空運送,11萬中共軍隊千裡長徵中國東北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抗戰勝利後八路軍、新四軍部隊進入東北始末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擔負起領導東北人民抗日的重任,堅決支持東北抗日義勇軍,揭開了中國人民武裝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序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日遊擊隊、人民革命軍、抗日聯軍堅決抵抗日本侵略,堅持了14年英勇鬥爭。後來,東北抗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被迫撤退至蘇聯境內,整編為教導旅。
  • 廬山抗戰紀念館開放 展示國共二次合作廬山抗戰
    廬山抗戰紀念館開放 展示國共二次合作廬山抗戰 ,陳列展覽面積1200餘平方米,重點展示國共第二次合作與廬山抗戰兩大主題。  廬山抗戰紀念館前身是廬山牯嶺圖書館,始建於1935年,是民國時期廬山的三大建築之一。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曾在這裡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全民抗戰由此拉開帷幕。
  • 吉林四平:被人遺忘、名氣卻又很大的東北小城
    四平的名氣主要來自國共之間的四平爭奪戰,可以說是內戰時期最慘烈的戰場之一。四平是吉林省的南大門,四通八達,可以說是東北的交通樞紐,戰略要地。在日本人投降後,蘇聯人撤離東北,國共雙方離開對東北展開了「搶奪」,共產黨搶先一步佔領了哈爾濱,而國民黨快速搶佔了瀋陽,所以吉林成為了雙方的重點爭奪對象。
  • 比納卡更重要:阿拉拉特山何以成為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爭奪的焦點?
    近期,外高加索地區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這兩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又一次開戰,原因還是為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這次鬧得動靜挺大,亞美尼亞已經實行全國總動員,雙方動用了飛機、坦克、飛彈等重型武器,一時間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 抗戰時期,東北地區為何會出現19個省?如何變成如今東三省的?
    抗戰時期,東北地區為何會出現19個省?如何變成如今東三省的?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東北地區如今有黑吉遼三個省,但是在近代歷史上,東北地區變化十分的頻繁,先後經歷過:東三省、東四省、東十四省、東十九省、東九省、東六省等。那麼在抗戰勝利後,當時的東北地區為何會出現19個省。
  • 歷史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打倒列強除軍閥(圖)
    ■沒有第二次國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  1931年日本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1935年8月,中共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呼籲國內各黨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中共派周恩來等赴西安,促使事件和平解決,並向蔣介石提出聯共抗日等項條件。
  • 遼瀋戰役:52天解放東北全境
    如今,他在西柏坡開始指揮後來被稱作國共大決戰的三大戰役,其指揮方法不可同日而語了。從1947年年底到1948年5月,蔣介石相繼建立東北衛立煌、華北傅作義、徐州劉峙、華中白崇禧四個"剿匪總司令部",由重點進攻改為重點防禦,收縮兵力,固守要地。
  • 機遇:東北抗聯的紅色資源給吉林生態綠色資源、白色資源的啟示
    黑龍江省綏稜縣四海店鎮的37處抗戰遺址,被打造成了革命老區鎮後,這個以務農為主的小鎮2016年從事旅遊產業居民人均收入3.56萬元,年接待遊客超過十萬人次,並逐漸形成有特色的「紅色」「綠色」「白色」相結合的旅遊線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 習近平參觀抗戰展覽 問「都是國共兩黨將領名字嗎」
    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儀式後,習近平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攝  昨日,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儀式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習近平仔細觀看,認真聽取講解。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等展區,習近平不時駐足,向工作人員詳細詢問有關情況。
  • 1945年搶佔東北,國共、蘇、美大博弈
    這是抗戰結束後向東北開進的第一支共產黨武裝。四天之後,他們越過了長城。偵察參謀董佔林率領偵察班僅用幾支手槍,就迫使山海關附近前所車站的四百多名偽軍投降了。然而,在這個小車站上,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凱焦慮起來:上級命令他們與進入東北的蘇軍會合以配合作戰。但是,蘇軍現在哪裡?
