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現實諷刺,蹩腳的騎士,卻帶給了我們騎士該有的一切

2020-12-20 明哥講小說

我記得前幾年看的堂吉訶德這本書,當時第一遍剛讀完,感覺堂吉訶德就是個"瘋子"一個沒看清事實,活在自己幻想中的赤裸裸的"大瘋子"但我放下書,仔細思考了一下,堂吉訶德不是瘋子,他是個英雄,他是個能追求自己理想的勇敢者。

故事是這樣的,堂吉訶德是鄉村裡的貴族,從小就喜歡讀騎士的小說,整天幻想著成為騎士,當時他也老大不小了。於是瘦削麵帶愁容的堂吉訶德決定時候恢復騎士之道,於是他每天都沉浸在扮演騎士的角色中,手持生了鏽的長矛,戴著破爛不堪的鋼盔帽,騎著一頭馬,是騎士當然要有自己守護的公主,於是他把鄰村擠奶的姑娘當成自己守護的女主人並起名叫做杜爾西內雅,並且僱傭了一個農民桑丘作為自己的隨從,有了這些還不夠,作為騎士還要有一個封號。

於是村子裡的一個店當成城堡,並請求店的老闆賜予自己一個封號--那就是騎士店老闆覺得這個挺搞笑,於是打算捉弄一番堂吉訶德,就拿了本冊子假裝聖經,並裝模作樣的實實地打了他兩下,並讓補鞋匠的女兒為他掛刀,於是堂吉訶德成功被授予了騎士的封號,接著他走到農場發現了一個大巨人,堂吉訶德拿起長矛和巨人搏殺,誓死守護城堡。

這一起都被桑丘看在眼裡,事實哪裡來的巨人,明明是農場裡的大風車,有很多次堂吉訶德誓死守護城堡的故事,有一次堂吉訶德把羊群看成是軍隊,於是大戰一場,結果被牧童用石頭打傷了臉並打落了牙齒。他還曾把一群罪犯當成了好人,殺死了衙役救出了他們,最後罪犯把堂吉訶德打了一通,作為隨從的桑丘雖然看在眼裡,也不停糾正堂吉訶德的錯誤,可是作為服從的他必須遵從騎士的命令,並期待著堂吉訶德答應給他的島嶼。

是不停地去冒險,整日活在幻想中,這期間受了很多傷,但是也不能停止他對城堡的守護,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將堂吉訶德帶回家,可是這阻擋不了堂吉訶德,第二天就又出去了開始冒險了。再後來他的一個朋友扮演騎士將堂吉訶德這個騎士打敗,並要求他不許做騎士的事情,可是這根本阻擋不了堂吉訶德的舉動,繼續他的騎士夢,每天行俠仗義,做盡好事,完全失去了對現實的感覺,每天活在想像中,總是對假想敵發出攻擊,希望人們擺脫困境,將人們從苦難解救出來,就這樣,堂吉訶德不停的冒險不停地戰鬥,過了好久,堂吉訶德也受了很多傷,於是決定回到家鄉,回到家長後大病不起,在他人生的最後,堂吉訶德幡然醒悟到之前做的事太愚蠢了。

在我看來堂吉訶德雖然一生中沒有做什麼大事情,可是他的有一種精神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的,堅持,無限貢獻精神特別可貴,作者塞萬提斯將理想和現實這對矛盾兄弟用堂吉訶德的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我們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小時候那無暇的理想你還記得嗎?你還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嗎?

