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法中看「土」,「錐畫沙」和「印印泥」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有一個司空見慣的書法書寫用語——「厚德載物」。不管懂不懂,都想掛一掛,標榜一下。「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像大地那樣寬廣厚實,像大地那樣承載萬物和生長萬物。大地承載世間萬物,靠的正是「德」。大地常被比作母親。

作者:易揚

每當深入鄉村,便可聞到泥土的香味,這就是所謂的接地氣。長期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時不時需要下樓走一走,就是這個原因。 殊不知,「土」和「洋」正好代表著中西方文化的特點。中國文化的核心特質就是「土」,比如聆聽黃土高原的信天遊,不需要伴奏,原汁原味,直入人心;形容一個人「洋」,有一點偏於現代感的意思。「土」和「洋」也用來形容城鄉差別,帶有一點歧視的意味,比如「土包子」之類,大有鄙視之意。但從骨子裡來說,中國人還是喜歡「土」,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土菜館便是證明。土菜強調的是原生態,更接近本色,土菜館又名農家樂,點出了一個要點,農民是中國社會主要成員,不要小瞧他們,他們辛苦勞作,養活了很多人。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到了某個地方不適應,謂之水土不服。很多旅居異鄉的遊子,總是喜歡用罐子裝一些家鄉的泥土隨身帶著,每當想家的時候,就拿出來聞一聞,用手摸一摸,便可以緩解思鄉之苦,人類無論遷徙到哪裡,都忘不了故土。頭頂一片天,腳下一方土,這是一個人的根,土地養育了我們。 曾經見到有些報刊雜誌的欄目,謂之「五色土」,旨在表明素材豐富。中國地大物博,確實有「五色土」。比如分布全國各地的丹霞地貌,「丹霞」是具有神奇力量的自然,給中國這片土地最為特別的情意,她是中國最明亮的一抹赤紅,如同天空朝著生養我們的大地,摁下的一枚傳世印章。令人驚喜的是,整個地球上,這種紅色地貌景觀分布最廣泛的區域恰是中國這一最喜愛紅色的國家。

東北有肥沃的黑土地,讓人愛得深沉,代表一種文化;俗話說,靠山吃山,江蘇無錫的泥土,可捏出各種造型,出了有名的「泥人張」,隸屬無錫的宜興,紫砂壺天下聞名,依賴於當地獨一無二的特殊泥土材質。但凡砂土質的地方,種植水果一類特別好吃,煙臺蘋果,碭山梨名滿天下,因為位居黃河下遊,或者是黃河改道之處,形成了衝積平原。漫步沙灘,腳步鬆軟,特別愜意。

書家必須要知道,有書法術語名之曰「錐畫沙」和「印印泥」。這二者都是唐代褚遂良提出來的。「錐畫沙」強調「中鋒行筆」,意在筆前。以錐子畫沙,而兩側沙子勻整凸起,痕跡中正,形似「中鋒」,故以「錐畫沙」比喻書跡的圓渾,筆劃的沉著,追求藏鋒只之功效;「印印泥」中的泥不是現在印章用的泥,而是古時候用石蠟松枝加顏料製成的,稍加熱就會融化,是用來封瓶口、信件的。要把印印在這種泥上,必須深入有力,永存其真。用「印印泥」來形容用筆功夫的精深,運筆的圓潤厚重,下筆的穩健準確而有力,有時也用來指一個字的筆畫和結構布置,當如印章那樣布置要妥帖、精當,恰到好處。 但並不是所有帶「土」的詞都是褒義,比如煙土,這是毒品,必須保持距離,保持警惕。

