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贊為晚唐的王維,一首《落日悵望》,獲得幾朝詩家點讚!

2020-12-16 黃門左侍郎

【每日讀詩】馬戴的悵望:「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此人被贊為晚唐的王維,一首《落日悵望》,獲得幾朝評家點讚!「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紀曉嵐贊他晚唐詩人中骨格最高!

[原文]

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唐 馬戴《落日悵望》)

[註解]

孤云:單獨漂浮的雲片。唐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其後,亦有詩人將貧寒或客居的人的也稱孤雲。《文選·陶潛<詠貧士>》:「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 李善 註:「孤雲,喻貧士也。」

片時間:「片」即片刻,片字是「時」字的修飾語。「片時間」,就是頃刻間。

念:《說文》:「念,常思也。」比如,惦念、懷念等,本處為「回想」。

何:此處為副詞,意為「多麼」。魏晉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詩:「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又如,「何其壯哉!」

滯:滯留,淹留。這裡指的是詩人久居他鄉,而功名難成,空耗時光。《南史》有「滯羽」一詞,以喻陷於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這正是詩人當前處境的真實寫照。

微陽:微,指日光微弱,此處指斜陽。唐李頻《陝州題河上亭》詩:「秋色和遠雨,暮色帶微陽。」唐李商隱《燕臺》詩之一:「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皆此意。

喬木:樹千高大、主幹與分枝有明顯區別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楊、白樺等樹皆是。

驚:《說文》:「驚,馬駭也。」後引申為害怕,或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此處指因面容改變而吃驚。

平惜:往昔,往常。清吳偉業《東萊行》詩云:「司空平昔躭佳句,千首詩成罷官去。」

顏:面色,容顏。

[譯文]

天邊的孤雲與林間的歸與鳥兒,移動神速,頃刻間已是消失無形。回想起離家已久,滯留異鄉,卻一事無成,只能空自悲嘆。斜陽餘暉灑落高大樹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燒。身在水邊,卻不敢俯看自己的倒影,因為害怕容顏已老,徒增傷懷。

[辨析]

馬戴,字虞臣,晚唐時期著名詩人。《唐才子傳》說他是華州(今陝西華縣)人,並云:「早耽幽趣,既鄉裡當名山,秦兒一望……結茅堂玉女洗頭盆下,軒窗甚僻。」意思是結茅屋於玉女峰下。說的是馬戴早年屢試落第,困於場屋垂30年,一直不得志。直至武宗會昌四年(844年),馬戴才與項斯、趙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為太原幕府掌書記,以直言獲罪,貶為龍陽(今湖南省漢壽)尉,後得赦還京。懿宗鹹通末,佐大同軍幕。鹹通七年(867年)擢國子太常博士。

馬戴工詩屬文,其詩凝練秀朗,含思蘊藉,饒有韻致,無晚唐纖靡僻澀之習。尤以五律見長,深得五言律之三昧。善於抒寫羈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蘊藉深婉,秀朗自然。前人很推崇他的律詩,宋嚴羽《滄浪詩話》、明楊慎《升庵詩話》、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等,鹹推馬戴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明末清初的葉矯然在《龍性堂詩話 續集》中指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

《落日悵望》就是馬戴客居京師求職不第的落寞之作。題為「悵望」,為遊子懷鄉之作。在詩中,詩人抓住了秋天日落這一剎那的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微妙複雜的思想活動。

先「悵望」雲去鳥飛之景,觸動鄉愁旅恨;再「悵望」夕陽餘暉之景,加重鄉愁,進而觸發內心深處年華老去的感傷。這首詩有景有情,景與情高度統一,融合為一體。語言明白如話,概括力強。

沈德潛《唐詩別裁》評《落日悵望》時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雲軒鶴立雞群矣。」《瀛奎律髓》則說:「『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為一實一虛,似體貼句。今考戴集,乃不然,只如此十字自好。」

