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鐵路選址經過蚌埠,還得感謝英國總工程師德紀

2021-01-10 琅琊醉翁

津浦鐵路是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北起天津,南至浦口,路經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全長1009.48公裡。津浦鐵路經過蚌埠,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津浦鐵路是我國近代動議最早、籌議時間最長、建設速度最快的一條鐵路。光緒三十四年(1908)動工,宣統三年(1911)分段通車,民國元年(1912)全線貫通。蚌埠因津浦鐵路在此設站迅速崛起,成為國內受益於近代新式交通而快速發展的代表性城市之一。

倡議修建

津浦鐵路是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北起天津,南至浦口,路經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全長1009.48公裡。原擬為津鎮鐵路,從倡議修建到最終修竣,歷經半個多世紀,其間幾經周折。

鹹豐元年(1851),直隸、陝甘總督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滿足清廷運糧之需,提出修建天津至鎮江鐵路;同治三年(1864),英國人為便於掠奪運輸,其印度殖民者史蒂芬生提出修建北京至鎮江鐵路,以代替淤積嚴重的南北運河,並為中國制訂了第一個鐵路線路計劃方案,即縱貫中國南北、「從鎮江經過天津、北京作為揚子江流域的一條大幹線」,均未被清廷接受。後因黃河改道,運河淤塞,光緒六年(1880),曾任臺灣巡撫的直隸總督劉銘傳上疏建議「議借洋債」,修建由北京經山東至江蘇清江的鐵路。爾後,軍機大臣左宗棠、總理衙門大臣曾紀澤也提過類似建議,因頑固派的反對,均未獲準。

光緒十二年(1886),時駐俄大使曾紀澤「謂外侮環生,倘路不急修則後悔莫及」,再次奏請沿大運河修建北京至鎮江鐵路,以緩解運河水運的壓力,這是津浦鐵路的雛形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設想中,仍未引起重視。後有識之士不斷提議。尤其甲午海戰後,內憂外患、威權日衰的清廷,開始將軍事、交通等近代技術的引入視為穩定政權、抵禦外侮的必要手段。

南線勘選

英國對津鎮鐵路修建蓄謀已久,因線路經過德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兩國衝突激烈。後英、德資本集團背著中國,於1898年9月在倫敦舉行幕後交易,擅自決定承辦津鎮鐵路並達成協議:「分本路為二段,北段自天津起至山東省界之韓莊止,歸德人投資建設;南段自利國驛起至鎮江止,歸英人投資建築,糾紛乃解」,最終達成協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英德兩國聯合向清政府施壓,提出承築天津至浦口鐵路幹線,獲準。5月18日,清政府督辦鐵路大臣許景澄與英德兩銀行團籤訂《津鎮鐵路草合同》。

正式合同籤訂後,清政府即派呂海寰為督辦津浦鐵路大臣,並與直、魯、蘇督撫會同辦理,在北京設立總所,購地興工,但南段線路具體走向及經由何地問題尚未解決。當時規劃有兩條線路,一是嶧縣經由江蘇徐州銅山縣取道安徽宿州、靈璧、鳳陽、定遠、滁州等州縣入江浦而至浦口鎮,一是由銅山縣取道邳州、宿遷、桃園(今江蘇泗陽)、清河(今江蘇淮安)、天長、六合等州縣入江浦而至浦口。安徽同鄉京官認為應經皖省轄境,上奏加派皖撫會辦,並請郵傳部派員來皖勘線,呂海寰在聽取南段總辦及總工程師的詳細勘察結果並親往復勘後,光緒三十四年(1908)會同張之洞、袁世凱、梁敦彥奏請飭下安徽巡撫一併會同辦理。至此,津浦鐵路南段確定經由皖省北部。