再如混凝土,是水泥和砂子的混合物,早已與土無緣。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很容易遠離自然,個人心靈變得封閉起來。混凝土不是土,「現代書法」不是書法,很多類別的書法,加了前綴,意思就扭曲了,諸如現代書法、文化書法、藝術書法、美女書法、學者書法等等,書法就是書法。 古代沒有混凝土,但建造的城牆卻十分牢固,可以經歷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歲月。城磚的黏合劑乃是最普通不過的糯米飯汁。城磚由黏土燒制,經過高溫,柔軟的泥土變得堅硬,成為廣泛應用的建材,以另一種面目融入我們的生活。如今所見的一些書法墓磚,紀年磚,皆經燒制而成,有的加工成瓦,秦磚漢瓦,乃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磚瓦易碎,歷經滄桑歲月而能夠保存下來,實屬不易,機緣非常重要。然而無論怎樣宏偉的宮殿,都抵擋不住戰火的肆虐,最終灰飛煙滅,歸於塵土。嶽飛《滿江紅》有句:「三十功名塵與土」,說白了,誰非過客,生命很強大,強大到企圖徵服地球,卻也很脆弱,不過是一粒塵埃。萬事萬物,終歸塵土。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從書法中看「土」,「錐畫沙」和「印印泥」是什麼意思?
    有一個司空見慣的書法書寫用語——「厚德載物」。不管懂不懂,都想掛一掛,標榜一下。「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像大地那樣寬廣厚實,像大地那樣承載萬物和生長萬物。
  • 書法中的「錐畫沙」究竟是什麼意思?它主要包括三大法則!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說:「幸蒙長史九丈傳授用筆之法」。張旭曾官居「金吾長史」,史稱「張長史」。張旭曾對顏真卿講,其舅陸彥遠從褚遂良處得到「印印泥」的理論之後,最初不懂,後來悟到了「錐畫沙」筆法後,豁然開朗。(「吾昔日學書,雖功深,奈何跡不至殊妙。後問於褚河南,曰『用筆當須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
  • 書法秘笈之錐畫沙、印印泥
    筆者是個書法重度愛好者,除了日常臨習古人墨跡外,還經常研究揣摩書法理論。本文即探討中國書法秘笈中的「錐畫沙」和「印印泥」。一家之言,歡迎討論交流。01 基礎知識什麼是筆鋒、藏鋒、露鋒、中鋒、側鋒、偏鋒?
  • 如何領悟錐畫沙、印印泥的用筆古法
    用筆十二意中,張旭向顏真卿透露,他的筆法是從錐畫沙中領悟出來的,對於褚遂良所言「印印泥。」也是「思而不悟」。從此,錐畫沙、印印泥,如同兩把金鑰匙,高懸書壇,千年流彩,光耀奪目。歷代以來,學書法的人,反覆撥弄這兩把鑰匙,發現其自帶密碼,如何破譯,讓人苦苦琢磨,百思不解。什麼是印印泥,什麼是錐畫沙?這是首先要弄明白的問題。印印泥,就是拿印章按印泥。
  • 書法中的「錐畫沙」,到底是個啥?
    後來沈尹默對「錐畫沙」專門做實驗,在他的《談書法》中「王右軍最反對筆毫在畫中『直過』,直過就是毫無起伏地平拖著過去,因此取澀勢,右軍也是從蔡邕得筆訣的,『橫鱗、豎勒之規』是所必守,以如錐畫沙的形容來配合著鱗、勒二字的含義來看,就很明白錐畫沙是怎樣一種行動,你想在平平的沙面上,用錐尖去畫一下,若果是輕輕地畫過去,恐怕最容易移動的沙子,當錐尖離開時,它就會滾回小而淺的槽裡把它填滿
  • 書法中的「錐畫沙」究竟是什麼意思?它主要包括三大法則!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說:「幸蒙長史九丈傳授用筆之法」。張旭曾官居「金吾長史」,史稱「張長史」。張旭曾對顏真卿講,其舅陸彥遠從褚遂良處得到「印印泥」的理論之後,最初不懂,後來悟到了「錐畫沙」筆法後,豁然開朗。(「吾昔日學書,雖功深,奈何跡不至殊妙。後問於褚河南,曰『用筆當須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
  • 書法美之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到底是啥意思?
  • 由衛夫人《筆陣圖》說起,探微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與中鋒行筆
    諸如此類的描述還有很多,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就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釵股、壁坼等作簡要概述,因本人學術水平有限,在表述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疏漏,或措辭用句偶爾會存在邏輯的錯誤,還請書法道友諒解!(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何謂「錐畫沙」?
  • 屋漏痕、折釵股、錐畫沙、印印泥,你真的懂了嗎?
    褚遂良《倪寬贊》這要從社會環境上來看,唐以前統治階層把握在士族和門閥手中,親親相隱,搞的是文化壟斷,壓根兒就沒其他人什麼事兒,傳承也只局限在他們那個小圈子。佛法的傳播分普傳和秘傳,書法傳承也是一樣。顏真卿向張旭學習書法,跑洛陽好幾次才學到手,前兩次張旭甩給顏真卿幾張字啥話也不說,你自己看著寫吧,直到第三次,張旭看著這小夥子還不錯,可以傳承衣缽,才把他叫到沒人的地方把筆法和書訣傳給他。
  • 印印泥、錐畫沙,這些古人不外傳的筆法玄妙之技,卻被他說透核心