人這輩子說短也短,但是對於你該怎麼過就是自己的事了真實的生活需要你的真實,需要考慮物質,需要考慮金錢,需要考慮一切被理想主義所排斥的俗氣的一切。也許一開始對於堂吉訶德來說這樣的生活哪怕在別人的眼中是瘋狂的,但是對於他本人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幸福!但是後來堂吉訶德恍然大悟,他意識到了過得太理想,不去務實也是不行的,所以為了更好的未來,為了你自己的生活,不要忘記將這對矛盾的事務理想和現實處理好,使二者搭配得當,令你的生活過得更加風生水起,更加幸福快樂,更加充滿激情。

我相信你一定會擁有讓旁人羨煞的生活,讓自己為之驚嘆的生活經歷,為自己無限的精神感嘆。努力到感動自己,努力到柳暗花明。我希望你能認清現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給自己定位好,認清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騎士,真正的男人,即使不是騎在馬上的騎士,也會成為英雄,一種力量,堂吉訶德的一生有個騎士夢,有個英雄夢,雖然能力不足,但是他也不甘心做一個普通人,不會像平常人渾渾噩噩過日子,這一點也是好的,但是還是要認清一下現實,現實就是這樣,無論你想的再美好,理想和現實總是遙不可及,理想像燈一樣,給我們方向,照亮著我們前行的路,理想有的時候又像路,路的大小取決於你的方向,你走對了他就是通天大道,你走錯了他就是萬丈深淵,就看你怎麼走,你不能天堂的路你不走,你去找地獄的路,所以一定要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才能找到一條通往天堂的路。

