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絕唱--大麻哈魚洄遊產卵之謎

2021-02-08 東極撫遠





在祖國東極撫遠(即黑龍江撫遠段與烏蘇里江撫遠段)孕育了這樣一群魚類,他們從江裡出生,海裡生長,回到出生地江裡死亡,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個謎一樣的故事…它就是大麻哈魚,這裡人們習慣稱他大馬哈魚。是什麼讓江裡的魚兒奮不顧身的遊向大海,在海洋裡生長4年左右之後會不顧路途遙遠,甚至萬裡迢迢準確洄遊到它誕生的淡水江河中產卵?



由於大麻哈魚數目之眾,並且它們的這一旅行是單程的(一般產卵後都死在江河中),所以洄遊會把他們在海洋中吸收的大量的物質和能量帶回到內陸,養活了內陸許多的生物,比如北美灰熊就是一種十分依賴大馬哈魚的動物,北美的大馬哈魚洄遊區域內就有200多類物種把大馬哈魚當做賴以生存的食物,這一區域的森林裡80%的氮是由大馬哈魚從海洋帶進來的。所以,大洄遊實現了大自然內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

這麼神準的嘛,快到嘴裡來~


大馬哈魚之所以要洄遊,那是因為大馬哈魚的卵只能在淡水中生存。

當然,應該還有其他原因~


大馬哈魚如何穿越浩瀚的海洋準確回到出生地至今仍是一個謎。最新研究顯示,大馬哈魚的大腦中有一種鐵質微粒,像指南針一樣,能夠幫助它們在地球上準確找到前進的方向。


大馬哈魚洄遊至江河,由於突然接觸淡水,它們的腎臟和其他器官要適應突然缺鹽的環境,對它們是一個生死考驗。一般情況下,它們進入江河後會停止進食,甚至停止喝水,它們奮力向上遊奔去,靠的是體內貯存的能量。


大馬哈魚做好產卵準備時它們的體色會發生明顯變化,變得非常鮮豔,比如北美大麻哈魚就會變成紅色。當然,這一變色過程不是一下就完成的,而是從洄遊至江河性激素大量分泌時就開始的。在產卵後,大馬哈魚會因體力不足而死去。


大馬哈魚是名貴的大型經濟魚類。體大肥壯,肉味鮮美,可鮮食,也可燻制或加工罐頭,都有特殊風味。其鹽漬魚卵即有名的「紅色籽」,營養價值很高,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味道特別鮮哇~

介是洄遊秘密嘛,你個吃貨。。。

臣妾做不到哇


大馬哈魚在江河中逆流而上,往往會遇到很多高落差的水流,比如瀑

布,這時,大馬哈魚會跳過去,這是大馬哈魚經過六百萬年的進化而來的能力。它們這一跳,有時相當於一個人跳過了4層樓的高度。

看這銷魂的姿勢~


幸運洄遊後的大馬哈魚到達目的地黑龍江撫遠段和烏蘇里江撫遠段,母體產卵後7-14天便會死亡沉入江底成為幼魚的食物,當地撫遠人稱它為英雄的母親。

我們來看看大馬哈魚小寶寶~

現在撫遠每年都會進行人工繁育和放流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這就是著名的大馬哈魚,將自己的生命放在了一條永不停止的道路上,我們撫遠人也很崇尚這種不忘故土、甘於奉獻的崇高精神,有時間來玩兒呦,看看這裡的風土人情,我們回見


