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淡?跟著《鏘鏘安徽遊》去西遞「打食桃」 ,讓年味更有FUN!

2021-01-08 鳳凰網

轉眼又到了年關,沉寂了整個冬季的村莊熱鬧了起來,每年這時,總聽到人們這樣的抱怨:「如今的年味好像越來越淡了」。年味真的淡了嗎?1月28日至29日,由鳳凰網安徽旅遊紀實類直播欄目《鏘鏘安徽遊》策劃的年味特輯西遞篇落幕。在兩天的直播過程中,小編們逛古村、住民宿、看非遺表演、學打食桃、品嘗徽味年夜飯...在西遞,我們一起尋找千年古村的徽派年味。

逛千年古村,聽精彩故事傳說

 

西遞古鎮,別稱西溪、西川,位於黟縣東部,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素有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明清古民居博物館、桃花源裡人家、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等美譽。

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遊走在如詩如畫的徽州古村落裡,青瓦白牆的徽派建築,有種穿越的感覺。耳邊傳來導遊的解說聲,胡文光刺史牌樓、民居曠古齋、官村西園、明萬曆建造的敬愛堂等等,無一不在向外人述說著古村的悠久歷史。

打食桃,看武術、書法表演

 

小年一到,離家的人陸續返鄉,作為家裡的長輩,便開始張羅為家人開始「打食桃」,具有300多年歷史的「打食桃」,因此也寓意者著團團圓圓。「食桃模」上雕刻著各種不一樣的圖案,有麒麟送子、壽星福星、元寶等。印在食桃上,象徵對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百匠堂裡,教我們打食桃的小姐姐說,食桃製作完成之後放水中每天固定換水可以存放兩到三個月,這也成為了古時候徽商重要的路糧。

在百匠堂,《鏘鏘安徽遊》的小編們還欣賞到了中華傳統武術、舞獅等表演。此外,黟縣書法家協會會長林平老師還為《鏘鏘安徽遊》欄目組獻上墨寶,更是增添幾份年味。

品徽菜,小年夜歡聚一堂

當天是小年,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年夜飯安排在了徽娘精品民俗,主人家為我們準備的場地,濃濃的年味感,撲面而來,就連落座的椅子也有著身份的象徵喲!由紅紙包,徽墨酥,長生酥,金果,茶葉蛋...組成的飯前點心「錫格子」也有著強烈的祝福氣息。隨後,大家一起品嘗了美味的徽菜,共度小年夜。

此外,在此次《鏘鏘安徽遊年味特輯》·西遞篇中,我們邀請了徽文化學者餘治淮、黟縣徽黃旅遊集團副總經理盛支君一起討論徽州年味。兩位嘉賓分別從徽州文化習俗和西遞旅遊發展等方便聊了自己的看法,也為我們分享了很多有趣的徽州趣事。

徽州的年味其實遠不止這些,只有身處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存在,年在哪裡?西遞或許是個不錯的去處,讓你的年味更有FUN!本期《鏘鏘安徽遊》分別在鳳凰網安徽、鳳凰新聞、鳳凰網安徽微博等平臺同步推送。在直播中,不僅可以聽到旅遊人士的專業看法,更可以深入探尋安徽旅遊的無限魅力,下一站讓我們敬請期待吧!

