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豚是一種美麗、優雅、充滿靈氣的淡水水生哺乳動物。隨著長江汙染、噪音的日益嚴重和捕殺,目前數量已銳減到僅存千頭。面臨滅絕。為了不讓其步白鰭豚的後塵,有個人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奮力工作並與之建立了深厚友情,他就是——
驚豔與遺憾
1985年秋天,20歲的鄭邦友從安徽大學生物系畢業後,被分配到銅陵國家級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基地暨長江重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工作。基地位於長江中遊上的一個小島,小島由兩個衝積洲——和悅洲和鐵板洲組成,面積約10平方公裡。洲上楊柳依依,縱穿江心洲的夾江上水鳥成群逐波戲浪,江岸邊樹影婆娑起舞,水色秀麗,風景宜人,是養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上班第一天上午,在搭乘機帆船輪渡長江支江到位於江心洲上的單位報到途中,當船行駛到江面開闊處時,眼尖的鄭邦友突然發現,前方300米處有6頭並列劈波斬浪嬉戲追逐的白鰭豚。只見它們時而把圓滾滾的灰白身子露出江面,時而潛入水中,長長的尖嘴在朝陽照耀折射出誘人的光澤,場面相當壯觀。「『長江女神』果然名不虛傳,它們太美了,只可惜沒有相機留住這美好的瞬間!」鄭邦友失聲讚嘆道。白鰭豚是淡水水生哺乳動物,用肺呼吸,性情急躁,喜歡潛入深水,網捕稍有不慎就會致其嗆水死亡,再加上江面水流洶湧湍急,鄭邦友和他的同事們隨後數年間未能捕獲一頭白鰭豚進行人工馴養,這成了他的終身憾事。此後,隨著沿江工業發展,排汙激增和捕魚、運輸業的發達,白鰭豚美麗的身影逐漸從江面上消失。200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白鰭豚養護場的基礎上建立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此,白鰭豚的「表妹」長江精靈——江豚,便成了鄭邦友生命中的全部。
江豚救友
這年,44歲的鄭邦友開始全面負責保護區工作。夏天,保護區的科研樓進入緊鑼密鼓的施工階段。為了搶工期,有一天鄭邦友一個人卸下了五噸水泥建材,累得身子發飄,雙腿發軟,幾近中暑。忙到天擦黑,他突然想起職工們都在江對岸押運建材,江豚還沒餵:「它們一定餓壞了。」鄭邦友連忙跑到漁民老張家中,還好,魚簍裡還剩十多斤鮮魚。鄭邦友不顧勞累,提著魚簍小跑到夾江岸邊的小船上,用一根竹竿擊打水面三下,6頭江豚一齊遊了過來。
由於連日勞累,站在船上的鄭邦友給江豚餵完魚彎腰拾魚簍時,突然眼前一黑,一頭栽進3米多深的水中。他嗆了幾口水,拼命想往岸邊遊,可今天的雙腳卻怎麼也不聽使喚,身子一個勁往下沉。千鈞一髮之際,奇蹟出現了,只見「姍姍」猛地躍出水面,鼻孔發出悽厲的換氣聲,另外幾條吃飽已經遊出幾百米外的江豚好像聽到了召集號令,身子劃開一道道水浪風馳電掣地來到鄭邦友落水處。江豚們一會兒合力用它們寬闊尾鰭和光滑身子拱撞鄭邦友的背,好讓他接近岸邊;一會兒用圓嘟嘟的嘴頂撐鄭邦友的身子,託起他不下沉好讓口鼻能呼吸。恍惚中,鄭邦友也感到幾條江豚在使勁推著他慢慢漂到距河心6米外的岸邊。鄭邦友一手抓緊岸邊的草藤上了岸,開始大口吐水。一陣涼風吹來,他打了個冷戰,意識全清醒了,定了定神,卻見水面上江豚們正把他落水時掉進水裡的魚簍當成了玩具,用嘴撞著玩,碰撞起的水花在月光下四處飛濺,撒下一片片銀白。鄭邦友看著這些可愛的精靈們,心頭一熱,流下了兩行熱淚。