相關焦點

  • 一個浪漫騎士的不死傳奇——《堂吉訶德》和堂吉訶德
    生活,畢竟只是一個暫時的承諾,而不是永久的現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高標自持、「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寬柔沉靜,在現實生活中也許從來就沒有真正舒展開過。當我們從一切理想化的氛圍落腳到堅實的大地上時,我們發現我們一直奉為至尊的一些優秀品質:勇敢、痴情、忠誠、堅定、嚴肅、認真……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 為什麼說《堂吉訶德》是騎士小說的終結?
    騎士小說興起於西班牙、繁盛於西班牙,也終結於西班牙。而許多文學家都認為,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是騎士小說的終結,這種說法有何根據呢?讀完《堂吉訶德》這本書,你一定會發現,作者寫這本書正是為了打擊、諷刺那些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的。
  • 摧毀騎士小說的《堂吉訶德》
    1603年終於完成傳世巨著《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全歐洲的讀者爭相閱讀,人人都在談論那個瘋騎土和他的胖侍從。因為盜寫續集的困擾,塞萬提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迅速完成《堂吉訶德》第二部,而且在思想和藝術上都絲毫不亞於第一部,於1615年出版。《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是一部諷刺已經滅亡了的騎士制度的長篇小說。
  • 騎士道精神的沒落,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在他的僕人桑丘陪伴下出遊,而這一設定無疑是充滿趣味的。此前還不曾有文學作品有過這樣的設定。堂吉訶德無疑是理想主義者的代表,他覺得世界的拯救不容自己遲疑耽擱。牛津詞典對「堂吉訶德」這個詞語的解釋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熱情而又充滿幻想,有著崇高狹義卻有虛妄縹緲的追求。桑丘無疑是實用主義者的代表。桑丘甘願跟隨東家出行是為了日後能吃遍美味佳餚,享盡榮華富貴。
  • 《堂吉訶德》:矛盾的統一體:瘋子騎士,可笑亦可愛
    堂吉訶德耽溺在自己幻想的騎士世界中,讓人不禁感嘆其可笑滑稽。而更可笑心酸的是,沒有人願意相信堂吉訶德的理想,即使善良老實、忠誠本分的桑丘一路跟隨堂吉訶德去冒險,可作為實用主義者的桑丘,始終無法理解堂吉訶德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理想。在堂吉訶德的旅途中,他始終是孤獨的信仰者。
  • 歐洲騎士精神:人類消亡的個人英雄幻想,堂吉訶德式的破滅江湖
    不可否認的是,在堂吉訶德的幻想中也存在一種對虛榮和榮譽的嚮往。而這也正是歐洲騎士們孜孜不倦追求的東西,也是支撐著歐洲騎士精神的內在支柱,倘若我們下以定論說歐洲騎士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終極發展,那麼我們勢必難以為他們在十字軍東徵中犯下的罪惡辯白。
  • 「親王」馬伯庸操刀中文《我,堂吉訶德》半百老人也有騎士熱血
    美夢讓人心生滿足,噩夢讓人看清現實,夢境總是能給人遐想。但是有一天人不會做夢了,甚至沒有夢想和信仰了,這世界會是怎樣?百老匯音樂劇《我,堂吉訶德》便能詮釋沒有夢想的世界是什麼樣的。2018年6月15日-2018年7月1日,經典音樂劇《我,堂吉訶德》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一聽這個話劇的名字,想必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反騎士小說《唐·吉訶德》吧。而這部音樂劇就改編自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該劇講述了塞萬提斯描繪的一個令人動容的悲劇。
  • 《我,堂吉訶德》北上加場開票 夢幻騎士歸來
    2015年,由七幕人生音樂劇引進版權並製作的百老匯殿堂級音樂劇《我,堂吉訶德》中文版在上海人民大舞臺震撼首演,連演18場。在這個創下低溫紀錄的凜凜寒冬,「夢幻騎士」感動了無數觀眾。  一個偉大的故事 一曲理想主義的頌歌  享譽全球的百老匯音樂劇《我,堂吉訶德》(Man of La Mancha) 取材於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傳世巨著《堂吉訶德》,但又將原作中的劇情做了延伸和展開,採用「戲中戲」的形式,巧妙地將堂吉訶德的冒險經歷與塞萬提斯的思想歷程相結合。
  • 《我,堂吉訶德》上海二輪開演 騎士滿譽歸來
    北上首輪一票難求 夢幻騎士重回上海  2012年,《我,堂吉訶德》英文版由七幕人生音樂劇引進獨家版權,在中國本土首次公演,兩輪60場的演出,獲得了中國觀眾和媒體的熱捧;2015年,七幕人生三年磨劍,推出了《我,堂吉訶德》中文版。該劇由《貓》《媽媽咪呀!》
  • 《堂吉訶德》:忠於理想的瘋子最終還是被現實所喚醒
    他穿上拼湊的盔甲,挎上盾牌,拿起長槍,騎上他的名馬,物色了一位名叫杜爾西內婭的擠奶姑娘,作為自己的意中人,他就踏上了屬於自己的騎士之旅。在旅途中,堂吉訶德按照自己看過的騎士小說,來看待現實的世界,為此鬧出不少笑話,令人啼笑皆非。
  • 《唐·吉訶德》塞萬提斯長篇反騎士小說