清朝才子紀昀在評價馬戴的這首計時說:「起得超脫,接得渾勁,五六亦佳句。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不但世所稱『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也,此詩亦略見一斑。」

《 詩境淺說 》評道:「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閒」,此其晚眺之起句也。其三四云:「念我何曾滯,辭家久未還」,筆勢超拔,在晚唐詩中,可稱傑作。詩有作意,而能以氣運之,律詩之枕中秘也。

詩中的「孤雲」、「歸鳥」、「微陽」、「秋山」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託著作者的傷感之情。「燒」字的使用,是靜中有動;「遠」字又寫出了意境的空闊,增強了對孤寂之情的表現。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日落時,鄉愁起,晚唐詩人馬戴這首日落詩寫法相當別致
    之前講到王維時,說他少年得志,在21歲最好的年華便早早中了狀元。事實上,古代詩人很多都沒有辦法像王維這般「才」「運」雙全,而今天講的晚唐詩人馬戴,早年多次考試都沒考上,一直到四十四五的年紀才終於登第。雖然起步晚,但也有人稱他是「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
  • 唐代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被評「在晚唐中鶴立雞群」
    唐詩發展到晚唐的時代,不但沒有沒落,反而出現了更多的色彩。以李商隱杜牧等人為代表的晚唐詩人們,接過前輩們的大旗,在唐詩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即便是在他們之後,也有溫庭筠、韋莊等人留下很多精彩的詩作。晚唐詩人馬戴,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唐詩,晚唐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且看: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
  • 馬戴這首思鄉詩,寫盡思鄉之痛而餘音嫋嫋,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即便是在他所生活的晚唐時代,人們更多的會提及小李杜,會提及溫庭筠,但是很少提及馬戴。那一首詩,這兩句可謂是寫盡了思鄉之苦,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不過,除了那一首《灞上秋居》之外,馬戴還有一首著名的思鄉詩,情真意厚讓人想家,被後世評論為「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全篇如下: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 蘇軾王維「點讚」的消暑食品 到底都是什麼?
    其實,在更早的西周,就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在冬季藏冰,到夏天時,天子會賜冰給諸侯、大臣,到春秋以後,各諸侯夏日飲宴,都以冰鎮美酒為上。 藏冰的官職叫做「凌人」,是天官之屬,《周禮 天官 凌人》中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 鄭玄註:「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
  • 晚唐一首古詩無限傷感
    晚唐有一首古詩就非常細膩的表達出了這種情感,內蘊無限傷感,寫出天下遊子無奈之痛。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作者是晚唐知名詩人馬戴。這個詩人最著名的唐詩應該是《灞上秋居》,其中詩句「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寫出無限悲涼,也同樣是流傳甚廣。和那首著名的《灞上秋居》所表達的主題一樣,這首古詩同樣是敘說對於故鄉的思念。
  • 王維登上城樓放眼遠眺,寫下一首絕美的唐詩,驚豔了世人!
    說的便是王維將繪畫的精髓融入到了詩歌中。所以讀王維的詩,能夠體會最多的便是動靜結合、聲色俱備、遠近相宣的一面。就好似是在欣賞一幅幅或空靈、或淡遠的唯美畫作。小編今天便通過王維的一首《登河北城樓作》,來和大家分享其中「詩中有畫」的一面。《登河北城樓作》是王維隱居終南山期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 王維最愛:山中故人、白雲青山、落日明月
    王維最愛:山中故人、白雲青山、落日明月 2020-04-21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關於落日的詩篇,這9首實在美出了天際,每一首均有千古名句
    千年以來,落日,一直是詩人們吟詠的話題,有些詩人寫落日的壯觀景象,有些詩人借落日抒發人生感悟,有些詩人通過落日聯想起人世滄桑和自身的無限哀情……落日,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詩人們吟詠落日的詩篇無數,這其中,名篇甚多,佳句更甚。
  • 都說王維是山水田園派,一首經典邊塞詩,大氣磅礴,不輸王高岑
    王維和孟浩然,被譽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而王昌齡、高適、岑參、李頎則是邊塞詩派的旗幟人物。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王維也稱得上是一位出色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現存邊塞詩只有二十多首,李頎亦不過十首,而王維卻留有三十多首,不但數量上佔優勢,就是質量上,王維也絕對可以和這些邊塞詩大咖們一較高低。王維的邊塞詩慷慨激昂,氣勢不凡,選角獨特,深邃凝練,而且畫面感十足,再次體現了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精妙。
