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拿破崙和二戰德國都認為,中國不可隨便入侵?專家:底蘊濃厚

2020-12-18 趣觀歷史


引言

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中曰:「鎩羽暴鱗,復見翻躍。」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成語鎩羽而歸的出處,這個成語的意思大家耳熟能詳,而歷史上可用該成語來形容的事件也是不勝枚舉。

01

滑鐵盧戰敗,拿破崙被流放,二戰戰敗,希特勒玩火自焚。這兩位歷史上有名的軍事人才,最終的結局均可用鎩羽而歸來概括。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大家熟悉的戰爭狂人,雖然兩人主導的戰爭最終均以失敗告終,但歷史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軍事上確實驚才豔豔。

▲戰爭場面描繪

這兩位將世界攪得天翻地覆的戰爭狂人,雖然分別屬於不同時代的領袖,但他們均在自己的時代展現出了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不過「神奇」的是,兩人對中國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認為侵略中國是愚蠢行為。

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兩個不同時代的領袖產生同樣的想法的呢?結合中國歷史,我們可以將其原因總結為三點。

02

第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人的民族性。拿破崙曾經這樣評價中國人——中國人有才能、自尊心和智慧,他們是絕不會長期受到外來者的奴役。就算偶爾「虎落平原被犬欺」,最終也將絕地反擊,反敗為勝。但很顯然,像拿破崙這樣叱吒風雲的軍事巨人還是少有的,當時有位奴役中國人的英國海軍艦長顯然就沒有拿破崙這樣的軍事才華,對於中國,英國的海軍艦長是蔑視的。

▲拿破崙

但事實證明,拿破崙的眼光和智慧終究更勝一籌,中國人也用歷史事實向世界證明,拿破崙言之確鑿。而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則是因為中國人的民族優越性非同一般。中國人幾千年來接受的是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教育,這種教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具有極強的民族氣節,而這種氣節和民族優越性讓每一個中國人在面對強敵的時候,都可以做到寧死不屈。陷入絕境時,很多中國人甚至可以做到《北齊書·元景安傳》中所說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03

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國人口多,這可以說是希特勒不願與中國為敵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德兩國相距甚遠,德國雖在二戰時期已經實現了科技機械化,但實現不等於普及,所以,二戰時期,國際間的交流並不像現在這樣頻繁。

希特勒作為二戰時期法西斯的首腦之一,他以一己之力將整個世界攪得雞犬不寧,世界各國在他的推動下,硝煙瀰漫,生靈塗炭!多少人對其恨之入骨,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才華和眼光,他與拿破崙一樣,在對待中國時,同樣認為中國是不可入侵的。

▲希特勒

二戰期間,他曾經勸說自己的盟友日本,告訴日本不要入侵中國,但貪婪無度的日本又怎麼會聽呢!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日本不聽勸告,一意孤行,最終結果眾所周知——一敗塗地。

▲侵華日軍

他之所以會在二戰期間如此告誡日本,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龐大人口。二戰期間,日本雖然在科技方面領先中國,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千年古國又怎麼會沒有一點點底蘊呢!犯了輕敵這一兵家大忌的日本,必敗無疑!希特勒更是清楚的知道,一個小小的日本是吞不下泱泱中華的,但那時的日本早已「亂花漸入迷人眼」,所以,日本在二戰中的鎩羽而歸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日本籤署投降文件

04

第三個原因是中國人的凝聚力。中國雖然從古時候開始,就有著各種各樣的民族矛盾,但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各民族之間早已求同存異,變成了一個融洽的大家庭。在面對大是大非的時候,各族人民都會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軍民一心,一致對外

中國人的團結並不是口頭說說而已,而是經過了歷史的百般驗證。近代史上,中國大地滿目瘡痍,中國人身心俱傷,但不管前路多少磨難,中國人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證明,若有來犯,必定上下同心,誓死抗敵。這也是歐洲兩大軍事領袖不願與中國人為敵的主要原因。

結語

叱吒風雲者必非凡人,但不管他們有著怎樣的才華,他們對中國的入侵是不可原諒的。而他們的失敗只能說是「善惡終會得報應,禍福自然有天理」。

參考資料:

《拜侍郎上疏》

《北齊書·元景安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一致認為,侵略中國是最愚蠢的行為!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說,入侵中國是最愚蠢的事情?1810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當中戰敗,被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就在流放期間,拿破崙曾和英國的海軍軍官表達了自己對中國的看法。
  • 二戰時,德國為何非要和強大的蘇聯死磕?看看蘇聯都幹了什麼
    現在的聯合國五常基本都是在二戰中做出了極大犧牲和貢獻的國家。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有了二戰,才有了現在聯合國五常的國際影響力。我們都知道,二戰的起因是德意日三大法西斯軸心國因為自身的貪婪引起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戰火點燃了亞洲、歐洲大陸,影響了世界上的一半人口。給全世界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即使是我們最終贏得了二戰,但當年德國的表現依舊讓我們心悸不已。
  • 瑞士和德國相鄰,二戰為何沒有入侵?希特勒:沒100個師打不贏
    瑞士和德國相鄰,二戰為何沒有入侵?希特勒:沒100個師打不贏說到二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了亞洲以及歐洲數十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德意等法西斯國家牽頭,德國和義大利兩個國家主要是在歐洲非洲兩大洲上肆虐,亞洲主要是日本人的戰場。1939年,德國軍隊毫無預兆地突然襲擊波蘭,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波蘭。隨後,馬不停蹄地對蘇聯以及英法比利時好幾個國家進行侵略。但是,令人頗為困惑的是,瑞士與德國僅一境之隔,卻不知道為什麼希特勒沒有入侵瑞士?
  • 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入侵瑞士
    二戰中,丹麥和比利時也是中立國,但在第一波戰役中兩國就吃『』盒飯『』了,可見,中立國對於希特勒來說,沒有任何作用。而且希特勒已經制定了名為「冷杉」行動的進攻計劃,在瑞士邊境集結過重兵意欲進攻。派遣大量特務進行軍事刺探。但最後希特勒放棄了這一軍事行動。瑞士領土面積4萬多平方公裡,當時的人口五百多萬。
  • 二戰德國為何入侵波蘭?波蘭又為何潰不成軍?
    西方一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為開端的,短短一個月波蘭即被納粹德國擊潰,但是波蘭並不是弱鳥,二戰前號稱歐洲第五大強國,國土跟德國差不多大,那麼波蘭是如何被秒殺的呢
  • 二戰時的瑞典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席捲歐洲,歐洲各國紛紛淪陷,不過地處北歐的瑞典卻始終安然無恙。儘管瑞典四周已經被德國勢力包圍,但直到二戰結束,瑞典一直都保持著獨立,成為歐洲為數不多的幾個獨立國家。那麼二戰時的瑞典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首先,瑞典沒有遭到德國入侵根本原因就是瑞典實力很強,連德國都非常忌憚。
  • 荷蘭一直保持中立,為何一戰德國不入侵荷蘭,二戰反而攻佔荷蘭
    當然,戰爭的中心還都是歐洲,而且都是在歐洲挑起的。可以說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加入了這場戰爭。不過也有些國家為了自保,在戰爭中宣布中立。比如荷蘭,一戰和二戰時荷蘭都宣布了中立。但是結果卻完全不同。一戰時德國並沒有入侵荷蘭,二戰時,德國卻入侵了荷蘭。很多人想不通,同樣是中立。為何一戰時德國不入侵該國,二戰時反而入侵該國呢?
  • 西方國家為何說中國是沉睡的獅子?拿破崙的預言已逐漸實現
    自中國近代以來,就被某些西方國家稱為「睡獅」,意思是指當時的中國是一隻睡著了的獅子。獅子有著「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把中國比作獅子,足以表示古老的中國在他們心中的地位。那麼,這句話出自誰之口?他又為何這樣形容中國?
  • 二戰開端為何不是更早的盧溝橋事變?俄專家:中國早已經在抗戰了
    而在此之前,大多數西方國家均將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日。納雷什金認為,早在1937年中國就已承受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第一擊,而日本恰恰是軸心國國家之一。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定義本身就是以納粹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為首的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帶領僕從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展開的一場全球規模的戰爭。既然如此,1937年7月7日年作為法西斯軸心國之一的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就應該被認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始日。
  • 還認為拿破崙法國人,希特勒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其實都錯了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幹擾,潛意識裡就認為事情本該就這樣。然而結局總是出乎人的意料。比方說:我們都聽說過拿破崙、希特勒、史達林。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如果是不深入了解的人就會潛意識認為拿破崙就是一個法國人,然而拿破崙雖然是法國皇帝,但他卻是義大利人,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法國人。而希特勒和史達林也是如此,他們都不是本國人。
