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縣磨市鎮:五保老人喜搬新家

2020-12-13 新湖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30日訊(通訊員 鄭華) 3月29日早上八點多鐘,天還下著濛濛細雨,磨市鎮王官橋村扶貧工作隊長陳衛平、聯村幹部鄭懷邦及村支部書記王軍一行人就從村部出發了,今天他們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幫村裡的五保戶王考文搬家!

王考文是村裡的五保戶,因為沒有什麼經濟來源,修不起房子,他一直住在多年前修建的土坯房裡,因年久失修,房屋牆壁已出現裂縫,房頂也有破損。村裡擔心他住在裡面不安全,勸他搬到村裡為五保戶專門修建的集體安置房裡,但老人說這房子他已經住了幾十年了,住習慣了,執意不肯搬走。村委會及工作隊就再三上門勸說,分析利弊,可謂是「三顧茅廬」,終於說服了老人家。

當天,村裡一行人來到王考文家中後,就開始馬不停蹄的投入了搬家工作,有的幫忙收拾鍋碗瓢盆,有的幫忙打包床單被褥,有的幫忙抬桌子椅子等家具,儘管當天下著小雨,溫度較低,大家仍然井然有序的忙碌著,齊心協力幫助王考文搬進了新家。看著新家整潔的牆壁和乾淨的地面,老人高興的合不攏嘴,直說:「現在的政策好啊,多虧了村裡的關心,我才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

[責編:楊年貴]

