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歲「中國最小背包客」第一天走了11公裡(組圖))
徒步第一天父女倆成都街頭休息。圖由受訪者提供
經雅安天全時,民警為父女倆提供幫助。
華西都市報記者吳冰清周家夷《4歲小女孩成「中國最小背包客」》後續
沒上幼兒園、一年中有六七個月和父母在外徒步,江西上饒4歲的雯雯被稱為「中國最小背包客」。近日,她和爸爸潘土豐來到成都,準備花兩個月時間徒步川藏線(本報16日報導)。6月16日下午3點半,當記者再次聯繫上潘土豐時,他正坐在國道318雅安境內的一處樹蔭下休息,懷裡的雯雯睡得正香。「昨天走了11公裡,等搭車到雅安都是晚上11點過了,她累到了。」接下來,他們將以徒步加搭車的方式一路向西到拉薩。
與此同時,本報發起的關於父女二人的網絡調查,引來了數千人的投票。過三成網友贊成徒步方式,但應降低強度。
在路上·已到雅安
第一天走了11公裡
差點露營客運站外「徒步就是這樣,沒有太多的計劃,說走就走。」6月15日上午,沒有等和朋友會合,父女倆就背上包上路了,「先到成都逛逛,嘗嘗這裡的小吃。」
他們從位於耿家巷的青年旅社,沿著錦江一直往前走,快到中午的時候,父女倆終於到達錦裡。潘土豐說,第一天上路,都走得會慢一些,等雯雯適應了,再稍微加快一點腳步。
在錦裡和武侯祠逛了一圈,吃了豆腐腦和肥腸粉,雯雯滿足地摸著肚子。「走,我們繼續去前面找好玩的。」稍作休息,父女倆繼續一路向南。
15日下午,成都有些悶熱,雯雯的頭髮也被汗水打溼了。「還要多久啊?」雯雯邊走邊問。潘土豐還是堅持「不抱」原則,累了可以停下來休息,但路得自己走。就這樣走走停停,中途歇了七八次,下午6點過,他們終於到了石羊客運站。
當天晚上,父女倆搭了一輛商務車前往雅安。走了11公裡路,累了一天的雯雯,剛一上車就睡著了。「如果沒搭到車,就只能在客運站外露營了。」潘土豐給孩子搭了件衣服,輕聲說道。到了雅安,他特地為女兒找了一家青年旅社住下,「儘量保證孩子能夠休息好。」
一個麵包當午餐
累了靠著爸爸路邊睡
16日早上7點,雯雯睡了個自然醒,父女倆在青年旅社附近吃了麵條後又上路了。
太陽早早地探出頭來,變得越來越刺眼。潘土豐停了下來,給雯雯露在外面的胳膊和臉塗了防曬霜,戴上一頂粉紅色的帽子,才繼續前行。
一手被爸爸牽著,一手握著徒步手杖,太陽底下,雯雯背著一個與自己體型不太相稱的大書包,沿著318國道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著。上路第二天,她習慣了一些,也不再嚷著問「什麼時候到」。
父女倆並不是一味地趕路。上午,在路過一座大橋時,看見旁邊一些工人正頂著太陽在施工,潘土豐牽著雯雯走了過去,讓她和叔叔們打招呼。「你看這麼熱叔叔們都在工作,我們是不是也不應該怕困難啊?」潘土豐蹲下來,一邊給雯雯餵了水一邊說道。4歲的雯雯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直到下午1點過,父女倆才在路邊找了個陰涼地兒吃午餐——一人一個麵包。不過,雯雯也吃得很香。吃完麵包,她便靠在爸爸懷裡睡著了。「等她睡醒了,休息好了,再繼續走,我們也不趕時間。」潘土豐說。
一路上有人認出
與「虎爸」探討育兒經
在多營鎮,一個40多歲的女士認出雯雯來。「她就是報紙上那個『最小背包客』啊?這麼小,累不累啊?」雯雯有些害羞地躲到潘土豐身後。
這位女士告訴潘土豐,其實也想帶孩子出去走走,但孩子太小時,怕他吃苦,等長大讀書了,又沒有太多時間。「我很欣賞你們這種教育方式,但別讓孩子累著了。」臨走前,她和父女倆拍了張合影,「小妹妹,加油!」
一位年輕媽媽也認出了雯雯,看著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雯雯背著個大書包,她有些心疼,「我不忍心讓我的孩子這麼出來走,你們對她太嚴格了。」對此,潘土豐並沒有急於否認,他表示,孩子的教育因人而異,「不同的孩子可能適合不同的方式,不是都要一模一樣。」
在休息期間,潘土豐也會掏出手機,查看網友的評論。「有網友建議讓孩子上幼兒園,等放假的時候再帶她出去,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我也會和她媽媽商量商量。」潘土豐說。
在網上·多數肯定
激辯「虎爸式教育」
贊成的兩倍於反對的