下方"閱讀原文",參與東極撫遠轉盤大抽獎!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大麻哈魚
    秘密一  大麻哈魚在海洋裡生長4年左右之後,會不顧路途遙遠,千裡甚至萬裡迢迢準確洄遊到它誕生的淡水江河中產卵。由於大麻哈魚數目之眾,並且它們的這一旅行是單程的(一般產卵後都死 在江河中),所以洄遊會把他們在海洋中吸收的大量的物質和能量帶回到內陸,養活了內陸許多的生物,比如北美灰熊就是一種十分依賴大麻哈魚的動物,北美的大麻哈魚洄遊區域內就有200多類物種把大麻哈魚當做賴以生存的食物,這一區域的森林裡 80%的氮是由大麻哈魚從海洋帶進來的。所以,大洄遊實現了大自然內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
  • 中國路亞稀有魚類之————————大麻哈魚
    它們由於經過長途而艱辛的洄遊,洄遊其間又不再進食,加之築「臥子」產卵,體力消耗殆盡,產卵後的大麻哈魚,體色黑暗,體質消瘦,遍體是傷,已經失去食用價值。因此產卵後7~14天即死亡,艱苦地完成了繁衍後代的任務。終生只繁殖一次,產卵量在4000粒以上。
  • 大麻哈魚產卵行為顯著影響山地景觀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大麻哈魚溯流而上,不辭辛勞的產卵過程中,地球的景觀特徵也因此發生了改變。當然,這種改變不會立即發生,而是要經過數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的時間。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地質學家發現,大麻哈魚在山地景觀的塑造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大麻哈魚|終其一生只為延續香火
    雌雄大麻哈魚(O. keta)回到淡水中時身體形狀的變化大麻哈魚的大部分種類都是著名的溯河產卵洄遊魚類,在海水中長大,長大後溯河洄遊到淡水河流中進行繁殖後代。而這個過程可謂是困難重重,九死一生。洄遊的路途艱苦至斯,這就要求著大麻哈魚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去克服這一切,高淘汰率就意味著存活下來的是精英中的精英,而將這樣優秀的基因傳遞下去,種群的整體水平便會逐代提高,它們才會擁有更強硬的底氣去與自然博弈。在到達產卵地後,雄魚便會遊向雌魚,互相摩擦,一旦有第三者介入,雄魚便會驅逐,而後它們會在窩內產卵,並使卵受精,雌魚還會用尾鰭反覆拍打沙礫,藏好受精卵。
  • 圖們江周刊丨琿春一寶:傳奇「遊客」大麻哈魚
    ——大麻哈魚苗,它們將在圖們江口短暫逗留,經日本海遊入北太平洋,3-4年後,無以計數的大麻哈魚又從北太平洋出發回到故鄉的河流中產卵繁殖,它們不僅為大量動物提供豐盛的食物,而且給所經之處帶來了一片生機。  大麻哈魚的悲壯故事  大麻哈魚不顧路途遙遠,逆流而上,從千裡之外的海洋洄遊進入出生地江河繁衍後代。這一路上,他們要翻越一道又一道障礙,經歷一場又一場磨難,歷盡千辛萬苦,也書寫了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唐王東徵時來到黑龍江邊,正逢白露時節,被敵人圍困,外無援兵內無糧草,正當唐王一籌莫展之時,一大臣奏道:「何不奏請玉皇大帝,向東海龍王借魚救飢?」
  • 鮭魚、鱒魚、三文魚和大麻哈魚之間是什麼關係?
    鮭科魚類包括白鮭屬(Coregonus)、大麻哈魚屬(Oncorhynchus)、哲羅鮭屬(Hucho)、鮭屬(Salmo)、細鱗鮭屬(Brachymystax)等11屬,全球共有222種,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海區和沿岸諸水系流域中。有些種類終生生活在淡水中,如細鱗鮭;有些棲息於海洋中,生殖季節長距離洄遊,溯河產卵。
  • 大麻哈魚(秋鮭)
    大麻哈魚體大肥壯、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名貴的冷水性溯河洄遊魚類。該魚分布於北緯35°—73°,東經120°—123°的太平洋、北冰洋海域及其有出海口的河流,在我省主要分布於黑龍江中遊和烏蘇里江。黑龍江畔的撫遠市盛產大麻哈魚,被譽為中國「大麻哈魚之鄉」。 優選企業:撫遠市鱘鰉魚繁育養殖有限公司
  • 為什麼洄遊的魚兒這麼好吃?沒有人能把這幾種洄遊魚種都吃全!
    刀魚學名長頜鱭,是典型的洄遊魚種之一,每年2,3月份,刀魚性腺發育成熟,開始由大海進入淡水區,沿長江入海口上溯至中遊進行生殖洄遊。為了長距離的洄遊,和生殖活動做體力準備,刀魚在冬季大量覓食,儲存了非常豐滿的體脂。因此,產卵季的刀魚最為鮮美。
  • 這條魚用生命在產卵
    這種魚叫湟魚,它在魚類中屬鯉科,因為全身幾乎沒有鱗片,所以學名叫做「青海湖裸鯉」。顧名思義,它是青海湖中的土著魚種。 每年的5到8月,就是湟魚洄遊產卵的季節。 一般情況下,一條雌魚在一個洄遊季通常要產3000-4000枚卵,個頭大的可以產上萬枚卵,洄遊路上一般要產卵兩到三次; 然而這些卵存活率卻很低,僅有千分之幾。 150克以上的湟魚才具有洄遊繁殖的能力,而在食物稀少的青海湖,它們要長到這個重量大概需要4年的時間。 而它們中的大部分,又會在洄遊的過程中死去。
