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冬:援克不做客,援疆當幹將

2021-03-02 克拉瑪依百姓故事



一個是「東方魔都」,一個是「沙漠美人」,若說沒奇緣,偏偏兩相遇。



 

團結隊伍的指揮者

有人說:援疆幹部的眼睛是二郎神的第三隻眼——厲害。既不同於旅遊者的表象浮泛,也不同於新疆本地人的久處不覺。那種帶著大反差背景下的深入,使他們對新疆有著更為獨特的理解和熱愛。「三年天山水,一生新疆情」,這情是遠距離的文化交融之情。這其中的橋梁全都靠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上海市對口支援克拉瑪依市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克拉瑪依市委副書記姜冬冬帶領的援克幹部們。

 

碧血男兒,圖壯志,天山品雪。

為社稷,不忘溝壑,滿懷秋月。

沐雨經風描大漠,臨霜潑墨書華頁。

駕崑崙,瀚海賞霓虹,毫端悅。

——智元《滿江紅》

 

2015年8月27日,第一批上海人才援克項目正式啟動,15名援疆幹部從四千公裡外的繁華都市來到了他們做夢都沒有踏上過的土地——「邊陲石油城」克拉瑪依。

從這一天起,「援克不做客,援疆當幹將」這10個大字就一直掛在上海援克指揮部的牆上。這是姜冬冬帶領其他14位同志為上海市援克工作定下的目標和宗旨,也成為了他們所有人橫跨四千公裡的約定。

「這句話是2015年8月27日,也就是我們這個團隊到達克拉瑪依的那一天提出來的。當時我們覺得既然是援疆,在克拉瑪依,不管是多長時間,一定要有主人翁精神,要把克拉瑪依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才能夠把工作做好。」姜冬冬說。

而8月27日這一天也被姜冬冬和克拉瑪依的援疆幹部們定為大家共同的生日。「就像咱們克拉瑪依有自己的城市生日一樣,我覺得有這樣一個生日也是激勵著我們今後各批的援克幹部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姜冬冬說,每年的8月27日,大家都會聚在一起,準備上蛋糕,一邊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一邊聊聊大伙兒生活和工作上的事兒。

上海市政府代表團慰問援克幹部

「我們都特別喜歡我們這支隊伍,雖然之前彼此互不相識,但現在大家都親如兄弟。」援疆幹部吳正葩說。姜冬冬還會為大家慶祝真正的生日,讓每個人總結一下近期的經歷,大家都覺得一年的時間裡進益良多。

在所有的兄弟看來,他們15個人組成的援疆團隊用一年半的時間演奏了一場隆重的音樂會,從事不同領域的人像各種不同的樂器,每個演員的表演個性和水平也各自相異,但是他們合作的「為克拉瑪依各項事業做貢獻」這支曲目,配合默契,激情澎湃,高潮迭起。一篇篇華美的樂章全靠指揮者姜冬冬的成功調度。

巧的是指揮長姜冬冬是隊伍裡唯一一個黨政幹部,按照上海市委組織部的要求,他的援疆周期是3年,而其他14位都是各領域的技術人才,援疆周期是一年半,而目前,許諾、魚東彪、孫韜、賀天臨4位技術人才決定繼續留在克拉瑪依,與姜冬冬並肩作戰,繼續為城市轉型和升級貢獻力量,從克拉瑪依指揮部走出去的兄弟們依然關心著姜冬冬和克拉瑪依的各項事業。

姜冬冬戲稱自己「不僅開天闢地,還要接二連三」。

 


為伊不敢人憔悴

2016年10月30日,記者第一次約姜冬冬採訪,不巧他早上10點要去烏魯木齊參加自治區第十一屆黨代會,採訪失敗。短暫的見面中,姜冬冬表達了激動的心情,他說:「作為援疆幹部參加自治區黨代會,十分榮幸,我將把咱們克拉瑪依幾萬黨員的心聲帶到會場,也會把會議精神傳達到老百姓的身邊。」

11月15日,再次約採訪時間,他正在上海出差,並且已經連續出差10天了,為的是對接上海和克拉瑪依教育互助、旅遊往來、金融投資等事宜。又一次採訪失敗。

11月25日早上9點,姜冬冬經過兩天的舟車勞頓,終於回到克拉瑪依,但他沒有回住處休息,而是直接去了雪蓮賓館,接待了一批前來考察調研的外地客人。早上10點左右,他在指揮部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談吐之間激情滿懷。

