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一個警察朋友過來開藥,給我講了一個年輕高血壓患者的故事。
昨天他剛參加了一個同事的追悼會,同事剛過完30歲生日,因腦出血搶救無效去世。大家都知道他有高血壓,血壓最高200 mmHg,其他病情不詳,不過他從不吃藥,也不聽別人勸告去醫院看病,結果悲劇了。他是獨子,留下的年邁父母悲痛欲絕。
不接受藥物治療,原因在於5怕!
一些人高血壓患者血壓高了很久,醫生讓用藥治療,但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接受藥物治療。究其原因,很多人有5怕:
1. 怕麻煩——沒道理!吃降壓藥怕麻煩?等高血壓引起冠心病、心梗、腦梗、腎衰後,需要吃更多種藥物,豈不是更麻煩?
2. 怕降壓藥有副作用——沒道理!現在的降壓藥多數是很安全的,發生副作用的機會特別少。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降壓藥發生副作用的可能性非常小並且是可控的。再者,即便有副作用,也比發生心梗腦梗要好的多吧?
3. 想碰碰運氣,或許過一段血壓能夠降下來——除非你努力認真的長期堅持調整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避免酗酒、少吃鹽等措施,輕度高血壓有可能恢復正常,暫時不用吃藥。否則血壓只會越來越高;
4. 怕吃降壓藥物有依賴——降壓藥不會有依賴性,即便有依賴性也要吃,等發生心梗腦梗後會常年吃更多種藥物。哪個划算?自己思考吧!
5. 怕花錢——降壓藥物比治療心梗腦梗腎衰的藥物便宜的多。花一塊錢治療高血壓,可以省下幾十塊治療心梗腦梗的錢!
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高血壓的形成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是不可逆的。
當然,通過減鹽、限酒、減肥、運動等非藥物措施,血壓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少超過20 mmHg,真正的降壓治療還得依靠藥物,而且降壓藥要終身使用。
關於高血壓的這些常識,請人人皆知
成年人血壓 ≥140 mmHg 和/或 90 mmHg 就是高血壓,無論年齡。中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 25.2%,全國高血壓患者人數 2.7 億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
高血壓是導致心梗、腦梗、腎衰最重要的危險因素。6 成以上的冠心病人、8 成以上腦梗病人、9 成腦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壓史。可以說,高血壓是人類健康最主要的「殺手」。所以,正確認識高血壓並嚴格的控制血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何時啟動降壓治療?
① ≥60 歲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 ≥15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 即可啟動藥物降壓治療;
② < 60 歲的高血壓患者,只要收縮壓 ≥140 mmHg 和/或舒張壓 ≥90 mmHg 即可啟動藥物降壓治療。
2、血壓降到什麼目標?
① ≥60 歲的高血壓患者,降壓靶目標值是收縮壓<150 mmHg 和舒張壓<90 mmHg;
② < 60 歲的高血壓患者,降壓靶目標值是收縮壓<140 mmHg 和舒張壓<90 mmHg。
當然,對糖尿病和腎病患者降壓的目標值目前還有不同的意見,總的趨勢是,這兩類患者的降壓目標值應該更嚴格一些。
高血壓的發生,與遺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控制高血壓,除藥物治療外,還應該改善生活方式,但藥物治療無疑是主要措施。
高血壓起始用藥包括ACEI類(普利類)藥物、ARB類(沙坦類)藥物、CCB類(地平類)、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等。
3、高血壓用藥10個錯誤
誤區一:沒有感覺,就沒有問題。
血壓升高後會感覺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但高血壓是逐漸發生的,開始可能有些不舒服,時間長了反而沒有感覺了,這如同溫水煮青蛙。
可是,沒有感覺不等於沒有危害,等發生了心梗、腦梗、腦出血感覺到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所以,血壓升高,無論有沒有感覺都應該用藥。
誤區二:降壓藥不能隨便吃,一旦吃了就斷不了
降壓藥不是成癮性藥物,沒有依賴,可隨時停藥。問題是不能停,一旦停藥,血壓會重新升高。