  • 湟魚洄遊季--踏上「生命」之旅(湟魚篇)
    湟魚洄遊季--踏上「生命」之旅(湟魚篇) 2020-07-2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現在問題來了:三文魚是什麼魚?
    (紅楓部分的微遊記稍後會奉上,說說我第一次去加東看楓葉的感受——想追蹤的同學,請自行關注她的微信公號「食安遊逸」(ID:delicioustravel))言歸三文魚,首先這種叫法並非嚴謹的魚類分類名稱,而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寬泛的商品稱謂,包含了「鮭科」裡的好幾種。
  • 大壩建魚道能解決魚類洄遊產卵?專家:一廂情願
    昨天,有消息稱襄陽崔家營航電樞紐大壩下有數萬斤魚洄遊產卵受阻於大壩下,原因是崔家營大壩沒有建洄遊通道,嚴重影響漢江魚群洄遊產卵,斬斷了漢江漁業生態鏈。南都記者向湖北省漢江崔家營航電樞紐管理處求證,崔家營航電樞紐是目前全國航電樞紐中唯一設置魚道的航電樞紐,其魚道也是湖北省內第一條魚道系統。
  • 湟魚洄遊:生命的奇蹟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遙遠的美國阿拉斯加,有一種叫做大馬哈魚的魚類,每年都會上演一場大洄遊,場面十分壯觀,數以萬計的遊客趨之若鶩只為感受其神奇。,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來青海、來剛察見證一次湟魚洄遊。
  • 反正都不是大麻哈魚,三文魚有什麼資格瞧不起淡水虹鱒
    成癮的魚,會主動去找鴉片。而淡水養殖的虹鱒絕對不會毒品成癮的!!!我們只放蝦青素讓魚肉變紅,你吃了才能紅紅火火,你感受到我們的體貼沒有?!順德魚生了解一下~~所有食材都能生吃,只不過有些你的命裡只能吃一次。真的三文魚(也就是我們說的 大西洋鮭)本身也不是都能生吃,原因是它們出生和死亡都會回到同一個淡水區域,導致出生的魚自帶各種寄生蟲。遠海捕撈的沒什麼問題,洄遊的風險很高。這也是因為洄遊的可能會染上淡水裡的寄生蟲,而海水裡的寄生蟲因為滲透壓的原因不太能夠在人身上存活,危害沒有那麼大。
  • 遇上洄遊產卵的魚,白鷺做法很贊,若是捕魚人能做到嗎?
    每年的春夏之際,天氣更為暖和了,江河裡的一些魚類如鯉魚、鯽魚、鯰魚,就會洄遊到條件更合適的上遊產卵,這是很常見的,因此這段時間也是禁漁的時期,不能捕魚的,娛樂性的釣魚倒是可以,不過能不釣就不釣了,因為釣到產卵期的魚的機率是很大的,若是魚鉤鉤傷它們,影響其產卵繁殖就不好了。
  • 湟魚洄遊,一場偉大的生命禮讚
    這是一場「生命之旅」,它讓人驚嘆的不僅僅是頑強的生命更是那種不屈不撓的力量,一種來自生命的抗爭力量;這是一場生命的禮讚,「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以生命為代價的繁衍生息,是犧牲之上開出的新生的花朵;這是一個世界奇蹟,整個過程展現著生命的勇敢和頑強,是一生不可錯過的天下奇觀……這便是每年5月到8月份,在海濱藏城青海省剛察縣才能看到的
  • 碧水湘江:打通魚類洄遊「生命通道」
    過去,四大家魚等洄遊性魚類,春天就順著這條水道,溯遊而上至常寧的「大魚灣」產卵。 「常寧產卵,望城撈苗。」省水科所所長伍遠安介紹,四大家魚的洄遊通道約300公裡,正是常寧至望城的水路距離。親魚在常寧產的受精卵,隨水漂浮至長沙望城江段,就會自然發育成魚苗。
  • 做好這些,輕鬆養殖大麻哈魚
    大家好,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大麻哈魚的養殖經驗,希望大家可以喜歡。1、親魚的捕撈日本嚴禁在江河捕捉大麻哈魚、只有孵化場除外。位於江河上遊的天然產卵場處聚有大量大麻哈魚,是誘捕親魚亦即成熟的大麻哈魚的理想場所。然而,多年來,主要是在江河的河口處進行誘捕,這樣可以儘量減少大麻哈魚在溯流回遊過程中因偷漁、水質汙染、河道障礙設施等問題而造成的損失。捕集大麻哈魚的常用工具是魚築。捕集大麻哈魚最理想方法是在江河中引導它們經由魚道直接遊向孵化場的魚池中去。
  • 鮭魚洄遊,一曲生命交響樂章
    大多人都聽說過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但有一種魚類不但詮釋了其生命的驚人記憶力,同時完美演繹了生命旅程中的使命,無論要經歷怎樣的困難,無論是否會面對死亡的危險,洄遊,義無返顧,回到出生地,回到起點去完成生命的交接,它短暫的四年時光奏響了一曲生命交響樂。
  • 湖北數萬斤魚洄遊產卵遭哄搶 官方疏散魚群
    中新網襄陽7月26日電 (鍾欣)湖北襄陽市「漢江崔家營航電樞紐(以下簡稱崔家營)大壩數萬斤魚洄遊產卵遭民眾哄搶」的消息近日在網上傳播。記者26日在現場看到,相關部門正採取措施疏散魚群。當天,記者在崔家營大壩東側看到,魚道的入口和大壩呈90°角,大量的魚聚集在拐角處。在靠近魚道的每臺發電機組下面有寬3米、長15米的洩水渠,擠滿各種魚類。湖北漢江崔家營航電樞紐管理處黨委書記尹武東說,崔家營航電樞紐早在建設之初,就兼顧到了生態保護,建成了當時全國第一條魚道系統,總長度487.2米,便於魚類上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