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前夕,國共雙方為何激烈爭奪津浦線,這條鐵路重要在哪

2020-12-11 御史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國共兩黨的歷史矛盾重新暴露出來,國民黨軍和我軍爆發軍事衝突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當時,國民黨的大部分軍隊都被日軍壓縮在西北尤其是大西南地區,而我軍的部隊則主要分散在華北及華東的各根據地。蔣介石為了做好內戰準備,迅速調兵遣將,依靠平綏、平漢、同蒲、津浦四條鐵路運送大軍北上。

津浦線是中國中東部地區的一條長達1000公裡的鐵路,呈南北走向連接天津至南京浦口的廣大地區,若能控制這條鐵路,則北面能威脅京津,南面能俯扼南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1937年,日軍就已經認識到了這條鐵路的重要作用,是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氣焰愈發囂張,為實現其滅亡中國的野心,決定以南京和德州為根據地,從南北兩面沿津浦鐵路夾擊華東重鎮徐州,以徹底打通這條南北長達1000餘公裡的重要鐵路線,從而溝通南北戰場,陷我軍於被分割包圍的險境。

有此先例,國共雙方自然也都知道津浦線在未來戰爭中的利害關係。當時的津浦線可以分成三段來看待:北段、中斷、南段。我軍控制了其中的北段,此時蔣介石也正在派遣顧祝同、李延年、李品仙等人率部進駐津浦路沿線,從剛剛投降的日偽軍手中接管各城池,下一步則繼續向北推進,以期打通津浦鐵路全線,分割我解放區。

國共雙方圍繞津浦線的爭奪已經無可避免了。國民黨軍計劃以徐州為基地,逐漸向北打通津浦線。我軍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這一企圖,也計劃在津浦線中段地區打一場阻擊戰,以阻止敵軍的北進。

當時,陳毅正奉命前往華中,當他走到半路上時,又接到中央發來的電報,要他「取捷徑直到山東」,接替即將開赴東北的羅榮桓的工作。在陳毅趕往山東途中,他途徑津浦線時,親眼看到一列列的火車滿載著國民黨士兵往北開去,當時就對部下說:」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鐵路拆了。」

當陳毅到達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時,大批國民黨軍已經先他一步進入了解放區。此時我軍在山東的部隊十分有限,且部分隊伍此前已奉命開往東北,留給陳毅指揮的只有山東八師三個團,新四軍九旅三個團,湖西一個地方團,而前來增援的新四軍五旅兩個團,以及新四軍二旅和十九旅正在路上還未趕到。

蔣介石正利用我軍的這一不利態勢繼續源源不斷地運兵北上,陳毅深知時間拖得越久就越對我軍不利,儘管兵力不足,他仍下定決心直接攻擊津浦路沿線的要點,儘快阻止國民黨軍的北進,避免我軍陷於險境。

陳毅選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鄒縣,他先是組織上萬軍民將縣城南北的鐵路拆毀了四十多公裡,以阻止敵軍繼續運兵,然後便開始直接攻打鄒縣縣城。擔任主攻任務的是山東軍區第八師,沒用多久便首先攻入東門,駐守的偽軍沒做多少抵抗就逃跑了,但其中的日軍卻極其頑固,費了一番功夫後我軍又將守城的日軍全殲,至此,我軍於1945年10月19日勝利佔領鄒縣縣城,殲滅日偽軍2800餘人。

在山東軍區第八師攻打鄒縣的同時,魯中軍區的部隊也在對大汶口的敵軍展開進攻,第二天天亮時,大汶口被第三師攻破,此外,我軍還佔領了一小段津浦鐵路。我軍對日偽軍的攻擊不斷獲勝後,與國民黨正規軍的戰鬥卻十分艱難,但也仍不斷取得勝利。

這一戰役從10月18日開始到12月16日結束,歷時兩個月,我軍共殲滅國民黨軍和偽軍2萬餘人,受降日軍近4000千人,相繼俘虜了國民黨第五十七軍2000餘人,暫編第1旅4000餘人,還有新編第三十六師2000餘人接受起義,這場戰役以我軍的勝利而結束。

通過此役,我軍成功地控制了津浦鐵路徐州、濟南段沿線140餘公裡的地段,臨棗線一段鐵路20餘公裡,佔領了魯南津浦線和臨棗線廣大地區,挫敗了國民黨軍北進打通津浦路、分割解放區的企圖。

在解放戰爭中,還有數不勝數的精彩戰役,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我自己正在看的一本書,就是著名戰史作家王樹增的長篇巨著——《解放戰爭》,這是一本紀實性的解放戰爭著作,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國際風雲,政治智慧,時事洞察,軍事謀略,軍隊意志,作戰才能,作品具有宏闊的視角和入微的體察,包含著驚心動魄的人生沉浮和變幻莫測的戰場勝負,盡展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的豐饒內容,很值得大家一讀。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卡片購買。

我是「御史君」,歡迎點讚、關注、轉發!

