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湟魚洄遊,一場偉大的生命禮讚
這是一場「生命之旅」,它讓人驚嘆的不僅僅是頑強的生命更是那種不屈不撓的力量,一種來自生命的抗爭力量;這是一場生命的禮讚,「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以生命為代價的繁衍生息,是犧牲之上開出的新生的花朵;這是一個世界奇蹟,整個過程展現著生命的勇敢和頑強,是一生不可錯過的天下奇觀……這便是每年5月到8月份,在海濱藏城青海省剛察縣才能看到的
-
湟魚洄遊直播第三天:沙柳河發現湟魚「寶寶」
6月25日,央視與青海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湟魚洄遊季探秘青海湖》節目繼續追蹤生命之旅,來到甘子河溼地、布哈河源頭和永豐水壩上遊,除黑頸鶴、大天鵝等,還意外發現湟魚「寶寶」的身影,以驚喜方式展示青海湖大生態向好的動人景觀。 甘子河是一條斷流河,只有上遊有水,河口有溼地,中間大片地段已乾涸多年。在上遊,過去洄遊到這裡的湟魚無法回青海湖,留在此處生活,形成了湟魚的一個亞種。
-
湟魚洄遊:生命的奇蹟
如今在我國西部的青海省剛察縣,堪稱「世界奇蹟」半河清水半河魚的青海湖湟魚洄遊場面可與其堪比,眾多遊客不必再去美國阿拉斯加,來青海就能親密接觸和感受這個世界奇蹟,他們紛紛表示:湟魚洄遊的壯觀場景一生不可錯過
-
湟魚洄遊季 探秘青海湖
湟魚洄遊季——聖湖精靈的情感關切 9日這天,站在泉吉河邊,望著密密麻麻洄遊的湟魚循著新建成的21級臺階溯流而上,從昔日的「竭澤而漁」到今天的「封湖育魚」,直至為湟魚洄遊掃清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從昔日的「獵山漁水」到今日的「養山育水」,為青海湖流域生態治理不懈努力。而今,湟魚的救贖之路,又何嘗不是人類自我的救贖?
-
湟魚洄遊的拼搏,是頑強生命的輪迴(原創)
窄窄的河面擠滿了密密麻麻的魚群,最遠的要遊六七十公裡,一邊遊一邊產卵……這就是一年一度的青海湖湟魚洄遊奇觀。第一次看湟魚洄遊,感慨萬千。小小魚兒奮力躍過一級級臺階,無所畏懼地逆流而上,完成延續生命的使命,這種景觀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致敬逆境中的拼搏。
-
湟魚逆流而上譜寫生命讚歌
這座海濱藏城有個美麗的名字——剛察,而這種魚叫湟魚,它體現著一種精神——生命的悲壯與偉大。每年趨之若鶩來到剛察的遊客除了被這裡湟魚洄遊的天下奇觀而驚嘆到外,更是在這裡看到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洄遊路上的偉大與悲壯青海湖被稱為「中國最美湖泊」,是中國唯一的高原鹹水湖。
-
湟魚洄遊直播第四日揭秘魚寶寶誕生過程 探尋古生態遺蹟
如人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湟魚的洄遊同樣逆流而上、生死未卜,這是生存之道,也是自然法則。然而,面對湟魚洄遊路上遭遇的種種磨難,是該視而不見,還是做些什麼? 湟魚產卵:洄遊路上多艱辛 俯視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裸鯉人工增殖放流站孵化車間的孵化池,站長俞錄賢向我們揭示了湟魚洄遊的奧秘。
-
逆流而上,湟魚成為天下奇觀
7月是青海最美的季節,隨著跨省遊的開放,大量遊客湧向了青海,藍天碧水、天空之鏡、自駕遊營地……除了大美青海的美景,這一刻,青海湖湟魚洄遊成了遊客最想探訪的一道風景。在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青海湖,作為維繫「水-鳥-魚」共生生態系統的特有魚種,湟魚正逆流而上進入到淡水河產卵,出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觀。湟魚將如何逆流而上?人們在保護它時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本報將推出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
夏日,去水天一色的青海湖看神秘的湟魚洄遊奇觀
還有無數的牛羊,它們讓平靜的青海湖變得動感,生機四溢;青海湖的美在於它的歷史和故事,千萬年生命的神秘歷程,見證了金戈鐵馬的戰爭、茶馬互市的喧囂、漢藏民族的交往。大片大片的狼毒花,盛開在湖的西岸,多想醉倒在她的懷中,望著那寬寬的草原,聽著湖水拍打岸邊的聲音,忽然發現一所房子,那是真正的"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幸福之屋!
