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啟動大運河文化帶對話

2020-12-16 新京報

  12月7日至8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浙江杭州舉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在活動中簽署,今後北京和杭州將輪流主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每年一屆。

  京杭對話合作機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共同籤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雙城記」就此拉開序幕。

  亮點1

  兩地籤署協議推動產業合作

  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文化與科技推動大運河復興」為主題,充分調動運河沿線城市的資源和力量,構建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共同體。京杭兩地嘉賓就《大運河文化與杭州》《大運河文化帶北京實踐》發表主旨演講。

  此外,北京文資中心與杭州運河集團,北京首創集團與杭州文廣集團分別籤約,推動落實兩地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方面的產業合作。

  據悉,北京首創集團與杭州文廣集團將充分利用雙方在園區運營、城市更新、文化金融融合,以及文化傳媒、文化內容開發、文化功能區建設等方面的資源稟賦和經驗優勢,共同推動京杭文化交流和產業發展。

  首創集團已經於11月21日引進了杭州文廣集團下屬杭州歌劇舞劇院出品的《遇見大運河》舞蹈劇,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成功演出,同期策劃了大運河文化帶推廣主題展。首創郎園與濱江區白馬湖創意生態城管委會正合作運營白馬湖動漫廣場,將在動漫產業領域推動京杭兩地共同發展。

  亮點2

  「京杭印象」展呈現運河巨變

  本屆京杭對話期間,還舉行了大運河京杭印象展、京杭媒體杭州大運河採風暨隨手拍大賽啟動儀式、大運河京杭雅集等系列文化活動。

  大運河京杭印象展從12月7日持續至15日,展出了大運河京杭兩地在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反映兩岸巨大變遷、文化傳承等歷史,使參展者感受領略運河風情和百年發展。現場還展示了榮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和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北上》等北京出版大運河題材精品圖書,以及《美麗浙江》等浙江出版的精品圖書和文創產品。

  京杭媒體杭州大運河採風暨隨手拍大賽於12月7日下午啟動。京杭媒體在杭州大城北規劃館、拱宸橋西、手工藝活態館、杭鋼遺址公園實地採訪,以媒體融合傳播的方式,向海內外展示大運河風貌。12月8日的大運河京杭雅集活動,將邀請京杭兩地藝術家泛舟運河共賞大運河杭州段的美景。

  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京杭對話旨在進一步促進大運河沿線的互動交流,帶動各地共同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此次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運河集團、杭州西湖名勝區管委會、杭州市運河綜保委、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藝文中國聯盟、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等提供學術支持。

  ■ 延展

  北京今年實現大運河旅遊通航11.4公裡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陳名傑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了近年來北京對大運河保護利用的情況。他表示,近年來北京既抓頂層設計,又抓項目落地;既抓遺產保護,又抓內涵的挖掘;既抓生態環境保護,又抓文化旅遊融合;既抓自身的發展,又抓協同創新。

  陳名傑說,北京的大運河保護利用長期有規劃,中期有行動計劃,短期有摺子工程的規劃實施體系,比如位於京杭大運河北京市內上遊的頤和園,近年通過周邊環境疏解整治、古建騰退保護,進一步恢復頤和園周邊的完整性。同時,在通惠河邊規劃建設了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試驗區,註冊企業超過3萬家,引進了一大批重點文化企業,這是大運河古老與現實貫通的生動體現。

  為了活化利用文化遺產,讓大運河文物「活起來」,北京首先加強大運河沿線遺產保護,例如修繕燃燈塔,實施八裡橋保護性退役,建設了一座新橋承接交通功能。同時,北京不斷將大運河文化轉化為人民喜歡喜聞樂見的方式,編纂了《大運河辭典·北京卷》,推出大運河主題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北上》等,並舉辦運河藝術節、大運河文化帶遺產創新創意設計大賽等文化活動。

  在文旅融合方面,北京不斷推動大運河沿線遺址建設,推動大運河生態公園申創5A級景區,2019年實現了運河通航11.4公裡,受到市民和遊客的熱烈歡迎。目前北京致力於整合運河水系、森林公園、文化遺產,開發水上精品旅遊路線。

