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 | 探訪民生路:從繁華到落寞,只相隔一條街的距離

2020-12-16 上遊新聞

渝中最重慶消息,像這樣的地方,民生路有很多:路邊小攤的旁邊,是周恩來和民主人士曾經往來的地方;再往前走上一段,是三聯書店在重慶的舊址;不起眼的巷子深處,是農工民主黨重慶市委成立之地……

民生路的前世今生

民生路起於民權路,先向北後向西,曲折而行,止於中山一路和金湯街,由當年的米亭子、雜糧市、武庫街、售珠街、勸工局街、楊家什字、方家什字等合併而成。民生路是重慶著名的「三民」路之一,另外兩條是民族路、民權路,緣於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

抗日戰爭爆發前後,重慶被國民政府內定為抗戰的後方基地(不久後就定為陪都),佔據重慶的劉湘對城內街道進行了一次大整合,並重新命名。考慮到「中央」入川已成定局,倒不如灑掃庭除,以示歡迎「中央」遷渝,於是 「三民」路得以遺留。

當年重慶城內修築公路,從七星崗進城後,沿民生路直達市中心。後來有了臨江路,去市中心不必再經民生路,街巷才顯得冷清了些。不過,民生路上依然店鋪林立,名流雲集,從遺留的眾多古蹟中,依見曾經的輝煌與榮耀。

新華日報社舊址:

茫茫黑夜裡的一盞燈塔

在民生路由北向西的拐彎處,有一棟三樓一底、灰白相間、磚木結構的民國建築,人民群眾稱之為國統區「茫茫黑夜裡的一盞燈塔」,毛澤東譽之為「共產黨另一方面軍」。它就是《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

《新華日報》於1937年10月籌備於南京,1938年1月11日正式創刊於武漢,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報社遷重慶。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國民黨當局查封。

《新華日報》在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存在的9年零1個月又18天中,長達8年多的時間是在重慶出版。

這棟老式建築,曾是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共領導開展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場所,章伯鈞、沈鈞儒等知識界朋友曾在二樓受到親切會見。更有無數仁人志士在這裡,為這份輝煌的報紙拋過頭顱、灑過熱血。

如今在和平年代,這棟老式建築早已安靜成一段歷史。門口,沿街叫賣的報童已換作了匆忙的行人。陽光透過黃葛樹的枝葉,落在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的「新華日報」大字上,不禁領略到那動亂時代中堅信共產主義追求光明的激情。

若瑟堂遺蹟:

隱藏在黃葛樹下的信仰

若瑟堂始建於1893年,因奉大聖約瑟做主保得名。從一個正對街道的梯坎的走下去,只見若瑟堂連同它的基督十字,若隱若現在高大的樹木之間。若不是在路邊仔細辨認,定不會輕易發覺這一處教堂的存在。

據史料記載,1913年,為了反對袁世凱稱帝,楊滄白和熊克武響應其他地方的討袁救國軍,宣布重慶獨立。失敗後,由於重慶城已經被黔軍佔領,城門出不去,楊滄白逃往若瑟堂中避難。

如今的若瑟堂,是一座搖搖欲墜的鐘樓,出於安全考慮謝絕參觀。牆上的爬山虎努力地向上攀巖著,似乎要蓋住整個牆面和浮雕。破敗的教堂陷在高樓中,兩邊的副塔原來懸有洋鍾,上面的五角星據說是文化大革命時貼上去的。

整座教堂只有一層還開放著,堂內兩排大柱託著乳黃色廳頂,華燈高懸,燭光交映。彩塑耶穌、聖母、若瑟像立於正中央,兩壁上是十四耶穌苦修油畫像。常有一些老人在裡面做禱告,默默訴說著自己的信仰。

淹沒在歷史中的地方

民生路17號有幾間不起眼的房子,原是中國民主同盟機關報——《民主報》的創立之地。張瀾主席、李公樸、周新民、梁漱溟、沈衡老、鄧初老等民盟的許多同志,都曾為報紙經營嘔心瀝血。

已經拆除的原民生路73號,原是三聯書店舊址,由當年「重慶生活」「讀書」「新知」三家書店聯合經營。三聯書店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影響了新中國幾代人群中的知識分子。

喜歡民生路,正是喜歡這些隱藏在高樓下的古蹟、守著輝煌的低調,喜歡它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凋零之美。走在民生路安靜的街頭,左腳繁華,右腳落寞。一步一步走下去,任由靈魂旅遊,終究不懼時空。

