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江豚的微笑,這群博士守護在八百裡皖江……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長江是江豚的故鄉和樂園。唐代韓愈《嶽陽樓別竇司直》詩,「江豚時出戲,驚波忽蕩漾。」你見過長江江豚嗎?圓圓的腦袋,胖嘟嘟的身子,渾身上下鉛灰色或灰白色,黑溜溜的小眼睛,俗稱「江豬」。因天生一幅「微笑」面容,又稱「微笑精靈」。

    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長約416公裡,俗稱八百裡皖江。在這裡有一群江豚的守護者——於道平教授領銜的「博士班」。為了保護江豚這個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安慶師範大學於道平教授和團隊裡的11位博士一起不知在八百裡皖江上走了多少個來回。

    因為江豚的牽絆,他的腳步已從中國的長江跨越到柬埔寨湄公河流域。受柬方的邀請,於道平團隊正帶著首創的深水圍網救護長江江豚並成功繁殖的技術,幫助當地保護瀕危伊河海豚,從而參與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中。

    江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 「光杆司令」到「博士班」的班長

    於道平的名字是與江豚緊緊連在一起的。他是安徽省第一個主持開展長江江豚活體捕撈成功的學者,是長江安慶江段第一個提出江豚保護工作的人士,是安慶江段建立第一個長江江豚救護中心的推動者。

    2006年,他調入安慶師大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安慶漁政局建議在西江建設江豚遷地保護區。為了保護區的建立,他四處奔走,在各種會議和媒體上介紹西江遷地保護的理念。

    2014年4月,當地政府在西江劃出一部分水域,建立農業部安慶西江長江江豚救護中心,於道平為首席專家。

    從最初一個人「單槍匹馬」開展江豚保護,到2014年「水生生物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安徽省高等學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落戶安慶師大,年近六旬的於道平見證了地方政府與高校對江豚保護的重視與投入。他也從一個「光杆司令」升級為江豚保護「博士班」的班長。

    工程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來,陸續加入11位年輕博士,平均年齡35歲左右。工程中心分為水生動物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生毒理、溼地生態和分子生態五大研究方向。

    安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可博士等人在考察安慶長江段的水質。陳東 攝

    據工程中心主任於道平教授介紹,其團隊近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安徽省自然基金2項、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2項,國家部委專項資金10項,其它項目14項,研究經費800多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署名工程中心) 34 篇,SCI收錄期刊16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獲實用專利7項,發明專利2項,獲林業部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

    他們更像是長江邊上的漁民

    「博士班」雖然有著齊刷刷的高學歷,但他們看起來都不像博士,更像是長江上的漁民。

    下水拉網、抬船,他們的動作可以做到和漁民一樣嫻熟。

    陳敏敏是團隊中為數不多的女成員,草帽、膠鞋是她工作時的「標配」。她主要針對長江安徽江段進行科學考察,包括江豚數量、分布變動以及外界環境對棲息地的影響,每年至少在長江上考察4到5次,每次至少一個禮拜以上。

    「習總書記提出,長江經濟帶開發要科學、綠色、可持續,我深有感觸,現在長江生態服務功能在逐漸下降,包括生物資源多樣性,水生生物棲息地被破壞等等都讓人痛心,所以要做到長江經濟帶發展可持續,必須堅持不懈地投身於長江生態保護工作中去。」陳敏敏說。

    相對於其他幾位成員來說,劉志剛的研究方向顯得有些「偏」。他主要負責的是江豚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經過他的「望聞問切」,被救治成功的江豚不在少數。

    「怎麼辦!再這樣下去,江豚很可能撞傷自己,一不小心還會堵住氣孔導致死亡!」

    兩頭江豚被放入安慶西江圍網後,其中一頭由於不適應焦躁不安,來回遊動、不停撞網。情急之下,劉志剛和另外一名成員趙凱來不及脫衣服,「撲通」一聲跳進了水溫不到5℃的水中。

    安慶西江長江江豚救護中心,安慶師範大學的趙凱博士和同事劉志剛跳下水中,將江豚從圍網邊抱回。陳東 攝

    他們合力抱住江豚並將它轉移上岸,顧不上穿上同事送來的外套,接著給江豚按摩緩解它的情緒。待江豚穩定下來並被重新送入圍網後,他們的雙手已凍得通紅,身體都在發抖。

    「救治成功之後,我才知道西江是吸血蟲重災區。」劉志剛回憶道。

    劉志剛學的是獸醫專業,本該在養殖場工作,拿著不菲的收入。但是他毅然決定轉行,從事江豚的疾病控制研究。

    「身邊人都說我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但我覺得人不能總盯著利益,如果大家都為了利益,那麼公益誰來做。」劉志剛回憶道。

    萬安、連玉喜、楊曉鴿是魚類學博士,他們是負責魚類物種的調查與鑑定的。談起這幾年的工作經歷,最讓萬安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長江上考察,睡在漁政船上,被臭蟲咬了滿身的包。他笑著說,這也算苦中作樂。