本文為「御史君」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初期國共為何全力爭奪東北三省
    這一方針的核心,就是不惜放棄南方根據地,將部隊北移,以便集中10餘萬主力完全控制熱、察兩省,並爭取控制東北。戰事初起——14萬國民黨軍海、空運送,11萬中共軍隊千裡長徵中國東北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一波三折的津浦鐵路修建計劃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為何當時要修建它?在修建過程中遇到過哪些挫折……  時過百年,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段即將被遺忘的歷史……  一條最早提出修建的鐵路線  記者查詢資料並採訪相關專家後發現,津浦鐵路的誕生過程非常曲折。最初,這條路線並不叫津浦鐵路。
  • 津浦鐵路是哪到哪?與京滬鐵路是同一條線嗎?
    提起京滬鐵路,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南北鐵路大動脈,北起首都北京,南到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穿越京津冀魯皖蘇滬,將北京、天津、濟南、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串聯在一起,可是我要說津浦鐵路,估計年紀輕一點的朋友就有點陌生了,因為那是以前的叫法了。
  • 切斷津浦線徐蚌段 解放宿縣的「斷腰」之戰
    攻克宿縣城,切斷津浦線徐蚌段,就是「斷其腰」。攻佔宿縣城舉足輕重宿縣城,即今天的宿州市城關,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位於徐蚌鐵路線的中間「腰」的位置,為南北交通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爭期間,在蔣介石眼裡,宿縣城不單是皖北交通樞紐,還是國民黨駐徐州軍隊的重要補給基地,一旦失陷,將陷徐州於孤立無援的絕地,南京和上海方面也將暴露在解放軍強大攻擊的鋒芒之下。為保宿縣城萬無一失,蔣介石派津浦路司令部中將副司令張績武親自坐鎮,嚴加防守。當然,解放宿縣城對於解放軍來說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 津保鐵路 - 一條籌劃百年的鐵路
    圍繞著津保鐵路發生了太多故事,涉及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等城市間的暗戰。從這條鐵路,我們可以看出京津冀一體化進展多麼不易。津保鐵路通車,北京、天津、保定三角中缺失的一條邊補齊了百年津保鐵路夢1)北洋重臣李鴻章、袁世凱、曹錕均曾計劃修建此條鐵路早在晚清時期,李鴻章坐鎮天津主持洋務運動時,英國人曾擬修築天津至保定鐵路,雖有李鴻章支持,但因故最終沒成。1900年後,直隸總督袁世凱再次提出修築津保鐵路,也因條件不具備而擱置。
  • 中共津浦鐵路禹城縣工委的建立與發展沿革
    1941年11月,趙毅調太行地區黨校學習,同時鐵路工委劃歸冀南六地委領導,並由地委委員龐均兼任工委書記。工委設組織部、宣傳部。1942年10月,龐均調北方局學習,趙毅學習回來後,仍任鐵路工委書記。1943年,冀南軍分區派主力部隊開闢運東,抗日形勢好轉,禹城鐵路工委在韓寨周圍發展建立了3個小區和8個農村黨支部。工委轄20個黨支部,工委機關駐韓寨小學。
  • 隴海鐵路徐州段通車百年記
    隴海鐵路較津浦鐵路「難產」的原因,一是隴海鐵路比津浦鐵路長0.7倍,施工周期長。二是貸款方實力弱,並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衝擊。津浦鐵路是向實力強大的英德兩國貸款修建的鐵路,隴海鐵路是向實力不強的比利時、荷蘭貸款修建的鐵路。1912年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籤定修建隴海鐵路借款合同,以汴洛鐵路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延伸,兩段工程於1913年同時開工。
  • 一座東北小城四平,卻在解放戰爭期間爆發四次爭奪戰,這是為何?
    解放戰爭期間,有一個城市十分特別,它既不是省會,也不是經濟發展特別突出的城市,它的佔地面積也不是特別大。但就是這樣一座小城市,卻在2年間爆發了4次爭奪戰。這座城市就是東北的四平市,這樣一個東北小城,卻在解放戰爭期間爆發四次爭奪戰,這是為何?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為何說淮海戰役最為重要?
    日本軍國主義被打倒後,蔣介石爭奪政權,侵吞勝利果實的行為幾乎暴露無遺了,蔣介石的國民黨基本都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與共產黨代表的受壓迫階級是矛盾的,解放戰爭因此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不斷把國統區變成解放區,基本上每一次戰役都能取勝,在看看國民黨,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間爆發的三大戰役時,國民黨就不可能取得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
  • 一大馬路上的那些濟南第一:津浦鐵路賓館 第一家西餐館……