「不是我難約,是實在不巧,每次約採訪的時候我都不在。」姜冬冬玩笑說。其實,這種「不巧」是必然的,因為奔波忙碌是他的生活常態。一個項目的落地要經歷反覆對接,多次考察才有可能達成合作意向。

2016年9月9日舉辦的全地形車比賽,9月16日舉行的量產車大賽,9月22日-26日的玫瑰婚典,以及近期落戶克拉瑪依市的光大證券等,每一個項目姜冬冬都可能打了幾十通電話,準備了數十頁材料,往返於上海和克拉瑪依好幾趟。

就是在這樣的頻繁交流中,姜冬冬覺得交通不便給兩地合作帶來很大困難,去一次上海不但需要到烏魯木齊轉機,航班的數量也非常有限。姜冬冬就主動去找東方航空公司溝通和洽談。

起初,因為克拉瑪依人口相對較少,航空公司考慮到經濟效益,不願意開通克拉瑪依的航線,姜冬冬堅持努力,反覆向航空公司陳述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以及克拉瑪依航線的前景和必要性,克拉瑪依—上海航線終於在2016年7月23日首航成功,目前航線運行效果很好。

時間的指針指向了中午一點半,終於到了下班時間。姜冬冬去食堂匆匆吃了午飯,又趕回了辦公室。

「上海那邊五點半就下班了,如果我從三點半開始工作的話,只有兩個小時可以用來對接業務,那必然會影響到咱們項目的落地和事業的發展。」因為上海和克拉瑪依兩地有時差,姜冬冬生怕午休會錯過一個信息或者延誤任何一項工作,幾乎每天中午都守在電話和電腦旁邊。漸漸地,不午休已經成為了他的生活習慣。

「一年多的時間,應該說就咱們克拉瑪依黨委、政府工作的各個領域,我們都跟上海相對應的部門進行過對接了,已經沒有任何一個空白點了。」姜冬冬驕傲地說。


回憶這一年,姜冬冬覺得最難的還是剛來克拉瑪依的時候。2015年12月,39歲的姜冬冬被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任命為副市長,負責全市所有和上海對接的項目。

不少人在背後議論,這麼年輕的「外來和尚」到底能不能念好克拉瑪依的經,不了解克拉瑪依怎麼能開展好工作。這時候,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讓克拉瑪依人失望,成為了姜冬冬對自己的承諾。

「我們來的時候除了15個同志以外,由於出發比較匆忙當時沒有一分錢經費,沒有一輛車,也沒有任何保障。從我接到任務,至到達克拉瑪依,整個過程也不過10天。」姜冬冬回憶,剛來克拉瑪依的時候,非常不適應西北乾燥的空氣,再加上工作任務繁重,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經常著急上火,一激動就流鼻血。

援疆幹部不能「裝」


姜冬冬說自己來克拉瑪依之前,生活軌跡都在南方。但是看見這個身高一米八五的壯漢子,怎麼都覺得,他就是屬於北方,屬於豪邁的大漠風沙,卻解釋不了這份歸屬是前世的鄉愁,還是今生的相遇。

「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沒有邊疆的穩定和發展,就沒有內地和平發展的環境。對於克拉瑪依來說,這是一座非常年輕的城市,從她誕生的第一天起,就為新中國默默無聞做出很多貢獻。所以我覺得從東部來到克拉瑪依也是一種反哺、感恩和回報。」姜冬冬接到上海組織部的援疆通知時,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從國家戰略上說,我覺得援疆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它有很深遠的政治意義」。

進疆為什麼?在疆幹什麼?離疆留什麼?這是姜冬冬剛踏上克拉瑪依這片土地時,向同行的隊員們提出的問題,也是他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隨後的3年時間,他要一直用行動回答著這3個問題。

理想和現實之間,只有靠「腳步」來縮短。為了當好兩地的橋梁,只要有關上海的事務,姜冬冬都親力親為。上海和克拉瑪依兩地都高度重視援克工作,隔三差五就會有上海的企業或者政府部門來考察,姜冬冬和工作人員一起上油田一線,下建設工地。