    「把江豚這一珍稀物種保存下來」

    「之所以能夠吸引不少年輕博士加入團隊,原因是我們的江豚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於道平說,長江生態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使得其團隊工作有用武之地,工程中心因而不斷發展壯大。

    「我對年輕人的培養目標是,以長江江豚保護為抓手,以長江生態保護為目標,引進和培養年輕人。」於道平要求新加入的博士必須保持原有的研究方向,然後向江豚和長江生態大保護方向聚攏。「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且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除了通過學術論文提出「通江湖泊入口是江豚冬季覓食點」這一重要觀點外,「博士班」在江豚保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實際成果。

    長江江豚保護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們創立江豚易地保護人工投餵技術,並應用於江豚野外救護,利用長江故道或小水體圈養江豚,人工投餵與自然水體中捕食活魚,維持遷地保護區江豚野外生存與繁殖能力。

    2014年,安慶西江江豚救護中心用深水圍網成功救護了5頭江豚。

    2015年6月4日,經過人工馴養繁殖,其中一頭成功分娩一頭小江豚,這也是國內首例在圍網內自然誕生的江豚。

    作為一所師範院校,「長江江豚研究與保護」似乎與主業不符。但學校一直高度重視這一學科的建設。在安慶師範大學校長閔永新看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任何一所地方高校的責任與使命,江豚保護研究也是學校創建特色鮮明的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重要體現。

    「長江江豚保護是長江生態保護的重要內容,安慶師大開展江豚研究與保護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與積累,學校在這領域已經建成一支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具有了相應的人才優勢。」閔永新說。

    「現在國家這麼重視長江生態,對江豚保護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要抓住機遇,依託團隊優勢,激發青年學者的使命感,把江豚這一珍稀物種保存下來。」於道平感慨道。