-
藏族詩人為了湟魚獻身,有人卻拿它們桌上烹
(新華社圖)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的物種,學名裸鯉,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目前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眼下正值湟魚進入洄遊產卵的高峰期,央視連續五天對其洄遊做了全方位直播。由於青海湖水溫度很低,食物匱乏,湟魚的生長速度十分緩慢,半斤重的魚需要至少五年的生長時間。小湟魚在青海湖中長大,只有體重超過150克的湟魚才有洄遊繁殖的能力。湟魚雖然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耐鹽和鹼的魚,小湟魚卻必須在淡水中出生。因為青海湖水的含鹽量和鹼度都很高,對湟魚的性腺發育非常不利,所以每年春夏之交,成年湟魚會從青海湖溯河洄遊到淡水河產卵,而後再回到鹹水湖。
-
海濱藏城,無限風光在「湟魚」
本報記者 鄭思哲湟魚,青藏高原獨特地理環境孕育出的水中精靈。它讓青海湖更顯靈動,也讓生活在青海湖周邊的居民沐浴著它的恩澤。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湟魚哺育了千萬個家庭,讓他們免於飢餓;多年之後,湟魚仍舊是他們的發展之基,相互依存,只不過二者之間的關係已悄然轉變。
-
西寧學生社團街頭呼籲市民拒絕食用湟魚
張海雯 攝圖為「聖湖精靈」學生社團成員向市民普及有關湟魚的知識。 張海雯 攝 圖為「聖湖精靈」學生社團成員向市民普及有關湟魚的知識。 張海雯 攝 中新網西寧6月5日電 (張海雯)5日,來自西寧市南川西路中學的「聖湖精靈」學生社團在老師的帶領下,在西寧街頭向市民普及有關湟魚的知識和保護湟魚的迫切性,呼籲市民拒絕食用湟魚,保護聖湖精靈,守護青海湖。 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是青海湖中唯一一種大型野生經濟魚類,是中國特別保護的珍貴魚類。由於利益驅使,長期以來一些盜捕、販運、販賣等不法分子大肆捕殺裸鯉。
-
《第九所》捕湟魚怎麼進行解鎖 捕湟魚解鎖攻略
導 讀 在第九所手遊中捕湟魚如何進行解鎖呢?在第九所手遊中捕湟魚的解鎖方式可以說是不少玩家所關心的呢!
-
一夜暴利20萬,誰能還湟魚一條生路?
萬瑪才讓託著一條從網上摘下的足有30公分長的湟魚。幸運的是,這條湟魚還活著。他說,這條魚足有幾十歲,非常珍貴。入冬的青海湖湖面開始冰封。這時候,一些盜捕湟魚的捕獵者開始活躍起來。一條湟魚收購價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促使盜捕者鋌而走險。
-
海濱藏城,無限風光在「湟魚」——青海湖封湖育魚系列報導之四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湟魚哺育了千萬個家庭,讓他們免於飢餓;多年之後,湟魚仍舊是他們的發展之基,相互依存,只不過二者之間的關係已悄然轉變。如今,曾靠著捕魚為生的漁郎們早已成為了湟魚最堅實的守護者,湟魚洄遊的「奇蹟」也惠澤環湖地區,不僅令當地經濟社會得到有序發展,人民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
來青海湖赴一場「生命之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盛夏時節,在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中,湟魚開始成群結隊沿著入湖河流逆流而上,到上遊淡水河產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觀。近日,隨著跨省遊的恢復,青海向全省人民發出了邀請,眷戀著青海的大美和純淨,很多外地遊客專程來到沙柳河畔觀一場「湟魚洄遊奇觀」。
-
青海湖的「懲罰」:3年吃掉7.5萬噸,湟魚陷入危機?
青海人對青海湖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無論他現在身在何處,想起青海湖的湟魚,總會有一份濃濃的鄉愁,因為在當年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青海湖的湟魚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青海湖湟魚也就是青海湖裸鯉,這種魚類是青海湖周邊特有的物種,裸鯉體型修長,全身僅在臀鰭至腹鰭基部的兩側各有一排不規則的退化鱗片,每側23至27枚,側線下也有3~4排不規則鱗片!由於湖水常年寒冷,青海湖湟魚的生長期非常緩慢,一生中沒有明顯的生長階段,而且這種看起來挺好看的魚類還是一種洄遊魚類,春夏季節會洄遊到溪流的礫石灘產卵,布哈河則是它們主要的產卵場場所!
-
「青海在線網•散文」逆流而上,敬畏生命
兩尾無鱗的湟魚在我眼前跳躍,接著是好幾尾,十幾尾,它們順水勢而下,又返回逆流而上。它們逆流而上的速度之快之矯健令人嘆為觀止,不禁讓人拍手稱讚。每年六、七月份是湟魚即裸鯉洄遊季。裸鯉全身裸露,無一鱗片,是青海湖特有的魚類。天氣轉暖,產卵親魚在環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帶集結,然後成群地逆流而上,向它們世代相傳的產卵地出發。
-
青海湖的「罰單」:3年吃掉7.3萬噸,湟魚陷入危機?
湟魚在那個經濟困難的特殊年代,青海湖湟魚起到了「以魚代糧」的巨大作用,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據當地的老漁民回憶,最瘋狂的時候每天都有上萬人進入青海湖周邊地區,日夜不停地捕撈湟魚。到了70年代,湟魚的資源量就明顯下降了,年產量「縮水」到4400噸,湟魚的平均體長也減少到了26.9公分。很多人都沒意識到,湟魚的資源危機已經「初見端倪」。在80年代初,當地漁民開始察覺到了異樣:打撈上來的湟魚普遍變小了,大規格湟魚的重量還不到150克——小型化、幼齡化的漁獲物顯然不是一種好的跡象,這說明湖中的湟魚資源已經嚴重衰退。
-
生命的律動
十多分鐘後,一條光束撥開烏雲,從雲間直射湟魚家園,藍天白雲重新顯現在了沙柳河畔。長約兩公裡的湟魚洄遊通道裡,數十隻漁鷗站在通道最下面的臺階上,為數百名參觀者表演捕魚技巧。洄遊通道往上一百多米的地方,一位老人睜大眼睛,緊緊盯著河道淺灘上一條「即將擱淺」的魚。這是一條金黃色,通體透亮的湟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