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藝術家泛舟大運河:以雅之名 集河之蘊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趙雁君提筆揮毫。 王剛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8日電 題:京杭藝術家泛舟大運河:以雅之名 集河之蘊

作者 張煜歡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大雪節氣剛過,大運河畔卻染上一層春意。一艘遊船之上,北方崑曲劇院國家二級演員於雪嬌演繹起《牡丹亭·遊園》片段,嫋嫋餘音間,與沿岸風光遙相呼應。

浙江小百花越劇院院長、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王濱梅。 王剛 攝

戲曲表演、書法繪畫、詩朗誦、藝術交流……8日,大運河京杭雅集活動在浙江杭州大運河畔舉行,京杭兩地藝術家泛舟大運河杭州段,以雅之名頌古今,集河之蘊流新芳,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運河文化交相輝映。

運河畔,曲韻流觴。「南碼頭,北碼頭,戲班日日隨水流。中國戲曲自古就有『水路傳播』的說法。」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常秋月說,「大運河就是中國戲曲水路傳播的『活化石』,它促進了古代戲曲的南北交融,奠定了運河兩岸『百花齊放』的戲曲面貌。」

京杭藝術家泛舟大運河上。 徐軍 攝

「以越劇為例,它就是依靠運河,從嵊州走向上海,然後傳遍祖國大江南北。」浙江小百花越劇院院長、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王濱梅也表示,運河對中國文化,尤其是戲曲文化的傳播起著重要作用。

運河文化滋養梨園經典,現代詩歌亦點綴其中。

浙江歌舞劇院青年獨唱演員吳曼旎。 徐軍 攝

「不知道是誰造了一條天河,每當夜晚,繁星閃爍;但知中國人造了一條地河,從古至今,雪浪碧波……」現場,北京日報高級記者、詩人彭俐朗誦了一首自己的原創詩歌,在他看來,行舟運河上是屬於文人的朝聖之路。「不走運河非文人。我在大學時曾用45天時間從北京沿著大運河一路向南騎車到杭州。大運河哺育了歷代文人,未來需要京杭兩地人共同去繁榮這條中國的文化帶。」

北方崑曲劇院國家二級演員於雪嬌。 徐軍 攝

隨著遊船破浪而過,沿岸一步一景,風光不斷變換。

「承載京杭古韻,縱覽運河新貌」,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趙雁君提筆揮毫間,留下一幅行雲流水的行書書法作品。

北京書協理事方放則書寫了一幅關於北京白河(幹流通向京杭大運河北段)的書法作品。方放說,這樣的文化雅集在古代常有,放在今天對於文化交流而言更是意義非凡。「它將運河沿岸的文化,無論是戲曲還是書畫,或是中國文化所觸碰到的方方面面,都交織在一起,將北方的粗獷融入南方的靈動,給予藝術工作者更多靈感啟發。」

浙江崑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楊崑在運河邊表演崑曲。 徐軍 攝

「您的劇團什麼時候來北京演出?」「現在南方觀眾比較喜歡什麼樣的戲曲表現形式,尤其是年輕觀眾?」「杭州大運河畔有國際詩歌節,歡迎你們明年來」……大運河兩岸寒風掠過,船內京杭藝術交流火熱朝天。

「中國大運河,總是以一條『線』的形象根植於我們心中,這條線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國經線』,那麼『中國緯線』必是由西向東如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天然而成的水系。如果沒有大運河這條經線,那象徵著緯線的大江大河或許會成為阻擋中華文化交流與優化的屏障。」杭州印廬文化創始人徐堯林說,「今天,京杭兩地重視大運河,不僅僅是在反觀歷史,更是在編織著一條精美的經緯線,讓中華文化進一步相融相通。」

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常秋月 徐軍 攝

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應雪林說,此次雅集進一步促進了大運河沿線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激活大運河文化基因密碼。「期待藝術家們滿腔熱情地擁抱運河,抒情抒懷,謳歌時代。」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浙江省電影局局長葛學斌說。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陳名傑也表示,期待小雅集產生大影響、大作品,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能通過雅集有新創作,將更多精品力作奉獻給人民。

北京日報高級記者、詩人彭俐 王剛 攝

大運河京杭雅集活動是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的一部分,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運河集團、杭州西湖名勝區管委會、杭州市運河綜保委、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藝文中國聯盟、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等提供學術支持。(完)

