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偏旁部首,是寫好行書的關鍵。王羲之聖教序是這樣寫的

2020-12-21 書法網

文/一者

萬丈高樓從打地基開始,機器設備少不了每一個部件,寫字同樣從一點一畫開始。每一個複合結構的漢字必不了少的偏旁部首,寫好字首先把部首寫好。

在書法的各書體中,行書的部首相對簡化而書寫也相對自由,因此寫行書的一點特點就是要寫出各部首簡省與特點。

漢字的部首,是指的標誌性部件。寫好行書必須先把部首寫好,重要的是把行書各部首簡省與特點寫出來。行書的偏旁部首寫法突出了對另一邊的呼應,因此在書寫行書時,點畫間連寫縈帶、改變筆順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寫行書就要體現行書的特點,每一個部首都是一個生命狀態,寫起來靈活自由,特別能體現行書意味的部首很多,我們今天以《聖教序》為例,舉例部分行書部首,來共同探討行書的寫法。

說行書寫起來靈活自由,首先體現在其部首上,有的部首既可以多筆畫書寫,也可以簡省書寫,甚至可以偏草書化,在書法書體中就有「行草書」的說法。

如行書中的「言」字旁。言字旁楷書是7畫,作為行書則可不同程度簡省,最少可只有兩筆。這樣才體現行書形態各異的特色。

1.「言」字旁

《集王聖教序》中「言」字旁的字,如「諦」字,「言」字旁由7畫變為5畫或4畫.這樣增強了連貫性,最後一筆向右上出鋒,與右邊產生呼應關係。四筆寫完「言」字,就更加簡捷了,尤其最後一筆出鋒比較長,因此更具呼應性。若三筆寫完,不僅具有連貫性,而且產生了跳蕩感,感染力更強了。其實還可以簡省到兩筆寫完,更簡捷,最大限度地體現行書特色。

《集王聖教序》中的「諦」字

2.「足」字旁

足字旁楷書也是7畫,行書中可以減為3畫或4畫,而且改變了筆順,如「跡、躅」等字。四筆寫完,呼應的筆畫由足字旁的底部提到了中部,讓呼應、連接右邊部分筆畫變短,故呼應性加強。尤其注意,筆順的改變證明楷書的快寫並不等於行書。3筆寫完,就更簡捷流暢,在呼應上更沒有痕跡。

《集王聖教序》中的「跡、躅」字

3.「王」字旁

王字旁楷書為4畫,行書中多減為一筆或兩筆寫完。起筆圓筆較多,改變了筆順,且呼應性增強。如「珠、現」等字。

「珠」字的王字旁兩筆寫完,第一畫起筆為圓筆,故右邊部分多用方筆,凸顯了方圓配合,健麗而流暢。

「現」字的王字旁一筆寫完,流暢性、呼應性進步增強,用筆的方圓變化更豐富。

《集王聖教序》中的「珠、現」字

4.絞絲旁

絞絲旁楷書為6畫,在行書中只用兩筆或一筆完成。起筆有方有圓,其形態變化多端體現在線條之間的距離的組合。如「紀、緣、維、經」等字。

《集王聖教序》中的「紀、緣、維」字

「紀」字,絞絲旁兩筆寫完,前三筆連寫,方筆較多,最後一筆波動向上,增加靈動效果,配合了右邊的方挺形態。「緣」字,絞絲旁一筆寫完,且上下鬆動,為誇張處理,感染力增強。

「維」字,絞絲旁一筆寫完,中間緊,上下松,瘦而高,為右邊筆畫多的部分讓出空間。

《集王聖教序》中的「經」字。

三個「經」字,第一個絞絲旁一筆寫完,同樣是中間緊,上下松但造型更獨特,呼應性更強,味道更足。第二個,絞絲旁一筆寫完,簡化省略,減少一彎,且最後一筆出鋒較長,呼應性更強。因所佔空間更大,故更顯開張。第三個經,絞絲旁一筆寫完,但上緊下松,恰好右邊部分上松下緊,是一個更獨特的處理,令人讚嘆!

