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波斯詩集」 至今仍流淌於伊朗人的生活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陸紓文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懸掛著這樣一段波斯詩句:「阿丹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造物之初本一體,一肢罹病染全身。為人不恤他人苦,活在世上枉為人。」它摘自波斯詩人薩迪的名作《薔薇園》,如今被視為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的行為準則。不久前,伊朗外長扎裡夫還在社交媒體帳號上用中文寫下這段詩句,不僅成為中伊兩國政府和人民攜手抗疫的最好註腳,也讓「波斯詩歌」這一中世紀文學瑰寶進入國人視野。

伊朗的詩歌創作具有悠久的傳統,可一直追溯到約成書於公元前十世紀至公元前七世紀的梭羅亞斯德教經書《阿維斯塔》。七世紀中,阿拉伯人推翻薩珊王朝,開啟對伊朗長達兩百年的直接統治,給波斯語和波斯文學帶去影響深遠的變化。進入九世紀下半葉,伊朗各地方政權的統治者們開始大力提倡和扶植達裡波斯語詩文的創作,加之外族入侵所激發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感和悠久的文化傳統,波斯詩歌強勢興起,迅速發展,經久不衰。

在眾多的波斯詩人中,當屬菲爾多西、薩迪、哈菲茲最為人熟知。菲爾多西用30年時間著成的十二萬行《列王紀》,被譽為波斯民族史詩。以抒情詩見長的哈菲茲,其作品至今仍流淌於伊朗人的日常生活。

哈基姆·阿布爾·卡西姆·菲爾多西·圖西(940—1020)

在《列王紀》成書的伊斯蘭時期,他被視作波斯文字的拯救者和波斯語地位的奠基人

距離馬什哈德僅20公裡的圖斯城,孕育和埋葬了波斯最偉大的詩人——菲爾多西。他用30年時間著成的十二萬行民族英雄史詩《列王紀》,描繪了阿拉伯入侵前的伊朗歷史,涵蓋了傳說中和歷史上四大王朝50個國王時期的盛衰興亡大事,其中有威武雄壯的戰爭場面,也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有治國安邦的舉措方略,也有獨具色彩的異域風情。

在菲爾多西生活的伊斯蘭時期,伊朗文字和文化受到阿拉伯的巨大影響,但《列王紀》幾乎全部用波斯文字寫成,極少出現阿拉伯語詞彙。菲爾多西因此被視為波斯文字的拯救者和波斯語地位的奠基人。也正因為此,他死後在當地宗教領袖的反對下未能葬入公墓,而是埋在了自家後院。

伊朗民間流傳著一個關於《列王紀》誕生的故事:據說菲爾多西當年是以每行韻文一枚金幣的價格受僱於霍拉桑地區的統治者馬赫穆德王,開始《列王紀》的撰寫。17年後,當《列王紀》初稿誕生時,奸臣卻將馬赫穆德王應允的六萬枚金幣偷換成了銀幣。菲爾多西收到這份「犒賞」時正在沐浴,一怒之下他將六萬枚銀幣全部給了浴室主。不明原委的馬赫穆德王下令對這位不敬的詩人處以死刑,菲爾多西於是開始了長年的流亡生涯。多年之後,馬赫穆德王終於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暮年的菲爾多西才得以回歸故鄉。而當六萬枚金幣歷經輾轉抵達圖斯城時,迎接它們的卻是詩人的葬禮。

謝赫·穆斯利赫丁·阿卜杜拉·薩迪·設拉子伊(1208—1292)

他的旅居生涯持續了30年,深厚的仁愛胸懷使其作品的字裡行間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

薩迪出生於設拉子的一個宗教世家,與哈菲茲一生居於此地(只進行過一次短暫旅行)不同,薩迪的人生軌跡可以用「少小離家老大回」來形容。他幼年喪父,在故鄉完成初級學業後,便受他人資助前往巴格達深造。但薩迪似乎並不習慣宗教學院的循規蹈矩,沒有完成學業就開始雲遊天下。他的旅居生涯持續了30年之久,足跡觸及埃及、摩洛哥、衣索比亞、敘利亞、印度、阿富汗和我國。待1257年重歸故鄉時,薩迪已是一位鬚髮斑白的老人。

前半生的雲遊生涯,為其後半生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他將一路走來的經歷和經驗完全熔鑄在《果園》和《薔薇園》兩部名著裡,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相較其他波斯詩人最鮮明的特點——直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和現實世態。

