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樣本」(觀天下)

2021-01-09 人民網

新建成的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景色。曹功林攝

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揚州市考察調研。他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裡,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大運河不只是物質遺存,更具有文化和精神的深刻內涵。它所傳承著的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的結晶。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現在更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見證著兩岸人民的歡樂、和平、開放、包容的生活。它如同我們的血液,流在我們的身體裡、流在我們的精神裡,早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是書寫在中華大地上的壯美詩篇。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大運河文化是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國家一項重大決策。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機遇。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煥發大運河文化新的生機和活力,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提供了源頭活水;為講好中國故事,深化國際交流互鑑,更好地展現和平、開放、包容的中國提供了重要平臺;為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動力。

揚州是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大運河揚州段沿線擁有眾多遺產點、段。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揚州堅持歷史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開放思維,引領樹立了令人矚目的「揚州樣本」:

一是堅持古為今用,從流淌著的大運河文化遺產中深入挖掘活的歷史。近年來,揚州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契機,放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世界運河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的「一城三都」效應,向世界描繪新揚州的形象。

二是以大運河文化為引領,推動大運河沿線區域實現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揚州以「河」為線,構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非遺文化集聚區、大運河文化旅遊度假區多點聯動形成發展合力的空間格局。2019年,旅遊度假區就接待中外遊客約777萬人次,涉旅企業經營收入約23.8億元。

三是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推動形成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新模式。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原本是農藥廠、製藥廠、染化廠等企業集中地。在此選址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再次激活了這片運河遺產地,造就了令人流連忘返的運河風光。

四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向世界講好中國勞動人民為實現美好生活所展現出的偉大智慧、決心與勇氣的運河故事。京杭之心是揚州已經建成的一個永久性會址,成為世界運河文明對話的新平臺;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也落戶於揚州。藉助一年一度的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揚州構建起了全球運河城市「朋友圈」。

