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中東戰爭,每次輸的都是阿拉伯國家,他們到底輸在哪裡?

2020-12-21 騰訊網

以色列建國後,同阿拉伯國家打了五次中東戰爭。三次由以色列發動,兩次由阿拉伯國家發動。五次中東戰爭,都是以色列獲勝,阿拉伯國家戰敗。

究其原因,歸根結底,菜是原罪。此時的阿拉伯國家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橫跨亞歐非,單挑唐帝國的阿拉伯帝國,他們已經成了戰五渣。

歷史上,阿拉伯文明曾創造過輝煌,在數學、醫學、天文、地理等方面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中世紀的阿拉伯帝國將大量古希臘、羅馬、波斯、古印度等文明的經典著作翻譯為阿拉伯文,這場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也大大豐富了阿拉伯文明本身。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歐洲因文本失傳,又將阿拉伯文的典籍翻譯回拉丁文。在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總體上比歐洲更包容、開放、光明。

但進入近現代,阿拉伯文明漸漸衰落。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在經濟、科技、衛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發展落後,在世界上只能算作是邊緣化的二三流國家。「阿拉伯世界分裂而無能,沒有一個國家,甚至整個阿拉伯聯盟也沒有資格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主導者之一。」一些阿拉伯國家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靠出口能源積累了大量財富,迎來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短暫的春天」,但這些國家經濟結構單一,缺少製造與創新,社會制度仍封閉保守。

當然,這些都是大背景,咱們主要還是來看看具體是怎麼輸的?

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失敗的原因——內憂外患

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敘利亞、阿拉伯、外約旦、黎巴嫩五大阿拉伯國家組團「開黑」,兵分5路,企圖以摧枯拉朽之勢,推到以色列家的「水晶」。 當時以色列初立國,實力上處於絕對劣勢。但是阿拉伯國家在實際作戰中表現出來的執行力,實在不敢恭維。

埃及的兵力大約在7000人左右,兵分兩路之後作戰實力大大被降低,以色列軍隊首先擊潰了向特拉維夫進攻的埃及軍隊,隨後又繞行至埃及軍隊的後方,切斷了埃及的物資供應線。

埃及的第一路軍隊被擊潰後,第二路軍隊向耶路散冷進發。 黎巴嫩軍隊的兵力大約在2000人左右,僅僅攻佔了以色列邊境地區的一個哨塔,便失去了繼續向前推進的能力,可以說黎巴嫩是被塔A死的……

外約旦和阿拉伯的軍隊強攻耶路撒冷舊城,以色列軍隊連連敗退。 最強大的伊拉克軍隊納布盧斯、圖勒卡姆、傑寧三城,差一點截斷以色列軍隊的防禦攻勢,只可惜伊拉克軍的指揮員優柔寡斷延誤了最佳戰機,否則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獲勝者絕對會是阿拉伯國家。

美國從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嗅到了商機,美國向阿拉伯國家施壓,勒令雙方停火四個星期。 停火期間,以色列向美國購買了大批先進的作戰裝備,並且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反攻戰略。

經過十天的激烈反攻,以色列軍隊打退了五大阿拉伯國家,成功捍衛了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 通過第一次中東戰爭,我們不難看出,五大阿拉伯國家其實僅僅是表面意義上的結盟,實際上他們各自為戰、各懷鬼胎,既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又沒有統一的戰略指揮,猶如一盤散沙。

而以色列全民皆兵、統一指揮。再加上為這來之不易的家園而戰,戰鬥欲望強烈,而且以色列的「乾爹」美國從被背後「推波助瀾」,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國家雖然紙面實力強大,但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一群參加過二戰的阿拉伯正規軍,居然打不過民兵,這不是菜是什麼?

第二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失敗的原因:實力懸殊

第二次中東戰爭的發起者是埃及,這一戰乏善可陳,這是一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戰爭。埃及的敵人有以色列、法國、英國。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埃及被暴揍,阿拉伯國家再一次失敗。

其實這場戰爭跟以色列關係不大,其源頭主要在蘇伊士運河,算是埃及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的一次反抗。

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失敗的原因:戰略戰術出現重大問題 。

第三次中東戰爭僅僅持續了六天,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大阿拉伯國家被以色列血虐。 阿拉伯國家認為,以色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擊潰「強大的阿拉伯聯軍」,一旦戰爭的時間被無限期拉長,美、蘇便會強迫以色列退軍,阿拉伯國家趁機反攻,將以色列一舉打敗。然而以色列並沒有讓阿拉伯國家的計劃得逞。

