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2020-12-10 騰訊網

初冬的揚州,層林盡染,水碧天藍。城市南部,古運河三灣溼地公園,112.3米高的大運塔傍河眺江,雄姿巍然。

動工於去年5月,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近8萬平方米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巨型船隻造型、加以風帆元素的博物館,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

這是揚州在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建設中的精彩落筆。

作為與運河同生共長的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和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揚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將感恩運河、守護運河、反哺運河的綿綿情懷融入城市血液和基因,以責無旁貸的使命與擔當,努力譜寫新時代揚州運河發展的嶄新篇章。

精細化保護,從一條天際線看守護30年的文化自覺

「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遵循這一原則,出臺一系列精細化的保護舉措,是揚州人民對「母親河」最為質樸的反哺。

在世界文化遺產瘦西湖,一條視覺天際線,揚州人守護了30年。

從熙春臺二樓放眼東望,一條由綠樹、碧水、青瓦勾勒出的優美曲線,將人們的視線帶向天際,流暢舒展,目光所及,沒有一處高層建築遮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瘦西湖周邊,無論哪裡建新樓,都得按設計高度放氣球。置身瘦西湖,視線所及,建築必須「低頭讓景」。

2007年9月,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在揚州揭牌。從擔當申遺牽頭城市那一刻起,揚州就以高度的歷史責任和文化自覺,把「精細化」鐫刻於心。在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編制、配合申遺文本編制、環境整治和本體修繕、數字監測管理平臺建設、申遺宣傳和普及等方面,努力走在運河全線各城市前列,發揮表率引領、帶頭示範作用。

精細見精神,保護結碩果。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項目申遺成功,揚州境內6段河道、10個遺產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大運河全線遺產段點入選最多的城市。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中,揚州是唯一全域被納入核心區的地級市。

著眼於運河與長江交匯、與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廊道同線,揚州首倡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打造1800平方公裡的生態大屏障,系統實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護等八大工程,展現千年運河文旅風景線、百裡長江風光帶和江淮生態風光圖。

「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是揚州堅守多年的名城保護總體思路。如今,揚州以申遺成功為新的起點,設立運河文化保護緩衝區,推動「文物單體保護」向「文化遺產區保護」轉變,5.09平方公裡的明清古城保持了大運河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文化的延續性,從漢唐到明清疊加遺存的歷代揚州城市空間結構和城牆、道路、水系、建築遺址等,讓揚州作為一座「通史式」城市備受世界矚目。

活態化傳承,從一個博物館領略千年運河的永恆魅力

活態,是大運河最為顯著的特徵。大運河催生了以揚州學派、揚州畫派、揚州曲藝、揚派盆景、淮揚菜系、揚州「三把刀」等為代表的特色淮揚文化,其中雕版印刷、古琴、剪紙等3項傳統工藝技藝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漆器髹飾技藝、揚州玉雕、金銀細工製作技藝等19項傳統工藝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

只有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念,活態化傳承好運河文化,才能推動大運河文化展現新魅力、煥發新活力。

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導示範段的鮮明標誌,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閒體驗為一體,以生活化融入、當代化表達為切入口,以大運河發展變遷為時間軸,空間上涵蓋大運河全流域,重點展示大運河帶給民眾美好生活。

目前,博物館已交付南京博物院布展,明年春節前,整體工程項目施工將全部結束。根據布展方案,大運河博物館布展定位於「運河帶來的美好生活」,共設有「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因運而生——大運河沿岸的文化生活」「大運河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知名運河與運河城市」等11個專題展。

「每個展廳層次清晰,展示形式多樣,涉及歷史、地理、人文、自然等各個方面,構成中國大運河立體的、綜合的面貌,全面展示大運河沿線地區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市民可觸摸、可互動、可體驗,在大飽眼福的同時,體驗文化和科技的魅力。」三灣投資發展公司工程建設部部長宋建輝說。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傳承,令運河文化在當下活力四射。

近年來,揚州建成雕版印刷、揚州剪紙等13個傳統文化重點傳承保護基地,努力打造一批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新時代文化經典和品牌。

2018年10月,中國·揚州首屆運河主題國際微電影展在揚州舉行頒獎晚會。影展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影片1837部,這是積極探索推動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中的「中國行動、江蘇實踐、揚州案例」。

大型原創歌劇《運之河》、大型歷史古裝揚劇《鑑真》,接連問世的文藝佳作在劇場舞臺精彩呈現,以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形式展示傳承運河文化。

圍繞展現「運河原點·精緻揚州」的獨特魅力,揚州正在打造以大運河博物館為標誌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導示範段,規劃建設三灣中國運河文化展示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高郵郵驛文化展示片區、古城開放式運河文化博覽城等8個運河文化展示區。

一件件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傳承之舉,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了起來。

科學化利用,從「運河文化+」展望「人們心目中的揚州」

「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是運河沿線城市的共同傳奇。當時代巨輪航行到新的歷史「風口」,新時代的揚州如何書寫利用好大運河的錦繡華章?