(作者為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主動扛起「讓古運河重生」重大使命 推動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爭當...
    市委書記夏心旻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揚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始終堅持把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總體要求,主動扛起「讓古運河重生」的重大使命,推動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爭當示範、走在前列,努力讓大運河在新時代展示新形象、煥發新活力。市長張寶娟主持會議,市政協主席陳揚出席會議。
  • 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這是揚州在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建設中的精彩落筆。 圍繞展現「運河原點·精緻揚州」的獨特魅力,揚州正在打造以大運河博物館為標誌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導示範段,規劃建設三灣中國運河文化展示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高郵郵驛文化展示片區、古城開放式運河文化博覽城等8個運河文化展示區。
  • 格物觀察 | 多措並舉,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02做好保護、傳承、利用「三篇文章」大運河文化是揚州最為顯著的城市標識,也是揚州對外合作交流的城市名片。如何爭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排頭兵」,推動運河文化浸潤當代社會,促進經濟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2017年以來,揚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行先試、主動作為,以新理念、新舉措,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三篇文章」,為大運河沿線城市探索出可借鑑與推廣的「江蘇實踐、揚州案例」。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江蘇實踐」
    作為大運河的生長「原點」,也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示範重點。近年來,江蘇以頂層設計引領保護傳承利用,全力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平的旅遊長廊,昔日溝通南北的交通動脈,化作「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江蘇的精彩實踐。
  • 請跟隨記者的腳步,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新故事
    記者 王鵬 孔茜揚州是個好地方,它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作為「運河長子」「原點城市」「中國運河第一城」,揚州認真貫徹「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擔當。請跟隨本報記者的足跡,聽聽發生在揚州大地上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新故事。
  • 揚州扛起「讓古運河重生」使命 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_中共...
    12月21日上午,揚州運河文化投資集團揭牌成立。這個註冊資金30億元、總資產近80億元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由十餘個市級文化集團和文化企業重新組建而成,是揚州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最新舉措。「揚州是個好地方,特別是文明、文化、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分量。」
  •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啟動
    金山網訊 (徐蕾 繼業) 12月24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大運河辦指導,市教育局主辦,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少年宮等承辦的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正式啟動,當日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也同時成立。據了解,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來自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等地運河沿線城市的22所學校及相關單位參與;其中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丹陽市運河小學等鎮江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 江河交匯 古韻今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江蘇實踐」
    作為大運河的生長「原點」,也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示範重點。近年來,江蘇以頂層設計引領保護傳承利用,全力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平的旅遊長廊,昔日溝通南北的交通動脈,化作「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江蘇的精彩實踐。
  • 張寶娟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三灣核心區建設工作
    13日下午,市長張寶娟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三灣核心區建設工作。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視察江蘇、視察揚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提高站位,服務大局,高標準高品位規劃建設三灣片區,努力擦亮「好地方」揚州的窗口和名片,奮力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先行示範。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鍇竑,副市長何金髮,市政府秘書長尤在晶參加活動。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如火如荼!是「黃金水道」,更是揚州城市的風景線
    邵伯,這個大運河畔的小鎮,因黃金水道流經而繁華至今,積澱了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這裡完好地保存了從古到今不同歷史時期的大運河河道,歷代船閘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水工遺存及文化遺產。  京杭運河邵伯船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大運河永久留下美麗的、綠色的生態資源,優秀的文化遺產,成為展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程的「重要窗口」。
  • 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省委書記王東峰來滄調研檢查講話、市委九屆九次全會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市委專題會議精神。儘管如此,吳橋段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在管理機制、綜合治理、文化資源挖掘以及產業融合、河道蓄水、人才、資金等方面還有一些難題亟待破解。為此,建議注重「八個強化」,全面提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 文化生態建設並舉 揚州大運河一派好風光
    揚州大運河文化帶,一派好風光。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的揚州三灣風景區,原本是一個落後的農業生產區,在當地基於生態保護的發掘下,已變為生態文化公園。這就是傳統文化資源新生的典型案例。」11月15日,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黃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說。
  • 姑蘇區: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最最精華的一段」
    蘇州市委常委、姑蘇區委書記黃愛軍表示,姑蘇區要進一步找準定位,主動把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把姑蘇段建設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中「最最精華的一段」。橫塘驛站的悄然變化,正是姑蘇區堅持項目引領,積極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生動寫照。
  • 傳承與傳播大運河文化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啟動
    鎮江市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LOGO   記者了解到,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運河沿線城市22所學校及單位參與;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丹陽市陵口中學等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 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舉行
    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在美麗的蘇州大運河畔召開。各界來賓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水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維度,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議大運河的建設與保護,共商生態大運河文化帶打造與復興。
  •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講活大運河歷史和當代故事
    、交通運輸、旅遊開發、學術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帶建設、運河城鎮等方面發展狀況做出了細緻考察和梳理,與會學者就報告所涉及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作為第一本中國大運河年度發展報告, 該藍皮書對中國大運河水利工程、交通運輸、旅遊開發、學術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帶建設、運河城鎮等方面發展狀況做出了細緻考察和梳理,與會學者就報告所涉及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在京成立,聚力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發展
    2020年12月1日,由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舉行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敏主持成立大會和研討會,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和平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揭牌,並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首批學術顧問頒發聘書。
  • 常州精準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核心樣板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9月16日下午召開,會議對標高質量考核體系,研究部署了常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近期重點工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濤出席並講話。  副市長、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正春主持。
  • 江蘇用系統性思維引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打造最美麗最精彩最...
    江蘇擔當:建設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  「把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打造成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2018年6月,在省委中心組學習會議暨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這樣闡釋江蘇的使命擔當;  江蘇是大運河的生長原點,大運河江蘇段縱貫南北790公裡,滋養了千年繁華富庶,塑造了「吳韻漢風」「水韻書香」的人文特色,今天運河沿線仍然是江蘇的經濟重心、美麗中軸、創新高地。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江蘇理應走在全國前列。
  •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宿遷舉行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18日在宿遷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諫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聚發展之力。  峰會舉辦期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2020年度分院智庫研究優秀成果受到表彰,譚徐明、朱光亞、田伯平3位嘉賓進行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