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我團攻佔越軍發隆據點後的照片
發隆位於越南孟康縣東北22公裡,該地區東、北兩面與我雲南省馬關線接壤,國界線彎我方,形成一個突出部。距我老卡邊境檢查站一公裡多。
發隆是越軍鼓吹所建立所謂的「淨化」邊境模範區,成為一個頑固的反華橋頭堡。守敵曾狂妄的叫囂「中國來1個師,3個月也打不下發隆!」我團只用了三天就全殲了守敵。
1979年2月17日早晨6:25時配屬我團的師炮團122毫米榴彈炮營對越軍發隆外的火力據點實施5分鐘火力覆蓋,爾後進行了25分鐘的監視射擊,6時55分實施第二次火力急襲5分鐘。
以下照片均是在越南發隆所攝
1979年2月,14軍41師師長王英仕與121團團長翟中喜、政委馬生林、副參謀長陳滿在邊境勘察地形。
1979年2月17日~20日被我121團攻佔的越軍發隆公安營房
越軍發隆公安營房的塹壕
在防禦工事上,除有少數當年法軍構築的永久性工事外,多為野戰工事,主要防禦陣地構築有二至三道塹壕和「A」字型掩蔽部,並以交通壕相連接,構成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系。其中1561、1523高地、發隆街區特別是公安營房工事比較堅固,公安營房內有地道,通過地道可直接由營房通往碉堡和野戰工事。營房四周有石砌圍牆,共有140個射擊孔。
我軍攻佔越軍發隆據點收繳的部分武器
1979年3月121團政委馬生林在越軍發隆公安營房前
121團政治處宣傳股長羅玉良、杜寶玉(上一、二),李文富、郭承富(左下一、二)1979年2月在越軍發隆公安營房前。
1979年2月杜寶玉在越軍發隆公安營房前
1979年2月20日我(右一)與高機連戰友在越軍發隆據點
1979年2月20日,我軍打下越軍發隆據點後打開糧倉,杜寶玉在越南給貧苦的越南邊民發放糧食。(新華社記者拍攝)
相關資料
1979年1月15日,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在河口四連山上決定:13軍、14軍以紅河為界,分別在右岸和左岸遂行各自的戰鬥任務。
14軍的任務是殲滅紅河左岸的越軍345師部隊及地方部隊。
在戰鬥實施階段:40師攻克老街、班菲;41師佔領發隆(師落實到121團)、孟康(師落實到122團);42師奪取拔坡、那馬。經5天戰鬥,14軍攻佔越軍邊境全部一線要點,為向縱深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月22日至3月5日為14軍作戰第二階段:以42師為軍預備隊清剿半琴山地區殘敵,40師、41師、32師繼續向敵縱深發展進攻,先後攻克鋪樓、郭參,控制了朗洋鐵路大橋和朗格姆渡口,切斷了紅河兩岸越軍的聯繫和左岸越軍南逃退路。殲敵4146名,其中俘虜271名。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