  • 二戰爆發前,為何除了波蘭周邊國家都怕德國
    當然,結果是波蘭在二戰中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被德國輕鬆的從地圖上抹掉。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二戰前為何除了波蘭周邊國家都怕德國?其實,周邊國家怕德國是很正常的。因為不管是和德國接壤的法國、丹麥還是和德國隔海相望的英國,都清楚德國的實力,也吃過德國人的苦頭。
  • 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偏偏沒有對這個小國瑞士動手
    包括「西歐陸軍第一強國」法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被德軍佔領。然而,當我們仔細的觀察歐洲大陸的地圖,我們就會發現:在德軍佔領的歐洲大陸之下仍然還有一抹亮色,這個呈現出亮色的國家就是瑞士。那麼,德軍都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希特勒為何放棄僅有420萬人口的小國瑞士呢?第一,永久中立國地位是瑞士在二戰中堅持獨立地位的重要政治保障。我們先來看看瑞士的歷史。
  • 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偏偏沒有對這個小國瑞士動手!
    包括「西歐陸軍第一強國」法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被德軍佔領。然而,當我們仔細的觀察歐洲大陸的地圖,我們就會發現:在德軍佔領的歐洲大陸之下仍然還有一抹亮色,這個呈現出亮色的國家就是瑞士。那麼,德軍都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希特勒為何放棄僅有420萬人口的小國瑞士呢?
  • 為何有人認為二戰德國元首是「穿越者」?德國黑科技武器確實罕見
    文/紀布話說,在二戰初期的納粹德國,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與此同時,大家也會想到他們的元首,正是因為有他的領導,才促使德國不顧一切地發動了二戰。鑑於德軍在二戰中的各種表現,網上曾有很多朋友對希特勒產生了懷疑,認為他是一個穿越者,為何這麼說?
  • 一戰德國已經被義大利坑過,二戰為何又要結盟?四點原因引人深思
    按理說對於這樣的「豬隊友」,德國應該吸取教訓,為何二戰時德國又再次選擇義大利作為盟國呢?在子淵看來,這其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最終,三人於公元843年籤訂《凡爾登條約》將王國一分為三,形成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而這三個國家便是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的雛形。雖然當初三國分立的初衷是為了保持彼此和平,不過歷史上三國統治者總有渴望統一的心願,彼此之間更是齟齬不斷,拿破崙時期法國更是攻陷了義大利,「幹翻法國」也因此成為義大利參與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動機之一。
  • 二戰前蘇聯對德國的入侵沒有防備?你真的想多了
    人們在討論蘇聯為何會被打的潰不成軍的時候,往往把蘇軍的失敗歸結為德國的突襲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而蘇聯沒有什麼防備,所以吃了大虧,被打的非常狼狽。其實,這種說辭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儘管蘇聯確實被德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並非沒有防備。其實蘇聯一直在防備德國,而且把德國當成頭號敵人。
  • 二戰時與德國交界的8個國家,7個被佔,為何小小瑞士能倖免
    其實都不是。二戰開始前,納粹德國就已經為進攻瑞士做準備了。他們派出了大量的間諜,滲透到瑞士境內,刺探瑞士的各種情報。據德國情報頭目後來透露,在二戰期間,經他之手潛伏到瑞士的間諜,就達到了1000多名。這些間諜滲透到瑞士的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個領域,為希特勒源源不斷地送回有價值的情報。
  • 二戰開始後,蘇聯入侵了多少國家,難怪很多國家不願和蘇聯合作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之後英法對德宣戰,二戰正式開始。二戰開始後,有很多國家開始加入進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二戰開始後,在國際上的形象完全不同,對於蘇聯很多國家都不願和蘇聯合作。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蘇聯在二戰後入侵了很多國家。
  • 二戰堅決抵抗的邱吉爾是不是輸了帝國,嬴了二戰?英國值得嗎?
    邱吉爾那麼,二戰時期邱吉爾領導的英國算不算贏了戰爭卻輸了世界呢?或者說,邱吉爾帶領英國如此堅定地抵抗納粹德國的入侵是否值得?英國的選擇是不是虧本了?許多人認為,對比英國的行徑,法國的遭遇無疑是最好的例子,第2次世界大戰初期,本被認為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面對納粹德國的閃擊戰,居然堅持了短短的幾十天就迅速投降。其戰敗之速、投降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但是,淪落德國之手的法國是否因此徹底沒了吃了大虧呢?
  • 二戰時期,德國縱橫歐洲,為何瑞典卻安然無恙?看了這個,就懂了
    二戰期間面對手握先進武器,思想狂熱的黨衛軍以及熟練使用閃電戰的德邊防軍,歐洲各個小國都是顫抖的,因為它們都很清楚,自己是沒有可能擋住德國人的,在捷克、波蘭、法國以及毛熊相繼被打倒或者即將被打倒時,那些堅守中立的小國(瑞典、瑞士)基本也就沒什麼好值得堅守了,被擊敗、被佔領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