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學》網站上線「nature專區」,可免費閱讀nature完整論文

2020-12-11 生物谷

在「nature專區」可查看每期《自然》學術論文的中文摘要,點擊每篇摘要後附帶的連結,網頁會自動跳轉至《自然》論文的全文頁面,供用戶閱讀論文。

作為著名學術期刊nature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版權合作方、《科學美國人》獨家授權中文版,《環球科學》在官方網站開通了"nature專區"(http://www.huanqiukexue.com/html/naturezhuanqu/index.html),為中國讀者構建了解最新科研進展的快速通道。

2014年底,自然出版集團宣布,該集團旗下《自然》等49種學術期刊將通過全球特約媒體免費分享論文,以促進科學家與公眾的交流。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科學與公眾交流平臺,《科學美國人》全球14個國際版本,同時成為nature首批特約媒體,獲得授權在官網免費向公眾分享自然出版集團下屬49種期刊的完整論文。

隨著《環球科學》「nature專區」的開通,中國用戶只需登錄環球科學官網www.huanqiukexue.com/,在「nature專區」即可查看每期《自然》學術論文的中文摘要,點擊每篇摘要後附帶的連結,即可閱讀論文全文(網頁會首先跳轉到nature官網的英文摘要頁面,之後nature會識別從www.huanqiukexue.com跳轉過來的連結,隨後跳轉到論文全文的PDF頁面。整個過程根據用戶的網絡情況,需要等待幾秒到幾十秒)。免費分享的論文PDF只供在線閱讀,不能保存、列印或下載(文末附閱讀《自然》論文全文的詳細步驟)。

通過《環球科學》「nature專區」,中國讀者不僅可以免費瀏覽《自然》等49種學術期刊的論文全文,還可以閱讀到《自然》「nature news」,「nature comment」欄目的獨家授權中文版內容,瀏覽《自然》記者撰寫的最新科學新聞報導,以及資深科學家或政策制定者在《自然》上發表的科學評論(文末附閱讀《自然》全文的步驟指南)。

從2006年創刊起,《環球科學》就致力於將全球的重大科技成果介紹給中國讀者,廣泛傳播世界一流科學家的科學理念,成為公眾與科學界的思想交流平臺。作為《科學美國人》獨家授權中文版,《環球科學》除刊登《科學美國人》的重要科學報導外,近年來,還與《科學美國人》德、法、意、日、西班牙、俄羅斯等十多個國際版本建立了廣泛深入的合作,定期刊登來自這些國際版本的重要文章。

2009年起,《環球科學》同時成為 nature的中國版權合作方,開辦「自然新聞」欄目,至今,《環球科學》已刊登了200多篇來自《自然》的重要報導與評論文章,第一時間呈現全球科技發展動態。伴隨「nature專區」的上線,雙方的合作也將在更廣泛的領域展開。

2014年底,當自然出版集團宣布通過特約媒體免費分享旗下學術期刊的內容時,這一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關注者不僅有科研工作者,也包括普通公眾。當科學與創新日漸成為世界的主旋律,科學家之間需要更多的交流,才能不斷推動科學的自我革新之路;公眾也需要及時了解科學進步,打破科學與公眾之間的隔閡。現在,科研人員之間,科學家與公眾之間多了一個通道,《環球科學》會讓這個通道發揮更大的作用。

同樣,促進中國科學界與國際科學界、國際社會之間的交流,也是《環球科學》一直的使命。作為《科學美國人》大家庭中發展最迅速、最引人注目的國際版本,《環球科學》承接著向各國介紹中國科學發展的橋梁作用,也不斷向各個版本輸送著中國科研的最新報導。

