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京杭大運河

2020-08-27 南辿生


京杭大運河,少習史地知而嚮往之。感其逶迤二千公裡,橫跨四大水系,成就無數鬧市,心中一直奉其為華族偉大、人定勝天之典章。然生長於內陸,直年近花甲,仍無顏得識。

近遊浙江烏鎮。傍晚時分,古鎮巷末,陪同吾兒指一塔名白蓮寺者,言登高即見大運河也。頓興致復勃,疾步拾級而上。及臨絕頂,憑欄瞰視,但見漭漭大河,南來西折,時與湖泊交匯,恰逢夕陽共色。水色瀲灩,勝景撩人。岸畔豎安全警示,河叉標航行圖例;水闊流長,岸柳依依,笛聲起伏,百舸爭流;滿載船穩健徐行,空艙舟歡快躍進;南來船頭,犁破水面激起三尺飛雪;西去船艄,浸潤河中劃出八字雁陣。分明一幅蒸蒸盛世圖畫!觸景生情,慨而有詩:

一河通南北,航運貫古今;

上下逾千年,歷久而彌新;

追思隋煬帝,巨擘蔭子孫。

嗟乎!惰帝鑿運河,始皇築長城,建萬世不朽業績。其謀劃之高遠,推行之有力,質量之如磐,後人望其項背者復有幾人?!而常見正史貶之,野史誹之,何其偏執而荒謬也!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穿過2000多年的歷史,跨過1700多公裡的距離止於杭州。它是課本書籍裡的字字句句,它是歷朝歷代的工程奇蹟,它是穿城而過的悠悠歲月。如今,坐著遊船穿行在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上,兩岸高樓林立。古橋回眸,槳聲燈影中,悠久的歷史與現代都市景觀就這樣微妙地融匯為一幅幅秀美壯麗的畫卷。 從北向南,從南自北,以一脈之力促成了現在南北交融、文化交流、經濟互通的繁盛景象。在一派山河湖水與沿線的喧囂熱鬧背後,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人們為什麼要將北京與杭州相連?
  • 京杭大運河荒廢是錯誤
    京杭大運河前世今生    京杭大運河,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運河,起自北京積水潭,南至餘杭錢塘江,開鑿自春秋戰國,貫通於隋唐,興於宋元明,自晚清時期因為黃河改道山東截斷運河水北去之路
  • 微山湖上繁忙的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跑船人是京杭大運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平民百姓的視角記錄好跑船人的生活是時代的需要。記錄了京杭大運河全線及長江、贛江處,跑船人的工作和生活。2002年,京杭大運河成為中國大陸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環節和通道;2006年獲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將浙東運河、隋唐大運河與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合併,名稱改為「大運河」;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運河在內的「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 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
    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近日在大運河最南端的杭州拱宸橋水文站舉行。活動上,「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正式成立並發布LOGO,《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杭州宣言》發布,京杭大運河沿岸14個聯盟水文站授牌。本次活動由杭州市倡議發起,京杭大運河沿線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等省市共同參與,並由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會同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聯合舉辦。京杭大運河是古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 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開幕
    原標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開幕   本報訊(記者路豔霞)今天上午,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本次活動以「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為主題,會聚國內外嘉賓,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建言獻策。
  • 京杭大運河復航的難點在哪裡?
    關於京杭大運河復航的話題,這兩年來已經提出了很多次,至今為止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有人就會問了京杭大運河在技術上有沒有復航的可能,小編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可以復航,港澳珠大橋我們都建設完成了,復航京杭大運河是絕對可能的。
  •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2015美麗中國—京杭大運河」歐洲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即將啟程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長城一樣,京杭大運河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歷史與智慧的人工工程。
  • 南北大通道,京杭大運河
    筆者認為,有一條河流就是歌詞中的「大河」,她堪比「長江黃河」,貫通南北,即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京杭運河的貫通南北,互通有無。她為北方源源不斷帶去了絲綢、茶葉、蔗糖、竹木等貨物,也為南方帶來了煤炭、皮毛、雜物等貨品。
  • 京杭啟動大運河文化帶對話
    12月7日至8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浙江杭州舉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在活動中簽署,今後北京和杭州將輪流主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每年一屆。  京杭對話合作機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共同籤署。
  • 大運河-通惠河(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通惠河(京杭大運河)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段和通州區段,通惠河是元朝挖建的漕運河道,由元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主持修建,自元代至元二十九年開工,元代至元三十年完工,元代至元三十年,世祖還自上都,過積水潭,見舳艫敝水,大悅,名曰通惠河,賜守敬鈔萬二千五百貫,仍以舊職兼提調通惠河漕運事,通惠河之名取合通南北惠集大都之意,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 京杭大運河是如何穿過長江、黃河的?