津浦鐵路南段由英國承修,總工程師德紀為鐵路選擇過淮河橋址時,最初並未考慮蚌埠集,而是首選中遊的鳳陽縣臨淮關,因其地勢低洼被否定,後自臨淮關向上,經過調查、比較,發現蚌埠段地勢較高,且河床底部系堅石山根,易於建橋。懷遠縣地方紳董得知後,上書清政府,請求改在懷遠縣荊塗兩山峽谷間,欲借修建鐵路使古城興盛。德紀離開蚌埠,在懷遠再次實地勘測,認為荊塗兩山夾峙之處,河道狹窄,水流湍急,如在此建橋,施工艱險必將數倍於蚌埠,最終確定橋址在蚌埠。

動工修建

津浦鐵路以山東韓莊運河鐵橋為界,由德英兩國分別承築,因而人們又習慣地稱為北津浦和南津浦。其中,北津浦由德國修建,光緒三十四年六月(1908年8月)開工,至宣統三年(1911)除黃河大橋外全部完工。

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1909年1月),督辦津浦鐵路大臣呂海寰在浦口江岸主持津浦鐵路南段開工典禮,自此南段工程開始。南段自浦口起,入安徽省界經滁州、臨淮關、蚌埠、固鎮、南宿州等地再折入江蘇省界,經徐州到達山東嶧縣利國驛,與北段線路接合。南段全長373.25公裡,由英國承包,工程指揮部設在蚌埠。南段工程由總工程師英國人德紀負責,總工程師之下,每個工區有工程師1名,其下有技師若干名。材料除鋼軌來自漢陽鐵廠、枕木來自日本外,其餘各項器材包括車輛等均自英美輸入。

至今仍在使用的淮河大鐵橋

津浦鐵路蚌埠段1909年開工,北起任橋站(今固鎮縣境內),南至長淮衛站(今蚌埠東站),全長65公裡。蚌埠淮河鐵路橋是津浦鐵路重要橋梁,為千裡長淮第一座也是當時唯一一座橋梁,由英國總工程師德紀設計,橋全長586.23米(梁總長574.6米),橋上架單軌一道,建設難度僅次於黃河大橋,也是當時在全國僅次於濟南黃河鐵路橋的第二大橋。宣統元年十一月(1909年12月)興建,三年四月十七日(1911年5月15日)竣工。全橋共用款項接近100萬銀元,較原計劃節省10餘萬元。該橋是連通我國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動脈,也是我國現存保存較完好的鐵路橋遺址,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歷史價值,現仍在使用。

1911年10月、11月,南段和北段先後分別通車。1912年11月黃河大橋建成。12月兩段合併,設總局於天津。1913年1月1日,黃河大橋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津浦鐵路全線貫通。隨著津浦鐵路的修築,特別是蚌埠站設立後,蚌埠開始發展起來。極為巧合的是,當火車從淮河大鐵橋轟隆隆馳過時,公元1911年,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辛亥革命中退出了歷史舞臺。

