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立法保護向全國輸出「杭州經驗」

2020-12-24 中國杭州





開欄語

大運河是杭州人的「母親河」,也是杭州的一張金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提出:「把運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杭州特色的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遊客的運河』。」近年來,杭州秉持「還河於民」的理念,深化大運河保護管理,推動大運河活化利用,把大運河真正打造成為「人民的運河」。

疾風知勁草,砥礪鑑初心。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牢記總書記囑託,錨定一流,接續奮鬥,全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繡出水藍岸綠的大運河杭州「緞」,守護好中華文明的「精神密碼」,當好歷史文化遺產的「薪火傳人」,譜寫運河開發利用的「精彩範式」,讓千年文脈「流動」起來,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大運河的獨特魅力。

近日,《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通過了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是國內第一部關於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省級地方性立法。

其實,積極推進運河法治化進程,杭州是全國最早進行探索並積極踐行的城市——2010年,杭州率先開展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立法調研,並完成了立法調研報告;2017年,杭州出臺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成為大運河沿線27個遺產城市中率先頒布保護條例的城市。

「杭州《條例》的出臺,為更有效開展運河遺產保護提供法律保障,開啟了杭州運河保護管理的新篇章。」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主任胡紅文說。近年來,杭州認真貫徹執行《保護條例》,持續深化大運河保護,積極推進大運河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成功打造大運河綜合保護管理的「杭州模式」,成為沿線城市取經學習的「樣板」。


有法可依 激發大運河傳承保護新動能

法治建設是大運河世界遺產精細化保護的堅強基石,基於運河遺產要素保護的實際,制定地方性專項法規,既是大運河遺產保護制度性安排的內在要求,也是履行《世界遺產公約》義務的莊嚴承諾。

近年來,杭州不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

2015年,杭州市啟動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明確了杭州運河110公裡11個遺產點段「分類分段分級保護管理」,實現與國土空間、水利建設、城鄉規劃等各類規劃的有效銜接,已成為實施杭州市大運河保護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據;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2017年5月1日正式實施,成為大運河沿線27個遺產城市中第一部運河遺產保護地方性法規。

《條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運河相關管理職責,建立市區分級負責、部門協同統籌新機制,明確「事前評估、事中監測、事後督查」保護新要求,從根本上確保運河遺產保護工作找得到門、問得到人、辦得了事。

「作為全國首部運河保護地方性法規,《保護條例》秉承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分級負責、統籌協調、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釐清了各方工作職責,為更有效開展運河遺產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胡紅文說。


有法必依 將法治建設貫穿精細化保護的始終

依照《條例》規定,杭州成立大運河遺產保護機構——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專門負責大運河遺產的日常保護、監測、研究和展示等工作。在今年的機構改革中,又增設大運河文化保護利用傳承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職責;同時,作為立法部門,杭州市人大開展了多輪《條例》立法「回頭看」工作,細心梳理實際問題,用心聆聽各方建議,不斷充實提高《條例》在落地執行過程中的適用性和操作性。

「我們將法治建設貫穿在精細化保護的全過程中。」胡紅文說。

為此,杭州出臺《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影響評價實施辦法》,通過前置聯審聯批,同步提升涉建項目管控力度和審批服務效率;同時,首創大運河遺產保護標準化管理,率先頒布《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監測工作規範》《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要素分類、代碼與圖式》等地方標準,為運河遺產城市、部門、行業提供技術支持;制定《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評估體系》,發布《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評估白皮書》,建立遺產定期巡查通報機制,完善河長聯席會議制度……時刻築牢遺產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雙底線。

杭州在大運河世界遺產的立法保護地方實踐,為出臺的《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獲得國家文物局及省文物局的高度認可,杭州被列為浙江省大運河遺產地綜合保護試點市。(本站編輯 賈曉芸摘編)