  在此過程中,北京一直與沿線各區域合作,例如與河北、天津聯合舉辦非遺展覽,挖掘大運河沿線的非遺文脈。此次與杭州開啟對話交流合作,將把大運河協同創新推向新的高度。

  ■ 背景

  ●大運河北京段

  縱貫千年,橫跨六區,在北京城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白浮泉、萬壽寺、延慶寺、積水潭、什剎海、通惠河、玉河古道及古閘、通州古城核心區、西海子公園、八裡橋……與大運河有關的重要文化遺產,不僅見證了城市的滄桑巨變,更承載了寶貴的文化記憶。

  如今,大運河還是連接北京中心城與副中心的紐帶,地位尤為重要。目前,北京正帶頭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使大運河文化帶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工程,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成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標誌工程。

  ●大運河杭州段

  擁有拱宸橋、富義倉、橋西歷史街區、廣濟橋、鳳山水城門遺址、西興過塘行碼頭等6處世界遺產點,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龍山河等4處世界遺產河段。如今,中國(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中國大運河廟會等節慶文化活動都已是尋常市民生活、各地遊客旅遊行程的組成部分。

  新京報記者 倪偉

  本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吳寧

相關焦點

  • 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杭州啟幕 今後每年北京和杭州將輪流主辦
    每日商報訊 12月7日至8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在杭州舉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正式籤署。今後,北京和杭州將輪流主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每年一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雙城記」就此拉開序幕。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即將在京開幕,活動亮點搶先看
    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在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發揮重要作用,有關大運河的故事被世代傳頌,故事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故事仍在繼續。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將於9月23日在北京開幕。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圓滿落幕,取得五大重要成果
    近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在北京舉行。圍繞「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主題,2020京杭對話舉辦了「1+8+N」項活動,即1個主論壇暨開幕式、8項主場活動,以及來自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的N 場主題活動,兼具國際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和傳播性特色,發揮京杭兩端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突出展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提升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國際影響力。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開幕
    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開幕。大運河是文化之河,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裡,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時至今日,貫穿中國八個省市的大運河在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發揮重要作用。
  • 江蘇參加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
    揚子晚報網12月6日訊(通訊員 程瀛 記者 薄雲峰)日前在杭州舉行的「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成立活動的啟動儀式上,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6省市的14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水文站共結聯盟,其中來自江蘇的 蘇州水文站、揚州水文站、高郵水文站、寶應水文站、泗陽閘水文站、瑤灣水文站、灘上集水文站等7個站點位列其中
  • 「自強」才是京杭大運河唯一的復興路
    5月24日,江蘇萬順機電集團董事長周善紅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建議,沿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京杭高鐵第二通道」,該線路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市。目前,該建議已經獲得江蘇、山東、河北、北京、浙江等地共31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合籤名同意。
  • 千年滸墅關古鎮扮靚京杭大運河
    新華網南京12月27日電(記者劉巍巍)記者從蘇州高新區近日召開的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題會上獲悉,規劃建設中的滸墅關古鎮英姿初顯,將成為扮靚京杭大運河的靚麗風景線。京杭大運河蘇州高新區段總長度20.5公裡,流經通安鎮、滸墅關經開區、楓橋街道、獅山橫塘街道,兩側岸線總長27.9公裡。目前,作為「運河十景」之一的滸墅關古鎮項目正開展古蹟保護和修復,重現昔日鈔關盛景。據了解,整個項目規劃3400畝,建設用地1095畝,首期開發佔地680畝,項目總投資164億,其中文商旅核心區235畝,文旅商部分總投資40億元。
  • 京杭藝術家泛舟大運河:以雅之名 集河之蘊
    王剛 攝戲曲表演、書法繪畫、詩朗誦、藝術交流……8日,大運河京杭雅集活動在浙江杭州大運河畔舉行,京杭兩地藝術家泛舟大運河杭州段,以雅之名頌古今,集河之蘊流新芳,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運河文化交相輝映。運河畔,曲韻流觴。「南碼頭,北碼頭,戲班日日隨水流。中國戲曲自古就有『水路傳播』的說法。」
  • 故城打造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城市