相關焦點

  • 徽歸年味——西遞邀你過大年
    只能感嘆,年味,淡了,淡了……何不逃離那水泥森林,共赴他鄉,過一次「他鄉中國年」。我在西遞,發出誠摯邀請:到西遞過大年!記憶中的新年,應該是年前就要早早的準備了,殺年豬、打食桃、寫春聯、買新衣服。在古巷裡遇到村民,總是臉上洋溢著微笑的問好,打招呼。
  • 鏘鏘安徽遊|冬季出遊 養心金寨
    初冬時節,趁著好天氣,金寨縣文化旅遊體育局聯合鏘鏘安徽遊欄目組特別策劃推出《冬季出遊·養心金寨》。在為期兩天的直播中,鏘鏘安徽遊小隊帶大家走進了初冬的金寨,尋覓色彩斑斕的龍津溪地,賞生態茶園西茶谷主題公園,觀十裡溪大美風光,在大自然中感受季節的變化。截至12月10日,本期直播觀看量已超41.3萬人次。
  • 鏘鏘安徽遊|冬季巢湖兩天自駕遊首日行程攻略
    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冬天,去哪裡尋找溫暖呢?難道一天到晚在被窩裡待著?不不不,這樣未免太無聊了。本期鳳凰網安徽《鏘鏘安徽遊》欄目就特地策劃了一期美妙的冬日暖心之旅——去巢湖遊山、賞景、尋味、泡溫泉。
  • 黟縣年味:打食桃、做糕點、吃年豬飯
    打食桃、做糕點、殺豬、吃年豬飯,正式提上日程。 村中只要有一家殺豬,都會叫上親朋好友,前去品嘗,古色古香的徽州老屋裡,平日裡奔波在外、疏於聯繫的人們,一起圍坐在八仙桌旁,吆三喝六,吃酒猜拳。小時候覺得只是快樂,並不稀奇,可是現在愈懷念那東家西家跑的日子。
  • 別再說春節的年味淡了,這些照片幫你找回年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玩轉手機攝影,ID:wzsjs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現在年味越來越淡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匆忙的快節奏生活吃喝穿用都很相似的每一天似乎也沒有了一絲一毫的期待難道年味真的就淡了嗎?
  • 王源新綜藝《年味有fun》預告上線,寫字做菜徵婚,讓粉絲期待
    而且最近已經有預告片放出來了,那就是王源新錄製的綜藝節目《年味有fun》,這個節目真的是從預告片開始就可以讓粉絲感受到那濃濃的過年氣氛了。從預告片我們可以看出王源就單純得像個鄰家男孩,在和家人一起為過年做準備。熟悉王源的粉絲們應該也都知道王源其實寫字特別好看,但是在TFBOYS裡會寫毛筆字的我們似乎也只知道有易烊千璽,並且還知道他寫得非常漂亮。
  • 年味究竟淡在哪,這篇文章帶你探索真正的原因
    近些年來,總會有人抱怨:唉,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想我小時候……很多人都懷念小時候充滿著歡樂與喜慶的春節。那麼,現在過年怎麼就沒年味了呢?年味跑到哪去了?而現在,這些步驟都或多或少有所簡化,大家在樓裡不方便出去,和鄰居們也不熟,串門拜年的熱情打了折扣,對聯隨便一貼也就完了,煙花放不放也沒那麼重要,年夜飯平常一吃;孩子們呢,更多是捧著手機,守著電視,一坐就是一整天。年味淡,淡在交流匱乏,人情冷漠。
  • 年味在哪裡,年味在這裡!
    小時候覺得,過年是記憶裡最美好的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包餃子蒸年糕、打燈籠、放鞭炮而如今的年味像是淡了很多搶紅包、看春晚、打麻將有些家裡乾脆春聯也不貼了讓人不禁感嘆,年味都去哪了?最傳統最熱烈的迎新年方式在那裡,還有著最濃鬱的年味今天就推薦給大家10個最有年味的旅行地
  • 年味為啥越來越淡了?這個答案最扎心……
    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不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近日,話題#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麼#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又一輪討論。
  • 感覺年味有些淡?呂梁山裡看一看
    有些朋友說這些年的年味越來越淡,我有點不同意。
  • 別說年味越來越淡,只要聚在一起,哪天不是過年?
    人們念叨著:年味開始淡了。是習俗從簡,還是人心變了?以前,所有人都盼著過年。誰家有一臺電視機,就能聚起整個班級,成為孩子王。1990年,有一項娛樂活動,悄悄走進了千萬家庭。沒有網際網路,也沒引進院線大片,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偷偷在家模仿「四大天王」。