6月16日,華西都市報報導了4歲的雯雯將徒步挑戰川藏線的新聞後,在網上引發熱議。對於潘土豐的虎爸式教育,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華西都市報官方微博曾發起「4歲女娃跟著父母徒步走遍大半個中國,你怎麼看?」的投票,3038位網友參與投票,31.5%的網友認為徒步不錯,但應降低強度,11.9%的網友明確提出反對,認為這種磨礪教育太過極端。
支持方
孩子就是要學會獨立
市民陳女士:我孩子現在上小學二年級,吃飯還讓人喂,4歲的雯雯是他的榜樣。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向雯雯爸媽學習。
網友「鑫鑫鑫」:接觸過很多剛入職的90後新人,很多人都不能吃苦,工作幾年了還在依靠父母。現在的孩子,需要多鍛鍊。
讓孩子嘗試不一樣的人生網友「那是一趟沒有結束的旅程」:我不覺得這孩子會因為徒步沒了與同齡人一起玩耍的快樂,走在路上,看到無數的美景,與熱情的路人交談,抵達一個又一個目的地,她在路上收穫的遠比在課堂上的多太多了,她的人生有一個艱苦而美好的起點。
反對方
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網友「旋復水蘇」:重要的不是你覺得什麼好,是她想要什麼?網友「非正式愚人盧維」:想上幼兒園,被父親否定……這是重點,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選擇的可能性,而絕非直接按自己的想法替孩子決定。
市民張先生:如果小孩子有興趣有意願,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是她說想上幼兒園。
擔心孩子身體承受不了市民呂女士:鍛鍊是一回事,但是小孩才四歲,身體能承受嗎?市民朱先生:一些成年人去拉薩都會出現高反,更何況是4歲的孩子,希望家長慎重考慮。中立派想法不錯但得注意度
網友「hulalala」:假期這麼走走就行了,別的時間還是跟小朋友一起感受友誼和遊戲快樂比較好。
網友「Misss梨」:培養孩子吃苦是對的,沒必要一直這樣!
專/家/觀/點
兒童心肺功能不足 不鼓勵娃娃上高原
帶四歲的娃娃徒步到拉薩,這在專業人士眼裡充滿了風險。
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樊映紅說,與成人相比,兒童的心肺儲備不足,在氣壓低、氣溫低、氧氣含量低的高海拔地區更容易產生不適應感,如果有貧血、高血壓、感冒等症狀,再加上劇烈運動,也更容易誘發急性高原反應,比如肺水腫、腦水腫、視網膜出血等症。
「帶氧氣進入高原地區,也只能緩解症狀。」樊映紅建議,最好不要帶年齡太小的孩子進入高海拔地區,如果孩子出現頭暈、頭痛、氣短、嘔吐,甚至心率加快、胸悶、呼吸困難,就要趕緊向低海拔地區撤離,因為一旦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後再去吸氧已經晚了,而且如果在急救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出現症狀之後孩子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甚至會危及生命。
「不鼓勵這樣的做法。」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小兒骨科副主任醫師王蘇明說,孩子正處於骨關節的生長發育期,關節中的軟骨層較多,超出兒童承受能力的運動讓骨關節的摩擦過多,對孩子未來的發育也有潛在影響,「會影響孩子長高,或者長大以後出現更多慢性運動系統疾病。」他建議,孩子的運動和鍛鍊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在孩子能適應的強度範圍內進行鍛鍊,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運動之前要做熱身運動,避免受傷。
網/絡/投/票4歲女娃跟著父母徒步走遍大半個中國,你怎麼看?投票選項單選
贊成,讓孩子從小鍛鍊學會面對挫折865(28.5%)
不贊成,這種磨礪教育太過極端361(11.9%)
尊重雯雯爸爸媽媽的選擇748(24.6%)
徒步不錯,但是應該降低強度957(31.5%)
其它 1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