    把文化元素和點位串聯起來,規劃建設運河全域旅遊文化帶故城打造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城市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陳鳳來)今年以來,故城縣把加速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為縣域經濟與此同時,組織縣內專家學者挖掘梳理各類文化遺蹟、水利遺產70多項,總結提煉故城大運河豐富內涵和文化定位,彰顯大運河故城段在運河全線的獨有特點。目前,大運河故城段已被列入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功能分區150個核心區之一。為確保故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該縣主動對接中建規劃設計院等國內權威規劃設計機構,形成初步概念性規劃。
  • 京杭對話將啟 浙江將發放5億元消費券助跨省遊復甦
    9月23日,這條貫穿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將再次串聯起第二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屆時,作為「京杭對話」子活動之一,為期三天的詩畫浙江文旅周(杭州日)暨2020浙江(北京)旅遊交易會將在北京頤和園開幕。開幕式現場將進行運河旅遊主題線路推介,並發布浙江旅遊消費券,助推跨省遊復甦。
  • 京杭對話:浙江「群美」團寵頤和園
    中國大運河作為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俯瞰拱宸橋 運河集團供圖在中國大運河的南北兩端9月23日下午,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詩畫浙江文旅周(杭州日)暨2020浙江(北京)旅遊交易會在北京頤和園舉行。
  • 京杭大運河數字博物館:人物專訪03 | 張龍:京杭一脈通古今——京杭...
    我們知道張老師在清代園林的研究上一直以來都頗有建樹,今天也是想就「皇家園林與京杭大運河」方面向張老師請教。我們都知道北京作為明清兩代的都城,其水系的發展是和皇城建設息息相關的,那麼作為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北京水系與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的關係呢?
  •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啟動
    金山網訊 (徐蕾 繼業) 12月24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大運河辦指導,市教育局主辦,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少年宮等承辦的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正式啟動,當日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也同時成立。據了解,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來自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等地運河沿線城市的22所學校及相關單位參與;其中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丹陽市運河小學等鎮江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 吳江平望跨界融合促大運河文化帶協同建設
    新華網南京11月6日電(記者劉巍巍)2020中國·吳江運河文化旅遊節平望主題日活動6日在京杭大運河畔的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舉行,一系列跨界融合活動次第展開,詮釋運河小鎮「詩與遠方」,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協同建設。
  • 傳承與傳播大運河文化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啟動
    鎮江市大運河文化帶學校首批成員單位授旗 鎮江市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LOGO   記者了解到,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運河沿線城市22所學校及單位參與;鎮江市中山路小學、
  •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2015美麗中國—京杭大運河」歐洲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即將啟程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長城一樣,京杭大運河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歷史與智慧的人工工程。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樣本」(觀天下)
    他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承韻千年文脈 賡續運河風華 邳州市持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的重要指示。   縱貫我國東部的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人工開鑿的南北水上交通大動脈。作為江蘇「北大門」,徐州是與大運河結緣最早的城市之一。京杭大運河邳州段全長56.1公裡,自古為南北航運黃金水道、蘇北魯南水陸樞紐,千百年來,在邳州積澱了豐厚的人文底蘊。
  • 京杭大運河蘇州段堤防加固工程通過驗收
    近日,由蘇州市相城水務集團下屬水務公司負責實施的省重點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相城段堤防加固工程,順利通過工程完工驗收。該項目作為相城區目前已開工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融入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將防洪標準提高至百年一遇。
  • 許昆林乘船考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今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許昆林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沿大運河蘇州段由北向南,乘船考察了兩岸風貌和稻香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橫塘驛站、寶帶橋等五個規劃建設中的蘇州「運河十景」景點。望亭是京杭大運河進入蘇州的第一鎮,傳承了4000多年的稻作文化,擁有古長洲苑、月城、皇亭碑等古址遺存。望亭鎮至常州奔牛鎮的運河,開鑿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多年,是京杭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