原標題:探訪民生路:從繁華到落寞,只相隔一條街的距離

相關焦點

  • 美食城關門整頓主街商家頻換 合肥女人街人氣下跌繁華不再
    也就是說,七桂塘街區是一個片區的總稱,而女人街是其中一條街道;因為不少市民習慣性把這個片區稱之為女人街,這種說法其實是片面的。女人街夜市女人街夜市其實是個小小的巷子,距離很短,位於女人街的東邊,連接女人街和七桂塘主街,主要業態是美食和服飾,服飾大多是女性產品,攤主會根據季節調整產品。
  • 重慶珍檔丨上新街 藏著一條八百年歷史的「絲綢之路」
    早於上次南山之行,觸摸妹就發現了上新街這一處的老重慶景貌,就想著來探訪一下,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得古道一條,它位於重慶市南岸區,起於龍門浩碼頭,以上坡路為主,「上新街」則是上浩新街的簡稱。這裡曾是南岸的中心,但隨著時間、發展變遷,中心轉移到南坪,上新街曾經的繁盛才慢慢走向了衰退。
  • 重慶珍檔 | 百年老照片 留住中山路江北城舊模樣
    {"title":"重慶珍檔 | 百年老照片 留住中山路江北城舊模樣", "url":"https://www.cqcb.com/hot/2020-06-09/2510430.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hot/2020-06-09/1c96d8063c40e1d2addcf5dd35b1528e.jpg
  • 重慶珍檔 | 重慶老渡口的百年滄桑
    駛離彼岸的渡輪南濱路因為有著天然的水運之便,到了清朝的乾隆時期,這一片自然而然就成了匯集了眾多貨運繁忙、人流匯集的重要碼頭。碼頭在重慶被親切地稱之為「渡口」,可能是一條由江岸邊伸往水中的長堤,也可能是一排由岸上伸入水中的樓梯,或是人造,抑或是天然形成。在渡口,用輪船過江叫「輪渡」,渡輪在重慶還被親切地稱呼為「過河船」,是老重慶人飛渡長江、穿行南北的交通必需品,是「老重慶」的標識之一。
  • 堪比重慶八一路「好吃街」-江蘇泰興星火路
    簋街,是北京最著名的一條特色小吃街,愈夜愈繁華八一路,是重慶最聞名的一條「好吃街」, 愈夜愈火爆。星火路,是泰興最有名的一條美食夜宵街,愈夜愈熱鬧。星火路,東西長約一公裡,一般東到潤泰路,西到濟川路,如今已經改名叫鼓樓路,但大家還是習慣稱呼星火路,因為它已是泰興市民心裡「第一美食街」的代稱。
  • 重慶南濱路:一條街映照一座城
    這是一條18公裡長的濱江大道,開街20年,重慶南岸區南濱路從最美濱江路、美食一條街到如今的城市文化新名片,不斷完成著蝶變升級,映照出一座城市的成長壯大和理念新變。最美濱江路遭遇發展之困南濱路修建於1998年。
  • 重慶珍檔 | 老重慶,這些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2001年11月,《生活秀》在重慶拍攝,也曾在厚慈街取景拍夜戲。從厚慈街東面街口進入,到守備街西口(其中十八梯穿插其間),長約一公裡的街上演繹了今日重慶下半城的繁華,如果說十八梯呈現的是一種傳統的市井生活,那麼這一段街渲染的就是現代場鎮的集市風貌。守備街守備街是古時駐守重慶的中營守備署。
  • 魯山:規劃「小吃一條街」 提振經濟保民生
    8月6日晚夜幕降臨時分,在魯山縣健康路的一處路段上,霓虹燈閃爍,路口一端高大的門樓上,「健康路特色小吃街」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穿過門樓往裡走,近20輛乾淨衛生、時尚漂亮的流動式餐車一字排開;「特色炒河粉」、「長沙臭豆腐」、「重慶牛肉小面」等各種地方小吃琳琅滿目;食客們熙熙攘攘,不時駐足挑選美食。整條街上充滿了濃濃的人間煙火味,也為魯山縣城新增了一道靚麗的街景。
  • 民族路:一條寫滿故事的美食街,沒走過這條街,不足以談內江!
    內江市市中區民族路:一條蜿蜒起伏的古街,東漢時期,為漢安縣在化龍山麓建縣的治所,升秀街、迎恩樓街、吳家山街、舊縣腦街
  • 哈爾濱市:文昌街 香濱路 民生路將封閉
    黑龍江新聞網訊記者2日從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為配合文昌街立交改造工程和香濱路立交改造工程的施工,保障施工順利進行及交通安全,降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從3月15日起,將陸續封閉文昌街、香濱路和民生路的交通,並對該區域交通流量進行調整。
  • 一條白象街,半部重慶史!