從創作風格來看, 《果園》與《薔薇園》明顯不同——前者帶有伊斯蘭理想主義色彩,後者則是中世紀穆斯林現實世界的逼真畫面,然而兩部作品的主要思想傾向卻並無二致,那便是詩人薩迪對普通人的愛。這種愛使得他作品的字裡行間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其中被用來闡述聯合國宗旨的詩句「阿丹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造物之初本一體,一肢罹病染全身。為人不恤他人苦,活在世上枉為人」更是集中體現了薩迪深厚的仁愛胸懷。

沙姆斯丁·穆罕默德·哈菲茲(1324—1391)

他從大自然索取美的素材,然後將自己的思想灌注其中,繪製成一幅幅更美的畫卷

波斯帝國興起於如今伊朗南部的法爾斯省,省會城市設拉子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悠久古城,山明水秀,人傑地靈。在這裡,大詩人哈菲茲度過了他的一生。大自然的壯麗景色陶冶了他豪爽、奔放、浪漫的性格,也培育了他熱愛生活的激情,他從大自然索取美的素材,然後將自己的思想灌注其中,繪製成一幅幅更美的畫卷。

那遼闊的草原和牧場,那挺拔的蒼松翠柏,那繁華似錦的玫瑰園,那盧克納巴德清泉,那素稱「天堂花園」的埃拉姆花園,還有那郊外的青山,夜鶯的啼囀……所有這些在哈菲茲的詩中都成為有性格的景物。打開詩集,你會發現夜鶯這一迷人的形象頻頻出現在詩人筆下,哈菲茲因此被伊朗人譽為「設拉子的夜鶯」,而設拉子,也因為哈菲茲的存在被稱作「詩人之城」「夜鶯玫瑰之城」。

與大多數詩作僅存在於文學世界不同,哈菲茲的抒情詩歷經六個世紀,依然流淌在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一個伊朗家庭只擁有兩本書,那一定是《古蘭經》和《哈菲茲詩集》。每到雅爾達夜(冬至),伊朗人便會用蠟燭點亮房間,再備上石榴和西瓜,在紅色水果象徵的破曉和蠟燭所象徵的生命之光中誦讀哈菲茲的詩作,與家人一起度過詩意而溫暖的夜晚。

傳說哈菲茲死後,宗教人士不滿他的詩歌「粗俗」,就屍體的埋葬方式爭論不休。他們最終決定隨意翻開他的詩集,選擇第一個對句作為佔卜來解決問題。哈菲茲是幸運的,躍然紙上的是「雖然沉浸在罪惡中,天堂是他的命運」,於是便有了位於設拉子東北部的「哈菲齊耶」庭院(哈菲茲墓)。把你想知道的藏在心裡,然後讓夜鶯從裝有哈菲茲詩句的木匣裡為你叼出一張紙片——這便是伊朗風靡至今的「哈菲茲佔卜」。

【菲爾多西·列王紀】

他們二人又一次把戰馬系牢,

厄運此時在他們頭上籠罩。

命運不濟一個人處處為難,

花崗石也變得如同蠟樣鬆軟。

他們二人重又搏鬥廝殺起來,

雙方都緊緊抓住對方腰帶。

蘇赫拉布統帥有矯健的身手,

但天不作美氣數到了盡頭。

魯斯塔姆怒從心起探出巨掌,

一把抓住那戰豹的項頸臂膀。

他用力把年輕勇士腰身壓彎,

也是命中注定小將全身癱軟。

魯斯塔姆猛地把他打翻在地,

提防著他會奮力掙扎站起。

刷地從腰間拔出一把匕首,

在聰明的兒子身上劃開血口。

每當你心起殺機惡生膽邊,

你的匕首就會被鮮血沾染。

如若天命意欲置人於死地,

你身上的汗毛也根根豎立。

年輕人身軀一掙一聲長嘆,

與人間善惡從此永遠絕緣。

他對對手說我這是自作自受,

我命當絕不過是假你之手。

不應怪你要怪傴僂的蒼天,

讓我出生又匆忙把我送入黃泉。

我的同齡人還在優遊嬉戲,

我這樣身強力壯卻要葬身地底。

母親讓我把父親信物帶在身邊,

此生無緣再不能與父親見面。

我想見生父到處把他尋覓,

如今一死帶走對他的情意。

我身軀雖亡但心中懷有遺恨,

臨死也無緣見到生身父親。

縱然你變為海洋中的遊魚,

或者化為黑夜的漆黑的陰影,

或者離開大地升上高空,

變為高掛蒼穹的一顆星星,

當我父親發現我已黃土掩身,

也定為前來為我報仇雪恨。

張鴻年 譯

【哈菲茲·抒情詩集】

大地上又充滿生機,

果園裡又蕩漾著春意;

歌聲美妙的夜鶯啊,

又得到了薔薇的信息。

風兒啊,如果你飛馳過

那綠茵茵的草地,

請向那翠柏、薔薇和芳草,

轉達我深切的敬意。

一旦那酒家的童子,

給了我這般深情厚誼,

用我的睫毛做帚把,

我甘為酒店去效力。

你的秀髮散發著龍涎香,

你的容貌像皎潔的月亮;

情人啊,我這顆紛亂的心,

千萬莫讓它再受創傷!