路徑,指向「運河文化+」。

2019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官方微博上發布消息,揚州獲評「世界美食之都」,成為繼成都、順德、澳門之後第四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

一年來,美食產業在揚州欣欣向榮,「高光」時刻頻現。

「雖然有疫情影響,但冶春包子電商銷售額上半年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額。加上『雙11』,今年我們在網上銷售的揚州包子超過1000萬個。」冶春食品副總經理魏玲說,這些包子一個個疊起來厚達40多萬米,相當於50個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這只是揚州餐飲企業今年發展的一個「縮影」。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揚州全市27550家餐飲服務單位實現營業額278.4億元,增幅列全省第三,食品及相關產業帶動就業24.5萬人。

在科學利用好大運河文化資源中,揚州大力實施「運河文化+」工程,圍繞建設「人們心目中的揚州」和國際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將文化產業尤其是運河文化旅遊產業作為重中之重來打造。

以文旅深度融合為方向,全市布局打造了寶應湖、清水潭、邵伯湖、鳳凰島、瘦西湖、瓜洲、天樂湖7個旅遊度假區;以特色小鎮為載體,結合美麗田園鄉村建設,培育運河沿線瓜洲、灣頭、泰安、邵伯、界首、菱塘等10個旅遊風情小鎮,實現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文旅項目縣域全覆蓋。

以再現歷史生活原貌、賦予現代氣息為目標,打造了「雙東」歷史文化街區、盂城驛歷史文化旅遊區;以時尚、動感的設計元素全新發掘運河沿線空間的生態、文化、生活價值,創新打造了鳳凰島、極地海洋館、1912小鎮等項目。

圍繞打造高效益的經濟長廊目標,揚州堅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在實施大運河揚州段「三改二」工程的基礎上,新擴建改建了施橋船閘、邵伯船閘等一批運河幹線支線船閘。推進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2019年,大運河揚州段年船舶通過量達4.22億噸,是三峽船閘的2.9倍。

國際化交流,從連續14屆「論壇」看用世界語言講述揚州故事

全球50多個國家分布著520條運河,沿線近3000座城市共同面臨著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運河文化」的時代命題。

今年9月28日,2020年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開幕,國外知名運河所在國駐華使節、全球運河管理者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課題,共商、共建、共享運河保護與發展路徑。

時光回溯到2009年9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江蘇唯一一家國際性社會組織「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在揚州成立。依託運河為媒、紮根揚州、服務全國、面向國際的WCCO,揚州堅持一年一主題,連續14年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讓海內外運河城市圍繞共同關注的文化遺產保護、生態環境修復、水利航運建設、文化旅遊發展等問題開展對話、分享經驗。多年來,WCCO「朋友圈」越來越廣,會員從最初的13個發展到今天的153個,其中國外城市會員46個,遍及五大洲。

回首世界運河城市論壇走過的這些年,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大衛·愛德華茲·梅說,揚州最令人敬佩之處,是不僅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而且結成全球「運河共同體」,找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答案。

運河通江達海、溝通世界。闊波千裡的大運河,一次次為揚州與世界對話架起了橋梁。近年來,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世界運河古鎮邵伯行等活動相繼在揚州舉辦。

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連接點造就了揚州歷史上國際交往密切頻繁的盛況。當「一帶一路」倡議迴響在新時代,揚州初心不忘:爭當國際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牽頭人。

看文化,「揚州小調」飄揚「浪漫之都」巴黎,揚州木偶的足跡遍布美洲、歐洲、亞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揚劇電影《衣冠風流》在第16屆世界民族電影節榮獲「最佳音樂電影獎」;

看工藝,古琴、玉器、漆器三大「揚州工」招牌在法國羅浮宮留下美妙身影,揚州園林亮相愛爾蘭國際園藝節;