新疆的夏天,酷熱難熬,紫外線照射強烈,他不塗防曬霜,沒有防曬服,幾天下來被曬得脫了一層皮,原來還比較白嫩的皮膚曬得黑裡透紅。


光明食品集團領導來克考察交流

「我覺得只要我們援疆幹部『不裝』,真真切切地熱愛這裡,腳踏實地地開展工作,克拉瑪依的老百姓一定會認可我們的。」姜冬冬對此十分堅定。

「城市轉型」、「產城融合」是兩本大書,如何在金融繁榮、旅遊開發、物流經濟、嵌入式發展、工業園建設各方面找到最理想的發展途徑,無疑給上海援疆出了一道大難題。

「跟當地幹部群眾交往要以心換心,一定要有謙虛的態度,千萬不能有『我是來援助你的』這樣居高臨下的想法。」姜冬冬一直要求自己以一顆感恩的心開展工作,一邊如切如磋、主動溝通、汲取他人好經驗;一邊如琢如磨、獨自思考、不斷總結新方法。

一年的時間,有苦有甜。「望山川河海,高揚帆,乘萬裡東風,無停歇」。姜

冬冬找到更多援疆工作的切入點,他希望幫助克拉瑪依在信息、金融、旅遊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如果說我們前面只是在點上取得突破的話,我想接下來的工作應該是全面開花,我也有信心在克拉瑪依的城市轉型過程當中發揮我們援克指揮部的作用,能夠獻出一份微薄之力。」姜冬冬說。

 


援疆歲月裡的日常


晚上9點,姜冬冬像往常一樣,和家人進行視頻聊天,家人的關心最能緩解他一天的疲憊。

即使經常出差到上海,姜冬冬也總想在最短的時間把任務完成,趕緊回到克拉瑪依,並沒有時間回家陪愛人和孩子。女兒還在上小學,不能理解爸爸為什麼老去新疆,不在家陪她和媽媽。「我給他講我要去為邊疆做貢獻,她聽不懂,我只能儘可能抽時間多陪她。即使這樣還是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姜冬冬略顯遺憾地說。

「為什麼別的小孩都有爸爸坐在身邊陪自己做作業,給自己教怎麼做算術題,就我沒有? 」聊天的時候,女兒有幾道數學題不會做,非常委屈,就給姜冬冬抱怨。

「爸爸工作的地方,實在太遠了,不能回家陪你。」姜冬冬非常抱歉。

「那你為什麼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工作?」女兒不解地問。

「寶貝,我想了一個好辦法,我以後用微信給你講題,陪你做作業吧。你隨時可以把不會做的題拍個照片發給我,我在克拉瑪依做好了再給你講,行不行?」姜冬冬特別希望女兒同意。

這時候,電腦那一頭的孩子勉強一笑,算是原諒了爸爸,姜冬冬也長舒一口氣。

2016年4月,姜冬冬副市長給阿孜古麗的孩子送玩具

按照組織上要求,姜冬冬一年只能休假一次,而且必須在春節前後。因為有太

多的工作需要處理,回家的日程也總是確定不下來,趕上春運的大潮,姜冬冬最怕的是買不上回家的機票,會提前好幾天關注機票的動態。

在克拉瑪依時間長了,姜冬冬也愛上了撿石頭,有時候也會跟著「石友」們徒步,甚至不小心遇見克拉瑪依來勢兇猛的風沙天氣,揚起的沙土會灌得滿嘴都是,同行的人跟他玩笑說,「吃土」也是積極融入克拉瑪依的生活嘛。

「石頭也是咱克拉瑪依的寶貴財富,既然是克拉瑪依人的一份子,就應該了解一下。」姜冬冬和參與到撿石頭行列中的援疆幹部們如是說。

 

日出天山,峰巒際、皚皚白雪。

憑望遠,長風流貫,萬驤馳越。

車師古道金鼓擂,玉門關外春風烈。

莫等閒、趁原闊天高,書新頁。

——吳玉輝《滿江紅·天山吟》

 

茫茫戈壁灘,濃濃援疆情。克拉瑪依正在發生的一切改變將在時間的硬碟上一一呈現給後來者。人們可能記不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都知道,姜冬冬帶領的隊伍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援疆幹部。