那些譏笑飲酒者的人,

我倒是當真為他們擔心;

或許他們的信仰,

也需在酒店裡找尋。

朋友啊,要做真主的勇士,

諾亞方舟裡有不沉的陸地;

狂風巨浪何所懼,

它不過是一粒微小的水滴。

走出這蒼天的門檻,

莫去乞求它恩賜麵包;

這個吃人的吝嗇鬼,

終要把客人吃掉。

你最終的歸宿,

不過是兩抔黃土;

問君所為何來,

要興建天宮落戶。

邢秉順 譯

【薩迪·薔薇園】

一年,我正在大馬士革大清真寺先知葉海亞(願他永遠安息)墓上潛心禮拜,一位出名暴虐的阿拉伯國王也來到清真寺向主祈禱,求主賜福。

不論貧富

在那聖潔的庭前都是奴僕,

越富有之人

越需要真主賜福。

國王見我在那裡,對我說道:「達爾維什之道乃是行善。達爾維什的品質乃是真誠。願你與我一起祈禱,我正為一個勁敵而感到憂慮呢。」我對他說:「希望你對可憐無告的農夫廣施仁義,那你對勁敵就無所畏懼了。

即使你的臂膀有力手臂堅強,

也不應把弱者的手臂折傷。

有人見人跌倒並不上前幫助,

他不怕自己跌倒時無人救助。

誰若是播下惡種希望收穫善果,

這豈不是徒勞無功南轅北轍。

快取出耳中的棉團,

對民眾廣施仁義,

仁義不施,

總清算的日子等待著你。

阿丹子孫皆兄弟,

兄弟猶如手足親。

造物之初本一體,

一肢罹病染全身。

為人不恤他人苦,

活在世上枉為人。」

張鴻年 譯

【魯達基·暮年】

我滿口牙齒已顆顆磨損脫落,

不,不是牙齒,

是明燈光華四射。

潔白如銀,

像兩排晶瑩的珊瑚和明珠,

雨珠兒似的清新,

晨星般光芒閃爍。

如今,滿口牙齒已經一顆不剩,

什麼緣故?莫非衝撞了災星?

沒有衝撞災星,

也不是由於歲月消磨,

全是命中注定,

我該如何對你述說?

人世原本就如此往復循環,

天長地久,它永遠不停地旋轉。

如同人身體不適需醫治病痛,

老病痊癒,又有新症滋生。

時光流逝,

新生的全變得陳舊不堪,

陳舊老朽的

又會恢復青春的容顏。

張鴻年 譯

【海亞姆·魯拜集】

不曉得當初造物主創造了人,

為何把他造得缺憾滿身?

說造得好,為何一朝虐殺?

說造得不好,該問罪何人?

人的福分與壽命無法增減,

何必因厚薄多少而悲傷愁煩。

我們的命運不取決於你我,

不會像手中之蠟,任憑方圓。

往事如煙,何必追憶?

