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為中心,世界由19個「部落」組成,能想像嗎?
美國《新聞周刊》日前以「世界新秩序」為題,發表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版圖。在這張地圖上,各國重新排列組合,中國的位置居於中部,最為顯要,並以鮮豔的橘黃色填充,頗為醒目。
這張地圖不以各國主權下的領土為界,而是按照人種、文化、宗教等來劃分。原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由27國構成的歐盟以及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第三世界」,在新地圖中均被「淘汰」掉,「北美聯盟」、「中央國家」、「橄欖共和國」等新生19個「部落」取而代之。
為什麼要重新繪製世界格局?「世界新秩序」的依據是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這篇報導的撰稿人、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喬爾·科特金。
北美同盟
成員:美國和加拿大
橄欖共和國
成員: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希臘、義大利、馬其頓、黑山、葡萄牙、斯洛維尼亞以及西班牙
自由主義者
成員: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墨西哥以及秘魯
玻利瓦爾共和國
成員:阿根廷、玻利維亞、古巴、厄瓜多、尼加拉瓜以及委內瑞拉
獨立國家
成員:巴西、法國、印度、日本、韓國、瑞士、以色列。
馬格諾比安地帶
成員: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以及突尼西亞
新漢薩同盟
成員:丹麥、芬蘭、德國、荷蘭、挪威以及瑞典
新土耳其帝國
成員:土耳其、土庫曼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
邊界區域
成員:比利時、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匈牙利、冰島、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以及英國
狂野中東
成員:阿富汗、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
城市國家
成員:倫敦、巴黎、新加坡以及特拉維夫
俄羅斯帝國
成員:亞美尼亞、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俄羅斯聯邦以及烏克蘭
中央國家
中國 韓國 日本 新加坡
橡膠地帶
成員: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以及越南
幸運國家
成員: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泛阿拉伯
成員:埃及、約旦、科威特、巴勒斯坦領土、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葉門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成員: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金)共和國、衣索比亞、加納、肯亞、賴比瑞亞、馬拉威、馬裡、莫三比克、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蘇丹、坦尚尼亞、湯加、烏幹達以及尚比亞
大伊朗
成員:巴林、加薩走廊、伊朗、伊拉克、黎巴嫩以及敘利亞
南非帝國
成員:波札那、賴索托、納米比亞、南非、史瓦帝尼以及辛巴威
●作者簡介 喬爾·科特金
全球公認的未來學和城市問題研究權威,倫敦列格坦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也是《華盛頓郵報》《華爾街雜誌》《美國企業界》《福布斯》和《洛杉磯時報》等媒體的專欄作家。
繪製初衷
格局需要重新定義 「金磚四國」概念過時
為什麼要繪製這樣一個全新的世界格局地圖?
喬爾·科特金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幾百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地圖描繪被政治定義過的邊境,但是現在似乎已經到了拋棄這些觀念的時候了。」
他說,在全世界,部落關係的甦醒正在創造更複雜的全球聯盟。曾經通過外交定義的邊界,現在則要靠歷史、種族、宗教以及文化來劃分。
喬爾進一步向記者解釋說,世界從有史以來就是持續變化著的,而過去根據歷史、政治劃定的國家疆域和政治聯盟,並不能體現當今世界經過多年演變後形成的全新的格局。
他舉例說,冷戰之後,原來以美國和蘇聯為基礎結盟的國家聯盟已失去意義;「金磚四國」也由於4個國家歷史、文化背景相去甚遠,中印兩國迅速崛起而愈發顯得「牽強」。
「因此,我們需要以一個更靈活、更合時宜、更現實的全新方式,去重新審視、劃分世界。」他說。
喬爾說,這只是一張抽象的圖,更精準的世界新地圖預計在明年繪製出來。
目前,這篇報導被《今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印度時報》等知名媒體廣為轉載,在國外的網絡上,東歐、土耳其等地區網友紛紛發表評論,對新秩序提出的「橄欖共和國」、「邊界區域」、「新土耳其帝國」等新生名詞的叫法頗感興趣,並稱「在新構架的提出下,世界新秩序即將產生」。
版圖解讀
「中央國家」
中國正在日益崛起 成遠近諸國參照系
在《新聞周刊》這張新的世界地圖上,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地區因同文同種,被劃為 「中央國家」。報導指出,儘管中國在未來10年內仍無法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毫無疑問正在日益崛起。
更為有趣的是,在整篇報導對中國以外的所有集團國的定義和描述中,也多次提及中國,使中國以「輻射」發散狀成為遠近諸國的參照系。
比如,文章在介紹日本時說,「日本已經被中國取代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在描述印度時說,「其家庭收入僅及中國的1/3」;在介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時如此描述:「自然資源豐富,已經吸引了中國、印度、北美等資金充裕國家的青睞」……
那麼,為什麼把中國定義為「中央國家」,並單獨劃分為一個部落呢?
