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鐵路初通時的照片。 |
修建津浦鐵路的技術人員,中間拄拐杖者為南段總工程師德紀。 |
「隔窗人比寒鴉小,撲面山如快馬來。」100年前,一個叫胡伯寅的人,乘火車奔馳在津浦鐵路上時,吟出了這樣的詩句。
那一年,津浦線剛剛竣工,一下子打通了南京和天津。
從1911年10月到今天,津浦鐵路已運營了一百年。
一百年來,津浦鐵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它的誕生,又是怎樣一個艱巨的過程?
一條最早提出修建的鐵路線
記者查詢資料並採訪相關專家後發現,津浦鐵路的誕生過程非常曲折。最初,這條路線並不叫津浦鐵路。
早在1863年,一個叫麥克唐納·史蒂文森的英國爵士將修建鐵路的觀念帶到中國,並為中國制訂了第一個鐵路線路計劃,就是要修建一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當時他提交的方案是「從鎮江經過天津、北京作為揚子江流域的一條大幹線」。但當時保守的清政府對鐵路、火車這種洋玩意兒,完全沒法接受。這個英國人只好心灰意冷地離開了。
後來,洋務運動興起,李鴻章等人開始提議修築鐵路。當時,一些洋務派人士提議把清江浦(今淮安)至京城作為首選線路。但當時的恭親王奕訢「謂無人敢主持」,最終計劃就沒能施行。
到1880年,直隸提督劉銘傳也奏請政府,速造清江浦經山東至北京的鐵路,但是這個建議又遭到反對。
後來因為運河淤塞,1886年,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又提議沿運河,建造從北京至鎮江的津鎮鐵路,但清政府依然沒有答應。直到1896年,熱心洋務的容閎提出借外國資本修建津鎮鐵路,並以重金報效政府,這次才得到了批准。容閎與一家英商公司協議,籤訂了550萬英鎊的借款草合同。但德國得知後,蠻橫地表示,如果津鎮鐵路不向他們借款,便不許穿過山東省境。這樣津鎮鐵路就必須向西繞離山東,但又會與蘆漢鐵路接近,這立馬遭到了拿到蘆漢鐵路貸款權的俄、法的強烈抗議。
正當人們焦頭爛額時,英國人跳了出來。原來英國在爭奪蘆漢鐵路貸款權中已經失利,為了鞏固自己在中國南部的勢力,便向清政府提出津鎮鐵路貸款權。面對德國的威逼,清政府不敢貿然答應。英國人明白,要想取得津鎮線的修建權,必須先和德國和解。於是,兩國幕後交易,籤訂了協議,互相承認對方在中國的鐵路投資範圍,並同意合資修建津鎮鐵路。在兩國聯合施壓的情況下,清政府只好把津鎮鐵路的貸款權交給了英德兩國。
重訂條約,津浦鐵路取代津鎮鐵路
基調定好後,清政府開始與英德兩國談判具體內容。1899年4月,三國達成初步協議,籤訂了《津鎮鐵路草合同》。但很快八國聯軍入侵,合同又被迫擱置。到了1903年,談判繼續展開。1905年,收回路權運動在中國氣焰高漲,人們紛紛要求廢除津鎮鐵路借款草約,自行籌款修鐵路。朝廷就任命在收回粵漢路權中影響很大的張之洞與袁世凱一起辦理津鎮鐵路借款事宜。與外商的直接談判主要由外務部侍郎梁敦彥承擔。梁敦彥在談判中忠實地執行張之洞「讓利爭權」的方針,給債主經濟上一些「現利」為代價,促使他們減少對路權的幹預。
1908年1月13日,三方終於籤訂了《津浦鐵路借款合同》。而此時因為滬寧鐵路即將竣工,為了與之聯結,清政府就決定將津鎮鐵路的南端西移至浦口,路名從此也就改為津浦鐵路。
就這樣,一條最早提出的鐵路線,經過波波折折、修修改改,近半個世紀後才最終達成協議。
到了正式修建時,津浦鐵路的建設速度之快在清代鐵路建築史上堪稱之最。從1908年7月北段興工開始,到1911年9月南北兩段接軌,首尾僅用了38個月。而當時比它短很多的鐵路有的起碼也要兩三年時間才能修好。
在津浦鐵路修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困難的工程,莫過於黃河濼口大橋。從1909年7月大橋正式開工,直到1912年11月16日才建成。濼口大橋是當時亞洲第一大橋,是全國孔徑最大的鐵路橋,在當時世界橋梁中也是少見的,成為津浦鐵路最壯美的風景。
1911年10月和11月,津浦鐵路南段和北段先後通車了,到1913年1月1日,濼口大橋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標誌著津浦鐵路全線貫通。
津浦鐵路建成後,把天津、濟南、徐州、蚌埠、南京等重要城市聯繫起來,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流域,是繼京漢鐵路(蘆漢鐵路的改稱)後,中國又一條南北交通幹線,鐵路客運一直繁忙。 (文/片據《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