將來未卜,知它是兇是吉。

過去與現在都不足憑信,

領取而今現在,

莫使年華空空逝去。

縱使世界為你而創造裝點,

也切勿痴迷,

聰明人並不眷戀人間。

許多與你一樣的人已走,

還有許多要來,

領取定數,趁還未被趕出人寰。

張鴻年 譯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伊朗故事,波斯古今之十一:設拉子夜鶯,在哈菲茲陵園與詩人對話
    一些伊朗人圍在石棺前,撫摸著光潔的大理石,嘴裡念念有詞。陵園裡的參觀者大多是伊朗人,外國遊人不多。本地的,外來的,老人和小孩,美麗的姑娘和帥氣的小夥子。他們大多手裡拿著一本哈菲茲詩集來到陵園瞻仰膜拜,或是靜靜的在安靜的角落裡讀詩,若有所思的喃喃私語,仿佛在與七百年前的詩人對話。據說伊朗人家裡必備的兩本書,一本是古蘭經,一本是哈菲茲詩歌集。和伊朗人聊天了解到這是真的。
  • 伊朗設拉子小清真寺波斯建築
    每年8月21日是世界清真寺日,這是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發起的紀念節日。在伊朗各地,有許多悠久和美麗波斯建築清真寺,都是世界人們嚮往的旅遊風景。例如在歷史名城設拉子有著名莫克清真寺(或稱粉紅清真寺)是所有人們最喜歡的旅遊地方。
  • 趙麗宏詩集《疼痛》被翻譯成波斯語出版,中國當代詩歌首次走進伊朗
    (朱寧/攝)  在4月24日德黑蘭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系列活動中,中國詩人趙麗宏的詩集《疼痛》作為中伊出版合作第一期成果隆重揭幕,這是中國當代詩歌第一次被翻譯成波斯語並出版,伊朗這個詩人輩出的國度第一次走進了一位當代中國詩人。
  • 伊朗人為何非常反感被稱呼為阿拉伯人?波斯的文明比阿拉伯更悠久
    而對這種現象最有感觸的便是生活在伊朗高原的波斯人了,大部分生活在國外或者出國旅行的波斯人都曾被當地人詢問過這樣的問題:「你來自哪個阿拉伯國家?埃及還是沙特?你一定會說阿拉伯語吧!」對於經常被誤認為阿拉伯人,很多伊朗的波斯人對此事非常反感,他們並不是反感外界對中東民族的不了解,也不是因為他們對阿拉伯人有敵意,而是因為他們嘆息自己的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如今卻被許多人不了解,甚至被誤認為伊朗是阿拉伯國家,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時候,波斯大帝居魯士便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而這個被人們稱為波斯第一帝國的國家
  • 古時的波斯,和現在的伊朗,居然是同一個國家!
    相信絕大部分中國人了解到波斯這個詞彙是從金庸所寫的《倚天屠龍記》裡,在那本武俠小說中深受大家喜愛的小昭就是一個波斯混血兒,她母親也同樣如此。 雖然大家都對波斯有一定印象,但是可能沒想到波斯和今天我們熟知的伊朗也有關係,今天我就來扒一扒波斯和伊朗的關係,以及波斯為什麼改名為伊朗?
  • 從波斯帝國走來的民族——伊朗親歷記(2)
    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國,公元前553年~公元前330年)當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還處於玩泥巴的階段,以伊朗高原西南部波斯部落首領起家的居魯士,已經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開創了被後世稱為波斯第一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當時的華夏大地,正處於群雄爭霸的春秋戰國時代。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約公元前3000年末,雅利安人向四面八方遷徙,最遠的一批到達南亞次大陸,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進入伊朗高原的這一支雅利安人,就是伊朗人的祖先。 但是如果是研究伊朗文明的人就會發現,伊朗的身上仍然殘留幾縷波斯的影子,伊朗還是繼承了波斯的不少東西。 波斯給伊朗留下來的遺產裡最重要的當屬語言,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內現在使用的官方語言就是波斯語,更準確的說法是"達裡波斯語"。"達裡"的意思是"宮廷的",達裡波斯語指的是古代波斯王宮貴族們所用的語言。既然是貴族用語,又是怎麼平民化的呢?
  • 約伴|伊朗: 古波斯帝國的禁忌與美麗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伊朗也許都不一樣,這與你的期待、心境、所知以及很多方面都有關。 《我在伊朗長大》《小鞋子》《一次離別》……都是我們需要在行前做的電影功課。直至上世紀70年代,霍梅尼讓伊朗婦女重新戴上頭巾,愈禁忌愈美麗的說法由此而來。