    南北走向的河流比較少見,京杭大運河雖然是人工河道,但是名列其中,貫穿了我國的五大水系,溝通了南北,河運價值非常之高。 京杭大運河要發揮一定的經濟作用和通航能力,說明河流的流速要慢,所以這方面的人工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 大運河-高粱橋(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高粱橋(京杭大運河)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西直門外大街1號,俗稱高亮橋,源於高亮趕水的故事白浮泉引水工程上的一個重要水工建築物,高粱橋是北京西郊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橋下一側為高粱閘,橋上置閘,原稱高梁閘,又稱西城閘,閘已毀,現僅存閘板一件,是高粱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梁橋為青白石三孔聯拱式,兩側有石護欄,橋西原有清乾隆十六年所建倚虹堂,南岸有船塢,中華民國時被拆賣,現在高梁橋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展寬路面時重修,明清時期高粱橋周邊古剎林,酒肆、茶館遊客盈門,熱鬧非凡,為京西郊外一道勝景
  • 大運河-什剎海(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什剎海(京杭大運河)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北部與東城區接界,什剎海元代稱積水潭或海子,它的發展和興衰記錄了北京城建設和發展的歷史印跡,對古都經濟、文化的發展影響至深,是元大都城規劃、營建的依託和標尺,元朝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主持將通惠河與大運河相接,漕船經由通惠河而順利駛入元大都城內的積水潭,積水潭成為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北終點碼頭,明代以後稱什剎海,周邊寺觀樓臺、府署別業等依湖而建
  • 位於大運河南端終點的博物館——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浙江杭州,京杭大運河的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浙江杭州,京杭大運河的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附近的文化廣場。浙江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原標題:運河文化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的運河,被世界公認為與萬裡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齊名的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還在利用的工程。資料圖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京杭大運河始建於1289年,工程歷時36年,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四省二市,溝通五大水系,全長1789公裡
  • 運河之美京杭大運河
    沿京杭大運河線是中國最富有的農業區之一,經濟發達。沿途有濟寧、棗莊、徐州、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稱為「黃金水道」,其傳輸量相當於「京滬鐵路」。大運河也是最古老運河之一。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享譽世界。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祖先留下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人類重要的活的、流動的遺產。他濃縮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巨大信息,大運河和長城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即將在京開幕
    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在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發揮重要作用,有關大運河的故事被世代傳頌,故事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故事仍在繼續。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將於9月23日在北京開幕。
  • 中華文明的瑰寶——京杭大運河
    標題一:中華文明的瑰寶——京杭大運河標題二古代的惠民工程——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說起大運河的修建,我們先要說他的倡導者,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隋煬帝。隋煬帝以殘暴著稱,隋朝在他的統治下,怨聲載道,民怨沸騰。隋朝在僅僅的兩代帝王時光裡就沉沒在歷史的進程中。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暴君卻為中國歷史留下了兩項意義深遠的創舉——科舉制度和京杭大運河。
  • 京杭大運河,古代中國的黃金經濟帶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人工運河,沒有之二,它是蘇伊士運河(長170公裡)的10倍。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其地位與作用絕對不亞於長城。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經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和浙江,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
  • 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開幕
    以「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23日在北京開幕。中外政產學研各界嘉賓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獻言獻策,擦亮大運河「世界文化名片」。(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外政產學研各界嘉賓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獻言獻策,擦亮大運河「世界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