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鎮「量產」名人,明朝時屬常熟,如今卻歸張家港!

2020-12-11 餘頭小姐Rachel

古鎮的韻味總是濃濃,特別是在江南,古鎮雲集。而在蘇州,更是有數不清的古村和園林。說到有名的幾個,大家會想到同裡、周莊,但這些地方時常遊人如雲,甚至是人山人海,倒不如去尋找一些靜謐的小鎮遊玩。這一次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蘇州張家港的恬莊古鎮,它的知名度並沒有那麼高,卻反倒是因為這樣而更加靜謐。當然,它也是到張家港必去的景點,所以值得提前了解一下。

恬莊舊稱「田莊」、「恬養莊」,光是聽這個名字,就覺得是很適合休養生息的地方。那為什麼叫田莊呢?據說明代奚浦錢氏為收取田租而創建,所以便有了這個名字,村子在清乾隆、嘉慶年間,達到鼎盛。

恬莊位於江蘇省蘇州張家港市鳳凰鎮港口街道,雖然它現在歸屬於張家港,但在最初的時候它是屬於常熟的。在明洪武三年,也就是1369年時,田莊為常熟縣感化鄉第九都下轄的村莊。不過無論是常熟還是張家港,它終歸屬於蘇州,所以不得不感慨,蘇州風光無限好呀。

遊覽恬莊,不得不逛的就是恬莊古街了。恬莊古街是張家港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現存有完整的明清歷史建築群和歷史街巷。走進恬莊老街,駁岸、拱橋、水巷,狹窄的石板街面,構成了水鄉古鎮的特有風貌。古老的暗涇河,縱橫交錯的深巷街道,猶如一棵老槐樹的根,把古老的、現代的民宅維繫在一起。

這裡就是最典型的江南水鄉的樣子,無比的清幽、休閒,適合把時間浪費在這裡。踩著青石板,穿過古街道,走進老宅子,品味慢生活。張家港恬莊古街,天氣正好,微風不噪。古街上各色的商鋪雲集,可以坐下來喝杯東西,也可以淘淘喜愛的服飾和有趣的物件。

恬莊不僅建築值得遊人欣賞,它的歷史也值得我們去品讀。恬莊是一個「量產」名人的古鎮,這裡人才輩出。恬莊及周邊地區共湧現出歷史名人有65位之多,其中狀元4位,榜眼1位,進士31位。這要是在普通的村落,可能連一個進士都很難有,所以恬莊是一個很不一般的村落。

而在恬莊誕生的這些名人,給這裡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現存於恬莊古街的有榜眼府、楊氏孝坊、楊氏南宅、蔣宅等等,這些都是歷史名人流傳後世的珍貴古建築。遊覽恬莊古鎮的時候,記得去這些老宅子看看,一定能收穫不少。