    由此看來,書法的玄妙是假,不想傳是真。所以,古人把筆法秘密說的很模糊,從很大成分上講,是不想外傳。那「印印泥」、「錐畫沙」到底這些是什麼樣的筆法?我們先看看「印印泥」、「錐畫沙」這些詞是誰說的?這兩個詞來自顏真卿的《述張長史書法十二意》,顏真卿問張旭,書法筆法的秘密是什麼?張旭回答,他也是聽褚遂良說的,用筆必須如印印泥。張旭當時也沒聽明白,偶然一次經過一片平坦的沙地時,隨手用利器在上面寫了幾個字,悟出原來「印印泥」就是「錐畫沙」。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不要被這些詞的字面意思迷惑了
    我們在學習書法或者研習古人書法的時候,總會碰到幾個名詞: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很多人一看到這幾個詞,腦瓜仁兒都疼,越看越琢磨越糊塗:到底啥意思啊
  • 原來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是種高級用筆,漲知識了!
    在書法藝術的長河裡,古代先賢的書法大家,常說的用筆,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釵股」如「屋漏痕」,指的是古人用比喻的手法,來形容了書法的用筆,主要指的是書法的點劃的力感和質感。好的書法作品,耐看,且長久的看人們不煩,原因就是用筆時線條組合的細節多,內容豐富。比如央視八六版,《西遊記》,為什麼都喜歡看呢,而且百看不厭,因為細節多,內容非常豐富。
  • 怎樣理解書法作品中的「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錐畫沙」和「印印泥」是中國古代書法家書法理論中常常會見到的兩個理論。實際在中國書法史上,書法理論有很多,但是大多數書法理論偏於形象描述,而少於系統、科學、完整的論述。所以,藉助這些形象化的名詞、講法,我們可以更好的體會書法的書寫。因此,像錐畫沙、印印泥這樣的書法名詞也有著這樣的作用。他們本身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體會到很深刻的書法意味,非常形象生動。從來源上考證,錐畫沙、印印泥記載於唐代禇遂良《論書》中:"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 屋漏痕、折釵股、錐畫沙、印印泥,你真的懂了嗎?
    「錐畫沙、印印泥」語出唐禇遂良:"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這要從社會環境上來看,唐以前統治階層把握在士族和門閥手中,親親相隱,搞的是文化壟斷,壓根兒就沒其他人什麼事兒,傳承也只局限在他們那個小圈子。佛法的傳播分普傳和秘傳,書法傳承也是一樣。顏真卿向張旭學習書法,跑洛陽好幾次才學到手,前兩次張旭甩給顏真卿幾張字啥話也不說,你自己看著寫吧,直到第三次,張旭看著這小夥子還不錯,可以傳承衣缽,才把他叫到沒人的地方把筆法和書訣傳給他。
  • 迷惑中的筆法———「錐畫沙」!?
    和很多朋友一樣,當第一次看見「錐畫沙」三字時,肯定一臉懵,不知何然,這是什麼鬼,前人論筆有,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釵股,如屋漏痕…,這是指運筆方式,是指筆法藏鋒的形式,還是只是一種書寫的感受,起初是不清楚的。
  • 神用筆之如印印泥
    學過書法的人都知道,我們在學書法的過程當中,真正對書法感興趣和愛好的人會投入很多的東西去鑽研它,人人都想寫得一手好書法,然而,書法的鼎盛期就是在古代,故而大多書家都開始搜尋古籍來進行古人書法之研究,然而古人對書法的學習有很多的專業術語,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屋漏痕
  • 錐畫沙和藏鋒如何理解?周汝昌先生說,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學書法的人肯定都知道藏鋒和露鋒,而很多老師都告訴我們,寫毛筆字一定要藏鋒才好,露鋒不好,寫字運筆要像「錐畫沙」一樣。那麼到底什麼是「錐畫沙」呢?它和藏鋒又有什麼關係?露鋒真的不好嗎?周汝昌先生說,很多人可能都理解錯了。
  • 「大愚書論」最早出自《文心雕龍》的印印泥,在書法中應作何解?
    後印印泥遂被歷代書家稱論,然多與錐畫沙、屋漏痕等連言,單獨論述的不多。如唐蔡希綜《論書法》裡面說「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宋黃庭堅說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印印泥、飛鳥出林等同是一筆。明董其昌《論法書》中有「所謂如壁拆、印印泥、錐畫沙、屋漏痕、折釵股法兼得之者。」
  • 褚遂良「用筆當如印印泥」,怎麼理解?
    在褚遂良那裡,如印印泥的含義是「使其藏鋒」;而黃庭堅認為,如印印泥、驚蛇入草、銀鉤蠆尾,同是一筆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董其昌則認為是以勁利取勢,以虛和取韻;馮武認為是「筆畫圓淨也」;當代一些方家認為是用筆輕重有度。
  • 真正的「中鋒」到底是什麼?——從錐畫沙說起
    此語殊類書家關捩子,即古人之秘法口訣,後人不得要領,單憑表面意思出發理解,則一一生出太多煙波,也因此養活了無數書法評論家......「錐畫沙」的字面含義,特別是「沙」,可以參考周汝昌的註解。「沙,是江南吳語,吳人謂水中之地曰沙,即水邊的細潤泥土地面,十分明淨細潤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