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鐵路今年100歲 當初的修建計劃一波三折

2020-12-18 大眾數字報

津浦鐵路初通時的照片。

修建津浦鐵路的技術人員,中間拄拐杖者為南段總工程師德紀。

  「隔窗人比寒鴉小,撲面山如快馬來。」100年前,一個叫胡伯寅的人,乘火車奔馳在津浦鐵路上時,吟出了這樣的詩句。
  那一年,津浦線剛剛竣工,一下子打通了南京和天津。
  從1911年10月到今天,津浦鐵路已運營了一百年。
  一百年來,津浦鐵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它的誕生,又是怎樣一個艱巨的過程?
一條最早提出修建的鐵路線
  記者查詢資料並採訪相關專家後發現,津浦鐵路的誕生過程非常曲折。最初,這條路線並不叫津浦鐵路。
  早在1863年,一個叫麥克唐納·史蒂文森的英國爵士將修建鐵路的觀念帶到中國,並為中國制訂了第一個鐵路線路計劃,就是要修建一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當時他提交的方案是「從鎮江經過天津、北京作為揚子江流域的一條大幹線」。但當時保守的清政府對鐵路、火車這種洋玩意兒,完全沒法接受。這個英國人只好心灰意冷地離開了。
  後來,洋務運動興起,李鴻章等人開始提議修築鐵路。當時,一些洋務派人士提議把清江浦(今淮安)至京城作為首選線路。但當時的恭親王奕訢「謂無人敢主持」,最終計劃就沒能施行。
  到1880年,直隸提督劉銘傳也奏請政府,速造清江浦經山東至北京的鐵路,但是這個建議又遭到反對。
  後來因為運河淤塞,1886年,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又提議沿運河,建造從北京至鎮江的津鎮鐵路,但清政府依然沒有答應。直到1896年,熱心洋務的容閎提出借外國資本修建津鎮鐵路,並以重金報效政府,這次才得到了批准。容閎與一家英商公司協議,籤訂了550萬英鎊的借款草合同。但德國得知後,蠻橫地表示,如果津鎮鐵路不向他們借款,便不許穿過山東省境。這樣津鎮鐵路就必須向西繞離山東,但又會與蘆漢鐵路接近,這立馬遭到了拿到蘆漢鐵路貸款權的俄、法的強烈抗議。
  正當人們焦頭爛額時,英國人跳了出來。原來英國在爭奪蘆漢鐵路貸款權中已經失利,為了鞏固自己在中國南部的勢力,便向清政府提出津鎮鐵路貸款權。面對德國的威逼,清政府不敢貿然答應。英國人明白,要想取得津鎮線的修建權,必須先和德國和解。於是,兩國幕後交易,籤訂了協議,互相承認對方在中國的鐵路投資範圍,並同意合資修建津鎮鐵路。在兩國聯合施壓的情況下,清政府只好把津鎮鐵路的貸款權交給了英德兩國。

重訂條約,津浦鐵路取代津鎮鐵路
  基調定好後,清政府開始與英德兩國談判具體內容。1899年4月,三國達成初步協議,籤訂了《津鎮鐵路草合同》。但很快八國聯軍入侵,合同又被迫擱置。到了1903年,談判繼續展開。1905年,收回路權運動在中國氣焰高漲,人們紛紛要求廢除津鎮鐵路借款草約,自行籌款修鐵路。朝廷就任命在收回粵漢路權中影響很大的張之洞與袁世凱一起辦理津鎮鐵路借款事宜。與外商的直接談判主要由外務部侍郎梁敦彥承擔。梁敦彥在談判中忠實地執行張之洞「讓利爭權」的方針,給債主經濟上一些「現利」為代價,促使他們減少對路權的幹預。
  1908年1月13日,三方終於籤訂了《津浦鐵路借款合同》。而此時因為滬寧鐵路即將竣工,為了與之聯結,清政府就決定將津鎮鐵路的南端西移至浦口,路名從此也就改為津浦鐵路。
  就這樣,一條最早提出的鐵路線,經過波波折折、修修改改,近半個世紀後才最終達成協議。
  到了正式修建時,津浦鐵路的建設速度之快在清代鐵路建築史上堪稱之最。從1908年7月北段興工開始,到1911年9月南北兩段接軌,首尾僅用了38個月。而當時比它短很多的鐵路有的起碼也要兩三年時間才能修好。
  在津浦鐵路修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困難的工程,莫過於黃河濼口大橋。從1909年7月大橋正式開工,直到1912年11月16日才建成。濼口大橋是當時亞洲第一大橋,是全國孔徑最大的鐵路橋,在當時世界橋梁中也是少見的,成為津浦鐵路最壯美的風景。
  1911年10月和11月,津浦鐵路南段和北段先後通車了,到1913年1月1日,濼口大橋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標誌著津浦鐵路全線貫通。
  津浦鐵路建成後,把天津、濟南、徐州、蚌埠、南京等重要城市聯繫起來,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流域,是繼京漢鐵路(蘆漢鐵路的改稱)後,中國又一條南北交通幹線,鐵路客運一直繁忙。 (文/片據《現代快報》)