以上探討、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行書部首的細微變化,恰恰是行書變化出奇、出味道的重要方面。因此學習行書必須關注偏旁部首的特殊性、多樣性,寫出味道。

相關焦點

  • 初學者寫行書很難?從偏旁到部首教你,學會寫行書其實很簡單
    行書寫不好?初學者學寫行書,總是離不開臨摹,好的行書教程是學習行書最好基礎,很多初學者寫行書死記硬背,這是錯誤的,學習行書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最基礎的偏旁部首開始練習,只要掌握好學習方式,學會寫行書很簡單。
  • 10張圖,27種偏旁部首,終於把王羲之《聖教序》變化規律說清了!
    在楷書中一個字的相同筆畫、相同部首可能變化不大,但是在行書當中,就要求同旁(偏旁部首)異變,才能寫出千姿百態,更富於美感,而決不能簡單雷同。《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學習行書的重要法帖,其中筆法千變萬化,不可端倪,現在通過簡單的10張圖,27種偏旁部首,歸類總結,將其變化規律說清了。
  • 怎樣才能寫好行書
    要想練好行書,首先要練好楷書的基本功,以求形神兼備。因為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行書的書寫速度要比楷書快,由於運筆快,在楷書中方折平直的筆畫變得屈曲圓轉,提按頓挫的筆法變得流暢飛動。要寫好行書,只有掌握好點畫、部首、結構、章法等技法,才能為寫好行書打基礎,那麼下面介紹以下幾種具體的技巧,僅供參考。
  • 想寫一手漂亮字,寫好偏旁部首是關鍵,這裡有全面解析乾貨!
    偏旁部首是由不同的基本筆畫組成,基本筆畫是一個字的骨架、筋骨,如何將不同骨架合理地連接在一起,字才會順暢,美觀,就是我們在寫偏旁時需要研究和掌握的。它涉及到不同筆畫書寫時所處位置、長短、粗細變化等技能。偏旁部首的書寫練習對一個字的整體掌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寫書法不要在乎筆順,王羲之很多字筆順都不對,但不妨礙他是書聖
    若是仔細闡述開來,9節課是不夠用的,關於《聖教序》中的其他問題,我們以後再開專欄詳細講解吧。寫字很容易,寫書法很難,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法」,其實「法」就是寫字的方法,很多外行總以為古人寫字沒有想那麼多,只不過是隨便寫成的,今人都是在過分的解讀。
  • 硬筆書法教程:怎樣寫好鋼筆字偏旁部首?
    寫好基本筆畫是寫好漢字的基礎,寫字時先觀察字的結構,思考從哪起筆,怎麼運筆和收筆,最後再認真書寫。 偏旁部首 中國漢字的偏旁部首有很多,常用的有82種,一般歸納為:字頭、字底、包圍、左偏旁、右偏旁五大類。
  • 精華篇,到底該怎樣寫好偏旁部首
    練習偏旁部首,是與字的整體同時練習,這是因為同一種偏旁部首在不同的字中,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具體地說,應當在練習寫偏旁部首的時候,根據這個字獨有的形體特徵,去有意識地留有空餘之處,這就是筆下雖然沒有寫,但心中卻有一個完整的字。
  • 學好硬筆書法,怎樣寫好偏旁部首(字頭類之一)
    寫好硬筆字需要注意三個要素:筆畫、結構和章法。前面幾篇文章分別講解了初學硬筆書法前的工具準備,即選擇什麼樣的筆和紙,然後講解了筆畫的寫畫,在講解結構之前, 應當首先練好偏旁部首,只要掌握了偏旁部首的寫法和要領,硬筆書法的結構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 如何寫好硬筆書法的主筆和偏旁部首在作品中的運用
    在前面兩講裡,學習了22個字頭類偏旁部首的寫法,下面通過對硬筆書法作品《行路難》和《唐詩三首》來分析字頭類偏旁部首在實際書寫中的應用。以此做到學以致用,以鞏固學書的效果。各位童靴在家書寫後, 也可以按照這用方法進行分析,有思考才會有進步。
  • 教孩子寫好硬筆字,建議老師、家長收藏!偏旁部首(上)
    教孩子寫好硬筆字,建議老師、家長收藏!偏旁部首(上) 2020-12-02 00:00 來源:勤奮的足球
  • 偏旁部首是書法的基礎,有靈魂的字與人一樣,寫得好與壞尤為重要
    做人是如此,寫書法亦是如此。只有把握好每個字的結構,才能寫得得心應手;只有注重筆畫的章法規則,才能寫出字的風骨。字就好比是人一樣,長相有千千萬萬種,同樣都是五官,每個人的五官卻又各有千秋,組合在一起的樣貌也是大相逕庭。由此可見五官的搭配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想寫好書法就要先寫好一個字的各個組成部分,而偏旁部首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環。
  • 想寫好行書,先看看書聖怎麼寫