    一馬路東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樹,北臨膠濟鐵路,即經一緯一路至經一緯九路,今天統稱為經一路。經一路,老濟南人更習慣叫一大馬路,濟南開埠後,成為出西關走北店子過黃河去東昌府的重要商道。商埠局極為重視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面對這片滿目荒野溝壑的新開發區,道路建設便成為當務之急。1908年9月,一條平行於膠濟鐵路的時髦「大馬路」應運而生,濟南歷史上第一條馬路宣告建成。為什麼說大馬路是濟南第一條新概念馬路呢?因為清末以前的濟南,過去只有官道、街道和石板路,都很狹窄。即便長清官道,也只是能並排三輛馬車的夯實土路,況且過去的馬車寬不過六尺(2米)。
  • 津浦鐵路今年100歲 當初的修建計劃一波三折
    100年前,一個叫胡伯寅的人,乘火車奔馳在津浦鐵路上時,吟出了這樣的詩句。  那一年,津浦線剛剛竣工,一下子打通了南京和天津。  從1911年10月到今天,津浦鐵路已運營了一百年。  一百年來,津浦鐵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它的誕生,又是怎樣一個艱巨的過程?
  • 鐵路津港線被規劃,市區連接大港和南港!
    根據市域(郊)鐵路功能定位,規劃形成由 7 條走廊線和 2 條聯絡線構成的天津市域(郊)鐵路網絡,共 9 條線路,總規劃規模 681 公裡(其中新建 494 公裡、利用既有鐵路 187公裡)。其中,7 條走廊線分別為津濱線、津靜線、津武線、津薊線(利用既有鐵路)、津寧線、津山線(利用既有鐵路)、津港線,2 條聯絡線分別為寧武聯絡線和雙湖聯絡線。
  • 61秒丨濟南小清河沿岸「濟濼風情」段開放 快去「追憶津浦線」吧
    依託現狀綠地及津浦鐵路整合出民國特色公園,植物種植以荷風槐影為特色。從10月1日起,「靜享樂活」段、「古濟新貌」段南岸已經陸續開放,10月27日,「古濟新貌」段北岸沿河部分將拆除圍擋對外開放。康體養生段將於10月29日向市民開放。
  • 蚌埠:運行76年的水蚌線老鐵路退出歷史,了解水蚌線的前世今生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蚌埠市區內的水蚌線老線於12月22日停用,意味著籌謀已久的水蚌線外遷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運行近76年的這條老鐵路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看看水蚌線大事記,了解下水蚌線的前世今生:1933年,籌建淮南至裕溪口的鐵路。
  • 四平:東北解放戰爭勝負手,解放戰爭城市攻堅戰中損失最慘的一次
    ,處於中國長春鐵路、四(平)洮(南)鐵路、四(平)梅(河口)鐵路的交匯點,為東北交通、工業及軍事重鎮以及著名的糧食集散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當時,國共雙方都把東北作為爭奪的重點,而四平又成為雙方爭奪重點中的重點。內戰爆發一年多,到1947年的夏季,東北戰場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國民黨控制的地域越來越狹窄,而國防部非但沒向東北增兵,反而向華北調走一個軍。另一方東北民主聯軍建立了自己的炮兵部隊。經過土地改革,共產黨人在東北佔據著多數面積的土地,擁有絕大多數農民的支持。
  • 解放戰爭,四平為何打了四次才解放?鄭洞國說了這麼一番話
    四平位於瀋陽、長春之間,是中長鐵路、(四)平齊(齊哈爾)鐵路、四(平)梅(河口)鐵路的交匯點,處在東、西、南、北滿的十字路口,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在解放戰爭中,我軍和國民黨軍曾在此地打了四仗:1946年3月17日,一戰四平是一次小仗,我軍從國民黨軍收編的偽滿軍手中解放四平。
  • 中國第一條鐵路是哪條?你的答案可能是錯的
    中國第一條鐵路是哪一條?詹天佑修的京張鐵路?還是英國人金達幫我們修的唐胥鐵路?其實,這些答案可能都不對,至少可以說都不準確。中國第一條鐵路是哪條?關於這條鐵路,有人說是汽車在上面跑,但是也有人說,從英國本土運來了一輛小型的蒸汽火車頭,這列火車,載著三節車廂,就開始「轟隆隆」地在這條鐵路上,周而復始地來回奔馳。據說,這條近郊鐵路,引得京師「舉國若狂」。歷史資料上的記載是:慈禧太后聽到了這個消息,嚇得趕忙召集步兵統領衙門,命他們以「擾亂民心,蠱惑視聽」為由,拆除了這條鐵路。
  • 唐山市首座上跨津山鐵路等既有線鐵路立交橋開鑽
    昨日(4月18日),從中鐵六局集團獲悉,唐山市首座穿越6條既有線鐵路斜拉轉體橋已於4月16日成功開鑽,這標誌著唐山市十大民生項目之一的中心城區二環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上跨津山鐵路等既有線鐵路立交橋主體施工正式啟動,這為實現2017年建成通車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 津浦鐵路選址經過蚌埠,還得感謝英國總工程師德紀
    津浦鐵路是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北起天津,南至浦口,路經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全長1009.48公裡。津浦鐵路經過蚌埠,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具有重要作用。津浦鐵路是我國近代動議最早、籌議時間最長、建設速度最快的一條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