相關焦點

  • 京杭啟動大運河文化帶對話
    12月7日至8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浙江杭州舉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在活動中簽署,今後北京和杭州將輪流主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每年一屆。  京杭對話合作機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共同籤署。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即將在京開幕,活動亮點搶先看
    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在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發揮重要作用,有關大運河的故事被世代傳頌,故事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故事仍在繼續。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將於9月23日在北京開幕。
  • 博物館好奇之旅,揭秘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在美麗的杭州,京杭大運河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今天我們就去往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杭州拱墅區運河文化廣場南側迎面一艘帆船在緩緩駛來,兩側是古老的橋墩模型,天花板設計成燦爛星空,置身其中,如泛舟河上。
  •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原標題:運河文化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的運河,被世界公認為與萬裡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齊名的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還在利用的工程。資料圖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京杭大運河始建於1289年,工程歷時36年,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四省二市,溝通五大水系,全長1789公裡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圓滿落幕,取得五大重要成果
    在2020京杭對話上,成功舉辦了「鑑古藏今 共建共享千年運河」系列主題展,包括:京杭大運河圖片圖書展、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原件重返北京展、「通衢之州 水陸都會」檔案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展、「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中國大運河文化帶手機影像大賽」優秀作品展、WCCO有關成果展等,參展者通過圖片、書卷和文物,深刻感知源遠流長的運河文化內涵。
  • 北京24名小學生製作完成京杭大運河題材紀錄片
    活動現場展映了來自北京市十一學校、北京小學(通州分校)、北京市海澱區第二實驗小學三所學校共24名小學生製作的京杭大運河題材紀錄片《國運之河》。從今年6月開始,24名參訓小學生在接受了導演理論課、編劇理論課等課程學習後,赴臺兒莊等地進行實地採風,從學習課程到製作完成紀錄片歷時近半年。圖為小學生代表和三所學校代表領取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授予的獎牌和證書。
  • 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沿岸的十大古城古鎮,是否就在你家附近
    四女寺古鎮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碼頭,在西漢年間曾名安樂鎮,後因四女孝親的故事而更名為四女寺鎮。歷朝官府在此設有漕運、稅收、商業等多種管理機構,因以前四女寺古鎮隸屬於恩縣,故有恩縣縣衙在寺上的說法。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是集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宣傳教育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座以京杭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光嶽樓位於聊城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年間,是當年古城的最高建築。
  • 京杭大運河,一首吟誦千年的文化之歌
    它的名字叫「京杭大運河」。杭州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全長39公裡。融匯了各地的特色物產、飲食服飾、風情民俗,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杭州運河文化,留下了諸多歷史人文景觀。正因為杭州的運河文化如此深厚,由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市運河集團、拱墅區人民政府、杭州市旅委聯合主辦,杭州運河集團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拱墅區委宣傳部、杭州西湖之聲電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影視娛樂頻道、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舒羽咖啡共同承辦的首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於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在杭州橋西歷史街區正式啟幕。
  • 杭州旅遊文化文化之行:京杭大運河,西溪,西湖,千島湖