鄭邦友在大夥的幫助下連夜過江治療。身體康復後,他用兩枚銀圓請工匠鑄了一枚刻有海豚圖案的小雕塑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以不斷提示自己這幾條江豚曾救他一命。
豚娃安家
2001年4月8日,在鄭邦友的指揮下,基地從附近老洲鎮江邊成功捕獲兩雌三雄5頭江豚,最大體重為40公斤,最小個體重為30公斤左右,放入保護區基地夾江中馴養。夾江水域面積大約四百畝,呈狹長帶狀,長1.6公裡,寬220米。為防止江豚不適應新環境,鄭邦友帶領大家連夜抽江水注入夾江,以降低夾江表層水溫。次日,鄭邦友還在餌料魚肚內塞上提升免疫力的藥物,餵給江豚吃。幾天後,保護區又往夾江裡投放了2500公斤鰱、鯉、鯽魚苗,以淨化水質,提高江豚適應封閉水體。20多天的夾江適應性圈養後,江豚已能與飼養員密切配合。每當有鯉、鯽魚餌料投入水中,江豚便迅速飛馳至岸邊搶食,而且身體頻頻露出水面,十分活躍。
時間很快過去一個月了,鄭邦友決定給江豚們體檢。由於江豚的皮膚不能過久裸露在空氣中,鄭邦友和大家用漁網將江豚圈至淺灘,小心翼翼地用浸溼的棉絮將江豚包裹起來抬上擔架。江豚慌亂地叫著,拼命掙扎扭動著肥碩的身軀。鄭邦友往它們身上不停地灑水,吹著口哨,以減輕它們的害怕心理。當那隻大母江豚「姍姍」被抬上案臺準備抽血時,鄭邦友無意間看見它的兩隻眼睛竟然閃爍著淚花,一股憐愛湧上鄭邦友心頭,他柔聲安慰道:「『姍姍』不哭,今天是體檢,馬上就可以回家了。」鄭邦友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輕輕撫摸「姍姍」的臉,他不忍看同事扎針,悄悄把頭轉開了。聰明的「姍姍」好像聽懂了鄭邦友的意思,尾巴不再亂擺掙扎。30多分鐘各項檢查結束後,待鄭邦友和大家將「姍姍」及夥伴們抬到夾江邊放進水裡時,它們怎麼也不肯往深水裡遊去。鄭邦友生怕江豚們失水過久發生意外,便拿來竹竿擊水將它們往深水中驅趕,可它們很快又浮上水面遊到岸邊。「莫非江豚生病了?」一絲涼意掠過鄭邦友心際,他來不及脫衣服穿著鞋下了水,捧託起「姍姍」的身子深情地對它說:「去吧,水裡才是你們真正的家,你們該回家了。」說完,對它們又是拍又是撫摸,再讓它們的頭貼一下自己的臉。至此,江豚們才好像完成告別儀式一樣,依次往遠處的深水中遊去。聰明的江豚如此通人性,令鄭邦友和同事們感嘆不已。經過對江豚的體長、體重、頸圍、胸圍等的全面檢查,發現它們的體質、特徵情況均達良好,這表明半自然狀態下的夾江已經成為江豚們的樂園。
江中之舞
鄭邦友是個音樂迷,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同一首歌》節目他每場必聽必看。2008年的一個秋天周末,鄭邦友邊值班,邊收看這個節目。當他出來方便時,突然聽到40米外的夾江水面上傳來 「撲通、撲通」的擊水聲。「不好,有人偷魚!」鄭邦友抄起鐵棍和手電筒箭步衝向岸邊,可眼前水裡的情景卻讓他目瞪口呆:原來是「姍姍」帶著兩個孩子,正隨著電視機裡傳出的打擊樂強勁節奏,步調一致地躍身扎猛子呢。它們肥碩的身軀合著節拍,砸得水花亂濺,樂此不疲。鄭邦友看著它們的優雅舞姿止不住感嘆:「這群江豚太有靈氣了!」他轉身跑進值班室,將電視機的音響放到最大,3隻江豚跳得更歡了,而一旦歌手唱起舒緩柔和的歌曲時,水面就恢復了平靜,江豚也不見了蹤影。當快節奏的音樂聲再起時,它們又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再次隨著節奏起舞,自娛自樂。「哈哈,這恐怕是當初它們媽媽懷孕時我的音樂胎教開花結果了!」演唱會結束,鄭邦友伸頭一看,水面上又恢復了平靜。從此,鄭邦友多選擇在周五晚上有電視綜藝節目時值班,好與江豚們一起分享音樂的快感與魅力,欣賞它們的「江中之舞」。
音樂分娩