相關焦點

  • 一波三折的津浦鐵路修建計劃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為何當時要修建它?在修建過程中遇到過哪些挫折……  時過百年,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段即將被遺忘的歷史……  一條最早提出修建的鐵路線  記者查詢資料並採訪相關專家後發現,津浦鐵路的誕生過程非常曲折。最初,這條路線並不叫津浦鐵路。
  • 津浦鐵路選址經過蚌埠,還得感謝英國總工程師德紀
    鹹豐元年(1851),直隸、陝甘總督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滿足清廷運糧之需,提出修建天津至鎮江鐵路;同治三年(1864),英國人為便於掠奪運輸,其印度殖民者史蒂芬生提出修建北京至鎮江鐵路,以代替淤積嚴重的南北運河,並為中國制訂了第一個鐵路線路計劃方案,即縱貫中國南北、「從鎮江經過天津、北京作為揚子江流域的一條大幹線」,均未被清廷接受。
  • 歷史:一百年前,津浦鐵路上的小車站
    1908年7月,津浦鐵路北段只得在沒有確定起點站的情況下開工,先從距天津30餘公裡處的良王莊向南修建。築路過程中,督辦鐵路大臣呂海寰又派出調查員尋查經濟且便利的站址。調查員回報曰:「河北趙家場後有空地二頃有餘,地勢平坦,既無廬舍,又無墳墓,堪為建設總站之用」。所謂「河北趙家場」,實際就是今天的天津市紅橋區北營門至南運河一帶,距現天津西站址約500米左右。
  • 津浦鐵路濟南機器廠:百年記憶,大槐樹機廠、鐵路大廠、紅色大廠
    1908 年清政府在於英德合作修建津浦鐵路的同時,為滿足火車機車維修,就需要建設配套的鐵路工廠。考慮到濟南在津浦鐵路建成之後和膠濟鐵路交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環境相對優越。另一方面,開埠後的濟南,各種店鋪洋行林立,商業繁榮。
  • 津浦鐵路是哪到哪?與京滬鐵路是同一條線嗎?
    提起京滬鐵路,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南北鐵路大動脈,北起首都北京,南到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穿越京津冀魯皖蘇滬,將北京、天津、濟南、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串聯在一起,可是我要說津浦鐵路,估計年紀輕一點的朋友就有點陌生了,因為那是以前的叫法了。
  • 濟南津浦鐵路賓館:孫中山、胡適、泰戈爾、徐志摩都曾在這裡居住
    津浦鐵路賓館原先是津浦鐵路管理局辦公樓,舊址原為濟南的「十王殿」,後來,津浦鐵路修到濟南,鐵路管理局看中這塊地,便拆除十王殿,在原址上建起了辦公樓。但由於十王殿的名聲太過響亮,又被稱為「十王殿」大廈。賓館始建於1904 年,1909年建成。
  • 濟南西部一棵大槐樹,曾是津浦鐵路「標杆」,催生槐蔭區的命名
    2、當年津浦鐵路的「標杆」據載,這棵枝幹粗大的槐樹,百年前曾是津浦鐵路的「標杆」。京滬鐵路的前身津浦鐵路始建於1908年,1912年全線通車。為解決全線鐵路機車的修理、維護等問題,由德國工程司設計的津浦鐵路濟南機廠,於1909年動工建造。
  • 秘魯計劃修建到玻利維亞的鐵路-雨果網
    根據秘魯官方消息,近日秘魯烏馬拉總統向交通通訊部發布指令,命其將修建秘魯-玻利維亞鐵路作為工作優先目標,並指示「爭取今年立項」。據稱,該工程是2011年玻要求智利歸還出海口失敗後向秘提出的。交通通訊部規劃預算辦公室主任亨利?
  • 這條鐵路是新中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1952年6月13號,新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全線完工,這是新中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可是僅有一條成渝鐵路,西南地區的交通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經濟也得不到整體提升。毛主席提出必須修建一條西南地區真正的鐵路大動脈,那就是從成都到昆明的成昆線。
  • 津浦鐵路濟南機器廠:百年紀念,大槐樹機械廠,鐵路廠,紅色工廠
    清政府與英德合作建造津浦鐵路,同時,為了滿足機車檢修的需要,需要建設配套的鐵路工廠。考慮到濟南將在津浦鐵路建成後與膠濟鐵路會合,交通十分便利,地理環境相對優越。另一方面,在開埠之後的濟南和各種外國商店林立正在蓬勃發展。因此濟南被選為津浦鐵路北段的鐵路修配廠。
  • 泰國批准中國投資修建鐵路項目 與中國鐵路對接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本報智庫專家許利平在接受錢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鐵路是泛亞鐵路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泛亞鐵路的中線、東線、西線都要經過泰國,所以這條鐵路的貫通,將為以後中泰高鐵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 100多年前,詹天佑修建的第一條「人字形」京張鐵路,如今怎樣了