1911年建成的蚌埠站

相關焦點

  • 津浦鐵路今年100歲 當初的修建計劃一波三折
    修建津浦鐵路的技術人員,中間拄拐杖者為南段總工程師德紀。一條最早提出修建的鐵路線  記者查詢資料並採訪相關專家後發現,津浦鐵路的誕生過程非常曲折。最初,這條路線並不叫津浦鐵路。  早在1863年,一個叫麥克唐納·史蒂文森的英國爵士將修建鐵路的觀念帶到中國,並為中國制訂了第一個鐵路線路計劃,就是要修建一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當時他提交的方案是「從鎮江經過天津、北京作為揚子江流域的一條大幹線」。
  • 千裡淮河第一橋,蚌埠淮河大鐵橋,建成100多年,兩次被破壞!
    說蚌埠,道蚌埠,說起蚌埠市,就不能不提到淮河大鐵橋,自從1908年建橋開始,這座橋就見證了蚌埠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千裡淮河第一橋,淮河大鐵橋。1908年,英國人德紀在為津浦鐵路選址時,認為淮河流域小蚌埠地區地勢較高,途徑這一流域的淮河水流相對又比較平緩,而且在這一段淮河的水底還有塗山山脈的基石,這些都構成了建橋的基礎條件,因此拍板了津浦鐵路蚌埠段的具體位置。
  • 蚌埠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將衝擊第8批「國保」 1911年通車
    申報「國保」成共識蚌埠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在對這份提案的答覆中提到,2012年,蚌埠淮河大鐵橋被確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力爭蚌埠淮河大鐵橋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市上下已經形成共識。
  • 津浦鐵路是哪到哪?與京滬鐵路是同一條線嗎?
    提起京滬鐵路,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南北鐵路大動脈,北起首都北京,南到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穿越京津冀魯皖蘇滬,將北京、天津、濟南、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串聯在一起,可是我要說津浦鐵路,估計年紀輕一點的朋友就有點陌生了,因為那是以前的叫法了。
  • 廢棄鐵路沿線或建公園 蚌埠西部鐵路公園新建選址曝光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蚌埠市人民政府網消息 :作為火車拉來的城市,蚌埠人對鐵路有著特殊的情感.由於歷史原因,市中心城區存在大量由蚌埠站引出的鐵路專用線。這些專用線為大蚌埠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在答覆中透露出重要信息,西部鐵路公園或將新建選址和建設內容都已曝光。目前,「蚌埠西部鐵路公園及米廠文創園規劃方案」已經市規劃委員會2019年第4次主任會議研究通過。
  • 歷史:一百年前,津浦鐵路上的小車站
    天津西站,津浦鐵路的始點站津浦鐵路開工時,天津商民和外國侵略勢力對該路天津起點站的選址爭議很大。天津商民要求將車站設在天津南開區附近,外國侵略勢力意圖將車站設在天津外國租界區內,意見紛紛莫衷一是,弄得官方也無可奈何。
  • 濟南西部一棵大槐樹,曾是津浦鐵路「標杆」,催生槐蔭區的命名
    但是,在這個廠區宿舍居住的老人,談起這棵大槐樹時的態度會截然不同:你們別小看它,它是當年津浦鐵路的「標杆」,還催生了槐蔭區的命名,10多年前在很多人和部門的呼籲下,才保留下來……2、當年津浦鐵路的「標杆」據載,這棵枝幹粗大的槐樹,百年前曾是津浦鐵路的「標杆」。京滬鐵路的前身津浦鐵路始建於1908年,1912年全線通車。為解決全線鐵路機車的修理、維護等問題,由德國工程司設計的津浦鐵路濟南機廠,於1909年動工建造。
  • 一波三折的津浦鐵路修建計劃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早在1863年,一個叫麥克唐納·史蒂文森的英國爵士將修建鐵路的觀念帶到中國,並為中國制定了第一個鐵路線路計劃,就是要修建一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當時他提交的方案是「從鎮江經過天津、北京作為揚子江流域的一條大幹線」。但當時保守的清政府對鐵路、火車這種洋玩意兒,完全沒法接受。這個英國人只好心灰意冷地離開了。
