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才是京杭大運河唯一的復興路

2021-01-20 科技生活快報

5月24日,江蘇萬順機電集團董事長周善紅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建議,沿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京杭高鐵第二通道」,該線路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市。目前,該建議已經獲得江蘇、山東、河北、北京、浙江等地共31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合籤名同意。(澎湃新聞網5月25日訊)

建設「京杭高鐵第二通道」的提議主要是考慮了目前大運河文化帶沿線快速交通網絡尚未形成,僅有京滬高鐵連接了北京、天津等沿線的少數城市(縣市),影響了大運河文化帶資源價值的傳承、發揮和利用。

京杭大運河開鑿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疏通於明清,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其豐富的、獨特的文化歷史內涵不言而喻。

對於公路、航空以及現有高鐵網絡比較發達的東部城市來說,高鐵元素的融入對大運河文化傳承和發展真的有很大意義嗎?大運河經濟的繁榮復興,需要再建一條高鐵線進行刺激嗎?運河經濟文化重新綻放光彩就沒有其它選項了嗎?

眾所周知,高鐵因其速度快、舒適和便捷成為現代化交通工具的優質選項。「京杭高鐵第二通道」的建成必然會對大運河沿線居民的出行帶來更多方便,同時也對運河沿線的旅遊業帶來利好消息。但是,目前京滬高鐵、京津城際、寧杭城際、杭甬線、以及正在建設的蘇南沿江高鐵等線路雖然不能一線直達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但是,通過中轉已經能夠滿足運河沿線旅遊需要。況且,高鐵的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對當地環境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此外,高鐵後期的運營成本、維護成本都將是一次不小的開支。

不可否認,隨著高鐵,公路的快速發展,內河漕運市場受到了巨大衝擊,運河沿線城市的重要性也不比從前,這是現代交通方式革新發展後的必然結果。那麼,大運河經濟和文化真的就要任尤其發展、沒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俗話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運河沿線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要依靠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作為一隻存續了2500多年的古代運河,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是不和替代的。只要方法得當,功夫到位,21世紀的大運河也依然會在霓虹燈下發出獨特的、璀璨的光。

目前,在京杭大運河七個航段中,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已經基本停航,魯運河只能進行季節性通航,而剩下的中運河、裏運河和江南運河通航條件良好,中運河可通航500到700噸級以上拖船帶隊,裏運河甚至能通航1000噸級拖船帶隊。誠然,大運河北部航段和南部航段通航條件的巨大落差和自然降雨量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航道失修、水源分流、蓄水不足也是造成通航條件惡化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根本原因。比如南運河,由於上遊嶽城水庫蓄水,截走水源,直接造成了南運河四女寺至臨清段航道情況驟然惡化。

從古至今,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都是因河而興,以後也應該因河而興,因河而榮。比起高鐵,大運河才是這裡的魂,通航的恢復和繁榮才是這裡再次發光的必然選擇。

因此,筆者認為,與其大張旗鼓建設高鐵,還不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通航條件入手,加大資金技術投入,通過疏浚河道、興建碼頭、水庫、改良船舶以及引進大型文旅項目等方式,逐步恢復大運河運輸生態和旅遊生態,讓大運河的血脈重新湧動。

