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書法神品,出自明朝楷書第一人,驚豔400餘年!

2021-01-20 騰訊網

清代書法家朱和羹在《臨池心解》評價:「明楷以文衡山為第一。」

文衡山,即是文徵明,他是明朝中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更是詩文書畫無一不精的「四絕才子」,90歲高齡仍練習書法不停筆,到了最後,在給御史嚴傑的母親題寫墓志銘時,執筆而逝,其楷書堪稱明朝第一。

文徵明的這一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可以說他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與他的家風、他的父親是分不開的。

文徵明少年時期,異於常人,別人家的孩子一兩歲就可以說出話來,但是文徵明的卻是一直到了11歲才會開口說話,科考更是屢戰屢敗,這自然而然就被街坊四鄰們說三道四。

還好,文徵明生在了一個儒雅隨和的書香門第之中,他的祖先乃是宋代文臣文寶,他的祖父文洪、父親文林,皆是那時有名的文壇大家,而且他的父親並沒有絲毫厭惡他的意思,反倒是時時鼓勵他,文林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兒幸晚成,無害也!」

文徵明正是被這種良好的家風影響,再加上父親對他的諄諄教導,才使得他成為了名揚天下的大才子。

就拿書法這方面來說,文徵明書法涉獵廣泛,他先跟著祝允明嶽父李應楨學習,李應楨的書法在當時亦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存在,很多人為求一幅書法而不得,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應楨的傳世墨跡才非常之少,也就使得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位書法大家。

除了學李應楨之外,文徵明還學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書法名家,晚年多效法黃庭堅,稍加縱放,風格蒼秀。

他把這些人的精髓都拿了過來,然後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屬於他自己的風格。

他的書風,溫潤秀勁,穩重老成,並沒有那種奔放豪邁的氣勢,卻擁有溫文爾雅的氣息,就如同一位謙謙君子一般,讓人心生愛意。

文徵明雖然篆、隸、楷、行、草五體皆通,但是他最為出彩的,還要屬小楷書作品。

明代文學家王世懋曾這樣評價文徵明:「衡山先生(文徵明)……時作小楷,多偏鋒,太露芒穎,年九十時猶作蠅頭書,人以為仙。」

他的文嘉也說道:「(文徵明)小楷雖自《黃庭》、《樂毅》中來,而溫純精絕,虞、褚而下弗論也。」

文徵明這一生,筆下寫過很多篇小楷作品,那麼這《偶適溪樓帖》,乃是他筆下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

此作具有晉唐書法的風致,堪稱書法史上精品之作,從中可以看到他學習「二王」的成果,同樣的此作亦獨具文徵明自己的風貌,小楷筆畫婉轉,節奏緩和,溫文爾雅,如同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讓人心馳神往。