  • 國共攜手在合肥大蜀山腳下抗日 日軍在乾涸水塘內被殲滅
    編者按:據有關部門統計,抗戰期間,合肥城鄉居民死傷慘重。在被日本人佔領的8年間,合肥人民一直在奮起反抗,留下了許多抗日故事和抗戰遺址。值此「9·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到來之際,本網陸續探訪了蔣家河口、褚老圩等抗戰遺蹟,通過回訪抗戰遺蹟,以此追憶歷史、緬懷革命先烈。
  • 石油資源最豐富的海,五個國家商量著就分了
    【歷史】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無利不起早」,原本很多看似無用之地,一旦有了利益,就成為大家爭奪的焦點,而且是爭得你死我活。最典型如中東,在近代中東還沒有發現石油的時候,沒人關注,是世界被忽視的地區,無人問津。但是發現石油後立刻為了利益成為爭奪焦點,成為世界火藥桶。
  • 解放戰爭前夕,國共雙方為何激烈爭奪津浦線,這條鐵路重要在哪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國共兩黨的歷史矛盾重新暴露出來,國民黨軍和我軍爆發軍事衝突已經是時間問題了。津浦線是中國中東部地區的一條長達1000公裡的鐵路,呈南北走向連接天津至南京浦口的廣大地區,若能控制這條鐵路,則北面能威脅京津,南面能俯扼南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原來東北地區被漢族統治,不過百年歷史
    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將召公奭封在薊地,建立燕國。公元前7世紀燕國向遼西一帶擴張,並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涉足東北南端,直接統治遼南地區。戰國時期《山海經》記載,「東北海之外,有肅慎氏之國」,這說明東北大部分地區被肅慎國統治。到了漢代,漢武大帝開疆拓土,出兵東北,平定朝鮮,在東北和朝鮮設漢四郡,直接對這一地區進行管轄。
  • 東北三省抗戰遺蹟如何保護開發?愛國主義教育要系統挖掘東北抗聯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抗戰遺蹟保護開發,發揮各類抗戰紀念設施作用,為開展抗戰研究、展示研究成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陣地。」我省以及遼寧、黑龍江境內現有很多重要革命文物遺蹟,大量抗戰遺址遺蹟資源珍貴,充分挖掘東北抗聯精神的時代動能,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將具有歷史性意義。
  • 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森林資源豐富,為何青藏高原正好相反?
    我國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的東北部)是全國森林覆蓋面積最廣闊的區域,面積近8000萬公頃,佔到了全國森林總面積的37%以上,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地,以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為主。俄羅斯遠東地區是俄羅斯斯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森林總面積達到3.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約為40%。
  • 東北抗戰是黨中流砥柱作用的發端
    東北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發端。在東北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鬥爭的第一線,成為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最堅決的抗擊者。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吹響了抗戰的第一聲號角。
  • 抗戰後國軍接管東北肆意凌辱日本婦女 在關內卻不敢亂來
    經過14年的艱苦抗戰終於把侵略者趕出中國的領土,日軍在整個侵華戰爭中給我國軍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仇恨,給我們帶來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他們在中華大地上無惡不作,盡情的欺壓凌辱百姓。在我國東北地區是日本建立的偽滿政權,日本在東北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資源。日本曾經有個瘋狂的計劃「寧願捨棄本土,也不能放棄滿洲」東北地區的資源遠遠高於日本本土。不然它也不會有如此瘋狂的計劃。為此在東北大量遷入日本移民,在各個地區建立日本開拓團。
  • 國共兩軍的兵力對比,國民黨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如何區分?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在完成了內戰的準備後之,悍然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並揚言要在三五個月之內消滅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那麼在內戰爆發的時候,國共兩黨軍隊的兵力對比如何?國民黨軍隊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又是如何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