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國共兩黨的歷史矛盾重新暴露出來,國民黨軍和我軍爆發軍事衝突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當時,國民黨的大部分軍隊都被日軍壓縮在西北尤其是大西南地區,而我軍的部隊則主要分散在華北及華東的各根據地。蔣介石為了做好內戰準備,迅速調兵遣將,依靠平綏、平漢、同蒲、津浦四條鐵路運送大軍北上。
津浦線是中國中東部地區的一條長達1000公裡的鐵路,呈南北走向連接天津至南京浦口的廣大地區,若能控制這條鐵路,則北面能威脅京津,南面能俯扼南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1937年,日軍就已經認識到了這條鐵路的重要作用,是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氣焰愈發囂張,為實現其滅亡中國的野心,決定以南京和德州為根據地,從南北兩面沿津浦鐵路夾擊華東重鎮徐州,以徹底打通這條南北長達1000餘公裡的重要鐵路線,從而溝通南北戰場,陷我軍於被分割包圍的險境。
有此先例,國共雙方自然也都知道津浦線在未來戰爭中的利害關係。當時的津浦線可以分成三段來看待:北段、中斷、南段。我軍控制了其中的北段,此時蔣介石也正在派遣顧祝同、李延年、李品仙等人率部進駐津浦路沿線,從剛剛投降的日偽軍手中接管各城池,下一步則繼續向北推進,以期打通津浦鐵路全線,分割我解放區。
國共雙方圍繞津浦線的爭奪已經無可避免了。國民黨軍計劃以徐州為基地,逐漸向北打通津浦線。我軍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這一企圖,也計劃在津浦線中段地區打一場阻擊戰,以阻止敵軍的北進。
當時,陳毅正奉命前往華中,當他走到半路上時,又接到中央發來的電報,要他「取捷徑直到山東」,接替即將開赴東北的羅榮桓的工作。在陳毅趕往山東途中,他途徑津浦線時,親眼看到一列列的火車滿載著國民黨士兵往北開去,當時就對部下說:」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鐵路拆了。」
當陳毅到達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時,大批國民黨軍已經先他一步進入了解放區。此時我軍在山東的部隊十分有限,且部分隊伍此前已奉命開往東北,留給陳毅指揮的只有山東八師三個團,新四軍九旅三個團,湖西一個地方團,而前來增援的新四軍五旅兩個團,以及新四軍二旅和十九旅正在路上還未趕到。
蔣介石正利用我軍的這一不利態勢繼續源源不斷地運兵北上,陳毅深知時間拖得越久就越對我軍不利,儘管兵力不足,他仍下定決心直接攻擊津浦路沿線的要點,儘快阻止國民黨軍的北進,避免我軍陷於險境。
陳毅選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鄒縣,他先是組織上萬軍民將縣城南北的鐵路拆毀了四十多公裡,以阻止敵軍繼續運兵,然後便開始直接攻打鄒縣縣城。擔任主攻任務的是山東軍區第八師,沒用多久便首先攻入東門,駐守的偽軍沒做多少抵抗就逃跑了,但其中的日軍卻極其頑固,費了一番功夫後我軍又將守城的日軍全殲,至此,我軍於1945年10月19日勝利佔領鄒縣縣城,殲滅日偽軍2800餘人。
在山東軍區第八師攻打鄒縣的同時,魯中軍區的部隊也在對大汶口的敵軍展開進攻,第二天天亮時,大汶口被第三師攻破,此外,我軍還佔領了一小段津浦鐵路。我軍對日偽軍的攻擊不斷獲勝後,與國民黨正規軍的戰鬥卻十分艱難,但也仍不斷取得勝利。
這一戰役從10月18日開始到12月16日結束,歷時兩個月,我軍共殲滅國民黨軍和偽軍2萬餘人,受降日軍近4000千人,相繼俘虜了國民黨第五十七軍2000餘人,暫編第1旅4000餘人,還有新編第三十六師2000餘人接受起義,這場戰役以我軍的勝利而結束。
通過此役,我軍成功地控制了津浦鐵路徐州、濟南段沿線140餘公裡的地段,臨棗線一段鐵路20餘公裡,佔領了魯南津浦線和臨棗線廣大地區,挫敗了國民黨軍北進打通津浦路、分割解放區的企圖。
在解放戰爭中,還有數不勝數的精彩戰役,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我自己正在看的一本書,就是著名戰史作家王樹增的長篇巨著——《解放戰爭》,這是一本紀實性的解放戰爭著作,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國際風雲,政治智慧,時事洞察,軍事謀略,軍隊意志,作戰才能,作品具有宏闊的視角和入微的體察,包含著驚心動魄的人生沉浮和變幻莫測的戰場勝負,盡展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的豐饒內容,很值得大家一讀。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卡片購買。
我是「御史君」,歡迎點讚、關注、轉發!
本文為「御史君」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