相關焦點

  • 張家港這座古村落距常熟半小時路程,古韻盎然,別墅群成亮麗風景
    在蘇州一隅,有座全國衛生文明城市——張家港,這是一座年輕而古老的城市。1963年,從常熟和江陰地區分出20多個小鎮組成沙洲縣。1986年,沙洲縣撤縣建市,因境內有一條張家港,故稱張家港市。這座有著千年文化歷史的古村,留下了深厚的古韻。小橋流水,枕河而居,兩岸榆槐參天。
  • 張家港被忽視的古鎮,曾今人才輩出、格外繁榮,如今僅剩一條古街
    以前稱為「田莊」、「恬養莊」,古時恬莊古鎮商業發達,是人文薈萃之地。相傳在唐宋興盛的河陽古鎮,到了宋末元初時突遭兵戮,數千間房屋毀於戰火,後來倖存的百姓舉家遷徒,來到離河陽古鎮不遠的小溪兩岸並定居在此,「恬莊古鎮」就出現了。
  • 這才是你想要的古鎮
    張家港,是全國最早的文明城市,常熟憑藉沙家浜而在全國範圍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太倉則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其實,除了這些「大而響」的名號外,這幾個地處江南水鄉腹地的小城,都有值得駐足遊歷的風景。印象裡的江南古鎮是讓人魂牽夢繞,憶水流年,但張家港這個通往大海的海港小鎮會改變人們對江南水鄉的固有觀念。
  • 蘇州綜合實力最強的區縣,力壓張家港、常熟,相當於2.5個太倉
    蘇州綜合實力最強的區縣,力壓張家港、常熟,相當於2.5個太倉蘇州位於江蘇省的東南部,長期以來一直被文人稱為「人間天堂」,而馬可波羅也驚嘆蘇州為「東方威尼斯」。古城位於水網中,沿河而建的街道,水陸平行,建築建在水邊,前車道和後河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格。
  • 蘇州是一個非常會「借光」的城市,崑山、常熟、張家港星光耀眼
    如果你刻意請導遊講解,當然,最好是蹭導遊(這才符合本文的中心思想),一定會聽他們訴說文徵明參與設計建造拙政園時借景北寺塔的典故。是的,把本不屬於拙政園內的北寺塔作為拙政園的一景,確實是匠心獨運,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的意境和心胸。這樣一來,拙政園就是一個「塔景房」了。
  • 蘇州是一個非常會「借光」的城市,崑山、常熟、張家港星光耀眼
    如果你刻意請導遊講解,當然,最好是蹭導遊(這才符合本文的中心思想),一定會聽他們訴說文徵明參與設計建造拙政園時借景北寺塔的典故。是的,把本不屬於拙政園內的北寺塔作為拙政園的一景,確實是匠心獨運,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的意境和心胸。這樣一來,拙政園就是一個「塔景房」了。
  • 張家港這座鎮子被譽為「江南美鳳凰」,千餘年歷史的山歌孕育於此
    張家港,為江蘇省縣級市,地處長江下遊南岸,與常熟、無錫、江陰、如皋等城市相鄰,其歷史悠久、經濟發達且境內自然環境秀美,尤其是張家港境內的這座小鎮子,曾榮獲「蘇州市美麗城鎮」、「江蘇省水美鄉鎮」、「中國吳歌之鄉」等稱號,她就是鳳凰鎮。
  • 虞城名人常熟古今第一奇人——巫鹹
    就在這時,伊陟和巫鹹兩位宰相協力輔佐太戊帝,告誡其應修身養德、發憤圖強,也正是在這兩位大臣的努力幫助下,太戊帝始成有德之君,直接扭轉了當時商朝衰落的頹勢,其他部落紛紛來歸。 創始筮佔卜 除了輔佐治國,巫鹹還是用筮(一種草)佔卜的創始者,是一個著名的佔星家,巫鹹還發明了「牽星術」(在大海中航行無法定位,用以北極星為首選基準點,在低緯度(北緯六度以下)看不到北極星時,
  • 江蘇張家港三大古鎮,寧靜風光值得品味
    江蘇蘇州,張家港。原名沙洲,後以境內河流張家港命名。北濱長江之地,自古人文薈集,留下了不少古老的水鄉、市鎮記憶。一起來看看張家港三大古鎮,你曾經去過幾處?1 恬莊古鎮張家港,恬莊古鎮。恬莊古鎮誕生於明朝
  • 常熟「最冷門」的古鎮火了,不輸浙江烏鎮,如今卻少有人知!
    常熟「最冷門」的古鎮火了,不輸浙江烏鎮,如今卻少有人知!這幾年隨著我國的發展人們的人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了。 因此,人們不再重視物質方面的追求,思想方面的建設開始了。那時,安靜的古鎮成了大家心中的「寵兒」。 說到老城,很多人會想起浙江的烏鎮。 這個古鎮是全國有名的古鎮,有很深的江南氣息,是很多遊客打卡的名勝。 江蘇省內部也有很多老城。 今天,小編介紹江蘇省的一個老城吧。這個古鎮是虞山古鎮,這個古鎮位於江蘇省常熟市內,很多人沒聽說過它,所以這個古鎮也被稱為「冷門古鎮」。
  • 上海這座不起眼的古鎮,卻出了三十多位歷史名人,如今備受冷漠
    江南古鎮,總是能讓人在喧囂浮華的世界中,尋覓到一絲內心的寧靜,同時古鎮也凝聚著我國幾千年以來的歷史文化傳承,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初冬時節,我來到了地處於浦東新區的一座古鎮,這座古鎮,歷史悠久,在古時候,以紡織出名,古鎮的面積並不算大,但卻出了三十多位歷史名人,這就是三林塘。
  •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濃鬱的文化氣息,吸引眾多文藝愛好者
    常熟新古裡成了新晉的網紅地,身邊的朋友們都陸續去打卡。今年五月底,我也來到了這裡。古裡鎮位於常熟市東郊,距市區5公裡,204國道貫穿其中,臨近上海、蘇州、無錫。當灰白牆上「新古裡」三個字映入眼帘時,不由得湧起親切溫暖的感覺。