  • 王維的名句,李商隱的名句,杜牧的名句,全是經典,收藏細品!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7、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8、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秋歸輞川莊作》9、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四首》10、春來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處尋。——王維《桃源行》二、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1、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初讀這首詩的時候,腦子裡就浮現了這樣的場景:渭城的清晨,細雨綿延,打溼了塵埃。青磚綠瓦的客棧周圍,柳樹成蔭,一派清新明朗的景色。
  • 王維的一首五言詩,既有生活的愜意,又有幾許落寞
    品讀王維的詩,就像是在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卷,有山草花香、明月清泉、落日餘暉,還有那靜謐的煙火村落,所有的這一切都充滿了畫意詩情,讓人沉浸其中,久久不願離去。這就是文學的獨特魅力,徜徉其中,陶冶情操感悟獨特的人間美好。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卻充滿禪意,很多人讀過卻不懂
    ——《東坡題跋·書摩詰》蘇軾古往今來,能被稱為「天才」的人物,並不算多,而王維,便是其中的一位,此人自幼才華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15歲那年便進京應試,成為無數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16歲那年便寫下流傳千年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1歲考上進士
  • 王維的這首詩,既寫山中美景,又寫友人的狂士風度,不愧為名篇
    王維又擅寫書畫,與其詩文相輔相成,形成了一種新的詩體,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則評價王維的詩文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王維的眾多著作中,這樣如詩如畫的詩歌也確實不少。比如大家熟知的《山居秋瞑》,《鳥鳴澗》等著作,在詩佛王維的輕描淡寫之下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不禁讓人沉醉於其中。
  •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盛唐時期迎來唐詩發展的最高潮後,到中、晚唐時期,唐詩再無盛唐時期的豪邁高遠,但也有一些新的成就,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堪稱唐詩最後的輝煌。到了晚唐,爆發了以王仙芝、黃巢為代表的農民起義,外敵逼迫,唐皇室日益腐化,在軍閥勢力的控制下,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奄奄一息,風雨飄搖。中、晚唐詩歌的代表一、大曆「十才子」詩派「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所描寫的邊塞風光令人叫絕!
    王維,字摩詰,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山水田園詩、邊塞詩;還是律詩、絕句等都有著千古流傳的佳作。同時,王維又是古代非常著名的畫家,蘇軾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唐詩,短短20字寫出林中的美景,令人陶醉!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42期,每天定時更新文章,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感謝!本期筆者要給大家推薦的是詩佛王維晚年的一首佳作。一說到王維,大家對其也都不陌生。與詩仙李白生活在同時代的王維也倍受盛唐詩風的影響,一生所作佳作也是不少。
  • 悠遠空靈-「詩佛」王維的20首五言詩
    08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19 《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閒居》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 王維這首詩,一開頭便引人矚目,被贊為律詩工於發端的範例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梓州李使君》,便是一首開頭就起得極有氣勢,引人矚目的五言律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開頭兩句「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氣象闊大,被後世詩評家贊為律詩工於發端的範例。另外,身為送別詩,王維這首詩沒有感傷氣氛,而是以積極開朗、高遠明快著稱。
  • 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讀來都是傷悲,最後7個字卻驚豔千年
    尤其是在晚唐時期,很多詩人都在用心血抒發唐王朝日薄西山的無奈,其中也產生了很多經典的詩句。今天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全文很短,只有28個字,但可以說是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字裡行間當中浸透的都是詩人對唐王朝日薄西山的惋惜,讀來都是傷悲,但是最後七個字且非常的驚豔。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