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國的地形圖,我們可以看到其顏色深淺不一,它顯示了我國地表的高低起伏。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深色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而淺色集中在東部地區。
中國地形圖
這表明我國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的,而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總的特徵是西部高、東部低,呈三級階梯狀。
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內,號稱世界屋脊;第二級階梯存在於青藏高原的北邊和東邊,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區低於500米;第三級階梯以東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其攜帶的泥沙由於水流變緩而沉積下來,形成廣大的衝積平原;第三級階梯以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屬於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通過我國的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崑崙山-祁連山-青藏高原東緣的橫斷山脈」;第二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那麼這樣的地勢分布又有哪些意義呢?由於地勢是西高東低,這就有利於來自海洋的夏季風深入內地,帶來豐沛的降水,並使我國東部季風區面積廣大。
再者,水往低處流,許多大河自然也就自西向東流,這就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繫,同時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但並不利於航運。我國許多水電站便建在了階梯交界附近,例如一、二階梯交界線上的黃河龍羊峽、劉家峽等水電站;二、三階梯上的長江三峽、葛洲壩等水電站。
中國三峽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