  • 春節的年味真的越來越淡了嗎?來看看河南農村的春節是怎樣的?
    在我們河南農村往年只要是進入到農曆臘月20以後,便會非常的有年味,年味一點都沒有變淡,那麼今天就和我一起來看看我們農村過新年的幾大習俗吧,你們都看過哪幾個?在我們河南好多地方都有這樣一個關於過年的歌謠: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吃餃子;大年初一兒,扭一扭。」
  • 年味越來越淡?這個春節,不如全家一起去「東方夏威夷」度假吧!
    穿上新衣新鞋,收到壓歲紅包,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見到許多一年可能都沒有機會見到的親朋好友,家家戶戶串門拜年,有著吃不完的好吃的,雷打不動的看春晚,在一片爆竹聲裡甦醒……全國各地都在賀歲,略有不同,但又基本相似。不知道是小時候的那批人長大了,還是現代社會冷漠氣息更重了,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
  • 【網絡述年】「年味」不僅是物質的豐盛,更應是文化的豐富
    2020年新春佳節即將來臨,在這舊桃換新符的時候,商場各種年貨琳琅滿目,春聯、年畫、吉祥物五彩繽紛;市場土特產品貨源充足,南北乾貨應有盡有。城鄉處處充滿著濃濃的「年味」。所謂「年味」,即人們在歡度春期間,穿新衣,戴新帽;打酒買菜,吃團圓飯;向長輩們拜年送禮品,給孩子們壓歲錢;逛商場,遛公園。尤其是在農村,一到了臘月旁邊,家家戶戶做米糖,打年糕,蒸糰子,磨豆腐,製作節令食品,準備年貨;婦女們還忙著納鞋底、做新鞋,洗、刷、泡等;村莊上的人還聚集在一起開展娛樂活動。
  • 歲月沉澱,食味情懷——食味廚帶你領略真正的美「味」
    他,原本只是個無名小卒,還沒弄清楚烹調廚藝,便已經跟著大廚師學做菜。不甘平庸,自打做跟班那天起,他便立志要成為一名大廚。味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不在於各種調味料調配出來的酸甜苦辣,也不在於食材的名貴,而是各種巧妙的搭配,哪怕是一點點的變化,味道便已完全不同。每一次味道的琢磨,都是一次嘗新的體驗。將經驗累積、琢磨、創新,孕育出新的口味。
  • 正月初一街上冷冷清清,年味在哪?人又去哪?
    這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節期間街上的繁華熱鬧卻是每況愈下,由於今年有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街上商場綜合體更是一片冷清。今天是大年初一,小編特地開車出去轉了一圈,街上冷冷清清的,鮮有幾個人,路上車也很少,人都去哪?年味又在哪?網友:都在家打遊戲看電視了嗎?
  • 2020年春節去哪找「年味」?看看中國最有年味的8個地方!
    北方有這麼一句俗語:「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的時候最盼望過年,壓歲錢、新衣服、年夜飯、放煙花...... 後來我們越長越大,童年裡的年味卻所剩無幾; 「年味」真的消失了嗎?在中國的有些地方,年味依舊濃鬱鮮明。
  • 「文化」《年味去哪兒了?》
    「年味越來越淡了……」這是許多人的普遍感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反倒覺得過年沒滋沒味。那這年味究竟去哪兒了?年味就是年俗。那時候物資匱乏,自家養雞下的蛋捨不得吃,豬肉平日很難買到,食用油一年下來也吃不了幾斤,新衣服新鞋子更別想了。物以稀為貴。一切攢到過年釋放,當然大快人心,歡天喜地。而現在,生活水平天天如過年,習以為常,物質麻痺的人們怎麼還能找到那種獨特的感受?
  • 曾經的年味,去了哪裡
    不知道是我比較感性呢,還是比較敏感,總是覺得年味變得越來越淡,甚至沒有了年味的那種感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是快四十的人了。這種感覺是與年齡有關,還是社會的發展有關,自己也無從解答。
  • 漸漸消失的年味去哪兒了
    剛看到朋友圈裡有說到年味這個東西,我仔細想了想是沒了嗎還是淡了,還是長大的我們感覺不到了。以前總說小孩子喜歡過年,所以覺得小孩子才能感覺到年味,因為啊他們不用去上學,回家也有很多小夥伴可以做一些外地上學呀,城市裡上學沒做過的事情,也就是新鮮感的快樂吧,每年都會變化,長高了呀穿了新衣服呀都會改變。後來呢我想了一下過年大人也是能感覺到年味的,我記得小的時候家裡人就過年能聚在一起開心無憂地吃著飯,沒有任何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