科學是一個多維的世界,只有連通科學的不同維度,讓信息更順暢地流動,科學才能發揮更大作用。《環球科學》正在做的,就是連通科學的不同維度,我們也希望與更多同行一起,不斷尋求更好服務於讀者,服務於中國科技進步的傳播新手段。「nature專區」僅僅是個開始。(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Nature 中文摘要 8 January 2015
    Optically addressable nuclear spins in a solid with a six-hour coherence time固體中可尋址的核自旋,相干時間超過6小時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7/n7533/full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重磅論文被撤稿近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對2014年發表題為《miR-34a blocks osteoporosis and bone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osteoclastogenesis
  • Nature:發現大腦容錯機制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4月14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obust neuronal dynamics in premotor cortex during motor planning」。
  • 登上Nature 封面!「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此次,研究團隊發現的琥珀被認為是中生代(大約 2.5 億到 6500 萬年前)白堊紀已知最小的恐龍化石,該化石在緬甸發現,只有 31.5 吋寬,含有完整的鳥(廣義的恐龍包括鳥類)的頭骨。如果研究團隊的解釋成立,這便是現代鳥類的生態和形態多樣性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的證據。但無論如何,這塊化石意義重大。可見,即使是一塊小小的化石,也能極大地促進我們對地球生命歷史的理解。同時,論文作者之一鄒晶梅也表示會對該化石做進一步的研究,例如在保存下來的軟組織中尋找生物分子,不過這項工作需要以不損害標本的技術為基礎。
  • Nature:肥胖的基因原因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這篇論文顯示,這些非編碼序列在功能上、在兆鹼基距離上是與homeobox基因IRX3相聯繫的。這一與肥胖相關的間隔似乎屬於IRX3而非FTO的調控功能。另外,缺失Irx3的小鼠體重降低,對由飲食誘導的肥胖有抵抗力。綜合起來,這些數據表明,IRX3是與人類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相關的一個重要代謝調控因子。
  • 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聯合創新中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日前,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聯合創新中心尹金龍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 「ARS2/MAGL signaling in glioblastoma stem cells
  • 校友費繼鋒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1月24日,青島農業大學94級植保校友、華南師範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青年拔尖人才費繼鋒博士,與全球10餘家科研機構的研究者,以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論文,實現華師科研歷史性突破。
  • Nature 論文最新發現:雨後的泥土清香,其實是一種生物陷阱
    跳蟲與鏈黴菌 科學研究指出,雨後的泥土味叫「petrichor」 (潮土油),是由土壤中含有大量放線菌、粘細菌、藍細菌和以及絲狀真菌散發的具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構成,通常這類化合物包含土臭素(Geosmin)和 2-甲基異茨醇(2-MIB)。
  • 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揭示GPCR識別...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1)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1R reveals an unusual ligand binding mode」的研究論文
  • 28歲任武大教授再發Nature
    有這樣一位學者,讀博期間以一作身份發表3篇Science,28歲成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再發2篇Nature,35歲榮獲傑青......今年9月,他還入選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擬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他就是集多數榮譽於一身的鄧鶴翔教授!
  • 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同時,《自然》也在線刊登了另外3篇華人學者課題組的論文。在這篇報導中,我們將為各位讀者介紹這五項最新發現。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61552姜有星教授、白曉辰教授課題組
  • 2012年6月07日《Nature》雜誌精選
    >封面圖片:Julene Harrison封面故事: 地球的第二次機會Electrocatalyst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 for automotive fuel cellsNature 486 (7401) | doi:10.1038/nature11115
  • Communing with Nature
    "You"re sitting at a pond communing with nature, while I"m stuck in Atlanta traffic," Chad laughed. "It must be nice."   "It is very nice," I admitted. "You should try it some time."
  • 【研路有我】常用學術網站大全(強烈建議收藏!)
    Book系列網站書籍種類豐富,基本專業書籍都可找到免費下載。包括Bookie、Bookzz、Bookfi等,(Bookzz、Bookfi在Library Genesis的導航欄有,但是現在貌似打不開了)。
  • 初中英語作文選讀:自然公園 Nature Park
    Welcome to colorful nature pare!   綠色的草,藍色的湖和漂亮的山脈在這裡等你!歡迎你來到色彩豐富的自然公園!   There is a clean river. There are some colorful flowers. There is a beautiful mountain near the nature park.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8日
    內源性視黃酸代謝開啟了指導小腸上皮細胞命運轉換的轉錄程序,一種視黃醇X受體抑制劑可改善在體小腸的再生。進行菌群定植或代謝物補充可糾正胚胎基因表達異常和丘腦皮質軸突生成缺陷。因此,下調CTCF阻滯物活性可促進長達2.7Mb的Igh基因座上黏附素驅動的RAG掃描。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本研究對心臟肥大的大鼠模型中的氧化miRNAs進行測序,發現在特定miRNAs的種子區域(第2-8位鹼基位點)存在位置特異的o8G修飾,並可通過o8G A鹼基配對調節其他mRNA。其中,miR-1第7 位的o8G修飾可誘導小鼠產生心臟肥大,o8G-miR-1的mRNA靶點參與疾病表型,特異性抑制小鼠心肌細胞7o8G-miR-1可減輕心臟肥大。
  • Nature:只需226個胺基酸,華西醫院魏霞蔚等開發出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7月29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提前上線了一篇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論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霞蔚、逯光文及澳門科技大學張康作為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該疫苗已在鼠、兔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證實能夠強烈誘導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中和性抗體的產生。
  • 小學英語Unit 6《In a nature park》優質教案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能讀懂核心詞句,掌握關鍵信息,解決相關閱讀任務。2.能在實際情景中靈活運用句型「Is\ Are there a …?」,並用「Yes, there is\are.⑴ 教師以上拍照環節說自己拍了很多照片跟大家分享,邊欣賞邊記住這是哪裡,後讓學生運用本單元重點句型來討論:Is there a ...in the nature park? Are there any...in the nature park.
  • Nature:視網膜中的神經元(封面)
    本期Nature上的三篇論文用視網膜作為一個模型來從單個突觸接觸點的層面到遠程樹狀相互作用的層面比對神經迴路。Helmstaedter等人利用電子顯微鏡來比對由近1000個神經元組成的一個哺乳動物視網膜迴路。這項工作顯示了一種新型的視網膜雙極神經元,並為已知的視覺計算提出了功能機制。另外兩個小組研究了果蠅視覺系統(一個經典的神經計算模型)中視覺運動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