    行書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可遠追至古隸時期,早起有魏初時期的鐘繇、胡昭兩家寫行書,再有秦代竹簡,再有西漢的帛書,然而行書的成熟期在魏晉時期,北朝書論家王愔云:「晉世以來,工書者多以行書著名。昔鍾元常善行押書,爾後王羲之、王獻之並造其極焉」。由此可知道行書的歷史源流。
  • 他在王羲之作品後面寫了幾行小字,引起注意,被譽為「最美行書」
    他在王羲之行書《快雪時晴帖》後面寫了幾行小字,引起注意,被譽為「最美行書」。除了《蘭亭序》以外,王羲之還留下來很多書法作品,如《行書集字聖教序》、《喪亂帖》、《奉橘帖》、《姨母帖》、《黃庭經》、《十七帖》、《快雪時晴帖》等等,雖然沒有真跡,大部分是唐代人的摹本,但即使這些摹本,仍然被後世奉為經典,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 平時怎麼快寫?如果零基礎,怎麼才能速成一手漂亮的行楷行書?
    如果沒有楷書基礎,能否速成一手漂亮的行楷行書呢?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當然有一定的楷書基礎更好,但是,畢竟是不同的字體,沒有楷書功底,照樣能練好行楷行書。  事實上,有很多人寫行楷行書非常棒,其實楷書基礎並不高。
  • 《聖教序》技巧:行書「木字旁」寫法,此六種可入教科書!
    今日繼續王羲之《聖教序》技法學習,本講麓風軒主講王羲之《聖教序》中「木字旁」寫法。木字旁是漢字當中最為常見的偏旁之一,在《聖教序》中出現非常之多,也寫得非常精彩,幾乎沒有一個重複雷同的寫法,完全可以寫入教科書。
  • 都願意寫「連筆字」,可不能亂連,這2個行楷偏旁部首漂亮寫法
    都願意寫「連筆字」,可不能亂連,這2個行楷偏旁部首漂亮寫法。看起來簡單,寫起來卻難,看此圖輕鬆學會漂亮結構,行楷偏旁部首包字頭。這個偏旁部首,確實看起來簡單,但是動筆一寫就知道難度了。這種主要應用於作偏旁部首的時候。二是橫折鉤的橫長於折筆,這種主要是單個寫包字頭的字的時候。便於將字寫得圓滿一些。下面來看例字:左邊的寫法屬於行書,撇與橫折鉤一筆寫成。最後的點、提,連筆而成。
  • 如何搭配偏旁部首?學會了這些技巧,讓書法學習事倍功半
    每個字都會有偏旁部首,所以在寫字時首先要把偏旁部首寫好。偏旁部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相對穩定性,因為它配合的其他部分不一樣,所以偏旁部首也有臨時處理過程,但基本上都有一個固定的寫法。要想練好書法,不僅要寫好簡單的偏旁部首,對於一些複雜的,難度相對較大的常見部首也要勤加練習。要想寫好書法,就要把握好複雜和常見這兩個方面。對於初學者來講,要遵循先難後易的原則,把一些難度大的部首寫好了,簡單的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例如寶字蓋就屬於一個複雜的偏旁部首,歐陽詢在寫寶字蓋的時候中間的一點幾乎都是豎著的。行筆路線中這個部首最難的地方是中間的一橫到轉折。
  • 一杯清水、一支毛筆、兩張水寫紙、一本王羲之《聖教序》書寫的是一種精神
    、一本王羲之《聖教序》字帖和自製的兩片壓紙的木片,主人在地上躺著休息。他說從小就喜歡寫字,因在農村生活,沒有懂書法的人給指點,他喜歡什麼就寫什麼,從小臨習硬筆,後來寫毛筆字,什麼書體什麼帖都臨,從沒有間斷過。到深圳之後,因條件有限,買不起筆墨紙硯,就在舊報紙上寫。周圍的書法愛好者看到一個殘疾修鞋工對書法如此痴迷、投入,就把王羲之的《聖教序》、顏真卿的《顏勤禮碑》字帖送來,水寫紙、毛筆、衣服、小枕頭等也都是周圍好心人送的。
  • 1個「三點水」好寫,3個字都是「三點水」,咋辦?讓王羲之來教你
    在我們的書法創作中,最討厭的就是接連碰到幾個偏旁部首一樣的字,處理起來非常的麻煩。比如說如果碰到連續3個字都是「三點水」,我們應該怎麼辦?其實王羲之的《蘭亭序》裡早就給出了答案,只不過我們沒注意罷了。上圖是王羲之《蘭亭序》中三個「三點」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發現,接連的三個字,右邊都是「三點水」,這種情況如果處理不好,寫出來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 懷仁集王聖教序碑刻畫出了一個民族永久的生命線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它,有兩位皇帝為其作序、寫記。它,敘述了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和回國譯經的史實。它,由唐代懷仁和尚傾數年之功,花千金之巨,遍收全國王羲之書法,集成此碑,成為世人學習王羲之書法的經典範本。「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王字;一心求法,百折不撓的玄奘;歌舞昇平、開放包容的大唐盛世,都藏在這懷仁集王聖教序碑中了。