第一天,以色列出動近千架次飛機,以電光火石般的速度摧毀了25個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基地,以埃及為首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力量徹底癱瘓。

第二天,以色列發動閃電戰,佔領了耶路撒冷舊城。

第三天,以色列打退約旦。

第四天,約旦宣布停火。

第五天,以色列大舉進攻敘利亞。

第六天,敘利亞宣布停火。

沒有錯,戰術全靠編、開局送人頭、實戰菜成狗的阿拉伯國家又又又輸了。不僅丟了面子,還丟了阿拉伯國家的軍事要地「戈蘭高地」。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一戰,算是阿拉伯國家最恥辱的一戰。

第四次中東戰爭慘敗的原因:阿拉伯國家意識到無法通過軍事手段制衡以色列,故雙方和談。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也是阿拉伯國家最有希望的一場戰爭。阿拉伯國家利用猶太人贖罪日的機會,幾乎全員出動圍攻以色列,在加上蘇聯的幫助,阿拉伯國家可謂「如虎添翼」。

這場戰爭打的十分焦灼,阿以雙方均付出了慘烈的代價。雙方飛機損失的約60%、艦艇損失的80%以上。

最終埃及意識到,戰爭根本無法解決「阿以衝突」,故主動尋求和談。當然了,主要是埃及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在己方陣營的幫助下,埃及已經成功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周邊,西奈半島也是囊中之物。

第五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戰敗的原因:實力差距懸殊

此時的以色列已經成長為中東小霸王,幾乎是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單挑整個阿拉伯陣營的存在。而其面對的敵人則太弱了。這一次也算是以色列首次主動出擊。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敘利亞駐黎巴嫩駐軍長期騷擾以色列邊境,並且殺死以色列駐英國大使。忍無可忍的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展開了一場「大屠殺」。 敘利亞駐黎巴嫩駐軍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根本無力抵抗以色列部隊的猛烈進攻,以色列軍隊在黎巴嫩境內展開了約45個小時的大屠殺,屠殺對黎包括平民。

最後,以色列軍隊在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之下退出黎巴嫩。

綜上所述,五次中東戰爭中,第一次以色列草創,雙方打的都比較原始,傷亡人數接近;第二次是倆流氓帶著以色列一頓胖揍埃及;第三次以色列兵力略少於聯軍,但是以色列先發制人,低空突防炸了埃及的機場,掌握了制空權,這是戰術上的勝利;第四次埃及敘利亞先發制人,一開始取得了優勢,後來被以色列逆轉;第五次是以色列胖揍敘利亞和巴解遊擊隊,至於前幾次的常客埃及,他躺在《戴維營協議》上睡大覺呢。

究其根本,無非兩個原因。

一、毫無戰略戰術

阿拉伯國家是典型的「散是滿天星,聚是一盤菜」。

雖然阿拉伯國家綜合實力遠勝於以色列,但戰略戰術和戰爭指揮方面,阿拉伯國家遠不如以色列那般出色,以至於將自身陷入百戰百敗的境地。

二、戰鬥意志薄弱

對於阿拉伯國家的士兵們來說,戰爭只不過是政府高層博取利益的手段而已,即便打了敗仗,國家也不會被摧毀,所以阿拉伯國家的士兵們在戰鬥意志方面十分薄弱。

對於以色列的士兵們來說,一旦戰爭失敗,國家將不復存在,猶太民族獨立的夢想將在一瞬間化為泡影。以色列早就亡國,在二戰幾乎被滅種,猶太人以流民的形式生活在全球各國,對於以色列來說復國之後,沒有戰敗,只有滅亡,可以說以色列每天都是背水一戰,每天都是破釜沉舟,這種生存壓力下,危機感使以色列人爆發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是不可想像的。

阿拉伯國家各個心懷鬼胎,從宗教上來說一個伊斯蘭教就分為遜尼派,什葉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都恨不得至對方於死地,其相互間的仇恨和矛盾甚至不亞於對以色列的仇恨。

為了避免國家與民族遭受外敵的欺凌,以色列士兵將生死置之度外、奮勇殺敵、堅不可摧,阿拉伯國家怎麼可能打贏這樣一支有信仰、有靈魂、有骨氣的軍隊?