高血壓是個終身性疾病,需要終身用藥控制。這樣說,不是藥有依賴性,而是高血壓有「依賴性」。
當然,早期無家族史的高血壓,通過改善生活方式,血壓能夠恢復正常,可以不用藥。除此之外,應該用藥治療。
誤區三:血壓高吃藥,血壓正常就停藥
用藥後血壓正常,是藥物的作用的結果,是藥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藥後平衡被打破,血壓會重新升高;
一些患者,血壓高了用藥,血壓正常了就停藥。這種按需用藥的模式是非常錯誤的,會導致血壓總是處于波動之中,而心梗、腦梗等併發症都是在血壓波動時發生的。
誤區四:開始不能用好藥
治療感染不能首選高級別的抗菌素,因為一旦耐藥,便無藥可用。這是由於細菌有對抗藥物的能力。
降壓藥作用的對象不是細菌,而是受體,不會出現類似抗菌素耐藥的情況。
所謂的好藥,不但降壓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對心、腦、腎等器官的有保護作用。所以選擇降壓藥,哪個好,就選哪個,而且開始就用好藥。
誤區五: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人一旦發現自己血壓高了,就認為降壓應該越快越好。其實不然,除非高血壓急劇升高導致了危險須快速降壓,一般來講,降壓治療時必須要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用藥後4~12周達到目標值。血壓下降過快,易發生腦中風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當然有一種例外,那就是急性高血壓病人(包括伴有急性靶器官損傷的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急症),他們需要住院儘快地將突然急劇增高的血壓控制。
誤區六:血壓越低越好
收縮壓最好維持在110~140 mmHg之間,過高或過低,併發症和死亡率都會增加,這就是著名的降壓治療的J曲線。
同樣的道理,舒張壓最好維持在70~90 mmHg之間。
誤區七:過分關注血壓數、頻繁調整用藥
部分患者對自己的血壓值過分關注,測血壓過頻,頻繁調整降壓藥,反而影響降壓效果。
一天24小時內的血壓水平是有波動的,有峰有谷,不同時間段測量血壓,其數值有所不同。而且血壓也受氣候、心理、身體因素的影響。對此,不能認為是血壓不穩而頻繁加減藥量。
誤區八:降壓藥有副作用
不可否認,任何藥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壓藥。不過,最新指南推薦的一線降壓藥已將副作用控制得很小。
再者說了,降壓藥的副作用再大也大不過高血壓的併發症,擔心副作用而不用藥控制血壓,那不是因噎廢食嗎?
誤區九:降壓藥傷腎
民間關於降壓藥損害腎臟的說法由來已久而且非常頑固,這裡的「腎臟」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
首先,高血壓可引起腎損害並加速腎功能惡化,這已經是醫學常識,控制血壓是保護腎功能(保腎)的最主要措施,沙坦類,普利類,地平類降壓藥通過降壓有保腎的作用,尤其是前兩類藥物更是慢性腎臟病的首選用藥,並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其次,高血壓導致的動脈硬化是器質性勃起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降壓、治療動脈硬化也是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的主要措施。
總之,傷腎的是高血壓,而不是降壓藥。
誤區十:保健品也能降血壓
近些年降壓保健品越來越多,比如降壓枕、降壓手錶、降壓帽、降壓鞋墊等,這些保健品都聲稱有良好的降壓作用,但結果並非如此。
保健品的降壓功效根本就沒有經過科學的臨床認證,使用這類保健品降壓,即使保健品沒有危害,也會延誤高血壓的治療。
想對所有高血壓患者說
對待高血壓如同對待近視眼,眼睛近視了,配一副眼鏡矯正正常就OK了,既不影響工作,也不影響生活。近視眼一旦形成大多數不可逆的,戴不戴眼鏡都不能改變這個現實。
某些疾病,比如白血病、骨髓瘤、許多癌症等,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治療措施,患者再有錢也可能都無法留住生命。但是,高血壓的治療,既不缺醫,又不少藥,可仍有那麼多人年紀輕輕就死於高血壓的併發症,實在是令人痛心和惋惜。
平時不查體,發現了高血壓不用藥,或者用藥治療了卻不達標,一系列的錯誤做法一步一步將一個鮮活的生命喪送掉。而最終毀掉他們的不全是疾病,而是對疾病的錯誤認識。
要相信科學!
來源:腎病科普、郭藝芳心前沿、中國醫學論壇報、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循環及網絡
編輯:方洪秀、謝韻寧、黃坤
責編:陳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