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戴這首思鄉詩,寫盡思鄉之痛而餘音嫋嫋,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2020-12-25 老張侃詩詞

在唐代詩人當中,馬戴的名氣比較一般。即便是在他所生活的晚唐時代,人們更多的會提及小李杜,會提及溫庭筠,但是很少提及馬戴。

唐代詩人馬戴

但是實際上,馬戴的詩作很有味道,之前我們曾經賞析過他的詩作《灞上秋居》,對其中的名句「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進行了賞析。那一首詩,這兩句可謂是寫盡了思鄉之苦,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

不過,除了那一首《灞上秋居》之外,馬戴還有一首著名的思鄉詩,情真意厚讓人想家,被後世評論為「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全篇如下:

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馬戴·落日悵望

這首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和之前的《灞上秋居》一樣,這首詩也是一首五律,同樣表達的是思鄉之情。而且頸聯「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富有悠悠的意境之美,「臨水不敢照」更讓人體會到思鄉之痛!

這首詩一開始,寫的是秋日的黃昏景色。秋日最容易讓人有思鄉愁,而黃昏尤甚。馬戴選擇了秋日的黃昏,那麼思鄉之情的悲愴是顯而易見的。

當是時,詩人在這樣的季節和時辰中,遙望故鄉而不見,只看到「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詩人看不到家鄉,只看到天邊雲彩和歸鳥,而且它們也知道日近黃昏,都在回家的路上,速度奇快,「片時間」即可行程「千裡」。

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

看到此情此景,詩人內心難免悲傷,所以接下來頷聯,詩人進行了直觀的表達和抒情,「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離家千裡,詩人的思鄉之情根本不需構思,已經時刻充滿在內心。尤其看到天上孤雲與飛鳥,內心更是歸心似箭。

黃昏思鄉

接下來,詩人描寫的是夕陽下的景色,「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黃昏之時,夕陽在樹梢之後,漸漸失去了耀眼光彩;但是紅彤彤似火燒,天氣也陰涼了下來。看到太陽也下山回家了,詩人的內心又加重了一層鄉愁。

思鄉詩

嘆氣之時,詩人想到自己客中久滯,年華漸漸老去;而今日行走在水邊,甚至不敢照影,因為「恐驚平昔顏」,害怕因為思鄉導致自己的容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詩篇到此為止,詩人內心的悲愴可謂一覽無餘,更留下悠悠思鄉情,餘音嫋嫋。

夕陽下的思鄉詩,最有味道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在於情景分寫。中國古詩詞當中,講究寓情於景,景中有情,但是這首詩,首聯和頸聯寫景,頷聯和尾聯抒情,各自獨立的。但是這種寫法只是布局謀篇的一個手法,不但不影響情感的抒發,更使得詩篇的抒情留下了悠悠餘音,讓人回味。