文/朱樹英

相關焦點

  • 田地:援疆精神永傳承(援疆路上話初心(22))
    援友代代赴天山,中原邊塞一脈連。輪臺督護北庭苑,漢唐風範千年傳。第二章 對口援疆春風渡時代春風渡玉關,對口援疆開新篇。十九省市結對子,央地幹部遍前沿。技術援疆育新芽,桃木開出黑耳花。龍頭基地加農戶,產業扶貧惠萬家。金融援疆點線面,跨境結算新循環。綠色通道試驗區,期貨保險助發展。醫療援疆來組團,把脈會診解疑難。
  • 中央和國家機關醫療援疆專家來伊巡迴義診
    中央和國家機關醫療援疆專家來伊巡迴義診圖為黃聖松(左一)與張為中(左二)認真為患者阿巴拜克力檢查。 李濤 攝最近,由於年僅7歲的兒子阿巴拜克力得了眼瞼血管瘤,家住伊寧市的庫盧班江一直憂心忡忡。當聽說伊犁州友誼醫院有眼科援疆專家,他便於12月21日早早來到州友誼醫院掛了個眼科專家號。不過,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他掛到的專家號並不是江蘇援疆專家,而是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臨床博士黃聖松。提起黃聖松,在我國眼科醫學界可是「牛」人。
  • 秀洲區教育系統召開援疆援川教師新春座談會
    陳雅琴局長代表局黨委向九位援疆援川教師送上節日慰問金和新春的祝福,她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九位教師的援教工作,高度讚譽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紅船旁的兒女嚴格要求自己,將紅船精神帶到了民族地區,充分展示了紅船兒女的優秀形象
  • 十九省市對口援疆兩年:實現「兩個百分百」
    廣東新一輪對口援疆見成效 創新機制開啟特色援疆之路  與廣東援建汶川地震災區的「交鑰匙」方式不同,新一輪對口援建新疆採取的是「交支票」的方式,即根據廣東省財政廳援疆資金籌措和使用辦法,結合受援地實際情況,廣東援疆項目資金按照省級統籌資金和對口援建市自籌資金,分別撥付到廣東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和3個工作隊。
  • 姜冬冬任上海市普陀區委副書記 系安徽利辛人(圖/簡歷)
    原標題:姜冬冬任上海市普陀區委副書記(圖/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月9日電 (任佳暉)近日,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網站「區委領導」欄目更新,顯示姜冬冬已任上海市普陀區委副書記。公開簡歷顯示,他此前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委副書記等職。
  • 區長姜冬冬今調研社區、超市、青年公寓疫情防控...
    今天,區委副書記、區長姜冬冬赴長風新村街道、真如鎮街道,實地走訪社區和超市、青年公寓等場所,了解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區政協主席錢城鄉參加調研。◆ ◆ ◆ ◆在長風新村街道華師大二村,姜冬冬查看了居民區健康監測、人員防控等舉措的落實情況,他表示,社區防疫工作要進一步把控科學精準的原則,在嚴格落實防疫舉措的同時要注重人性化開展工作。
  • 江蘇產業援疆為伊犁「造血」增後勁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各援疆省市要加強同新疆協調配合,長期堅持對口援疆,提升對口援疆綜合效益。今年以來,第十批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牢牢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把產業援疆放在對口援疆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利用伊犁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推動援疆產業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 一場特別的座談會 蘭谿市振興小學教師兩地連線共商援疆援川支教
    視頻的一頭是該校援疆援川回來的老師及外縣籍、教齡三十年以上教師代表,視頻的另一頭是今年去汶川支教的兩位老師。為了讓兩位支教老師更好地適應汶川的支教生活,在座的老師紛紛把自己豐富的援疆援川經驗傳授給他們。目前,遠在2000多公裡外的援川的是該校的張雯和程駿駿老師。
  • 江陰援疆:澄遠精準扶貧計劃,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江陰援霍工作組自來到霍城開展工作以來,深入落實江蘇無錫江陰和新疆伊犁霍城兩地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主動作為,把助力受援地脫貧攻堅作為對口援疆的首要任務,發揮自身優勢,精準扶貧、定向施策、聚焦重點,實施江陰援疆·澄遠精準扶貧計劃,確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 上海市普陀區區長姜冬冬:下一個五年 區域經濟大有可為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普陀區區長姜冬冬:下一個五年 區域經濟大有可為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11月25日在世博中心舉行。姜冬冬:首先感謝這些企業對普陀的信任,普陀有大量的科研院所、科研機構、高校,還有大量的土地,普陀區全境到虹橋交通樞紐大都在10-20分鐘車程之內,交通也非常的便利。那我想很多企業落戶他肯定也是看中了這幾方面的一些資源。