    清末明初之際,中國的鐵路意識相當淡薄,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之後,不少的人在西方的影響下,有了基本的鐵路知識,隨著洋務運動的掀起,鐵路建設也正式劃入了中國近代化運動當中。1876年,英國資本家見清朝沒有能力鋪設鐵路,就以發展貿易為由,獲得了吳淞鐵路的建築權,吳淞鐵路雖然促進了各自城市交通和經濟,但英國資本家從中牟取了大量的利益,清政府不得不重新將吳淞鐵路贖回,然而缺少維修和經營經驗,在運行一年後,又將它拆除。
  • 曾被稱為小香港,第一個修建火車站卻沒有火車的老城終於迎接鐵路
    但是說到中國有個地方有火車站卻沒有鐵路的地方,你知道是哪個城市嗎?龍州:第一個修建火車站卻沒有火車的縣城。這場戰爭以清政府與法國政府籤訂《中法新約》而告結束,裡面約定如果清朝要在與越南接壤的省份修建鐵路的話,需要與法國合建。這份條約的籤訂標誌著帝國主義列強掠奪中國鐵路利權的時代即將到來。
  • 5·18,上海鐵路博物館喊你來打卡~
    上海鐵路博物館以史料和實物為主要載體,展示從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鐵路進入中國後,上海及華東鐵路100多年來所走過的歷程,突出反映鐵路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館內分6個部分,有50餘個展項,近千件展品。重點來嘍結合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上海鐵路博物館於即日起至5月22日開展「我心目中的上海鐵路博物館十件最美展品」評選活動由初選的20件展品中選10件
  • 李克強赴泰籤高鐵 中泰鐵路合作「好事多磨」
    過去一年間,中泰鐵路項目一波三折。如今,李克強總理再次出訪泰國,終於為兩國鐵路合作項目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此舉不僅將加速中國高鐵走出國門,也將增強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聯繫。新京報特約撰稿 肖楠    中泰鐵路用的是中國標準、中國裝備,能帶動富餘卻高水平的中國裝備出口,也是在推動中國裝備在世界市場接受更嚴格的檢驗,有利於中國裝備和中國出口的升級。可以說,這對於中泰兩國是雙贏的好事。    ——李克強    揭秘    過去一年間,中泰鐵路項目一波三折。
  • 山東濟南:黃河鐵路大橋百年滄桑
    1898年9月,英、德資本集團背著中國,在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自天津至鎮江的津鎮鐵路。清政府迫於帝國主義的壓力,於1899年5月與德英兩國籤訂貸款協議,並將津鎮鐵路改為津浦鐵路。1908年1月13日,清政府正式籤署了《天津浦口鐵路借款合同》,借款英鎊500萬,續借480萬,共 980萬英鎊,年息5釐,借期50年,用來修築津浦鐵路。
  • 河北發現清代京奉鐵路地界樁,一段鐵路,見證了中國近百年的屈辱
    這兩天正好在看莫言先生的《檀香刑》,故事發生在清末,以德國人在高密修建「膠濟鐵路」等歷史事實為背景,高密東北鄉的老百姓,為了阻止德國人修鐵路挖斷自己的龍脈,展開了一場可歌可泣的鬥爭運動,書還沒看完,但可預見德國人成功了。
  • 100多年前詹天佑修建的人字形鐵路,花費693萬白銀,如今怎樣了
    中國如今的鐵路系統十分發達,鐵路網連接了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的整個中華大地,國人出行十分便捷。中國鐵路網也就是在最近10來年有了快速的發展,早在100年前我國還沒有自己的鐵路,那時候由於時局動蕩,國內常年處在戰爭的狀態,交通運輸非常落後。
  • 京滬鐵路限速行駛
    京滬鐵路限速行駛     據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記者李江泓馮亦珍)受淮河及其支流河水水位上漲影響,京滬線津浦鐵路蚌埠至南京段行車曾一度中斷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5日8時45分,津浦鐵路部分路段因大水漫沒鋼軌40至50釐米,被迫中斷行車。經全力搶修,上下行線路分別於6日3時31分和4時55分限速開通。  目前,京滬線局部區段上行線限速25公裡,下行線限速45公裡。由於津浦鐵路中斷行車,客貨列車運行受阻,5日至7日共造成旅客列車停運47列,其中停運中長途客車26列,客車晚點100多列。
  • 蚌埠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將衝擊第8批「國保」 1911年通車
    大鐵橋的使用權、管理權屬於上海鐵路局,而且現在仍是頻繁使用中的重要鐵路橋梁,需要進行頻繁的維護維修改造等工程,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為鐵路部門的日常使用和維修改造工程帶來手續上的麻煩,因此,申報工作必須同上海鐵路局進行溝通協調,並取得鐵路部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