    作者/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磊 汪豔

    文章來源/中青在線、新華社

    編輯/ 劉盼盼 於璧嘉

    微信編輯/於璧嘉

    學習青年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編輯:吳蘊聰

相關焦點

  • 只為那一抹江中微笑 2019金科江豚守護行動即將啟幕
    如果你還記得那個耳熟能詳的口號「以美好守護江豚的微笑」,如果你曾經已經是一個為微笑精靈們帶去溫暖的守護者,那麼你對「江豚」一定會有一種特別的親近感。  2019年秋天,金科華東將再次出發,和南京江豚保護協會一起,帶你去探望深居在長江的精靈們,共同守護長江的微笑,將這一份美好進行傳遞和接力。
  • 八百裡滾滾長江,五千年盪氣迴腸
    長江(安徽段):八百裡皖江薈錦繡滔滔江水氣象萬千「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採。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長江,以雄偉的氣概,不遠萬裡從青藏高原流向東海。流經安徽段的 400 餘千米長江,串連著眾多河流與城市。
  • 守護東亞江豚|海水裡也有江豚
    我們可能都知道,長江裡有江豚。但我們可能不知道,海水裡也有江豚!(圖片提供:江豚保護志願者)在那裡,它們被喚作「海豬」。人們將它們分為印太江豚、東亞江豚和長江江豚。(圖片來源:南京江豚保護協會)但無論哪種江豚,有兩點卻成為古往今來的共識。
  • 守護東亞江豚|大海裡也有江豚
    我們可能都知道,長江裡有江豚。 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大海裡也有江豚! 其中,朝鮮沿海的就是東亞江豚。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⑩ | 安徽銅陵:江豚起舞,書屋暖人
    記者首站前往銅陵,在這裡,江豚和書屋兩類正在變得稀缺的東西得到了守護。【一段江,守護一群江豚】「開飯嘍!」張八斤吆喝一聲,向江裡拋了一把小魚,江豚們簇擁上來、爭相進食,壯碩的身軀靈活舞動。長江江豚嘴角一直是上揚的,如同在微笑。「要保護好江豚,留住長江的微笑。」張西斌說。200公裡外,南京也有一處夾江地帶。「江蘇有可能出現江豚嗎?」記者問他。
  • 瑞幸咖啡「江豚守護」主題店打造江豚戲水沉浸式體驗
    來源:證券日報近日,瑞幸咖啡「江豚守護」主題店開業。6月8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世界海洋日」,為提升人們對江豚保護的意識,增加長江流域生態平衡的關注,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瑞幸咖啡於武漢漢口江灘建立「江豚守護」主題店。「我們希望能夠以主題店的形式,幫助人們理解、意識到江豚保護的重要性,呼籲更多人參與江豚保護的行動。」瑞幸咖啡方面表示,「同時,『江豚守護』主題店還將為江豚保護教育活動提供活動場所。」
  • 江灘邊上來了群可愛的「江豚」,我已經吸到不肯走了!
    在重啟後的武漢漢口江灘邊,瑞幸「江豚守護」主題店悄悄開業。他們以環保為主題,通過藝術、公益等形式給大家科普江豚,想號召更多人加入到保護江豚,守護長江生態環境的行列中。「江豚守護」主題店選在6月8日開業,正是因為這天是很有意義的世界海洋日。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而守護江豚也是我們江城人的責任。下面就跟我一起走進這既有創意又有意義的「江豚守護」主題店,看看江豚的世界吧~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因為性情溫和,嘴部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而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它不僅是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
  • 瑞幸咖啡「江豚守護」主題店今天正式開業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6月8日消息,今天是世界海洋日,瑞幸咖啡位於武漢市江岸區沿江大道的「江豚守護」咖啡主題店正式開業。據悉,長江江豚是我國獨有的全球重要珍稀淡水鯨類物種之一,長江江豚天生上揚的嘴角是它的萌系標誌。瑞幸咖啡希望以此加入到了守護江豚的隊伍中,通過主題店向大眾展示江豚的世界。
  • 帶你走進八百裡皖江,乘著小船蕩漾在皖江上,喝特色的母雞湯
    這番形容意外地牽動了我的思鄉之情。在我的江南老家,也有一道類似的、以糯米為主角的風味小吃,只不過是甜口的。炒好的糯米,加入白糖、金桔餅,滾水衝出甜香四溢,俗稱「米海茶」。兒時正月裡到鄉下走親訪友,家家戶戶都會捧出一大碗招待小客人,我每次都要喝到肚皮滾圓才肯放手,連正經飯都顧不得吃了。
  • 圖片故事:守護「微笑天使」的長江漢子
    圖片故事:守護「微笑天使」的長江漢子 2021-01-04 11:39:55   來源:新華網
  • 2020 IVY海洋環保活動 | 守護海藍 保護江豚,我們仍在繼續!
    海洋生態環境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江豚保護工作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為之盡心竭力,付諸實際。通過對江豚的保護研究,呼籲大家自覺愛護海洋環境,共同守護好威海這片蔚藍、魅力、健康的海洋。對此,我校長期開展「海洋生物保護」這一課題開始開展海洋環境保護項目,向學生普及海洋保護基本知識,關愛海洋生物。
  • 點讚江豚守護人,3年時光守候「微笑精靈」
    長江的江面被風吹的皺起一層漣漪,這是位於長江三橋的橋墩處,江水因為碰到橋墩而水流減緩,迂迴往復,近岸處蘆葦齊肩
  • 帶你走進八百裡皖江,乘著小船蕩漾在皖江上,喝特色的母雞湯
    這番形容意外地牽動了我的思鄉之情。在我的江南老家,也有一道類似的、以糯米為主角的風味小吃,只不過是甜口的。炒好的糯米,加入白糖、金桔餅,滾水衝出甜香四溢,俗稱「米海茶」。兒時正月裡到鄉下走親訪友,家家戶戶都會捧出一大碗招待小客人,我每次都要喝到肚皮滾圓才肯放手,連正經飯都顧不得吃了。
  • 瑞幸咖啡「江豚守護」主題店今天正式開業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6月8日消息,今天是世界海洋日,瑞幸咖啡位於武漢市江岸區沿江大道的「江豚守護」咖啡主題店正式開業。據悉,長江江豚是我國獨有的全球重要珍稀淡水鯨類物種之一,長江江豚天生上揚的嘴角是它的萌系標誌。瑞幸咖啡希望以此加入到了守護江豚的隊伍中,通過主題店向大眾展示江豚的世界。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漁民上岸江豚「回家」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
  • 看到一頭江豚,可它再也不能微笑了……
    這是長江江豚,生活在長江流域裡的可愛動物,同時也是長江裡的食物鏈頂端生物。由於它們的長相像是在微笑,人們都愛稱呼他們為微笑精靈。可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看到的江豚卻不是現在這個可愛的模樣。江豚屍體四十米處有迷魂陣與採砂船,漁政獲得志願者消息後第一時間趕來處理並清理迷魂陣。據了解,每年鄱陽湖豐水期和枯水期是江豚容易死亡的高發期,豐水期的捕撈活動和航運作業比較多,容易對江豚造成誤傷,給江豚的生存帶來威脅;而枯水期水位下降,江豚在覓食過程中容易擱淺,導致死亡。
  • 長江江豚守護者:願留住母親河的「微笑天使」(圖)
    站在長江邊上,湯繼虎的目光凝視著滾滾波濤,搜索江豚的身影。「到了要變天的時候,江豚就活躍在岸邊遊泳、覓食,所有動態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別是它把魚攆出水面,躍起來吃魚的瞬間,那是最美的時刻。」說完這句話,這位江豚「保鏢」的神情瞬間變得溫柔。
  • 長江江豚守護者:願留住母親河的「微笑天使」(圖)
    站在長江邊上,湯繼虎的目光凝視著滾滾波濤,搜索江豚的身影。「到了要變天的時候,江豚就活躍在岸邊遊泳、覓食,所有動態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別是它把魚攆出水面,躍起來吃魚的瞬間,那是最美的時刻。」說完這句話,這位江豚「保鏢」的神情瞬間變得溫柔。
  • 「不想看到江豚再步白鰭豚的後塵!」
    這是「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看到的溫情一幕。 「這頭年齡比較小呢,才5個月,偶爾還會被『爸爸』欺負!」聊起江豚,丁澤良臉上總是帶著笑意和疼惜。他說,今年7月它哥哥「貝貝」剛剛結束網箱生活,已經回歸到了自然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