  • 蚌埠,珍珠城,華夏文明發源地
    如果不是內蒙的許君要回內蒙,我們原不必趕得這麼緊,每個地方多呆一點時間,每個景點的印象會更深一點。經過一晚的休整,第二天一早,帶許君和劉老師去吃蚌埠的特色小吃。蚌埠的小吃品種繁多,名聲在外,什麼牛肉煎包、燒餅夾裡脊、油酥燒餅、牛肉粉絲湯、馬糊湯、雪園湯圓等等,應有盡有。
  • 津浦鐵路濟南機器廠:百年記憶,大槐樹機廠、鐵路大廠、紅色大廠
    1908 年清政府在於英德合作修建津浦鐵路的同時,為滿足火車機車維修,就需要建設配套的鐵路工廠。考慮到濟南在津浦鐵路建成之後和膠濟鐵路交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環境相對優越。另一方面,開埠後的濟南,各種店鋪洋行林立,商業繁榮。
  • 濟南津浦鐵路賓館:孫中山、胡適、泰戈爾、徐志摩都曾在這裡居住
    津浦鐵路賓館原先是津浦鐵路管理局辦公樓,舊址原為濟南的「十王殿」,後來,津浦鐵路修到濟南,鐵路管理局看中這塊地,便拆除十王殿,在原址上建起了辦公樓。但由於十王殿的名聲太過響亮,又被稱為「十王殿」大廈。賓館始建於1904 年,1909年建成。
  • 蚌埠將新建蚌埠北站 是否具備京滬高鐵的始發能力 官方回復來了
    網友諮詢:1.淮宿蚌鐵路在淮河以北地區新增蚌埠北站,請問該站具體選址在哪裡?是否為客運站?規劃的規模如何?新增蚌埠北站有沒有得到正式批覆?中共蚌埠市委督查考核辦回覆:    網友,您好!看到您在人民網的留言後,我們十分重視,組織力量進行了調查核實,現將答覆意見回復如下:1、根據淮宿蚌初步設計批覆,預留了蚌埠北站建設條件,近期擬作為沿淮鐵路、存車場接軌站,基本規模及選址還需要設計單位研究。2、經過積極爭取,國鐵集團初步同意蚌埠南站站房建設與淮宿蚌城際鐵路同步實施。
  • 京滬鐵路限速行駛
    京滬鐵路限速行駛     據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記者李江泓馮亦珍)受淮河及其支流河水水位上漲影響,京滬線津浦鐵路蚌埠至南京段行車曾一度中斷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5日8時45分,津浦鐵路部分路段因大水漫沒鋼軌40至50釐米,被迫中斷行車。經全力搶修,上下行線路分別於6日3時31分和4時55分限速開通。  目前,京滬線局部區段上行線限速25公裡,下行線限速45公裡。由於津浦鐵路中斷行車,客貨列車運行受阻,5日至7日共造成旅客列車停運47列,其中停運中長途客車26列,客車晚點100多列。
  • 女畫家小崔手繪蚌埠卡通地圖 被稱作女「馬良」
    還記得我市那個古靈精怪,被大家稱作女「馬良」的美女畫家崔甫鈺嗎?繼《最蚌埠》遊記漫畫和珠城美食明信片完成後,近日又有力作「出爐」——— 耗時兩年的珠城手繪卡通地圖終於完成了。小崔說,得知蚌埠創城成功的消息後,興奮不已,迫不及待把這幅地圖搞定,讓大家看看我們的家鄉有多可愛!
  • 蚌埠人的記憶!蚌埠這三條老街,你還認得哪一個?
    咱蚌埠就有不少這樣的歷史街巷,它們充滿獨特的自然風貌、地域特色與人文特徵。今天,我們來介紹其中的三條:老大街、頭道街與太平街。老大街(現青年街)「老大街」北起圈堤路,南至中平街,民國時期名「中正街」,是蚌埠最早的道路之一。
  • 快來,我在蚌埠等你
    在這裡,你可以探尋塗山風景區的壯闊秀美,品讀大聖寺、棲巖寺的禪意佛心,還可以享受沱湖名蟹8月26日,為了更好地宣傳蚌埠文化旅遊資源,蚌埠文旅攜手永達傳媒,在南京南站開展了精彩紛呈的「蚌埠專列」場景互動營銷。
  • 山東濟南:黃河鐵路大橋百年滄桑
    1898年9月,英、德資本集團背著中國,在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自天津至鎮江的津鎮鐵路。清政府迫於帝國主義的壓力,於1899年5月與德英兩國籤訂貸款協議,並將津鎮鐵路改為津浦鐵路。1908年1月13日,清政府正式籤署了《天津浦口鐵路借款合同》,借款英鎊500萬,續借480萬,共 980萬英鎊,年息5釐,借期50年,用來修築津浦鐵路。
  • 水蚌線外遷後,湖畔花都北邊鐵路貨場是否保留?蚌埠對非標電動車...
    水蚌線外遷後,解放路湖畔花都北邊鐵路貨場是否保留?市發改委回復1、南貨場專用線目前仍在使用,暫無拆遷計劃。我們已向鐵路方面反映,呼籲加強對機車駕駛司機的管理,經過市內小區時儘可能減速、減少鳴笛次數等,以降低夜間火車經過對居民的影響。2、南貨場與水蚌線無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