相關焦點

  • 《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審議通過 將於1月1日實施
    其實,積極推進運河法治化進程,杭州是全國最早進行探索並積極踐行的城市——2010年,杭州率先開展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立法調研,並完成了立法調研報告;2017年,杭州出臺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成為大運河沿線27個遺產城市中率先頒布保護條例的城市。
  • 向太湖、鄱陽湖、琵琶湖取經 湖南要立法保護洞庭了
    突出問題導向,強化農業面源汙染、城鄉生活汙染、工業點源汙染等重點汙染源的全面防控,努力構建全國大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03 是針對洞庭湖生態環境現狀,構建洞庭湖生態保護新網絡。突出全流域、全要素的生態治理理念,構建生態水網、修復湖泊溼地、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
  • 尋找杭州記憶:懷古詠今大運河
    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到了推動作用。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G20峰會倒計時8天,讓我們一起跟隨照片,去尋找杭州記憶。
  • 著名鋼琴家郎朗成為中國大運河杭州代言人
    昨天,千年古運河邊傳來新消息——著名鋼琴家郎朗成為中國大運河杭州代言人,並將郎朗音樂工作室落戶運河畔,接下來這位國際知名的鋼琴家將肩負起形象代言人的職責,在千年古運河畔奏響文化「新曲目」。   發布會上,擁有「國際鋼琴大師、聯合國和平大使」等諸多沉甸甸頭銜的郎朗先生,接過形象大使的榮譽證書和獎牌時,說:「感覺非常沉甸甸,深感責任重大。」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 2020年第二屆建築改造和城市更新學術年會召開,杭州活態遺產保護...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專委會顧問程泰寧;原建設部副部長、中國建築學會原理事長宋春華;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伍江等近300餘位專家、設計師出席年會。作為本次年會協辦單位,杭州市運河集團攜杭州活態遺產保護利用的「運河樣板」精彩亮相。杭州活態遺產保護利用的「運河樣板」也精彩亮相。
  • 學子實踐 | 大運河文物保護法律研究:以天津市紅橋區估衣街、曾公祠、西沽保護為例
    ,圍繞文化遺產、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水利故道、法律研究等方面開啟了「大美中華·大美家鄉」實踐項目,在天津乃至全國高校中再次掀起保護大運河的熱潮。我們從踐行國家戰略角度規劃學生社會實踐,走近大運河文化遺產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讓青年學子融入國家發展的大格局中。這是一堂走在田野上的思政課。全校總動員,跨專業多渠道聚焦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的熱點、焦點和難點,發揮文化遺產的育人作用,正是馮驥才先生在天津大學所大力倡導的讓大學生與城市建立人文關係的生動體現。這更是一堂文化遺產通識課,為其他高校提供了寶貴的「天大經驗」。
  • 嘉興市政府常務會議組織學習《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會議第一階段,對《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專題學習,並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張碩領學。《條例》於2020年9月24日經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運河沿線8省市首部關於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地方性立法。
  • 常州市立法保護焦溪古鎮
    8月21日上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十四次主任會議,專題聽取並同意關於《常州市焦溪古鎮保護條例(
  • 常州立法保護焦溪古鎮
    21日上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十四次主任會議,專題聽取並同意關於《常州市焦溪古鎮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審議情況的匯報。  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齊家濱委託,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張耀鋼主持會議,副主任陳建國、盛建良、蔣自平、戴士福和秘書長高宏華出席會議,黨組成員張屹、副秘書長、各工委室主任、駐會委員列席會議。
  • 阿里雲胡曉明:城市大腦2.0正式發布,將向全球輸出數字中國的「杭州...
    ET城市大腦等數位化城市解決方案,掀開了「杭州故事」的新篇章。今天的杭州,已從千年古城變為全球領先的數位化城市樣本。「這些新杭州故事,明天將會在更多城市發生。」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大會上表示,將以杭州為起點,向全球更多城市輸出數字中國的「杭州方案」。
  • 福建晉江向金門供水水源地獲立法保護
    福建晉江向金門供水水源地獲立法保護 2020-01-01 15:25:29 這意味著福建晉江向金門供水水源地獲立法保護。  晉江、洛陽江是福建省泉州市轄區內河流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大的兩條獨立水系,也是當地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的主要來源,流域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裡,佔泉州地域面積的54%。其中,福建晉江向金門地區供水水源就來自晉江流域。
  • 黃金周杭州再走運:大運河煙火氣又回來了