    西溪三堤十景西溪「三堤」:福堤、綠堤、壽堤;西溪「十景」: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餘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莊宸跡、河渚聽曲。洪鐘別業——洪園,洪鐘,字宣之,錢塘人。成化十一年進士。為刑部主事,遷郎中,奉命安輯江西、福建流民。還言福建武平、上杭、清流、永定,江西安遠、龍南,廣東程鄉皆流移錯雜,習鬥爭,易亂,宜及平時令有司立鄉社學,教之《詩》《書》禮讓。其族自古為錢塘望族,共出一公侯三宰相五尚書,著有長生殿的南洪北孔之洪升亦出西溪洪園。
  • 大運河-什剎海(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什剎海(京杭大運河)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北部與東城區接界,什剎海元代稱積水潭或海子,它的發展和興衰記錄了北京城建設和發展的歷史印跡,對古都經濟、文化的發展影響至深,是元大都城規劃、營建的依託和標尺,元朝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主持將通惠河與大運河相接,漕船經由通惠河而順利駛入元大都城內的積水潭,積水潭成為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北終點碼頭,明代以後稱什剎海,周邊寺觀樓臺、府署別業等依湖而建
  • 偶遇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少習史地知而嚮往之。感其逶迤二千公裡,橫跨四大水系,成就無數鬧市,心中一直奉其為華族偉大、人定勝天之典章。然生長於內陸,直年近花甲,仍無顏得識。近遊浙江烏鎮。傍晚時分,古鎮巷末,陪同吾兒指一塔名白蓮寺者,言登高即見大運河也。
  • CCTV4《走遍中國》欄目「京杭大運河文化之旅」大型紀錄片開機儀式
    CCTV4《走遍中國》欄目「京杭大運河文化之旅」大型紀錄片開機儀式 ————暨「泰禾集團墅王私享品鑑」圓滿落幕 房天下   2012-07-04 11:48 [摘要] 2012年6月30日晚,京杭大運河品鑑文化之旅,大型記錄片開機儀式暨「品級論道,君臨驪宮」歡迎晚宴圓滿落幕.國內頂級學者,政府領導
  • 京杭大運河詩詞頌 第三期
    柳浪舞婆娑,雀燕棲窩,帥男靚女醉心河,玉樹銀花燈似火,唱晚漁歌。 楊勝龍京杭大運河雲淡風輕舒北國,鴨鵝戲水蕩清波。繁榮似錦萬般秀,千載功德大運河。護域滋生富萬民,興國舟之道。兩岸景怡人,一帶江山好。蕩盡塵埃歲月悠,更是千般俏。 劉 武京杭大運河對聯自古而今,數千年偉業,敢與長城媲美。連南貫北,上萬裡通途,堪同大禹爭功。
  • 浙江一古鎮,被譽為「江南名鎮之首」,因京杭大運河而聞名
    這就是位於浙江杭州餘杭區的塘栖古鎮,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塘栖古鎮自古以來水運就非常發達,是蘇、滬等水路的必經之地,也正因為如此,這裡的經濟很是不錯,再加上這裡自然資源豐富,被稱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這裡種植的枇杷也十分受人歡迎,風景相當不錯,古時很多文人雅士都到此遊玩,而在這些人所留的詩文中,大多都是以「棲水」、「棲溪」稱之,其鎮名到底是哪個,至今也無從考據。
  • 坐上遊船去南潯古鎮,還能欣賞京杭大運河風情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湖州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南潯古鎮的水鄉風情與人文歷史讓人覽之不倦,閱之不盡。由於忙於古鎮修繕與開發,南潯古鎮景區這兩年不斷呈現新面貌與新亮點,按照「修舊如舊、整修如故」的原則全力推進古建築修繕,串聯起南市河、東市河、西市河、寶善河,構成三大區塊景點,但分散的景點之間有些距離,真漫步遊覽起來,還是費時費力。
  • 「人字形」的隋唐大運河,為何到後來被「拉直」成京杭大運河
    唐朝詩人皮日休留有「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的詩句,詩中的「此河」指的就是大運河。人們通常認為隋煬帝楊廣修建了現在依然發揮作用的大運河。 其實大運河分為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前者南北走向,兼顧東西,是「人字形」的,後者縱穿南北,橫臥東南,呈「一字形」,到底是什麼原因拉直了大運河呢?
  • 這就是大運河——一場雅集背後的「煙火氣」
    24日,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重要活動之一的「京杭風韻」運河雅集活動,在北京通州舉行。當日,來自北京、浙江、杭州、揚州四地的藝術家紛紛獻藝。運河雅集現場。一場雅集,是一眾文人墨客的相聚,更是細膩文雅的南方文化與大氣豪放的北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而雅集之「雅」背後,南北風韻展示之間,這些源自生活的藝術形式,也讓中國大運河(下稱大運河)的「煙火氣」自然彰顯,直抵人心。地跨8省市、通達五大水系的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裡,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 丁剛:由京杭大運河開始的探秘之旅
    G20大阪峰會召開之際,優酷播出了電視紀錄片《京杭大運河》。這部由五洲傳播中心與日本BS JAPAN聯合製作的影片通過4K超高清拍攝,展現了大運河這一偉大工程的壯麗風貌與沿途的巨變,讓觀眾在文化探秘的視覺享受中,體會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源遠流長。
  • 千年滸墅關古鎮扮靚京杭大運河
    新華網南京12月27日電(記者劉巍巍)記者從蘇州高新區近日召開的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題會上獲悉,規劃建設中的滸墅關古鎮英姿初顯,將成為扮靚京杭大運河的靚麗風景線。京杭大運河蘇州高新區段總長度20.5公裡,流經通安鎮、滸墅關經開區、楓橋街道、獅山橫塘街道,兩側岸線總長27.9公裡。目前,作為「運河十景」之一的滸墅關古鎮項目正開展古蹟保護和修復,重現昔日鈔關盛景。據了解,整個項目規劃3400畝,建設用地1095畝,首期開發佔地680畝,項目總投資164億,其中文商旅核心區235畝,文旅商部分總投資40億元。
  • 京杭大運河,仿佛從隋朝一直流淌到你我面前
    第一次知道京杭大運河,是在歷史課本上。那時候習慣把歷朝歷代的皇帝簡單做一個好壞之分,隋煬帝肯定是在壞皇帝之列,他荒淫無度、好大喜功, 帶給百姓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最終引發了暴亂。當時的歷史課本上,用很大的章節細數了隋煬帝為修建京杭大運河給百姓帶來的苦難,而他修建大運河是為了方便自己遊玩,也方便把江南的美女送到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