    於是他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出去找尋冒險事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作城堡,把老闆當作城堡的主人,硬要老闆封他為騎士。
  • 「愁容騎士」郭濤帶領《堂吉訶德》亮相大劇院
    前晚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裡,念出最後一段「理想與現實」箴言的「愁容騎士」郭濤,以定格似的回望,結束了《堂吉訶德》這部現代小說開山之作在中國舞臺的首次話劇講述。  脫胎自孟京輝「先鋒團隊」的「標籤式表演」與獨撐舞臺的郭濤那大段大段的獨白似乎將《堂吉訶德》一分為二:群景式的戲謔狂歡屬於孟京輝;對騎士精神無限執著的動人理想屬於塞萬提斯。
  • 《堂吉訶德》四百年
    這一切都決定了塞萬提斯的矛盾與複雜。他以歌頌女王的十四行詩步入文壇,但萬般努力總是不能躋身於宮廷詩人行列,於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借小說聊以自慰。當時,小說作為一個新興的體裁尚未得到上流社會的承認,處在巴洛克鼎盛時期的詩歌界和戲劇界大都視小說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劣等藝術。塞萬提斯以貧病交加了卻一生。《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在獄中構思、在劣等公寓寫就的一部「反騎士小說」。
  • 堂吉訶德:不是瘋癲可笑的殉道者,而是跪在現實面前的逐夢人
    堂吉訶德是人類早期價值追尋的縮影 堂吉訶德「身材瘦削,面貌清癯」,愛讀騎士小說,滿腦子儘是些魔術、比武、打仗、戀愛等荒誕無稽的故事,但他認為書上所寫的都是千真萬確的,在這樣的理想信念驅使下堂吉訶德決定去做個遊俠騎士,這是堂吉訶德活了大半輩子後覺醒的價值追尋。
  • 是喜劇也是悲劇的《堂吉訶德》:做著荒誕的夢的騎士和忠實的僕人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曾被哈佛等名校教授列為世界上的偉大小說,並榮登榜首地位。那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滑稽到讓人發笑的堂吉訶德,做著荒誕的夢,碰過荒唐的事。除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堂吉訶德》也以為嚴肅和滑稽的共存而散發出獨特的光芒。說是喜劇,卻到笑到後面越來越覺得悲哀,說是悲劇,卻每每讀起來都忍不住捧腹大笑。堂吉訶德雖有幾分癲,卻個性十足,反襯出幾分智,他遵從自己的內心,堅守自己的信仰,有一顆行俠仗義的心,這都是他讓人羨慕的地方。
  • 科學網—堂吉訶德的典型意義
    他那瘋瘋癲癲的作為,把風車當作巨人,把旅店當作城堡,把羊群當成敵人,把粗俗的村姑當作心儀的公主,把苦役犯當成受迫害的騎士……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幹了許多令人捧腹的荒唐事,甚至險些喪命。這個可悲可嘆的遊俠騎士的悲劇命運,作為一個文學典型,一直被認為是對騎士文化的絕妙諷刺。不過小說塑造的堂吉訶德,究竟是個什麼角色,隨著時代的演變,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新的說法。
  • 堂吉訶德:那最後的騎士!
    堂吉訶德帶領著他的小隨從,揮舞著鐵鏽斑斑的長矛,帶著騎士最後的榮光衝向了佇立在遠方悠然自得的大風車。然而這一矛飛出,打出的儘是傳統丟盔棄甲的落寞。今天的詹姆斯就如同堂吉訶德一般。說騎士之前先讓她與夕陽同在吧!
  • 漫域說丨暑期聊經典動畫之《堂吉訶德》義無反顧衝向風車的執著騎士
    不過,有一位仿古的騎士曾經多年前經由動畫片包裝走進過我們的視野。他出身不俗卻對騎士文學著魔,他骨瘦如柴卻要行俠仗義,他騎士一般般卻敢於向著堅固的風車發起衝擊。這位騎士就是著名的「堂吉訶德」,而他的事跡曾經真實的被拍攝成動畫片並被引進過中國。動畫片《堂吉訶德》是由西班牙導演Cruz Delgado在1978年拍攝的長達39集的動畫片。
  • 《堂吉訶德》的思想意義——考研筆記24
    他以深刻的內容、典型的人物和辛辣的諷刺,抨擊和嘲笑了腐朽荒唐的騎士制度和流行的騎士小說,生動地表現出騎士的長矛和甲冑已進了歷史陳列館,逆時代車輪而行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事實上,小說問世後,騎士小說在西班牙就銷聲匿跡了。小說為後人提供了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初西班牙社會的政治、經濟、道德生活地廣闊圖畫,揭露了封建貴族的驕奢淫逸,反映了在封建統治下人民的苦難。小說在典型人物塑造上有很多值得借鑑的東西。
  • 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著作《堂吉訶德》
    但是,塞萬提斯的所有作品,在他所創作的世界文學名著《堂吉訶德》(1605-1615年)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塞萬提斯因為自己的社會經歷豐富和複雜,長期貧困和生活中遭受過苦難,所以在《堂吉訶德》這本小說中真實地反映了西班牙的現實生活。這本小說描述了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初西班牙封建社會的廣闊畫面,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與貴族的專橫、殘暴,以及教士的虛偽和荒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