相關焦點

  • 中東地區的五次戰爭,為何以色列都能夠均以勝利作為最後的結束?
    發生在中東地區的五次中東戰爭,是中東地區時間跨度最長,波及面最廣的一個區域戰爭,我們都知道中東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這裡面主要圍繞了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的敵對之間展開。
  • 為何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什麼每次都能不斷崛起?
    15日,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戰爭正式打響。 戰爭一開始,阿拉伯國家軍隊在數量上比以色列部隊佔優勢。但是,阿拉伯國家由於內部分歧,沒有統一的軍事計劃,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地位。相反,以軍作了充分準備,他們在全境確立了統一的軍事領導和指揮機構。
  • 中東國家中的另類,當地女孩熱情開放,夜生活豐富程度不輸泰國
    一提起中東,大家可能會想到戰爭、石油、核能危機、黑袍、沙漠等等,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戰亂紛飛的地區,這裡的女性一般都是裹著黑袍,將曼妙的身材和精緻的臉蛋都遮起來,只漏出眼睛,非常可惜。但是事事都有例外,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中東國家中的另類,當地女孩熱情開放,夜生活豐富程度不輸泰國,這個國家就是黎巴嫩。非常適合我國男性遊客去當地旅遊。黎巴嫩雖然地處中東,但是黎巴嫩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西方國家,這裡的人們大多都信奉基督教,都以阿拉伯字為主,黎巴嫩的旅遊產業非常出名,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銀行和旅遊業。
  • 中東大國:伊朗屬於伊斯蘭教國家,為何5次中東戰爭都未參加?
    在中東歷史上,猶太人因為復國成功,曾引發5次中東戰爭,但在中東戰爭中,土耳其和伊朗都未參與。土耳其作為北約國家,與美國交好,不參與戰爭與可以理解。當然即使美國讓其站在以色列一方,伊朗也不敢選擇,那伊朗就會成為阿拉伯國家的打擊對象。 二、宗教矛盾,坐山觀虎鬥 伊朗雖然信奉伊斯蘭教,但該國主體民族是波斯族。從歷史上看,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可以說是世仇,波斯帝國曾被阿拉伯帝國滅亡過,相信當時伊朗人都知道這段歷史。
  • 為啥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什麼每回都能不斷崛起?
    二戰結束以後,在世界範圍內,中東戰爭可以說是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了,極其引人關注,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以一對多,打了五場大戰,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守護了民族的尊嚴。而說到此次戰爭爆發的原因,追根溯源就是由於阿拉伯國家對猶太人自古以來的不喜,而以色列又是一個以猶太民族為主的國家,所以阿拉伯國家便和以色列打響了戰爭。
  • 阿拉伯多國壓不住,以色列在中東為何那麼跳?看看這些你就明白了
    以色列1948年成立,短短半個世紀,一直戰火不斷,經過了五次中東戰爭和其他不計其數大大小小的衝突,不但最終站穩了腳跟,還把周邊國家吊著打。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原因究竟是什麼。首先,以色列從建國後,一直傍著美國的大腿。
  • 世界上最輸不起的國家,只要打一次敗戰,就有亡國滅種的風險
    如今世界上,有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的像是俄羅斯,有著1700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小的比如梵蒂岡,只有0.44公裡,在戰爭時期,地盤的多少更是顯得格外的重要,就拿俄國來說,拿破崙和希特勒先後入侵的失敗,都是活活被俄羅斯的領土和嚴酷的天氣給拖死的,對於那些小的國家來說,一場敗仗是他們承受不起的損失
  • 為何中東爆發五次戰爭,以色列卻越打越強?專家:這一點很關鍵
    導語:為何中東爆發五次戰爭,以色列卻越打越強?專家:這一點很關鍵眾所周知,上世紀的以色列因為與巴勒斯坦的領土紛爭,最後引發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戰爭,可以說在以色列建國的短短30多年間,以色列和中東國家就發生了高達5場戰爭。然而這幾場戰爭,幾乎都是以色列贏,不得不說也是非常厲害了,為何以色列能夠從建國時期的一個小國,卻在經歷戰爭之後越打越強?
  •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憑什麼反敗為勝?世界最強小國的制勝之道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在軍隊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主動進攻以色列的復仇之戰。起初,由於阿拉伯國家充分的戰前準備和攻擊的突然性,輕而易舉地粉碎了以色列軍隊的抵抗,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但後來以色列發動反擊,最終成為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戰勝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以色列為何能在5次中東戰爭中,不斷崛起?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中東戰爭可以說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期時間最長的戰爭了,作為主角的以色列前前後後被阿拉伯國家圍毆了五次,終於站了起來,獲得了世界的認可。中東戰爭為什麼會爆發,因為阿拉伯國家不願意承認聯合國關於以色列的建國決議,所以想用戰爭消滅以色列於萌芽之中。
