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莊的變化比女孩子翻臉還快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讓豆豆都快認不出自己的城市了
可就在這繁華的市中心
竟然「沉睡」著一條百年老街
你,知道嗎?
民生路,位於石家莊市中山路以南,裕華路以北,東起建設大街,西至勝利大街。可謂石家莊市正中心的一條路了。每天來來往往很多人,有上班的、有來吃飯的、有回家的,但是你們有想過,腳下這條路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嗎?
百年歷史
探尋石門「老根」
民生路,是石家莊現代城市起源地之一,也是僅存的歷史價值較高的老街區。是石家莊最早的老街道之一,建設時間可追溯到上世紀初,聚集了本地和遠道而來的商人,熙攘成市,是老石門早期最繁華的商業街。如今它以一種陳舊的、民國風情的姿態,向我們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歷史。
民生路幾經改名,最初為公興存街,1928年更名為延闓街,1937年日軍侵佔石家莊後,為達到長期佔領的目的,大量更改石家莊的街名,將延闓街與鑫花街合併成為共存街。1946年共存街更名為民生街,為了統一石家莊街道命名原則(東西為路,南北為街),1978年正式更名為民生路並沿用至今。
漫長歲月
記憶中的民生路
1930年,石家莊第一家民營電影院——石門聲光影院誕生於延闓街(民生路前身)
在聲光影院的對面,是久負盛名的民生旅館(復建後稱為民生客棧)。這裡常年住著來自井陘的煤商、焦炭商和木材商。據了解,修建於清末,有晉中建築風格。它是石家莊由農村轉為城市過渡時期的代表性建築物之一。
在米家樓的西側、民生路北一巷6號是著名的常家院。它是民生路上的「舊客」,曾在日軍侵華期間被時任石門市長的日本人山口據為己有,被稱為「山口公館」。
走出常家院,穿過一座小石橋,迎面便是萬字會樓,據說為清末時期一愛新覺羅氏貴族所建。該樓體在高空俯視時,呈現出一個繁體的「萬」字,故此得名。
虛影重現
歷史遺蹟「復活」
由於拆遷,許多遺址如今已經看不到了。所以在市政府、文物局的指導下,以原民生路為中軸線設計了「民生路歷史文化長廊」。這才得以讓曾經的民生路再次「復活」。
穿越青紅磚相間的拱門,米家樓、常家院、萬字會樓等歷史建築羅列在兩側,陳設布景都很用心,走在古青色石板鋪排的小路上,仿佛穿越回了民國。
走過拱門,米家樓出現在左側,米家樓是煤市街上的標誌性建築。據說是一個米姓的煤老闆所建,整體建築與布局均衡對稱,顯示出建房主人祈求生意興隆、富貴平穩的心理追求。
緊接著,一座小院出現在眼前——常家院。建於民國初期,是石家莊百年「十大歷史建築」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改名民生紫砂藝術館,用於舉辦一些藝術展。
再往裡走,映入眼帘的是民生旅館,斑斕的房頂顯得十分亮眼。因為緊鄰煤市街和火車站,這裡經常匯聚著各地的生意人,也正是因為有了這裡,才使得百年前的石家莊變得如此繁華。
聲光影院,是石家莊最早的電影院之一,放映影片以無聲片為主。顧客也大多都是達官貴人、生意人,還有警察和舊軍隊的一些軍人。蔣介石曾在這裡召開過紀念孫中山逝世大會,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紅星影院。
穿過一個石橋,便可以看到這條街上唯一原樣保存的老建築——河北會館。遲遲不動它,是因為它太古老、太龐大、太有保存價值了。上下一共十四間,在民國時代也算是最好的建築之一了。
但是提起河北會館,大家還會想到另一個頗有屈辱感的名字,日本憲兵司令部。日軍攻佔石家莊後,第一眼就看中了它,進而選為駐軍司令部。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日本人發行的明信片中,就有它的身影。
門牌上的字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模糊不清,但那段屈辱的歷史,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深的銘記...
除去幾座修建的歷史名跡,這裡還有飯店和酒吧。坐在民國風格的飯店裡吃飯,想必也別有一番風味吧。
逛完這段民生路,人跡罕至。看著街口這棵老樹,好想問問它,如今有幾分百年前的虛影繁華。
高樓崛起
現代化城市登場
整個民生路如今被分為東西兩段,如果說西段用民國風格的建築,體現了石家莊歷史文化的話,東段則用高樓大廈展現了如今國際莊的繁華。
在民生路北側,一座座新建設的高檔小區仿佛在告訴人們,哪怕過了百年,這裡依舊是石家莊最繁華的地區之一。
辰食記、深夜食堂、解憂雜貨店等等幾個網紅餐廳,也是每天吸引著大量的吃貨前來拍照打卡
建設繼續
打造城市歷史品牌
依據市政出臺的《石家莊市旅遊業「十三五」規劃》,石家莊主城區將打造全省旅遊休閒中心,重點開發七大城市旅遊品牌,名為「百年石門」城市歷史品牌則是其中之一,民生路為重點打造的項目。
在民生路的南側,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石家莊最老最大的城中村——休門,也已經進入改造階段,想必在不久的將來,民生路上又會多一個感受城市發祥歷史的知名景點。
人人都說
石家莊是火車拉來的年輕城市
但是城市越新,人們對老街就越依戀
民生路是僅存的一處
基本保持百年老城原貌的街區
能留下的一定要珍惜
讓這裡成為石家莊的文化名片
不要再讓別人吐槽,石家莊沒有歷史
#今日話題#
每一座城市都是有記憶的
關於石家莊
給你留下過什麼深刻記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