也正是因為此,這首詩被後世評論家認為,「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唐代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被評「在晚唐中鶴立雞群」
    晚唐詩人馬戴,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唐詩,晚唐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且看: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其中詩句「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已經很好地表達了這一主題。這首唐詩在後世有很高的評價,後世評論家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認為這首唐詩「意格俱好」,「在晚唐中鶴立雞群」,可謂極力推崇。
  • 日落時,鄉愁起,晚唐詩人馬戴這首日落詩寫法相當別致
    之前講到王維時,說他少年得志,在21歲最好的年華便早早中了狀元。事實上,古代詩人很多都沒有辦法像王維這般「才」「運」雙全,而今天講的晚唐詩人馬戴,早年多次考試都沒考上,一直到四十四五的年紀才終於登第。雖然起步晚,但也有人稱他是「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
  • 杜審言這首詩在春天郊遊時思鄉,在這個春天你會因為什麼思鄉?
    在杜審言這首詩一開頭就發出了不一樣的感慨之聲,不管遊子離開家鄉多久,對家鄉的感情還是依然如故。言外之意就是,他自己如果現在在自己家鄉的話也就不會產生這麼濃烈的思鄉之情了,因為他對自己家鄉的初春已經是見慣不怪了。這裡杜審言用「獨有」和「偏驚」二字,主要是為了強調自己此時在江南的矛盾心情。這一首詩的開頭很有自己的特色,也是這首是別致的寫作之一。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這幾首古詩詞中感受古人的思鄉之情
    這是李白在揚州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抬頭仰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遂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詩。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首五律是杜甫身陷安史叛軍中所寫,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美好感情,「家書抵萬金」一句更是流傳千古之名言,被後人廣泛引用。
  • 唐代這位詩人生於隱士之家,才氣高詩名大,一首思鄉詩讓人念家
    就古代的詩歌內容來說,思鄉詩可能是最多的。因為但凡有所成就、有所詩名的詩人,大都要遠離家鄉才能成就自己的詩名。而作為最能直接抒發詩人感情的思鄉詩,自然在詩人的作品中受到青睞。戴叔倫·題稚川山水這首詩的題目《題稚川山水》,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從「隔水青山似故鄉」一句中直接可以看出。而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出自隱士之家的唐代詩人戴叔倫。
  •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這首詩創作的作者是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等等,他的這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這首詩是蘇軾的思鄉之情,創作於元豐四年春天的一個傍晚,詞人在臨皋亭上倚欄觀江,便將這美好的景色記錄了下來。小編下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大概的意思,夕陽美麗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裡,青山綠樹把一杯玉液都已經染綠了,詩人認得這個杯中的瓊漿是故鄉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積雪融化而開的。
  • 宋之問的一首思鄉詩,滿滿的思鄉之情,引起無數在外遊子的共鳴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首詩歌是《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表現在詩歌的字裡行間,引起無數遊子的共鳴。「嶺外音書斷」說詩人走到大庚嶺以外,家鄉的音信就斷了。不難看出詩人是遠遊在外遠離家鄉,卻有著對家鄉有著深深的思念之情。
  • 如何用詩詞來表達對思鄉之情?這三首詩意境太適合
    ——王維這首詩是王維在九九重陽時所作,也是思鄉類的詩詞中,最讓我感慨的一句。每一個人長大過後,便面臨著自身未來發展的問題,此時我們就要做出選擇,是否背井離鄉遠離父母,獨自在外闖蕩。故鄉是一個人的根,父母是一個人最深的牽掛。
  • 王勃的這首詩,僅僅只有二十個字,卻滿滿的都是思鄉之情!
    這兩句到現在,依舊還是被人引用,經常也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口語中。這便是王勃的偉大之處,無論是寫詩,還是寫駢文,那都是堪稱一絕。那麼說起王勃的詩,雖然一些知名度並不是很高,但是同樣的很是值得一讀,小編今天就要與大家分享,王勃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作,那便是他的《山中》,在這首詩中,儘管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在這首詩中沒有了兒女情長,卻是多一份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很是值得一讀。
  • 3首思鄉詩詞,轉發了!你濃濃的思鄉之情,飽含在詩詞之中!