對此,喬爾解釋說,而之所以稱之為「中央國家」,與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力,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和世界影響力密切相關。
喬爾在1992年撰寫的《兩大部落的崛起》一書中預測說: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如巨龍般,迅速崛起和騰飛在世界的東方!這位美國學者10多年前的一個預言,如今成為現實。
分割「第三世界」
130個發展中國家 劃分成七大部落
根據喬爾的分析,原來由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的130多個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第三世界」,現在因為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大國的崛起,也被重新分割成七大部落。
中國成為「中央國家」;印度、巴西以獨立的姿態出現在「獨立國家」集團中;非洲、拉美地區則按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及意識形態的區分,被分為「南非帝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馬格諾比安地帶」、「自由主義者」和「玻利瓦爾共和國」。
「北美同盟」
人口、文化背景相同 聯手打造「頭號強權」
喬爾介紹說,根據新的劃分方式,原來以美國為首、由西歐和北美的主要發達國家組成、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新的世界版圖中被拆分為「北美同盟」、「新漢薩同盟」、「橄欖共和國」和「邊界區域」。
他解釋說,之所以把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在經濟、人口以及文化方面存在許多共同之處。喬爾還說,兩國將聯手打造美洲大陸的「頭號強權」。
三分歐盟
按經濟發展和文化根源 重新組合
歐洲也打破了原有歐盟的框架,依據各國的歷史文化根源和經濟發展特點,重新組合成三大聯盟,分別為以德國為首的「新漢薩同盟」、以英國為首的「邊界區域」和希臘、義大利帶領下的「橄欖共和國」。
「新漢薩同盟」的德國和丹麥、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由於共享日耳曼的文化根源,以及在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方面均排在歐洲前列被劃為一體。
而義大利、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因在貧困率、GDP等每個類別的標準都遠落後於北歐國家被分為一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冰島等因在經濟實力和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衰退,也淪為了歐洲「邊緣區域」。
專家觀點
分散「第三世界」不科學 須警惕西方「捧殺」中國
對中國在這張新地圖上「中央國家」的地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認為,恐怕是西方「捧殺」中國的一貫做法。
中國、印度的快速經濟增長雖然在剛過去的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突出,使兩國以一個迅速崛起的態勢令歐美國家刮目相看。
朱鋒說,兩國的發展狀況目前仍處於發展中國家的狀況,它們在經濟發展和國際事務上的崛起,只能看作是進一步拉動了新興政治力量和經濟體的發展和壯大,增強了「第三世界」國家在世界體系中的分量和作用,把兩國從「第三世界」中剝離出去,缺乏科學依據。
從自身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兩國都仍屬於發展中國家。「中國要成為世界領袖,要走的道路還很長。」 朱鋒表示,中國在金融危機中表現出的強大的經濟增長力值得肯定,但我們也應警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於自身的利益目的,「捧殺」中國。據《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