[來源:石門縣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石門縣歷史沿革
    全縣轄11個鎮、8個鄉:楚江鎮、蒙泉鎮、夾山鎮、易家渡鎮、新關鎮、皂市鎮、維新鎮、太平鎮、磨市鎮、壺瓶山鎮、南北鎮、二都鄉、新鋪鄉、白雲鄉、三聖鄉、子良鄉、所街鄉、雁池鄉、羅坪鄉。縣政府駐楚江鎮楚江路。澧、渫、沱、道4水流貫境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壺瓶山,主峰海拔2098.7米,為湖南省第一高峰。礦產資源有磷、煤、鐵、雄黃、矽砂、石灰石、石膏等。
  • 石門縣健康扶貧拔窮根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5日訊(楊力菲 陳曾蓉)磨市鎮位於石門西北山區,18個行政村平均海拔都在600米以上。據統計,鎮裡建檔立卡貧困戶1839戶,5348人。過去村裡窮,因為沒通路、沒產業;現在窮,更多是因病致貧、返貧。 近日,「農民健康行」採訪團一行來到石門縣磨市鎮。走進磨市鎮中心衛生院,大廳裡多處擺放著白底藍字的健康扶貧明白卡。
  •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
    東起紅土社區與永興街道接壤,南與寶峰街道隔河相望,西至七松鐵路大橋,北與新關鎮新…[詳細]紅土社區二天門社區荷花社區老西門社區觀山社區渫陽社區雙紅社區龍鳳社區閆家溶社區永興街道43072600265km2  永興街道由雙溪
  • 五保老人吃上「愛心私房菜」
    茂名網訊 化州市義工協會義工,近日來到長岐鎮新豐村委會黃沙村,開展「愛心私房菜」活動,活動對象是80歲的五保老人李亞華。當天上午,義工們帶著餐飲食材到達新豐村委會,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來到五保老人李亞華的家中。義工們主動上前關心、慰問老人,與老人聊天,對老人噓寒問暖,幫助老人購買生活用品,替老人打掃室內外環境衛生,並將帶來的餐飲食材一一取出來,分工合作洗菜做飯,最後與老人共享愛心私房菜。
  • 富錦 敬老院老人住新家
    富錦 敬老院老人住新家本報訊(丁兆勇)日前,筆者在不久前剛剛投入使用的富錦市中心敬老院特護樓看到,老人們正在其樂融融進行著娛樂學習活動,電視是液晶的,家具也是新換的,原來吃飯都是老人自己上食堂打飯吃,現在都是由敬老院的服務人員直接送上樓。
  • ...人文管理譜新篇——記2018年度全國人文管理創新醫院石門縣中醫...
    石門縣中醫醫院大樓全景。張 笛從人滿為患到井然有序,從住院條件差到酒店式標準化服務,從無頭蒼蠅般樓上樓下跑到智慧醫院「一鍵」解決……石門縣中醫醫院,這座幾乎與新中國同年歲的縣級中醫醫院終於駛入發展快車道。
  • 石門縣磨市鎮:科學養殖下鄉 引領全民創收
    養蜂技術培訓現場 據悉,這次培訓是由磨市社區和石門縣磨崗隘養蜂專業合作社共同組織的。磨市社區於2016年開始發展養蜂產業,2018年正式申辦了石門縣磨崗隘養蜂專業合作社,由社區具有養蜂經驗、有技術的專業人員入股資金註冊,8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部分群眾為合作社社員。
  • 【2015湖南媒體山南行】山南貢嘎縣:手執轉經筒的五保老人幸福生活
    貢嘎縣五保集中供養服務中心總投資4803萬元,於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真正實現了五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20載漢藏深情,湖南共派出7批援藏幹部先後趕赴西藏山南地區,以山南為家,讓芙蓉花與格桑花在雪域高原上並肩綻放。今年,正值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也是湖南援藏20個年頭,為全面反映湖南對口援藏工作成就,紅網時刻新聞記者深入山南地區採訪。從今日起,紅網推出2015湖南媒體山南行系列報導。
  • 煙臺:2016「孝口福」助力55名五保老人「吃嘛嘛香」
    醫護人員為五保老人免費安裝義齒醫護人員為五保老人免費安裝義齒煙臺市慈善總會和煙臺市口腔醫院聯合開展的「孝口福」關愛無牙老人慈善救助項目,歷時八個多月時間昨天圓滿結束,為全市55名無牙頜五保老人免費安裝上了義齒。昨天一大早,煙臺市口腔醫院10名醫護人員從醫院出發前往萊州,萊州市朱橋敬老院75歲的五保老人趙春勝特別高興,經過醫護人員的反覆調試,他終於擁有了一口舒適、好用的義齒,再也不用為吃不了硬食物而犯愁了。
  • 疫線「智繪」春耕圖—石門縣省市科技特派員助力春耕復產紀實
    2月23日,盛孝前在磨市鎮橫浦村指導板慄嫁接。2月23日,村民們橘園「蹭課」。紅網時刻常德3月6日訊(通訊員 盛青平)正值春光好,不誤農耕事。今年,家住長沙的石門縣科技副縣長、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團長龔吉軍沒有回去過春節,而是和家人一起留在了石門。節後,他積極奔走於三聖、磨市、壺瓶山等多個鄉鎮,踴躍為春耕復產獻策出力,率先帶動了「助農小分隊」的工作熱潮。