看美食,揚州炒飯隨著流淌的運河炒遍全球,法國奧爾良市副市長瑪蒂娜·格裡沃聽聞揚州榮獲「世界美食之都」後,專程前往獅子樓體驗揚州美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在不斷加入的「國際朋友圈」裡,揚州正在用世界語言講述運河保護的城市故事、中國智慧,讓大運河這張金字名片在世界舞臺上更加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主動扛起「讓古運河重生」重大使命 推動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爭當...
    市委書記夏心旻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揚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始終堅持把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總體要求,主動扛起「讓古運河重生」的重大使命,推動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爭當示範、走在前列,努力讓大運河在新時代展示新形象、煥發新活力。市長張寶娟主持會議,市政協主席陳揚出席會議。
  • 格物觀察 | 多措並舉,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2007年9月,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在揚州揭牌。從擔當申遺牽頭城市那一刻起,揚州就以高度的歷史責任和文化自覺,把「精細化」鐫刻於心。在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編制、配合申遺文本編制、環境整治和本體修繕、數字監測管理平臺建設、申遺宣傳和普及等方面,努力走在運河全線各城市前列,發揮表率引領、帶頭示範作用。
  • 揚州扛起「讓古運河重生」使命 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_中共...
    12月21日上午,揚州運河文化投資集團揭牌成立。這個註冊資金30億元、總資產近80億元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由十餘個市級文化集團和文化企業重新組建而成,是揚州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最新舉措。「揚州是個好地方,特別是文明、文化、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分量。」
  • 請跟隨記者的腳步,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新故事
    記者 王鵬 孔茜揚州是個好地方,它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作為「運河長子」「原點城市」「中國運河第一城」,揚州認真貫徹「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擔當。請跟隨本報記者的足跡,聽聽發生在揚州大地上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新故事。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樣本」(觀天下)
    大運河文化是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國家一項重大決策。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機遇。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江蘇實踐」
    作為大運河的生長「原點」,也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示範重點。近年來,江蘇以頂層設計引領保護傳承利用,全力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平的旅遊長廊,昔日溝通南北的交通動脈,化作「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江蘇的精彩實踐。
  •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啟動
    金山網訊 (徐蕾 繼業) 12月24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大運河辦指導,市教育局主辦,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少年宮等承辦的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正式啟動,當日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也同時成立。據了解,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來自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等地運河沿線城市的22所學校及相關單位參與;其中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丹陽市運河小學等鎮江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 徐子佳:淮安市淮安區要主動作為 全面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原標題:我區部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4月25日,全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我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
  • 張寶娟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三灣核心區建設工作
    13日下午,市長張寶娟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三灣核心區建設工作。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視察江蘇、視察揚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提高站位,服務大局,高標準高品位規劃建設三灣片區,努力擦亮「好地方」揚州的窗口和名片,奮力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先行示範。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鍇竑,副市長何金髮,市政府秘書長尤在晶參加活動。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如火如荼!是「黃金水道」,更是揚州城市的風景線
    邵伯,這個大運河畔的小鎮,因黃金水道流經而繁華至今,積澱了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這裡完好地保存了從古到今不同歷史時期的大運河河道,歷代船閘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水工遺存及文化遺產。  京杭運河邵伯船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大運河永久留下美麗的、綠色的生態資源,優秀的文化遺產,成為展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程的「重要窗口」。
  • 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省委書記王東峰來滄調研檢查講話、市委九屆九次全會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市委專題會議精神。儘管如此,吳橋段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在管理機制、綜合治理、文化資源挖掘以及產業融合、河道蓄水、人才、資金等方面還有一些難題亟待破解。為此,建議注重「八個強化」,全面提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 江河交匯 古韻今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江蘇實踐」
    作為大運河的生長「原點」,也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示範重點。近年來,江蘇以頂層設計引領保護傳承利用,全力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平的旅遊長廊,昔日溝通南北的交通動脈,化作「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江蘇的精彩實踐。
  • 江蘇用系統性思維引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打造最美麗最精彩最...
    江蘇擔當:建設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  「把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打造成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2018年6月,在省委中心組學習會議暨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這樣闡釋江蘇的使命擔當;  江蘇是大運河的生長原點,大運河江蘇段縱貫南北790公裡,滋養了千年繁華富庶,塑造了「吳韻漢風」「水韻書香」的人文特色,今天運河沿線仍然是江蘇的經濟重心、美麗中軸、創新高地。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江蘇理應走在全國前列。
  • 文化生態建設並舉 揚州大運河一派好風光
    揚州大運河文化帶,一派好風光。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的揚州三灣風景區,原本是一個落後的農業生產區,在當地基於生態保護的發掘下,已變為生態文化公園。這就是傳統文化資源新生的典型案例。」11月15日,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黃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說。
  • 姑蘇區: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最最精華的一段」
    蘇州市委常委、姑蘇區委書記黃愛軍表示,姑蘇區要進一步找準定位,主動把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把姑蘇段建設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中「最最精華的一段」。橫塘驛站的悄然變化,正是姑蘇區堅持項目引領,積極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生動寫照。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在京成立,聚力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發展
    2020年12月1日,由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舉行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敏主持成立大會和研討會,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和平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揭牌,並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首批學術顧問頒發聘書。
  • 傳承與傳播大運河文化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啟動
    鎮江市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LOGO   記者了解到,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運河沿線城市22所學校及單位參與;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丹陽市陵口中學等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 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舉行
    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在美麗的蘇州大運河畔召開。各界來賓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水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維度,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議大運河的建設與保護,共商生態大運河文化帶打造與復興。
  •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講活大運河歷史和當代故事
    、交通運輸、旅遊開發、學術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帶建設、運河城鎮等方面發展狀況做出了細緻考察和梳理,與會學者就報告所涉及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作為第一本中國大運河年度發展報告, 該藍皮書對中國大運河水利工程、交通運輸、旅遊開發、學術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帶建設、運河城鎮等方面發展狀況做出了細緻考察和梳理,與會學者就報告所涉及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常州精準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核心樣板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9月16日下午召開,會議對標高質量考核體系,研究部署了常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近期重點工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濤出席並講話。  副市長、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正春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