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乃武
通訊員周潔棟程康
「有沒有小朋友知道,你們身邊的礦泉水瓶子做垃圾分類的話,怎麼分?」在8月22日,新東方少兒科學研究院北山站揭牌儀式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成員孫亞飛提出,科學要從娃娃抓起,少兒科學要點在於如何啟迪兒童的思考。
「對!瓶蓋、瓶身和商標紙要分三處投放,因為他們的塑料不一樣。」孫亞飛在現場也告訴孩子們家長。「有些事,如果你10歲不去想,可能你20歲、30歲也不會去想。」他說,其實,生活中任何一個場景和現象,都是兒童科學現場,比如在室外曬太陽就可以提出問題,為什麼光子是一種粒子,打在身上卻不疼,引出一些基礎的概念,讓孩子可以發散性思考。
新東方少兒科學研究院北山站坐落於彌陀寺公園內,是在西湖區科協和西湖區北山街道支持下成立的,以「格物致知,守護好奇」為理念,旨在利用科技媒體的力量,推動科普公益的發展。
目前,西湖區全民科學素質達19.2%,排全省第二,接近歐美發達國家水平。「成績非常好,也任重道遠,畢竟還有80%多的群眾未達到基本科學素養。」西湖區科協副主席賈日生說,將學習科學變得有趣起來,這是一件善事;讓枯燥的公式、定理、結構變得有趣,這是一件可以改變小孩子命運的事。新東方作為一家有責任、有情懷的教育公司,理應利用好自身的教育資源,承擔起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
新東方少兒科學研究院,將以「推動科學普及、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構建了全域化立體化共建網絡,探索了政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為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宣傳科學理念,傳播科學思想,讓全民上下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
新東方少兒科學研究院首批成員,除了具備非常深厚的學術功底,也在很多科普平臺中具備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研究院中不乏清北博士、中科院博士、中國航天工程師、科普作家和北航教授等。研究院及成員們目的是將原本枯燥的科學原理,通過更有趣的變化展示給青少年,讓小朋友能保持對科學的興趣,保持對世界的好奇。
在未來三年內,西湖區科協、北山街道和研究院將會完成3件事:第一,開展公益科普講座,用3年的時間連接100位科普作家和3000萬青少年。將邀請更多諸如孫亞飛老師,張沛錦老師等科普作家加入研究院,給大家做更有價值的科普活動。第二,投入科普基金,新東方杭州學校小學科學課程收益的20%將用來支持科普公益;第三,培養青年科學教師,用2年時間,培養300名青年科學教師,推進科學教育的均衡發展。
編輯 劉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