2002年11月初,鄭邦友對江豚進行人工餵食時發現,雌豚「姍姍」攝食時轉遊弧度增大,腹部逐漸膨脹,妊娠跡象明顯。鄭邦友高興壞了,當即決定給「姍姍」開小灶增加營養,每天特意為它準備幾條個大肉質嫩鮮的鱖魚和雞腿魚。精心呵護下的「姍姍」生命體徵在此後大半年裡一直保持良好狀態。2003年6月19日下午,鄭邦友餵食時發現「姍姍」獨自徘徊在淺水層,沒表現出丁點食慾,鄭邦友知道,這是「姍姍」分娩的前兆。可是江豚10月懷胎且一胎一隻,成活率極低,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成功人工繁殖出江豚。如果「姍姍」能平安生出豚寶寶,這將是件改寫長江生態保護歷史的空前大事。鄭邦友越想越激動:「分娩前夜的江豚媽媽是痛苦的,我能為它分擔點什麼呢?」為了放鬆自己的情緒,他不由得習慣地吹起了口哨。這一吹不要緊,鄭邦友突然發現,浮在面前淺水層的「姍姍」緩緩漂移接近餵食小船,最後定格在自己面前,竟然一動不動,聽著哨聲。受到啟發的鄭邦友立即讓同事拿來一個口琴,決定給「姍姍」來個水中無痛「音樂分娩」。他從下午6點吹到次日凌晨12點多,口乾舌燥,飢腸轆轆,吹遍了自己會唱的所有歌曲。那一曲曲悠揚口琴聲伴著清涼夏風和許多不知名蟲兒的聒噪,形成一首首獨特的優美旋律,傳遞到水面裡的「姍姍」耳中,讓它似乎忘記了陣痛。12點半,借著月光,鄭邦友發現「姍姍」輕擺尾鰭,潛入深水消失了。鄭邦友好不容易直起身下船時,才發現已被蚊蟲叮咬得遍身是包,奇癢難耐。
清晨,鄭邦友急匆匆來到河邊呼喚餵食時,眼前不由一亮:「姍姍」的身旁已多了一條一尺多長的小豚。「快來看啊,大家快來看啊,姍姍產下幼豚了!」鄭邦友飛奔上岸大喊。同事們聞訊都激動萬分,來看望這對母子。只見小江豚活潑可愛,時而伏在母豚的背上,時而緊貼著母豚一起暢遊。母子嬉戲的場面令鄭邦友和同事們禁不住擁抱成一團,喜極而泣:「『姍姍』,我們愛你!我們終於成功了!」很快,世界首例在淡水半自然水域人工繁殖成功江豚的消息傳遍全球,在動物保護界激起巨大轟動。保護區經過3個月的行為學觀察,確認母、幼豚健康狀況良好,豚寶寶已能自行少量順利攝食。
2005年5月18日,「姍姍」再次成功地分娩出一頭幼豚。自此許多慕名前來觀賞的各界人士,都可以看到7頭江豚在水裡歡快遊動追逐嬉戲的動人景觀。當年底,從優化種群結構考慮,鄭邦友將其中一頭年老體衰的江豚放進保護區長江中。
憂慮與心願
保護區內的江豚們快樂無憂地生活在世外桃源,而在長江中的同類卻飽受汙染物荼毒。不久前,鄭邦友陪同由中、日、美、英等六國科學家聯合組成的長江考察隊對銅陵江段進行仔細搜尋,幾百裡的江面搜尋到的江豚也不到10頭。鄭邦友說,導致長江江豚銳減的重要原因一是自然環境的區域性退化,使長江江豚可食魚類減少;二是長江水面上來往船隻太密集,螺旋槳發動機和有的江段長年轟炸礁石產生的巨大噪音,使靠聲吶定位的江豚迷失方向,很容易出危險。此外,江豚還時刻受到沿岸漁民使用的電擊網、迷魂陣、滾鉤等非法漁具的致命威脅,近幾年來發現的死江豚大多是被非法漁具誤傷致死。鄭邦友大聲疾呼:「如果不對長江江豚進行全面保護,白鰭豚的今天就是長江江豚的明天!」
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僅存千頭左右,數量正以每年近10%的速度銳減,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因此國家正在準備把江豚升格為一級保護動物,而保護它們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提升江豚的人工繁殖成活率。鄭邦友和他負責的保護區準備再捕幾頭江豚放入夾江,通過優化性別比例和水生態環境來刺激江豚的性心理,提高繁殖率。鄭邦友只有一個心願:「絕不能讓可愛的長江江豚滅絕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