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世界:按照法國年鑑派史學大師布羅代爾的解釋,世界經濟是在全球形成一個經濟整體的情況下,地球上一個部分的經濟。一個經濟世界有三個組成要素:首先,它佔據著一個特定的地理空間,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個經濟世界總要有一個或幾個中心;第三,每個經濟世界都分解為延續的區域。
新興工業化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工業迅速發展,產業結構變化顯著,製成品在出口所佔比重迅速上升,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人均收入較高的發展中國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國人口統計學家阿爾弗雷德·索維提出的,它作為一個新的世界統治範疇使用,泛指戰後新建的不結盟國家, 逐漸的第三世界被用來泛指西方發達國家以外的發展中國家。
-----------------------------
1952年8月14日,法國經濟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阿爾弗雷德·索維(Alfred Sauvy)在《觀察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第三世界」。
冷戰時期,一些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為表示並不靠攏北約或華約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詞界定自己。
毛澤東在1974年2月22日同尚比亞共和國總統卡翁達談話中曾提出: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除了南非,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眼下「第三世界」這個詞主要指那些具有很小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
第三世界國家大多數都有著沉重的歷史,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弱小的他們承受著被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和剝削。但正因為有不屈服、敢於抗爭,才有了現在的第三世界國家。在兩級陣營裡,為維護世界的和平獻出了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