此作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為鎮館神品之作,即便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0多年,此幅小楷作品仍然散發著光芒,驚豔著許許多多的後世人。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書法神品,出自明朝楷書第一人,驚豔400餘年
    文衡山,即是文徵明,他是明朝中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更是詩文書畫無一不精的「四絕才子」,90歲高齡仍練習書法不停筆,到了最後,在給御史嚴傑的母親題寫墓志銘時,執筆而逝,其楷書堪稱明朝第一。文徵明的這一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可以說他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與他的家風、他的父親是分不開的。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書法重寶,溫文爾雅,出自明朝一位才子之手
    文衡山,即是文徵明,他是明朝中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更是詩文書畫無一不精的「四絕才子」,90歲高齡仍練習書法不停筆,到了最後,在給御史嚴傑的母親題寫墓志銘時,執筆而逝,其楷書堪稱明朝第一。文徵明的這一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可以說他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與他的家風、他的父親是分不開的。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書法重寶,源自明朝楷書第一人,流傳400餘年
    這是對歷朝歷代書法長處以及短處的評析,尤其是元明時期的書法,這兩個時期的書法家,不滿於宋人書法造意運筆放縱的傾向,而追慕較遠的晉人書法神韻,這可以歸結為「尚態」!所謂「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正是如此!就拿明朝來說,就有不少書法家堪稱「尚態」的典範,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文徵明。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書法重寶,源自明朝楷書第一人,流傳400餘年
    這是對歷朝歷代書法長處以及短處的評析,尤其是元明時期的書法,這兩個時期的書法家,不滿於宋人書法造意運筆放縱的傾向,而追慕較遠的晉人書法神韻,這可以歸結為「尚態」!所謂「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正是如此!就拿明朝來說,就有不少書法家堪稱「尚態」的典範,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文徵明。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說到書法作品,我想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如今被珍藏在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第二幅書法作品是李隆基的《鶺鴒頌》,這幅作品也被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一件鎮館之寶,這幅作品共337個字,據專家介紹這幅書法作品也是唐朝宮廷的雙鉤本,觀景雙鉤本也是最接近真跡的一幅書法作品,因此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這幅《鶺鴒頌》書法作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李隆基的書法藝術美。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唐朝時期的書法,是繼晉朝之後的又一個巔峰時期,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小楷等傳世佳作,都是出自這個時代,還出現了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等書法名家,可以說,大唐時期的書法,是無比光輝與燦爛的。在初唐年間,就有這樣一位書法奇才,他是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被世人冠以「文書雙絕」的稱號,此人就是陸柬之。陸柬之出身於江東世家吳郡陸氏,少時跟隨舅舅虞世南學習文學,後入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在那個時代,陸柬之的書法相當有名氣,入唐之後,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盛讚。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誰的牌匾書法好?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位於北京,一個位於臺北。作為封建時期的皇宮,在滿清帝制被終結後,故宮改為存儲皇家珍品的博物館,人民始得有機會看到深藏禁宮的稀世珍寶。
  • 郭沫若為故宮博物館題詞,他為臺北故宮博物館題詞!誰的書法好?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書法作品,比如企業的辦公室裡也會掛一幅名家的書法作品,還有博物館也會請著名書法家題字,因此書法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臺北故宮珍品赴日展出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赴日展出    臺北故宮寶貝首次赴日的「神品至寶展」,第一站今夏在東京博物館登場,總參觀人數逾40萬人臺北故宮的保密工夫也做得滴水不漏。不僅與負責運送的華航籤署保密條約,要求寶物安全抵達日本前,不準對外公布運送細節,也要求臺北故宮相關人員全封口。翠玉白菜像披了哈利波特的隱形披風,悄然進駐博物館。
  • 郭沫若題寫的故宮博物院,和臺北的故宮牌匾,哪個書法水平高?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位於北京,一個位於臺北。作為封建時期的皇宮,在滿清帝制被終結後,故宮改為存儲皇家珍品的博物館,人民始得有機會看到深藏禁宮的稀世珍寶。不說到臺北故宮都要看的三件鎮館之寶,單是那些歷代名家法書,都是在書法史上響噹噹的經典之作。還記得前年在日本舉辦的顏真卿書法特展嗎,其中最重要的展品一大部分出自臺北故宮。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說到書法作品,我想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如今被珍藏在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第二幅書法作品是李隆基的《鶺鴒頌》,這幅作品也被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一件鎮館之寶,這幅作品共337個字,據專家介紹這幅書法作品也是唐朝宮廷的雙鉤本,觀景雙鉤本也是最接近真跡的一幅書法作品,因此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這幅《鶺鴒頌》書法作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李隆基的書法藝術美。
  • "張志和楷書展覽"在國家軍事博物館舉行
    2015年4月1日,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教育基金會、央視數字書畫頻道聯合主辦的「張志和楷書展」,在軍事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次展覽為期一周,主要展出其近年來精心創作的230幅楷書作品,出版的 20餘種學術專著等,集中展示張志和三十多年來書法和學術的綜合成就,這是一次當代楷書精品盛宴。本次展覽屬完全公益性質,不收取任何贊助。100多位文藝界的領導、專家和書法界領軍人物,前來參加這次展覽開幕式。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新華網、鳳凰衛視等 20多家新聞媒體前來採訪報導。
  • 89歲文徵明寫完此書法,安靜離開世界!如今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
    要問各位書法愛好者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很多網友會想到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讓後人稱讚,還有的網友喜歡楷書鼻祖鍾繇,鍾繇創作的楷書也成為了一種經典的字體,看到這些古代的書法名家以後大家是不是也非常的自豪呢?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唐朝時期的書法,是繼晉朝之後的又一個巔峰時期,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小楷等傳世佳作,都是出自這個時代,還出現了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等書法名家,可以說,大唐時期的書法,是無比光輝與燦爛的。在初唐年間,就有這樣一位書法奇才,他是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被世人冠以「文書雙絕」的稱號,此人就是陸柬之。陸柬之出身於江東世家吳郡陸氏,少時跟隨舅舅虞世南學習文學,後入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在那個時代,陸柬之的書法相當有名氣,入唐之後,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盛讚。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誰的牌匾書法好?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位於北京,一個位於臺北。作為封建時期的皇宮,在滿清帝制被終結後,故宮改為存儲皇家珍品的博物館,人民始得有機會看到深藏禁宮的稀世珍寶。不說到臺北故宮都要看的三件鎮館之寶,單是那些歷代名家法書,都是在書法史上響噹噹的經典之作。還記得前年在日本舉辦的顏真卿書法特展嗎,其中最重要的展品一大部分出自臺北故宮。
  • 書法史上「第一神品」《草書千字文》,永遠禁止出國(境)展出
    ,書法懷素。」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 為什麼說宋徽宗這卷《草書千字文》被譽為書法史上的「第一神品」呢? 宋徽宗雖然職業是個皇帝,但他卻醉心於書畫,將書畫藝術錘鍊到了極致,可謂是宋代書法第一人,同時規定宋徽宗這卷《草書千字文》永遠禁止出境展覽。
  • 中華楷書第一人——鍾繇
    書法方面的最大貢獻就是變隸法為楷書,開創了高古自然的楷書風貌,被後世譽為「正書之祖」。雖然沒有真跡傳世,但是後人臨摹的《宣示表》、《賀捷表》、以及《薦季直表》等小楷經典至今仍是備受推崇。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書法方面的最大貢獻就是變隸法為楷書,開創了高古自然的楷書風貌,被後世譽為「正書之祖」。雖然沒有真跡傳世,但是後人臨摹的《宣示表》、《賀捷表》、以及《薦季直表》等小楷經典至今仍是備受推崇。
  • 郭沫若為故宮博物館題詞,他為臺北故宮博物館題詞!誰的書法好?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書法作品,比如企業的辦公室裡也會掛一幅名家的書法作品,還有博物館也會請著名書法家題字,因此書法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臺北故宮「書法導賞」今換展,讀孔宙碑、祝允明的筆墨真章
    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每三個月輪換一次的專題陳列「筆墨見真章——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賞」今起更換展件。漢 《泰山都尉孔宙碑》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
  • 臺北故宮博物院官宣三寶之首、「宋代繪畫第一神品」賞析指引
    《溪山行旅圖》《溪山行旅圖》為雙拼絹本,淺設色,縱206.3cm,橫103.3cm,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宗」的臺北故宮三寶應該以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首,它是現存的、被歸入範寬名下的作品中最受肯定的真跡,被譽為「宋代繪畫第一神品」,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