  • 浙江援疆助力阿克蘇旅遊產業發展提升
    隨著這趟航班落地阿克蘇,浙江援阿十周年「我愛浙疆」之「詩畫浙疆」——阿克蘇秋冬旅遊活動正式啟動。這也是新疆局部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疆內首趟以包機組團形式進疆旅遊的航班,也開啟了下半年浙江、新疆文化和旅遊交流的序幕。
  • 喀什各族群眾和援疆幹部人才喜迎新春
    深圳晚報訊(深圳報業集團駐喀什記者 王小虎)1月10日下午,深圳援疆前方指揮部在喀什麗笙酒店二樓會議室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新春聯誼會。全體援疆幹部人才及工作人員、「萬人支教」援疆教師、帕哈太克裡鄉村民和兒童代表、深喀社工站民族社工、喀什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喀什市福利院兒童代表、深喀第一高級中學學生代表、深圳援疆公安特警代表等200多人歡聚一堂,共迎新春。聯誼會上,深圳援疆前方指揮部領導給一對一結親的貧困戶代表和喀什市福利院的兒童代表贈送了慰問品。
  • 學深悟透省市指揮長會議精神 齊心協力打造更多金華援疆「金」字...
    省市援疆指揮長會議召開後,金華市援疆指揮部第一時間採取網絡視頻方式組織學習傳達,後又通過黨委會(擴大)集中領學、分辦組專題研學等方式,結合實際,聚焦短板,對表對標,學深悟透會議精神,逐條逐項提出貫徹落實措施,確保下半年援疆工作方向更明晰
  • 使命如山 全力「伊」赴——笑意寫在臉上的江蘇援疆「答卷」
    「十三五」以來江蘇省累計投入援疆資金近20億元,用於產業發展和促進就業類項目,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江蘇企業在伊投資各類產業項目累計超過200億元,解決就業2萬餘人。認真落實蘇新兩省區政府共建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合作協議,重點支持打造霍爾果斯市、察布查爾縣、伊寧縣、奎屯市等紡織服裝產業園,帶動群眾就業1.6萬人。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每年設立2000萬元產業就業引導資金,支持援疆企業發展。
  • 莊兆林在奎屯看望慰問援疆工作組和支教教師
    伊犁州黨委副書記、江蘇省援伊前方指揮部黨委書記、總指揮朱斌,奎屯市委書記、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賈伊生,市長賽力克·馬哈提等參加慰問活動。莊兆林在慰問時指出,今年以來,第十批徐州援疆工作組全體成員全面融入當地,舍小家顧大家,服務奎屯、奉獻奎屯,在增進民生福祉、抓好項目建設、強化產業對接、落實智力幫扶及促進交流交往方面聚焦發力,為奎屯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有力的促進作用,推動了徐州援疆工作取得新成效,也展現了徐州幹部人才隊伍的良好形象。
  • 湖北省今年首個援疆旅遊包機團出發
    9月21日,湖北發出今年第一個援疆旅遊包機團(央廣網發 鄂文旅供圖)央廣網武漢9月21日消息(記者左艾甫 通訊員程芙蓉)9月21日11時,搭載著85名湖北遊客的CZ8501航班從武漢天河機場順利起飛,前往湖北對口援助的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盤錦援疆教師:萬裡送「真經」 傾心育桃李
    作為援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盤錦9名援疆教師自進疆以來,充分發揮盤錦教育資源和援疆教師「教學攻堅團」作用,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三所援授學校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履行著援疆教師的責任與擔當,為援授學校教育送真經育才俊,提升援授學校教師的整體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湖北今年首個援疆旅遊包機團出發
    湖北今年首個援疆旅遊包機團出發。湖北省文旅廳供圖湖北今年首個援疆旅遊包機團出發。這是自9月2日新疆開放跨省組團遊後,湖北發出的第一個援疆旅遊包機團。今年8月31日,南航首開武漢直飛博樂定期航班;9月2日,新疆宣布開放跨省組團遊。
  • 小胡楊 | 眾智行疆 益援巴楚
    小胡楊 | 眾智行疆 益援巴楚 2019-12-0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000萬元莆田援疆資金!鄉村振興百姓富 情滿天山生態美
    「十三五」以來,莆田援疆分指與瑪納斯縣將遊牧民定居與農村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產業、社會保障事業等項目有機結合,在全州創新開展了「一縣援一村帶一鄉」點對點精準援疆試點工作,確定了由莆田市城廂區對口援建清水河鄉團莊村,確保扶到點上、援到根上、幫到心上,實現了援疆工作量的發展、質的提升,不斷推進團莊村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