    詩中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思鄉之情。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對家有著深深的眷戀和依戀之情,在歷代詩詞名作之中,更是有很多經典的思鄉之作,大家最為熟知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一首最為經典的描寫思鄉情緒的作品,今天和大家再分享幾首:未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 王維的一生留下眾多經典詩篇,這組詩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思鄉之情
    孟津,是王維在安史之亂後的歸隱地,他在此居住了10餘年,可以說是王維的故鄉。王維在孟津的歲月中,創作了很多詩作,而《雜詩三首》無疑是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曾經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一位華人歌手演唱了王維的《雜詩三首》,讓人感受到身在異鄉的漂泊感和孤獨感,也感動了無數身在他鄉的遊子。今天,我們欣賞王維的《雜詩三首》,感受王維身在京城,心繫故土的思鄉之情。
  • 聽清代文人吟一首思鄉的詩
    聽清代文人吟一首思鄉的詩餘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墳墓。表達思鄉千人有千人的方式,不知清代文人如何用詩詞來訴說自己對家的思念?《長相思·山一程》這首詞用白描手法《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詞中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全詞純用自然真切、簡樸清爽的白描語句,寫得天然渾成,毫無雕琢之處,卻格外真切感人。
  • 唐詩155《楚江懷古》(馬戴)
    被貶為龍陽尉,自江北來江南,行於洞庭湖畔,觸景生情,追慕先賢,感傷身世,而寫下了《楚江懷古》五津三章,這是第一首。第一首雖題「懷古」,卻泛詠洞庭景致。詩人履楚江而臨晚秋,時值晚唐,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感傷自身不遇。首聯先點明薄暮時分;頷聯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點出人來,頸聯就山水兩方面寫夜景,「夾」字猶見凝練;尾聯才寫出「懷古」的主旨,為後兩首開題,而以悲愁作結。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思鄉詩,意象悠遠,情意綿綿
    唐代詩歌文化繁榮,湧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冠絕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中,共收錄詩人77位,詩歌311首,相比唐代2536位詩人,五萬餘首唐詩,可以說反覆甄選,選取了唐詩的精華。那麼,在這三百餘首唐詩中,最佳思鄉詩是哪個呢?關於作者,可能有些人比較陌生,因為他名氣比不上李白、杜甫,也比不上李商隱、杜牧,但在唐玄宗時期,在當時也是小有名氣的。
  •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外,更有一首28字絕句寫盡江南春景之美
    比如在杜牧的精彩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當中,不過就是描寫的清明節來臨之時,春雨濛濛、路人行色匆匆這樣簡單的場景嗎?但是,這首古詩之所以流傳甚廣,就在於詩人把季節的變化、把思鄉的心情、把行人的神態,甚至結合詩人自己的人生經歷,都融入了這28個字當中,才寫出了如此深刻雋永的詩作。
  • 此人被贊為晚唐的王維,一首《落日悵望》,獲得幾朝詩家點讚!
    【每日讀詩】馬戴的悵望:「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此人被贊為晚唐的王維,一首《落日悵望》,獲得幾朝評家點讚!「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紀曉嵐贊他晚唐詩人中骨格最高![原文]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
  • 王灣《次北固山下》,羈旅之中逆向思維,寫就別致一格的思鄉詩!
    詩的首聯起句很平靜,完全以口語的形式對仗而出,恬淡中不失雋永,品之讓人回味有佳,「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詞性相對,平仄相扣,讓人入眼即不由自主地朗朗上口,這也是平仄的魅力吧。此聯開門見山交代「客在青山」,是「行舟綠水」而來,休息幾日也或明天就「行舟綠水」而去。
  • 杜牧最有詩意思鄉詩,中間20字乃孤獨名句,得以入選唐詩三百首
    古典詩詞當中有很多的詩篇都在寫思念故鄉,畢竟古代的時候交通和通訊都非常的不發達。這些文人們要想取得建功立業的機會就需要到京城,或者以後當官也可能奔赴全國各地,但無論是在哪裡,都會距離故鄉越來越遠。今天我們讀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這一首古詩,其中就有非常深厚的情感,而中間的20個字更是寫自己因為思鄉而孤獨,堪稱千古名句。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 晚唐一首古詩無限傷感
    在古典詩詞當中關於思鄉的古詩有很多。因為這樣的古詩通常有著深刻的內涵,而不僅僅限於對於故鄉的思念。對於中國人來講,無論走到哪裡,都對故鄉有最深切的思念。因為他們骨子裡都是傳統的,都是保守的。對於那一片滋潤自己成長的熱土,永遠心懷眷戀和敬畏。
  • 一首羈旅思鄉詩,孤身遠行,只是少年,卻漂泊繁華外鄉,格外悽涼
    因此,產生了文學詩詞上的一大類,羈旅思鄉詩。羈旅思鄉詩主要是羈旅客居他鄉的遊子所寫,用以表達漂泊流浪之感、蒼涼孤獨的心境以及對親人、家鄉的思念之意。羈旅思鄉詩有許多名篇,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