    人們都說,一條白象街,半部重慶史!一晃一個世紀過去了,白象街的富態成了老一輩人心中的珍貴記憶。在他們心目中,白象街一直都是重慶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其實,當我們走在白象街時,抬頭仰望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就知道曾經的白象街是多麼的繁榮,在那時有「東方華爾街」的稱號,是重慶最早的CBD,同時還是重慶母城文化的發源地。然而,時過境遷,隨著城市中心的變遷,白象街沒能一直持續往日的輝煌,甚至落下衰敗、破舊、貧窮的標籤。
  • 從繁華商圈到宜居花園,只差一個「街口」!
    ,我區對工程沿線的16個路口,尤其是西寧路口等5個重要節點進行車道、燈控等優化改造,有效緩解了這裡塞車的現象,還給了廣大市民一條路景相融的城市道路。一旁的父母點頭回應:「好好好,明天我們帶上爺爺奶奶到那邊散步去!」
  • 探訪臺北牯嶺街:給心靈留一條回家的路
    牯嶺街是臺北的一條舊書街。「走!到牯嶺街逛舊書攤。」當年臺北人的時髦語言,道盡了牯嶺街昔日的繁華與榮光。於是,以牯嶺街為中心,漸漸蔓延到廈門街、福州街、寧波西街等相鄰街道,處處都有人設攤開店,販賣過期雜誌、漫畫、月曆,用過的教科書、各種雜書,乃至絕版書、線裝書、手抄本等等。
  • 重慶珍檔 | 鹽幫幫規、拾金不昧…… 透過銅梁古匾,看兩百多年門楣...
    (原標題:重慶珍檔 | 鹽幫幫規、拾金不昧…… 透過銅梁古匾,看兩百多年門楣梁柱間的故事)
  • 重慶堪稱完美的小吃街,匯聚了各地美食,能把人吃到走不動路
    說到重慶的小吃街,大多數遊客都會想到的是解放碑周圍的八一好吃街、較場口夜市,而忽略掉重慶觀音橋的那條堪稱完美的小吃街,它將中國各地的美食匯聚一堂,超級好吃,能把人吃到走不動路。這裡的一條小吃街全名叫做觀音橋好吃街,雖說它的名字裡面帶有「街」字,但它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棟樓的二層,是一個全國小吃美食聚集地,有廣東的牛雜、東北的烤冷麵、長沙的臭豆腐、重慶的酸辣粉、成都的冒菜等,層出不窮,讓窮鬼都眼花繚亂了。
  • 重慶堪稱完美的小吃街,匯聚了各地美食,能讓人吃到走不動路
    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小吃街,如成都的錦裡、西安的回民街、南京的夫子廟、上海的南京路、瀋陽的中街等等。說到重慶的小吃街,大多數遊客都會想到的是解放碑周圍的八一好吃街、較場口夜市,而忽略掉重慶觀音橋的那條堪稱完美的小吃街,它將中國各地的美食匯聚一堂,超級好吃,能把人吃到走不動路。
  • 南京商圈興衰比照發人深思——繁華的新街口 落寞的山西路
    二是山西路—湖南路商圈的老牌商場山西路百貨,將被拍賣。兩家商場的命運,也顯現著兩個商圈的現狀:新街口依然熱鬧非凡,而繁華程度曾堪比新街口的湖南路,落寞已久。湖南路經歷「失落的十年」湖南路商圈承載了一代南京人的記憶。「上小學中學時,經常打著買教輔書的藉口拉著家人去逛湖南路。
  • 不是古村落的菸袋斜街怎樣4次繁華從高端到平民化,直至落寞
    在南鑼鼓巷發跡之前,它對面一條390米的胡同,菸袋斜街,卻曾經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最初,菸袋斜街是典型的為貴族官宦服務的高檔商業區,高端大氣上檔次。像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奢侈消費一條街。比如會賢樓、慶雲樓會館林立,平民百姓沒錢也沒資格涉足的。現在走在這條窄窄的巷子,依然可見當年酒樓的氣派與典雅。
  • 被遺忘的民生路!沉睡在市中心百年,如今卻變了模樣
    民生路,位於石家莊市中山路以南,裕華路以北,東起建設大街,西至勝利大街。可謂石家莊市正中心的一條路了。每天來來往往很多人,有上班的、有來吃飯的、有回家的,但是你們有想過,腳下這條路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嗎?百年歷史探尋石門「老根」民生路,是石家莊現代城市起源地之一,也是僅存的歷史價值較高的老街區。是石家莊最早的老街道之一,建設時間可追溯到上世紀初,聚集了本地和遠道而來的商人,熙攘成市,是老石門早期最繁華的商業街。如今它以一種陳舊的、民國風情的姿態,向我們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歷史。
  • 合肥女人街人氣一落千丈 地鐵商業圈能否重振昔日的繁華
    我愛鋪網訊 提起三孝口,就不得不提女人街,它是承載著合肥記憶的一條小街,這裡曾經是女人們的「淘寶聖地」。而,改造過後的女人街,卻再也不復過去的輝煌。隨著地鐵2號線開通倒計時,三孝口是地鐵2、5號線的交匯處,以地鐵的便利為契機,衰落的女人街又能否重振昔日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