  • 江蘇常熟四大古鎮,找回那些江南福地舊時風韻
    江蘇蘇州,常熟。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一起來看常熟依稀保存的四大古鎮,尋找舊時江南水鄉風韻。這幾個常熟的古鎮,你曾經去過幾個?如今古鎮的東湖書院牌坊上,還上書「古裡仁風」四字。古鎮遠遠望去,臨水而建的文昌閣,東臨東港河,南枕青墩塘,格外雄偉壯美,也是別樣美好風光。
  • 江蘇常熟四大古鎮,在這裡找回江南福地舊時風韻
    這幾個常熟的古鎮,你曾經去過幾個?1 古裡古鎮天下常熟,福地。古裡鎮是一個歷史文化古鎮,文化底蘊深厚,鎮內還有中國清代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瞿氏鐵琴銅劍樓。常熟藏書之風甚濃,在清代達到鼎盛。走進古裡古鎮,時光仿佛穿梭至數百年前。如今古鎮的東湖書院牌坊上,還上書「古裡仁風」四字。古鎮遠遠望去,臨水而建的文昌閣,東臨東港河,南枕青墩塘,格外雄偉壯美,也是別樣美好風光。2 梅李古鎮「東鄉十八鎮,梅李第一鎮」,擁有悠久文化歷史的梅李古鎮自古以來就備受推崇。
  • 常熟「冷門」古鎮火了,景色優美不輸浙江烏鎮,現如今卻少有人知
    該古鎮就是虞山古鎮,這個古鎮位於江蘇省的常熟市內,由於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所以該古鎮也被稱之為「冷門古鎮」。但其實,這個古鎮內部的景色一點也不輸浙江的烏鎮。該古鎮的歷史是非常悠久了,從古至今都有不少的著名詩人為它創作詩詞,如那句著名的「一派湖光山色」,就是指的虞山古鎮。該古鎮在明朝時期就有了著名的虞山八景,到了清朝時期,八景增加成為了十八景,可見該古鎮的景色有多優美了。
  • 江蘇蘇州這座古鎮,出現狀元4位、榜眼1位,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是一座坐落在蘇州張家港市內的一座古鎮,以前這裡叫做田莊。恬莊古鎮是張家港市最為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如今鎮中仍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和街巷保存得非常完好。這條老街並不長,只有兩百五十米,寬度也只有兩米多,這不是一條筆直的街道,有些彎彎曲曲。這座古老的街道並不張揚,如果不是門洞上標著「北街」二字,遊客很難發現。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白牆青瓦的木質明清古建築,這些古建築建造的有些突出,一眼望去,不少建築還會遮擋住視線。
  • 古裡古鎮丨天下常熟,福地古裡,恬淡幽靜的書鄉古鎮
    江南古鎮有「四裡」同裡、黎裡、織裡、古裡常熟大古裡亦稱「書香古裡」承載著古往今來常熟人的讀書情結同時,有文昌街、東后街、西后街3條主要古街以及傳統風貌的銅劍街,總長1400多米;有白茆塘、青墩塘、東港河、西港河4條歷史古河道;有工農橋(關爺橋)、人民橋(西石橋)、東巷橋、仁風橋(老虎橋)等古橋梁4座;還有470多年的紅豆樹和800多年的軍墩古銀杏、古井等歷史遺存,古樸、典雅,保存完好。
  • 常熟現存最古老的寶塔,在這處低調的千年古鎮裡十分顯眼
    說起江南古鎮,都會聯想到「小橋流水人家」的場景。小鎮的河中,烏篷船緩緩經過,岸邊的行人不緊不慢地走著,在煙雨濛濛的天氣裡,宛如一幅靈動的畫面。讓人不禁感慨:這才是最純粹的慢生活。最早聽說梅李鎮時,還以為這裡是因為種了很多梅花和李樹而得名,然則非也,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梅李鎮這個地方。當時常熟一帶屬於吳越國的勢力範圍,大將梅世忠和李開山在此鎮守,多次打退淮南軍隊的進攻,為保衛當地百姓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 常熟古鎮也不少,各有美點任你賞。
    江蘇常熟,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一起來看常熟依稀保存的五大古鎮,尋找舊時江南水鄉風韻,這幾個常熟的古鎮,各有特色美點哦。如今古鎮的東湖書院牌坊上,還上書「古裡仁風」四字。古鎮遠遠望去,臨水而建的文昌閣,東臨東港河,南枕青墩塘,格外雄偉壯美,也是別樣美好風光。
  • 淮安市中心這座古鎮被譽為進士之鄉,明清出了67名進士
    江蘇淮安,這座城市走出了許多名人,同時也保留著不少古蹟,位於市中心的河下古鎮就是一座保留完好的古鎮,古鎮與大運河同齡,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2500年前,吳王夫差為了戰爭需要開鑿了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在淮安城北河下與淮河相接,河下古鎮由此而形成。到了清朝,河下曾是朝廷特派鹽運使的駐地,是淮安重要的商埠。河下古鎮還是一座文化名鎮,從這裡走出的名人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宋朝的梁紅玉,明朝的吳承恩,古鎮上仍留有吳承恩故居,也是一個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