    杭州運河拱宸橋 江楊燁 攝中新網杭州5月4日電 題:黃金周杭州再走運:大運河煙火氣又回來了記者 江楊燁杭州位於京杭大運河南端,在杭州,在運河邊走路健身,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走運」。2月21日,記者曾來到杭州走運,此時的運河畔少見行人,不少店鋪還是大門緊閉。疫情之後的首個黃金周,記者又沿著大運河「走運」時發現,杭州運河煙火氣又回來了。拱宸橋畔 江楊燁 攝拱宸橋是運河杭州段的標誌,橋西歷史街區也是杭州保護世遺的金字招牌。走進橋西直街,方回春堂是一家百年老店。進店之前,仍要測體溫。
  • 江蘇揚州:保護大運河生態環境 守護「一泓清水向北流」
    打造好南水北調東線輸水通道,做好大運河揚州段生態環境保護,是揚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把大運河「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近日,揚州市政協提案人與辦理單位「面對面」,就農工黨揚州市委員會提出的《關於打造好南水北調東線輸水通道,做好大運河揚州段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舉行答覆會,提、督、辦、複流程簡明,參與方沒有客套、直奔主題,雖交流氣氛緊張,卻為著一個共同心願:守護一泓清水繞揚城、向北流。
  • 京杭啟動大運河文化帶對話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雙城記」就此拉開序幕。  亮點1  兩地籤署協議推動產業合作  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文化與科技推動大運河復興」為主題,充分調動運河沿線城市的資源和力量,構建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共同體。京杭兩地嘉賓就《大運河文化與杭州》《大運河文化帶北京實踐》發表主旨演講。
  • 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杭州有三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如何更...
    杭州很榮幸,已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處世界文化遺產,接下來如何更好地保護她們,這是全體市民共同的責任。2020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對杭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專項監督。為此提前設計了一份《杭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調查問卷》,關於杭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 大運河文化遺產分級分類保護利用,將建一批考古遺址公園
    剛剛,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長辛廬江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召開的發布會上表示,將通過實施重要文物的保護修繕,展示和環境整治項目,建立一批大運河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規劃有三個特點。」辛廬江說,一是突出保護優先的原則,也是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要求,規劃提出開展資源調查、提升保護層級、推動保護立法、落實屬地責任、強化規劃體系等一系列保護要求,明確全面強化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能力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任務,並根據大運河遺產類型豐富多彩,如水工遺存、革命文物、工業遺產、農業遺產等,提出了分級分類保護利用措施。
  • 大運河-什剎海(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什剎海(京杭大運河)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北部與東城區接界,什剎海元代稱積水潭或海子,它的發展和興衰記錄了北京城建設和發展的歷史印跡,對古都經濟、文化的發展影響至深,是元大都城規劃、營建的依託和標尺,元朝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主持將通惠河與大運河相接,漕船經由通惠河而順利駛入元大都城內的積水潭,積水潭成為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北終點碼頭,明代以後稱什剎海,周邊寺觀樓臺、府署別業等依湖而建
  • 北海召開全市立法聯席會議,市旅遊文體局作立法工作經驗介紹
    9月17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明主持召開2020年全市立法聯席會議,研究推進北海市2020年立法計劃及五年立法規劃事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金紅,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李澤進出席會議,市人大研究院、法工委、監察和司法法律委、財經委、教科文衛委、環資委、社會建設委等部門參加會議。
  • 中國大運河歷時8年申遺成功
    根據大會資料,成員國向本屆大會提交或聯合提交了40項關於加入自然或文化世界遺產名錄的申請報告,其中包括9項自然遺產申請、2項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申請,29項文化遺產申請。除了大運河文化遺產外,中國還向本屆大會提交了「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產申請,並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提交了「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文化遺產申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