  • 「小強」以色列為啥在中東戰爭中越打越強大,「秘密」到底在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掀起了轟烈烈的獨立運動,傳統的西方殖民體系開始土崩瓦解。不論是在亞洲、非洲還是中東這一進程都不可避免。在這一波獨立潮中,有一個國家非常的特殊,其主要特殊在這個國家在歷史上早就滅亡了,只留下它的民族在世界上到處遊蕩。
  • 一打五:以色列是如何贏得第一次中東戰爭的
    【話說軍世】中東地區歷來不算太平,比較遠的十字軍以及比較近的伊拉克、敘利亞等始終面臨戰火,而以色列在中東地區處於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國土縱深比較狹小,尤其是建國之初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更是「一打五」還打贏了,那麼它是如何打贏這場戰爭的呢?
  • 為何中國女孩寧願嫁給黑人,也不嫁給阿拉伯男人?輸在哪個方面?
    只不過在這些跨國婚姻裡,大家除了看到黑人、白人之外,很少看到那些阿拉伯國家的人與中國女孩子結婚。 這就讓人好奇了,通常情況下,阿拉伯國家的人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以「石油」「土豪」為主,但是很多女孩子們卻不願意與阿聯、卡達、科威特等富有的國家結婚。
  • 歷次中東戰爭介紹(共5次)
    Nasser,1948年參加第一次中東戰爭,因戰功獲「法盧加之虎」稱號。1948年5月15日凌晨,為爭奪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史稱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則位於中東的中心地帶,西瀕地中海,南鄰西奈半島,扼亞、非、歐三洲要衝,是聯結東西部阿拉伯國家的紐帶。長期以來,巴勒斯坦一直強鄰和大國爭奪的主要目標,在歷史上也出現過部族的遷徙和後來者徵服先來者。歷史上,巴勒斯坦最早的原始居民是迦南人。他們在公元前約4000年從阿拉伯半島東部沿阿拉伯海一帶到這裡定居。
  • 中東局勢發生變化,以色列突然與阿拉伯國家建交,美國為何支持?
    如果中東石油被美國控制了,歐洲等需要中東石油的地區就會聽命於美國。 同樣,控制不了中東,也會讓一些能源缺乏的國家和地區難受,畢竟能源來自中東。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美國戰略都不會損失。 以前看過一個資料,說是美國在中東戰略就是讓中東越亂越好,中東安定了,反而不符合美國利益。其實中東即使沒有外部勢力參與,中東各國還互相爭鬥。
  • 血色中東4: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何以反推強大的阿拉伯聯軍2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建國的次日,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突然爆發。這是一場極不公平的較量,一方是由埃及、敘利亞等國機械化部隊組成的阿拉伯聯軍,一方是僅有民兵武裝的新生政權以色列,就在全世界的猶太人為他們的祖國以色列痛哭之時,一個女人的出現給這場戰爭帶來了轉機。
  • 阿拉伯國家能接受以色列為何卻始終敵視伊朗?
    經常關注中東的朋友知道現在的中東,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經常劍拔弩張,在葉門,阿拉伯國家經常和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打仗。而且卡達因為為伊朗打抱不平就被沙特等國斷交。從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關係並不好。
  • 以色列又打服一個國家,阿聯直言打了幾十年都輸,果斷選擇和好
    「巴勒斯坦人始終是最悲劇的一伙人」日前有中東網友發出了以上感嘆,這很可能是因為阿聯的妥協,令不少人感到了失望。以色列總理計劃從7月1日起對約旦河西岸的30%予以「主權」處理,打算徹底佔有此前強行從別國搶奪的土地。而阿聯表面上表示反對,實則卻表示希望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 中東形勢瞬息萬變,主要的中東國家有哪些?他們和美方的關係如何
    從地理的角度來說,中東地區一直都有「一灣兩洋三洲五海之地」這樣的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能夠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也串聯著亞歐非三大洲,同時還囊括了黑海,裏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這五海,海上交通十分的便利,為其輸送各種各樣的資源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是個重要的樞紐。那麼我們經常說的中東國家,究竟都有哪些主要國家?
  •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六天打服數十萬大軍,蘇聯最後坐不住了
    中東戰爭主要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國之間的戰爭,規模較大的中東戰爭一共有好幾次,其中第三次的中東戰爭是時間最短的一次,以色列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贏得了勝利,也讓阿拉伯各國承認了這個國家的地位。那麼究竟這場戰爭在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