通聯:萬應金

相關焦點

  • 京杭啟動大運河文化帶對話
    12月7日至8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浙江杭州舉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在活動中簽署,今後北京和杭州將輪流主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每年一屆。  京杭對話合作機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共同籤署。
  • 盤點京杭大運河經濟帶的8座城市
    但大運河既不是起源於京也並非起源於杭而是起源於江蘇,大運河不僅扛起了江蘇的燦爛文化和厚重的歷史,也扛起了江蘇作為全國最發達省份的城市經濟。京杭大運河在江蘇一共流經八個城市,從五省通衢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徐州,徐州是全國漕運南四大糧倉之一,再到中國酒都宿遷,乾隆六下江南的時候五次到宿遷,讚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再到有運河之都的淮安。
  • 玩轉京杭大運河
    就教大家如何玩轉運河吧~博物館歷史文化風情篇交通:水上巴士+步行費用:3元(可直接刷電子錢包)路線:武林門站→拱宸橋站沿線經過的景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江墅鐵路公園+傘博物館+刀劍剪博物館+工藝美術博物館+扇博物館+手工藝活態展示館(通義公紗廠舊址)第一站: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 旅遊:鎮國寺——唯一一座坐落於京杭大運河河心島上的廟宇
    唯一一座坐落於京杭大運河河心島上的廟宇,就是高郵鎮國寺。鎮國寺是唐僖宗之弟看破紅塵後,在此結茅禪修的地方,寺院的法師圓寂後得舍利,僖宗撥款修建寺院,賜寺名「鎮國禪寺」,建白塔供奉法師舍利。此景點是免費的,就是路上比較繞,因為要跨過運河,此地位於京杭大運河高郵段中間的小島上,當時疏通運河時還險些被拆掉,是周總理批示「保寺」才保存下來。在高郵湖邊上,不用門票,值得一去,旁邊有個船渡,去高郵湖一般都會去那裡看看。寺廟不大,因為大家都是無神論者,所以逛的很快。
  • 國內唯一的元代船閘遺址,曾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如今鮮為人知
    一般人都認為:京杭大運河的起點位於北京通州張家灣。然而實際上,北京城腳下的通惠河高碑店漕運碼頭,才是京杭大運河真正意義上的起點。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昔日繁華的高碑店漕運碼頭早已蹤跡難尋。值得慶幸的是,這裡依然保留著北京、乃至全國地區唯一的元代船閘遺址——平津閘。眾所周知,北京城的地勢西高東低。
  • 我在京杭大運河南端等你
    隋人因修大運河而苦,但是運河卻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給民族的生存和繁榮帶來意想不到的盛觀。 千百年來,無數貨物由京杭大運河走向四方。這條黃金水道全長約1794公裡,哺育出沿線20多個風姿綽約的繁華城鎮、富庶商埠,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起了巨大作用。
  •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2015美麗中國—京杭大運河」歐洲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即將啟程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長城一樣,京杭大運河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歷史與智慧的人工工程。
  • 淨慈寺太子灣京杭大運河徒步記
    京杭大運河邊的小河直街,人氣不旺,好的一面是多了一些恬靜。當然目前商業業態與當初直街業態估計基本是兩回事。三河交匯處,京杭大運河,餘杭塘河,小河直街的小河。漫步於帝國黃金大財道,京杭大運河,喜氣洋洋。千年運河還在,時光流逝,物是人非。
  • 京杭大運河是如何穿過長江、黃河的?
    這是古人對京杭大運河的讚嘆。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流,為南北走向的水上交通要道。這條千年古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開鑿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南起餘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途經眾多的省份,全長約1794公裡。
  • 大運河-什剎海(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什剎海(京杭大運河)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北部與東城區接界,什剎海元代稱積水潭或海子,它的發展和興衰記錄了北京城建設和發展的歷史印跡,對古都經濟、文化的發展影響至深,是元大都城規劃、營建的依託和標尺,元朝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主持將通惠河與大運河相接,漕船經由通惠河而順利駛入元大都城內的積水潭,積水潭成為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北終點碼頭,明代以後稱什剎海,周邊寺觀樓臺、府署別業等依湖而建
  •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原標題:運河文化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的運河,被世界公認為與萬裡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齊名的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還在利用的工程。資料圖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京杭大運河始建於1289年,工程歷時36年,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四省二市,溝通五大水系,全長1789公裡
  • 騎在京杭大運河起點
    騎在運河起點,50、3、1794…… 騎行20多千米差不多3個小時後,來到全長1794千米的京杭大運河起點。騎在運河起點,難免追古溯今。隋之後的唐、元、明、清,都對大運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擴展。時光荏苒,京杭大運河漸漸失去它最初的功能。時至今日,起點這裡已經被修成運河森林公園,一個人文和自然景觀結合的絕佳休閒地。騎在運河起點,在沿河修建的蜿蜒小道上,想起了《龍珠》裡連接閻王和界王住處的那條漫長的蛇道。小時候,就很喜歡這種河堤上密林之間的羊腸小道。
  • 中國大運河的始末:元世祖修京杭大運河,政治中心遷到北京
    元朝開鑿的運河稱之為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叫隋代大運河大幅度中移,縮短近900公裡,只有1794公裡。即便如此,也比蘇伊士運河長10倍,比巴拿馬運河長20倍,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京杭大運河的開通以及政治中心的北移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隋代大運河的通濟渠,永濟渠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官府對兩段運河的管理幾乎放棄,河道淤塞消失也就成為必然。
  • 在杭州停留,如何夜遊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是我們的老祖宗留給我的珍貴物質財富,和萬裡長城是一樣的。大運河在古代主要的用途就是運輸物資,連通南北,雖然現在它的地位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但是它在歷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對於這樣的工程,我覺得我們應該去了解,去看看。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杭鋼舊址……剛剛,大運河國家文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李林蔚 鮑聖慧如水墨一筆懸浮於運河之上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鳥巢設計團隊的奇特設想;隈研吾主導設計的小河公園,將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杭鋼舊址上,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都將被改造利用,新添的中央大草坪,未來或許會有音樂節等著你;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是一條東西向的線性公園,將沿線工業遺存一一串起
  • 京杭大運河,一首吟誦千年的文化之歌
    它的名字叫「京杭大運河」。杭州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全長39公裡。融匯了各地的特色物產、飲食服飾、風情民俗,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杭州運河文化,留下了諸多歷史人文景觀。杭州的富義倉,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位於杭州市霞灣巷8號,京杭大運河東岸。位置在勝利河與古運河的交叉口,是清代國家戰略糧食儲備倉庫。富義倉的南面是反映接駕文化的御碼頭,往北是佛文化氣息濃厚的香積寺和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向東是特色臨水古街——勝利河美食街,往西則與運河特色畫舫「乾隆舫」隔河相望。
  • 世界上運量最大運河:京杭大運河
    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裡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
  • 京杭大運河詩詞頌 第三期
    楊勝龍京杭大運河雲淡風輕舒北國,鴨鵝戲水蕩清波。繁榮似錦萬般秀,千載功德大運河。尤守華大運河三首一漫步橋頭好倚欄,碧波千頃湧胸前。 劉 武京杭大運河對聯自古而今,數千年偉業,敢與長城媲美。連南貫北,上萬裡通途,堪同大禹爭功。
  • 實地拍攝蘇州古運河景區,關於京杭大運河的那些事兒
    古城蘇州,因京杭大運河而成為萬商雲集的天堂。時至今日,蘇州還有一些貨運還是靠水路來承擔。夜晚船遊古運河,沿岸絢麗的燈光倒映在蕩漾的水波裡,搖曳的柳枝上。蘇州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萬裡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 京杭大運河,如今已無法一路航行,被時代拋棄,船隻寥寥無幾
    說起世界上比較著名的運河,我們會聯想到京杭大運河,無論從長度、歷史還是工程來看,京杭大運河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運河。但這樣一條偉大的運河,通航能力卻不如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古老運河的輝煌到了21世紀,卻有點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