  • 金澤鎮育田村動遷老人搬入「新家」啦~
    金澤鎮育田村動遷老人搬入「新家」啦~ 2020-07-03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8家!涉及3個街道!蕭山這些「溫暖的家」,完成升級
    這兩天,頤樂養老集團臨浦分園的老人們正樂呵呵地搬入新家。臨浦鎮農村五保供養服務中心,經過3個多月改造提升後,將之前供養的60多位老人重新接回了家。除臨浦鎮五保供養服務中心外,新街鎮和瓜瀝鎮兩家五保供養服務中心也於去年12月完成改造,將於近期分批接回之前供養的老人,並逐步實現對全區農村困難老人的集中供養。
  • 湖南發生一起事故,一老人趕公交被慘遭碾壓,位置在常德市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磨市鎮南嶽寺村附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中巴車在停車上客時,由於駕駛員的粗心,導致一名老人還沒有來得及上車就被中巴車給碾壓了,現場畫面讓人揪心。從事發時的畫面可以看出,事發前有三名老人站在路邊候車。中巴車到達後,兩位老人走得比較快,先行上了車。
  • 石門縣暑期「快樂旅遊」活動正式開始
    本網訊 (通訊員 王建平)8月11日,2020年石門縣消費季「快樂旅遊」活動啟動儀式在縣全民健身中心廣場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蕾宣布2020年石門縣消費季「快樂旅遊」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從8月11日持續到10月8日,圍繞「神奇壺瓶山,唯美石門縣」的旅遊形象定位,以宣傳推介石門旅遊景區景點和旅遊線路為核心,藉助暑期和「十一」黃金周,通過開展以「快樂消費•幸福石門——快樂旅遊」為主題的消費季活動,提升石門旅遊人氣,提振旅遊市場信心,拉動全縣三產消費。
  • 常德石門縣今年將投入過億元助力農村學校基礎建設
    紅網時刻常德8月14日訊(通訊員 李春 汪盛前)8月13日,天氣雖然非常炎熱,但在新開工的石門縣太平鎮芙蓉學校工地上,工人們揮汗如雨,處於緊張的施工之中。據悉,今年上半年常德石門上級財政和本級財政投入上億元,分別在3個鄉鎮開展建校,計劃明年秋季投入使用。
  • 益陽資陽區新橋河鎮300貧困戶喜搬新家
    原標題:新橋河鎮 300貧困戶喜搬新家大益陽客戶端訊 「我快80歲了,想不到老了還可以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離菜市場、醫院都很近,出去也方便。」6月4日至5日,資陽區新橋河鎮舉行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房屋分配儀式,魯臺秀領到新房的鑰匙喜笑顏開。
  • 宿豫來龍:新村幹送水餃暖了五保老人心
    17日中午,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龍西社區返鄉創業新村幹姚汶秀和兩名女同事,叮囑分散供養五保戶丁開豐老人,疫情期間不要外出,做好防護,便與老人匆匆告別,急忙趕往下一戶五保戶家中,她們想趕在中午吃飯之前,可以讓社區分散供養的6戶五保戶全都能吃上熱乎乎的水餃。
  • 災後162天,山早村民喜搬新家過大年
    山早安居小區內,新房窗口掛著紅綢條幅和紅燈籠)。1月18日一早,溫州永嘉巖坦鎮山早安居小區現場,簡短的鑰匙交接儀式後,潘愛嬌等山早村民一起率先搬入新家,喜迎新春到來。 走進白牆黑瓦的山早安居小區,新房窗口已掛上紅綢條幅和紅燈籠,新家園所在的巖坦村村民自發前來做湯圓、搗麻餈、蒸鬆糕,分發給山早村民,現場透著喜洋洋的年味。「慢點,我們幫你一起搬。」身披紅馬甲的巖坦村為老服務中心主任戴月濤帶著20多位村民守在小區入口。
  • 讓夢想之花盛放在「雲上人家」—記石門縣第四中學支教老師楊娟
    石門縣羅坪鄉,這個被譽為「雲上人家」的地方,距離縣城不過百餘裡,開車卻足足需要五個小時。「遠」,是大多數外來人對羅坪的第一印象。而在羅坪鄉中心學校內,不管外面雲舒雲卷,教師楊娟每天都會早早起床,開始準備新一天的授課。楊娟本是石門縣第四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2019年,她請求來到羅坪鄉,開展義務支教。
  • 河南西華縣奉母鎮五保老人:聽黨話,感黨恩,永遠跟黨走
    本報記者 孟瀟報導3月7日上午,河南省西華縣奉母鎮溝西村委辦公室走來一位五保老人,默默地把一沓錢放到支部書記馮慶選面前後轉身就要離開。馮慶選連忙拉住老人:「老馮,這是咋回事啊,你給我這麼多錢幹嘛?」馮顏林,溝西村五保老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外號「保潔紅人」,家中還有一位90多歲臥床不起的母親需要照顧,無其他經濟收入,僅靠每月國家五保補貼和保潔員工資生活。支部書記馮慶選對馮顏林的家庭情況再清楚不過了,堅決不要他的捐款,而馮顏林一直堅持要捐,捐款足足有5000元。於是馮慶選第一時間給鎮黨委書記陳鵬匯報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