  • 伊朗傳統結婚禮儀(波斯文化)都有哪些?
    在贈送禮物時,伊朗人還會把已經裝飾好的幾個甜點盤以及幾個冰糖棒在中午之前送到新娘家去,等到日落之後新郎家的女性就會去新娘家並把訂婚戒指戴到新娘手上。如今,伊朗大部分地區的訂婚儀式都被「吃點心」儀式所代替。
  • 曾媲美中國西安的古城,也是波斯重要都城,如今成伊朗旅遊網紅地
    當我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逛了兩天之後,發現這裡並沒有讓我看到太多關于波斯文明的遺存,大都是高樓大廈,畢竟這是伊朗現代化的代表。於是乎在第三天的時候,就買了一張機票從德黑蘭飛往設拉子,幻想著在那裡會讓我遇到期待的波斯文明留下來的古蹟。
  • 古代波斯,現代伊朗:新舊文明
    曲線大理石和切割大理石,這個伊朗現代主義建築的縮影成為1979年革命的聚集地。 之後,我們將漫步於Tabiat大橋,這是一個優雅,超現代,多層次的連接,由一位年輕的伊朗女建築師設計,位於城市的兩個公園之間。周邊地區到處都是來自附近餐館的野餐者和食客,我們將開始理解為什麼伊朗人以友好而聞名。我們將在傳統餐廳享用晚餐並開始相互了解。
  • 伊朗遊記 伊朗:波斯宅院重現天堂的樣子
    那些至今保存完好的波斯大宅,是不是都在竭力重現天堂的樣子呢?波斯庭院必定有個巨大的水池,在伊朗中部和北部這樣乾旱的地區,水極其珍貴,估計波斯土豪們坐在庭院裡看著水池就會感覺看著聚寶盆一樣心裡美吧?每個城市的著名背包客棧幾乎都在波斯庭院裡,不僅聚集著世界各地背包客,通常也是有名的傳統飯店,當地人也喜歡來吃飯。
  • 伊朗最美波斯建築卡尚Fin 花園
    伊朗中部景點之一的Fin Garden(費恩花園),不僅是一座美麗的波斯建築花園,其中還有一段歷史事件。Fin Garden花園位於伊斯法罕省卡尚城,是一座悠久的歷史建筑波斯花園,其中也包括著名的卡尚 Fin Bath浴室,這裡事件是伊朗Qajar王朝時期,Qajar王朝 Amir Kabir大臣在1852年被Nasereddin Shah國王派來的刺客刺殺。
  • 發現伊朗,豔遇波斯~
    2013年9月的一個清晨,我到達了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出機場,就被剛剛在飛機上認識的伊朗朋友接回家裡,在美味的波斯早餐之中,開始了15天的旅行。【認識的第一個伊朗人】飛機掠過土庫曼斯坦邊境,進入世界上最神秘國家——伊朗的領空。機艙內的旅客大都還在沉睡,坐在我旁邊的健壯高大的伊朗帥哥,讓原本寬鬆的航空座椅變得侷促。我被擠在角落睡不著,靠著冰冷的窗戶發呆。
  • 波斯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伊朗?只因為往昔雅利安人的榮光
    相信絕大部分中國人了解到波斯這個詞彙是從金庸所寫的《倚天屠龍記》裡,在那本武俠小說中深受大家喜愛的小昭就是一個波斯混血兒,她母親也同樣如此。雖然大家都對波斯有一定印象,但是可能沒想到波斯和今天我們熟知的伊朗也有關係,今天我就來扒一扒波斯和伊朗的關係,以及波斯為什麼改名為伊朗?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伊朗攻略 在古老時光中邂逅波斯文明
    到伊朗觀光,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伊朗人對中國人十分的熱情和友善,他們會親切的稱中國人為「qin」。這個「qin」可不是淘寶的「親」哦~波斯帝國於西元前550年建立,經歷過改朝換代又受過東西方的統治,直至1935年掌權的帝皇為了令國家現代化,以波斯人主要族裔雅利安之名,把國家定名為伊朗,至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波斯和伊朗兩個名字也相通,但現今通常都用伊朗為國名。
  • 伊朗最美的波斯風情地方
    伊朗最美的波斯風情地方位於西部伊朗庫德人家園。例如波斯新年和波斯冬至夜,庫德人保留傳統波斯文化節日是所有人嚮往旅遊地方,波斯新年把火節是庫德人特色文化。庫德人傳統樂器手鼓,在各種節日都有表演,深受女性們喜愛。飲食上,庫德人喜歡羊肉、紅茶、饢等。
  • 「伊朗」為何用現在這個名字,而不用原來的名字「波斯」?
    寫在前面:「伊朗」為何用現在這個名字,而不用原來的名字「波斯」?在中東各國中,小編最「欽佩」的國家有三個,一個是伊拉克,一個是伊朗,一個是阿富汗。不過,今日的伊拉克,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血性」;今日的阿富汗,性格也比以前溫和多了。
  • 波斯探秘揭開伊朗神秘面紗~
    伊朗,遙遠陌生的國度,歷史悠久的波斯古國,讓人好奇神往……提起伊朗,小編想起的是神奇療效的伊朗藏紅花大部分的國人對伊朗所知甚少,伊朗史稱波斯,位於西亞腹地,幅員遼闊,國土面積和我國的新疆省相當。中國和伊朗的交往,可以追溯回公元前2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